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皮肤与脏腑健康的关系
在管理哲学中有句话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的表现背后都是一连串的真相和因素条件所造成的。在我国千年国粹——中华医学里对人们的皮肤与健康也有类似的概念和知识。中医认为,一个人的脸上或其他部位的皮肤长了斑点、痘疹等非正常状态,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和调养的,不仅仅只是抹点霜遮瑕掩盖下就能完事的。
望肤属于中医理念望闻问切中的“望”,是医者根据病者身体皮肤的表现而诊断出身体的内在影响健康的重要一节。
(1)皮肤性质
中性皮肤:皮肤红润,富有光泽,不油腻、不干燥,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厚度适中饱满,无粗大毛孔,较为耐晒,对气候变化不敏感,较少生雀斑、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患、中性皮肤多见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男女和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是阴阳平衡、五脏协调、气血畅达、七情平稳、饮食合理、二便通畅的表现。
干性皮肤:肤色或淡或暗,皮纹细腻,缺乏弹性和光泽,皮肤较薄而干燥,易产生皱纹及皲裂,不耐风吹日晒,易生色及过敏,形体常偏瘦。多见于女性,是皮肤失养的表现。
属气血虚弱者,可见面色晄白或萎黄,毛发黄软,神疲乏力,易于感冒,食欲不振,大便溏。属气滞血瘀者,可见肤色偏暗,形容憔悴,月经不调,易生色斑,舌生瘀斑。属阴虚火旺者,可见面色晦暗干燥。形体消瘦,性情急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偏黄,口唇偏红,舌体偏小。
油性皮肤:肤色常偏深,皮肤较厚,弹性良好,皱纹较少,皮脂分泌多,毛孔粗大,尤以额、鼻、颏T型部位最为明显,皮肤粗腻不爽,毛囊口有时会形成白头或黑头粉刺,易生痤疮,多见于素体脾胃健运、身体健康者。如喜食香浓味厚之品,痰湿内蕴,脾胃湿热引起者,可见皮肤垢腻不洁,食量大,口臭、体臭,口腔反复溃疡,腹胀便秘,带下黄。情绪压抑,肝气郁结者,可见口干口苦,胸肋胀满,纳差,月经不调,面有色斑。此外,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会使皮肤分泌增多。
敏感皮肤:皮肤干燥或细腻,粗糙瘙痒,怕风怕晒,易痒易痛,多属过敏性体质,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外因与季节变化及致敏性物质有关,常春季加重或发病,引起过敏的物质大多是美发护发用品、护肤品、色彩化妆品、洗涤用品、各种挥发性物质、光敏性物质、花粉、昆虫等。内因除了体质因素,尚与饮食失节、多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物、嗜酒、大便秘结不通等有关。脾胃湿热者,兼皮肤细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脾胃虚弱者,兼见形体瘦削,皮肤较薄而干燥,气管显露,肤色偏暗,舌淡苔白。
(2)皮肤损害
脱屑:又称皮屑或鳞屑,是皮肤表面脱落的残片。皮屑是皮肤新陈代谢的产物,少量脱屑是生理现象。病理性脱屑分干性和油性两种。干性脱屑属血虚风燥者,可见皮屑细小干燥而色白,层层脱落,鳞屑附于浅红色斑片之上,皮肤干燥、夏轻冬重,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肌肤不润所致;属血热风燥者,可见皮损为淡红色斑块,发展较慢,表面皮屑不多,附着较紧,呈多层性,搔之表面易剥离,底层附着紧密,剥之有点状出血,基底潮红明显,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多因素体阳盛,或五志化火,心肝蕴热,郁于血分,蒸灼血分所致。以上诸种脱屑,病程长者常有淤血和内燥。淤血者皮损较厚,呈暗红色斑块,多因气血虚弱,运行无力而然,内燥津液不布者,皮肤广泛干燥粗糙,多为毛囊性角化行丘疹,冬重夏轻,多因脾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所致。
