中医养生论文范文(八篇)
篇一 :中医养生学论文 格式范本 4
中医养生学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校: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 气虚体质;养生思想;改进措施;药理保健
1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又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
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体现个体差异,绝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养生保健。为了养生有规矩、有原则、有方向,我们把体质进行大致分类。一般来说,中国人的体质可分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
就正常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的间夹、混合。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可调性。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体质养生就是顺应体质的稳定性,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善体质不好的变化和明显的偏颇。中医养生很早就认识到了体质的变化决定健康的变化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体质。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医养生论文 (2)
中医养生论文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殷商年代,人们的祈祷活动就体现了对养生的向往;春秋时期,更有道家的养生观,尤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代表;儒家更有孔孟学说为代表,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它采用的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去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和治未病,治病求本的防治观。
中医在生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即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脾在腑为胃,在体为肉,在窍为口;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毛,在窍为鼻;肾在腑为膀胱,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病理上,中医重视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在诊断上,从整体出发,察外而知内,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注意脏腑体窍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的诊法为望闻问切,并通过此收集病情。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养生的基本准则有六点,一是要顺应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合宜,衣着适宜,调配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心态 ,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要形神兼备,它不仅指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静以养神,以神清而不烦为度。三是要保精护肾,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是要调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是要综合调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六是要持之以恒,即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性。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2]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3]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4]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5]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6]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医养生论文 (4)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着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着名的哲学着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2]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3]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4]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5]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6]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药养生课程论文范本
课程名称:中药养生
论文题目:浅谈中药养生
某某某
摘要:在人类发展史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理论上最系统、最完整的医学体系,即使西药学今天在世界上已占统治地位,中国医药学也仍然对其有着充实提高、促进发展的作用。养生,又称养性、摄生、道生、颐养等,即今之所谓“保健”。我国非常重视选用药物以保健身体和延缓老化。本文就中药养生的特点,保健作用及常用药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药;养生;保健;药膳
养生是一个永恒而广泛的话题,不但古代人讲养生,现代人也讲养生,不但中医道教讲养生,平常人也讲养生[1]。养生指的是以生命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调理饮食,修练体形,调养精神等方法,提高素质,防治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 中药养生的特点
中药养生保健是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具有一般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掌握一些中药保健知识,达到自救互救、防病治病的目的,增进自身健康和延年益寿。中药养生保健,具有四个特点:
1.1整体观念
中药养生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根据“天人相应”、“神形相合”两种整体观念。
1.2 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处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透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而人们也是透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证,又称症候,是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疾病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为中药养生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如先进的精密检验仪器等)下,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应而得来的客观情况,按照中医八纲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确定病症,进而给于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即是辩证论治的过程。具体的辩证方法常用的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应用中药调养人体,可以保持阴阳平衡,发挥正常功能,所以选用中药时,一定要根据个体体质进行辩证,分清寒热虚实,脏腑阴阳,因证施药,合理选用温热寒凉之性和益气补血补阳,调养脏腑的方药,方可取得养身益寿之效,即用中药养生应辩证用药。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医基础理论小论文
中医养生与食疗
姓名:韦依林
学号:P101212208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20xx级广告2班
成绩:
通过几周的学习,在老师的精彩讲评下,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前总是觉得中医玄之又玄,很神秘。现在觉得中医也是有它的一整套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如果能学通这套理论,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中医。中医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的积累,他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而学中医的过程也正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和汉民族哲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在的医学界,有些问题,中医能解决,西医就解决不了。说明了中医是有他的神奇之处的,尽管他内在蕴含的有些东西我们还不能很透彻地理解,但是他的神奇的疗效已经说明了一切,比一切解释更有力。以下就以中医养生与食疗谈谈我的认识。
古人在《内经》就有“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应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书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之说。
中医养生学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深厚底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它博采众家精华,集各族各地域人民防病健身智慧为一体,揉和了我国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哲学观点,逐渐形成了一门充满生机的独立学科。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养牛理论、养生的社会现象及养生方法。中腻养生学理论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一元论、天人相应及整体恒动观等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形神共养,济词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气血通调,养正祛邪,综合调理,因人、凶地、因时摄生诸原则。其所采取的养生手段与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如橱摄精神、气功与导引、八段锦、人檄拳、易筋经、五禽戏等;针灸、按摩、推拿以及其他外治法,如拔火罐、割治、挑治、食养与食疗、食忌、顺应自然疗法、药养与药疔、日常的调护等。
…… …… 余下全文
相关知识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预防保健论文范文模板
运动营养学论文(必读10篇),营养学论文
养生保健论文通用12篇
减肥范文10篇
运动与中医养生研究,中医养生论文
营养减肥论文(推荐6篇),营养学论文
减肥计划范文(多篇)
关于减肥的作文范文(精选62篇)
减肥范文(精选17篇)
网址: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八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00054.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3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15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57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63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0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9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13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