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及处理
一、睡眠的定义
睡眠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受管理睡眠和觉醒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特定部位的控制,是一种相对于觉醒的行为状态,对外界环境缺乏感觉和反应,并可以唤醒。
二、睡眠的生理意义与重要性
(一)生理意义
睡眠是一种生理的需求,对人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生理意义主要有: 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 、 促进脑能量储存 、 巩固记忆(疲劳时候记忆非常差,睡眠后可以记住)、促进机体生长和延缓衰老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病抗病 (现在研究发现,睡眠剥夺长会发生一些疾病)、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二)重要性
婴幼儿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过程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指标。婴儿睡眠与后期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早期睡眠的质量好,以后其认知能力也会好 。足月儿夜间连续睡眠时间长,其认知得分可能较高。
(三)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注意的广度、记忆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引发语言及抽象思维功能缺陷和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多动、内控性差,易怒,情绪低落, 人际关系也会出现问题。
(四)睡眠与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 分泌数量与深睡眠时间呈正相关, 70 %的生长激素在深睡期分泌(非快速洞眼睡眠期),儿童睡眠时的生长速度要比清醒时快 3 倍。
三、睡眠结构
人的正常睡眠有两种时相:一种是快速动眼睡眠 (REM) --和清醒时间一样,人的做梦就是在这个时期,对中枢神经发育,记忆功能有帮助。另一种是非快速动眼睡眠 (NREM) 。如 PPT9 表中所示,非快速动眼睡眠时,呼吸深慢而规则,心率、血压减慢、降低,无梦的回忆和快速眼动,副交感神经兴奋,对发育的作用为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快速动眼睡眠时呼吸浅快不规则,心率稍快、血压稍升高,有梦的回忆,快速动眼频发,交感神经兴奋, 有助 CNS 的发育和记忆功能。两者要交替。
新生儿总睡眠时间为 15-16 小时 / 天 , 白天睡眠时间等于夜间睡眠时间 ,为多相性睡眠模式,每个睡眠周期一般持续 3-4 小时,期间伴随 1-2 小时清醒状态 。 母乳喂养儿睡眠周期较短,一般为 2-3 小时。
2-12 个月婴儿 总睡眠时间为 12-13 小时 / 天 。婴儿出生 6-8 周后,伴随褪黑素的产生睡眠昼夜节律逐步规律 , 夜间连续不间断睡眠能力增强, 50% 的孩子满 11 个月时夜间不再夜醒 , 白天睡眠 ( 小睡 ) 次数随年龄增长下降,为 2-3 次 / 天 , 长度为 1-2 小时 / 次。
学龄前儿童总睡眠时间为 11-12 小时 / 天,满 18 个月后,夜间可连续不间断睡眠,白天小睡的次数从 2 次降为 1 次。
(一)睡眠问题普遍存在
20-50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种或多种睡眠问题, 53% 婴幼儿夜间睡眠伴有夜醒, 84% 儿童睡眠障碍持续到 3 岁以后(入睡困难或夜醒)。
(二)睡眠障碍分类
睡眠障碍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 睡眠失调 :各种因素导致的睡眠质量和时序方面的改变,以睡眠不安和睡眠过多为特征,如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睡眠呼吸障碍综合症( OSAS )、发作性睡病等;第二, 异态睡眠 :睡眠中出现异常发作事件和行为, 清醒时可为正常行为 ,如睡行症,梦魇,梦呓,夜惊等;第三, 病态睡眠 :指由躯体,精神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
(三)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儿童睡眠障碍 至少每周发生 3 次,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 才考虑诊断。 入睡困难:入睡平均所需时间超过 30 分钟;夜醒:每夜睡眠中转醒频繁(≥ 3 次 / 晚)。磨牙、梦呓、梦游、夜惊(梦魇)仅对 2 岁以上儿童进行诊断;遗尿只对 5 岁及以上儿童进行诊断。
(四)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国内外研究发现大约有 20% 左右的儿童出现睡眠障碍( PPT21 ),男童略略多于女童。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最低为 1% 到 2% ,最高为 60% 多,可能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年龄、诊断的标准等有关的。
(五)睡眠障碍的年龄阶段性
睡眠障碍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婴儿期: 难以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多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后期; 2-3 岁: 多发睡眠不安,夜惊,梦呓和梦行症等; 4-9 岁: 易发生睡眠时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
(六)常见睡眠障碍及对策
常见睡眠障碍患病率中,入睡困难所占比例最大,约为 75% ,其次是夜醒、磨牙、打鼾、张口呼吸、白天嗜睡等。
1 .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的孩子常常同时伴有夜醒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往往会迁延影响较长时间,导致后期更多的睡眠障碍。比如:交腿综合症、吃手