风疹:又称“风团”、“风疙瘩”、“瘾疹”,是高出皮肤的斑丘疹,常呈团块样局限性水肿或融连成片状,突发突退,常不留痕迹、风热者,皮疹呈红色或粉红色,遇热加重,遇冷缓解,挟湿者可有小水疱。风寒者,皮疹呈粉红色或磁白色,常以身体暴露部位较为突出,遇冷加剧,得热则缓。血热者,皮疹色鲜红,融合成片状,甚痒,或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抓随之起疹块。肠胃积热者,兼见肠胃不适,腹胀便秘,小便短赤,多因饮食失节,胃肠积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通,郁于皮肤之间而发。气血虚弱者,皮疹色淡,时发时止,劳累后加重,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通达。
皮肤皲裂:指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裂隙而言。血虚风燥者,皮损常发生于手掌、手背、指尖、足跟等处,呈线状或沟状裂隙,伴有出血疼痛,皮肤干燥,寒冷季节加剧,气候转暖时可减轻或自愈,多见于船工、搬运工、家庭主妇等,因经常摩擦、损伤、浸渍、触冒风寒所致。血热风燥者,皮损常发生于肘膝关节伸侧、腰背、臀部,初起为红斑,逐渐扩大融合,表面常有银白色皮屑,瘙痒,日久皮肤皲裂较大而深,疼痛出血,多因素体血热,外感风热,或多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物。脾虚湿热者,皮损多对称性发生于手心、足拓、手背、耳后、阴囊、腹股沟等处,皮损色暗肥厚,表面干燥脱屑,痛痒相兼,舌苔光剥,多因内外湿相合,郁于皮肤。湿毒浸淫者,皮损见于双侧手背、手掌、足掌、足跟、足侧、指缝、初起见散在瘙痒小水疱,干燥后脱屑,融合成片,皮厚裂口,常伴有灰指甲。
皮肤萎缩:指皮肤光亮,较正常变薄,其表面纹理消失或异于正常。毒邪浸淫者,皮损浅红发亮成圆形,正常纹理消失或有轻度皱纹,以颜面多见,其次见于胸背肩部,初期可有热毒脉证,多因感受日光热毒,梅毒或疫气。寒凝血瘀者,萎缩成带状,开始在手足背,逐渐扩展至前臀或下肢胫前部,皮肤薄而光滑,凹陷,色浅灰或灰暗,摸之较硬,尺肤寒凉,系寒邪外袭,络脉阻滞,肌肤失养。气血虚弱者,多见于一侧面部皮肤萎缩、塌陷,明显变薄,失去正常纹理,乃肌肤失养所致。肝肾阴虚者,面部皮肤松弛,变薄,呈线条型萎缩,容易起大的皱折,皮肤干燥,轻度脱屑,色灰褐或褐红,多见于中年人,未老先衰,面似老年,易伴发老年斑或血管瘤,多因久病缠绵或形乐志苦,烦劳负重,以致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日渐萎缩。
皮肤瘢痕:指皮肤外伤愈合后组织增生,皮肉高凸不平,呈蜈蚣状而言。好发于胸背部有破伤或受压迫的皮肤处,其他部位也可见,极少发生于健康皮肤,也成“蟹足肿”。淤血阻滞者,瘢痕多见于金刃水火伤愈合后3~6个月,皮损逐渐高于皮面,较原损伤面积稍大,呈鲜红或暗红色,表面光滑,触之坚韧或有弹性,自觉痒痛相兼,发展缓慢,极少数日久可自行消退。湿热搏结者,多发生于金刃水火疔疽疮以及预防注射之后,皮损与伤口范围一致,肥厚发硬,表面皱褶,颜色淡红或正常,瘙痒,阴天尤甚,挠破后有少量渗液,多见于素禀湿热者。
皮肤肥厚:指皮肤表面局限性变厚干燥而言,脾虚血燥者,皮肤干燥瘙痒明显,表面呈暗红色,有脱屑,可有渗出,乃因禀赋不足,脾虚生湿,郁而化燥。血虚化燥者,皮肤粗糙肥厚,多发于颈部两侧或眼睑部,淡褐色,瘙痒。气滞血瘀者,皮色暗红,增厚明显,抓后有轻度渗出,多发生于皮肤受压迫部位。风湿蕴阻者,皮损色稍黑,呈斑块状,或融合成片,表面粗糙肥厚,多发生于四肢伸侧,阵发性瘙痒,入夜尤甚,乃风湿郁于肌肤不得宜泄。
皮肤红斑:凡皮肤上出现红色改变,平摊于皮上,抚之不碍手者,称之为“红斑”。阴虚火旺者,斑色鲜红如妆,呈钱币形或蝴蝶型,对称性分布面颊、颧部、鼻部两侧、耳、口唇、头皮手背也可见到。兼见无心烦热,咽干口燥,目眩发落等,多因禀赋不足,五志化火,或烈日暴晒,热毒入里、燔灼营血。脾不统血者,常见于下肢,斑点淡红,病程长,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倦思虑或病后失于调养致伤脾脏。血热风燥者,发病较急,多见于肘膝关节伸侧、头皮、躯干,红色斑点上可有银白色鳞屑,层层剥离,伴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多因心绪烦乱,饮食失节,食腥发动风之物。风邪外束者,多发于春秋季,见于胸背上肢或腹部,先有一个母斑,逐渐增多,中有细小白屑,大小不一,对称分布,瘙痒。风热伤营者,亦好发于春秋季,初起外感风热,不久于面部或手足背部见圆形红斑,边缘轻微隆起,中性略凹陷,有小水疱,湿热郁滞者,常发生与颈前,偶见于双股及上臀,色鲜红伴梅核大小硬结,灼热疼痛,触之尤甚,腿足浮肿,行走不利,口中黏腻,腹胀纳呆,大便不爽,可因久居湿地,雨后湿蕴,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郁于热,湿热下注而然。
皮肤紫斑:指皮肤上出现斑点状的紫色改变,平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者。血热妄行者,以青少年多见,骤然发病,紫斑无定处,以小腿伸侧多见,可微凸于皮面,压之不退色,分批出现,多因素有血热,兼感风邪,风热相搏,迫血妄行,或食入腥发动风之物,禀赋不耐。湿热下注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发于小腿或股部,伴梅核大小硬结,疼痛,周围可有轻度肿胀,硬结消退后不留痕迹。脾不同学者,皮损紫暗平塌,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凡劳倦思虑,久病体质均是诱因。脾肾阳虚者,伴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晄白,乃因火不生土,失于统摄而然。淤血阻滞者,也叫“青记”、"紫印",自幼或青春期发病,无明显诱因,有家族史,进展缓慢,无全身症状,可发于胸、背、腰、腹、四肢、颧、前额或眼睑,紫斑上可有多毛或无毛。寒凝血滞者,好发于面部、鼻部、耳廓、手足背,多见于青年女性,冬重夏轻,局部可有疼痛。
皮肤白斑:指皮肤出现点片状白色改变。气血失和者,皮肤突发乳白色圆形斑,逐渐扩展,中心可有点状肤色加深,边缘不整,界限清晰,进展缓慢,好发于面、颈、脐周、前阴等,可伴有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暑湿郁肤者,多在夏令,发于颈、腋、胸、背、四肢伸侧,皮损西瓜子大小,表面光亮,有痒感,有细糠样的屑。虫积白斑者,好发于小儿,多见于面部,大小如钱币,界限不清,上覆细糠样白屑,多因虫积内生,气血暗耗,故面色萎黄,生斑。
皮肤褐斑:指皮肤出现点片状褐色斑,不高出皮肤,抚之不碍手者,又称“黧黑斑”、“黄褐斑”“肝斑”“妊娠斑”“蝴蝶斑”。肝气郁结者,以目周为主,浅褐色,颜面、鼻周也可见,边缘不整,界限不清,伴见七情失调,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纳差。湿热内蕴者,褐斑范围较大,目周、口唇、鼻部、前额、面部均可见,境界不清,常伴皮肤油腻、脘闷、身重、苔腻,多因过食油腻肥甘。辛辣刺激之品而致。阴虚火旺者,多见于鼻、额、面颊部,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多因忧心思虑,或房劳不节而致。