引起孩子入睡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能表现不一样。主要原因有: 家长没有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精力旺盛充沛无处发泄、睡前看电视或听故事,神经系统过于兴奋、孩子本身胆小,有害怕恐惧心理、气质类型。
对策为:寻找原因 , 固定就寝时间(形成瞌睡机制) ,进行 睡前活动、抚触。抚触有助于婴儿睡眠节律的发展,抚触有助于婴儿入睡,并减少夜醒,抚触会减少生理性夜醒,缓解养育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亲子关系。 希望每个母亲都能学会对婴儿的抚触,除了对身体有好处,还有助于睡眠。
注意 事项 有: 在孩子醒着的状态下,把孩子单独放在小床上,不要让孩子在父母在场的时候睡着;孩子入睡时,应尽量放弃所有不良的助睡方法。
另外一种是强制性入睡困难,父母没有设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躺在床上说“我睡不着”自己留恋醒着的状态
导致: 故意拖延 、 睡眠抵抗 ,表现为入睡延迟,睡眠时间缩短,或睡眠质量差,多见于 2-6 岁儿童。 对策为: 帮助父母建立合理的睡眠常规,设定合适的就寝时间、睡前活动、作息制度等;可采取入睡时间后移法;到了常规就寝时间,父母要十分坚决让孩子上床,同时注意坚持治疗策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强化良好行为。
2 .夜醒
夜醒指儿童睡眠维持困难,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夜醒大多不是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随年龄的增长,正常的睡眠一般能很快建立, 2 ~ 3 岁后,晚上觉醒次数明显减少。反复出现夜醒会导致睡眠呈“碎片化”,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 原因有:环境因素(热、冷、嘈杂、光线太亮等)、躯体疾患、喂养因素(吃得太多或者太饿了)、护理不当(不合适的干扰,比如:把尿。孩子随着长大,睡眠周期会融合,在融合期间眼睛会动一动,会吭一吭,家长会去换尿布、喂奶、把尿等等)等。
对策: 不要立即安慰,给儿童一个自己安静下来的机会。寻找原因,消除不良因素。部分小儿夜醒后会有再入睡困难,适当给予“安抚”。 对于夜间需要喂奶、喝水、小便的婴幼儿,已经形成的,可采取提前唤醒法。在其自然觉醒之前 15 ~ 20 分钟将其唤醒,再使其入睡,因是带着困意醒来,不久又会酣然入睡。
3 .夜哭
夜哭的原因有可能是环境因素( 如衣服太紧、太硬,室内温湿度、空气躁闷)、躯体疾病(如肠道寄生虫、呼吸道感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喂养问题(如过饱或过饥、口渴、尿床)、睡眠节律紊乱(如白天睡得多,作息不规律)、心理因素(如白天受委屈,听惊险的故事)等。
对策:目前尚无解决婴幼儿夜哭的有效方法。父母不要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不断喂奶,激烈地摇晃,推着童车到处跑,不断变换玩具等,这些只会给孩子灌输更多的刺激。
可以尝试用抚摸、温柔的摇动和轻声细语帮助孩子安静下来,或者让孩子处于一种舒适的体位,比如趴在妈妈肚子上等。总之,不要给级别太高的安慰,不要过多的干扰,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夜哭会自动转好。
如何培养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睡眠环境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首先要给孩子准备好良好的睡眠环境。
第一是尽量减少噪音的干扰。从新生儿期睡眠容易受干扰,所以在孩子睡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如果声音太吵,而且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给孩子耳朵塞点东西,以减少声音的干扰。有些声音实际上可以帮助孩子睡眠,如水滴的声音、轻轻的音乐、妈妈哼的摇篮曲等。对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入睡略有困难,安抚的时候用最低的声音。
第二是温度、湿度。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儿童睡眠,冬季为 18 ℃左右,夏季要注意降温,不要太热。孩子进入深睡眠时,基础代谢会下降,体温也会下降,所以也要注意保暖。睡眠时注意不要蒙头,特别是冬天要,蒙头睡眠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容易出现意外。另外还要注意室内湿度,特别北方地区湿度特别低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第三,光亮度。睡眠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光亮度,晚上睡觉时最好把灯全部关掉。如果新生儿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留一盏夜灯,但灯光要比较暗,避免“光压力”,有光线的情况下不利于睡眠。
第四,卧室的布置。婴儿房布置不宜太花哨,刺激物太多对孩子睡眠也不利。儿童卧室的布置要注意房间的颜色、色调、图片等,不能放特别夸张的图片,保证卧室内是轻松、高兴、愉快的、安全的氛围。睡眠时床要稳定。
二、睡眠与喂养
食物可以促进睡眠,预防饥饿所致的半夜觉醒。但是有些食物过敏,也可以干扰睡眠,引起肚子不舒服、肠绞痛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昼夜节律的形成,因此,生活应有规律、有制度。
到一定年龄,孩子夜间不应该再吃奶,要培养孩子连续睡眠、充足的深睡眠。食欲较差的孩子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所以夜间必要时可以给一顿奶,夜里不要空腹。制度主要是跟喂奶有关,要慢慢的固定喂奶时间。新生儿时要按需哺乳,但以后要逐渐形成规律,到了三四个月以后,要定时喂奶。固定喂奶的过程中和体内的生物钟同步,昼夜节律容易建立。
三、睡眠习惯
在睡眠障碍的治疗中,首先是纠正不良睡眠习惯。睡眠习惯教育是基本的治疗方法,要指导家长,让家长改变调整自己的养育行为,把不良的睡眠习惯逐渐改正。
睡眠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消除贯穿于睡眠障碍治疗的全过程,睡眠习惯包括:睡眠昼夜节律的建立、就寝时间、 睡前活动、入睡方式、睡眠姿势、睡床习惯。
(一)睡眠昼夜节律