肌肤甲错:指皮肤发生局限或广泛的干燥粗糙,触之棘手,形似鱼鳞、蟾皮的变化。血虚风燥者,皮肤逐渐变成灰色,干燥粗糙如蛇皮,鳞屑呈污秽或灰白片状,抚之碍手,以四肢伸侧为甚,面部很少发生,夏轻冬重,伴有口干咽燥,汗液减少,舌淡少津,多自幼发生,禀赋不足,脾气虚弱,肌肤失养。血热风燥者,皮损初期为栗粒大小坚硬的丘疹,触之棘手,以后融合成片,基底潮红,多发于肘膝伸侧,甚则波及全身,皮肤干燥脱屑,伴有常拓角化及皲裂,指甲增厚,轻度瘙痒,病程缓慢,多发于素禀血热之体,缘由心绪忧烦,五志化火,血热化燥生风而然。湿热阻络者,皮损多对称分布于颈项耳后颜面鼻周,甚至可达四肢及胸背中线,亦可明显的单侧分布,夏重冬轻,早期为坚硬的毛囊性丘疹,触之棘手,肤色入场,而后,其表面覆以油腻性灰褐色痂皮,数年后融合成疣状,常伴有恶臭,多因食辛辣刺激,香浓肥厚,致使湿热内蕴而成。津液不布者,皮肤广泛性粗糙,颈后、躯干、肘膝关节处密集的毛囊性角化丘疹,触之坚硬棘手,常伴有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冬重夏轻,舌淡津少,多因饥饱劳累,思虑过度或无味偏嗜,伤及脾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痤疮:指发于颜面何胸背部的毛囊性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脓包、结节、囊肿等,又称“面疱”“粉刺”。肺热者,颜面部有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可挤出白粉色脂痊,以鼻周多见,轻度发痒,常伴有口干鼻燥,大便干结,是因肺热郁积肌肤不宣泄而然。胃热者,面部出油较多,毛孔粗大,口周皮损多明显,常伴有多食,口臭口干,便秘,喜冷食,是因脾胃积热郁于肌肤而然。血热者,以口鼻皱纹及两眉间较多皮疹,常有毛细血管扩张,遇热或情绪激动时,面部明显潮红,自觉有潮热,月经前加重,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多因情志抑郁,五志化火,热伏营血而然。热读者,脓疱常见,炎症明显,此起彼伏,反复不断,脓疱消退后常留有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橘皮,胸背部常被累及,多因肺热郁热,复感热毒,郁于肌肤而然。湿毒血瘀者,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油性皮肤居多,愈后瘢痕较明显,多因形壮湿盛、复感毒邪、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然。
皮肤疣:指皮肤表面的小赘生物,小如粟米,大日黄豆,表面光滑或粗糙,形如毛枕头或花蕊,成正常肤色或淡褐色、黄白色。血虚风燥者,皮损肤色正常,表面粗糙而带刺,好发于手足背或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风热者,皮损呈半球形坚实丘疹,表面光滑,中央有脐窝,刺破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气血瘀滞者,皮损坚实,中央有黄白色硬结,压迫时有明显疼痛。
相关知识
中医美容与皮肤护理:自然养肤之道
怎么给五脏六腑排毒呢 老中医来教教你
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专家共识
气功与中医有什么关系
中医情志养生:情绪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关爱准妈妈,孕期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详解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及运动与健康知识
网址: 中医知识——皮肤与脏腑健康的关系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03555.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73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9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03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5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7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