睡眠昼夜节律在生后第一年尤其是第一个月发展变化最为迅速。婴幼儿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过程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指标。婴儿早期睡眠 - 觉醒模式,对 1 岁时的认知评估得分有较好的预测性。
1 . 婴儿期
第一,帮助孩子学习识别白天和黑夜的差异。 白天适当减少孩子的睡眠,室内光线要亮一些,逗他们玩 , 睡觉时,把光线调暗些,尽量不要过多干扰;第二, 固定喂奶时间,促进内在生物钟与外界环境同步。 可以在孩子生后第 1 周以后开始固定晚餐的时间 , 3 ~ 4 个月后,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定时的喂奶。
2 . 幼儿期
白天和晚上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每次睡觉前,至少要保持 3 个小时的清醒状态,晚上入睡前应保持 4 个小时的清醒时间。每次坚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将他放到小床上,准时上床,准时起床,既使是假期也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二)就寝时间
婴儿早期昼夜节律不明显,很难固定就寝时间。自婴儿 3 ~ 5 个月起,睡眠逐渐规律,应固定就寝时间,一般晚 7:30 ~ 8:30 较合适,避免超过 9 点睡觉。不提倡过早上床,以免入睡困难或因早睡而导致晨醒。
(三)睡前活动
睡前活动的目的是助孩子学会睡眠,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帮助孩子区分睡觉时间和白天时间,可以从孩子满 6 周到 8 周开始。如睡觉前需要洗脸或洗澡、刷牙、换上睡衣、讲故事等,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共同度过一段“愉快时光”;活动时间尽量控制在 20 ~ 25 分钟内,即简短又温馨。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对于大年龄的孩子,一张生动活泼的睡眠图更有利于孩子的睡眠。
(四)入睡方式
自我平静是婴幼儿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获得的。在婴儿早期,当父母感觉到孩子有不愉快的信号时,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婴儿早期父母要感觉到孩子想睡觉时,马上要开始准备走睡眠的程序,先放到床上,培养他自己独立入睡。如果孩子小时候实在离不了成年人,可以陪在旁边,尽量不要安慰,入睡困难时,可以轻轻的抚摸着孩子,或者握着他的小手,不要拍不要摇,他会学会平静下来自动入睡,甚至不用成人陪。如果孩子从婴儿时期成人就抱着摇晃,孩子以后入睡时不能学会自我平静,不会自动入睡,这样不仅对孩子不利,对成年人也是很大的负担。孩子学会自动入睡后,夜里醒来时他也会自已再次入睡。儿童逐步掌握了许多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父母的参与应越来越少。只有这样,当他缺乏父母的安慰和保护、心情不愉快时,他才能重新获得内心的稳定。
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借助于某种安慰,“安慰物”如奶瓶、奶嘴、毛巾等,“安慰行为”如拍抱、摇晃等。如果“安慰物”和“安慰行为”影响孩子成长发育或对成人存在干扰,要改变这种习惯。例如,孩子要是用嘴啃着、叼着、拽着东西,对孩子口腔发育不利,可以让他搂抱着如小抱枕等物作为安慰。如果安慰物一定是揪着妈妈的头发或其他部位,也要给予纠正。
如果孩子从小睡觉时均需某种程度的安慰,孩子长大生病时,安慰行为就要升级,孩子到最高等级的安慰才能睡觉,对孩子不利,对家长也非常痛苦。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高级别的安抚,要 戒除睡眠安慰 ,把安抚行为一点点的降下来,虽然困难,也要坚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会慢慢的培养出来,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所以一开始,在孩子入睡时,父母要放弃所有孩子入睡时需要的助睡方法;在孩子醒着的状态下,把孩子单独放在小床上;孩子哭闹时,父母不要急于去安抚孩子,先耐心地等待几分钟;不要让孩子在父母在场的时候睡着。
四、小结
睡眠问题影响儿童的健康,儿童的睡眠问题是可以预防的, 重在预防 。许多儿童睡眠问题是可以治愈的,儿童睡眠问题的矫正有利于整个家庭。
相关知识
婴儿睡眠师价格,婴儿睡眠顾问有用吗?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1.2 婴幼儿健康观测.pdf
《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
新生儿常见问题与护理处理
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
健康的婴幼儿睡眠
婴幼儿睡眠照料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pptx
婴幼儿睡眠时间对照表: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宝宝睡眠如何评估?婴幼儿睡眠健康五要素
婴幼儿常见病
网址: 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及处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01187.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57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37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7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76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6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05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78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7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0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