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体会
皮肤病是常见病,疑难病。看似简单的皮肤上的红斑、红点,很多原因却说不清,道不明。有句话说得好:“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这“癣”就是指皮肤病,充分说明了皮肤病很难治疗。
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作为中华五千年瑰宝之一的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疗效明显,内服中药、外用中药正在走进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让他们真正的“肤轻松”。
当前皮肤病多发,除了与饮食不健康、空气污染相关外,更与滥用药物相关,包括中药以及西药的滥用,特别是伤损阳气的药物。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
目前西医在治疗皮肤病上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抗过敏类药物来治疗皮肤病,尤其对于慢性皮肤病的治疗(如: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牛皮癣),常服此类药物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一分阳气,一分健康。如此治疗,即便治愈,机体阳气受损,后患无穷。
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
皮毛开合功能失常的人表现之一就是极少出汗,甚至不出汗,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大汗淋漓了,他依然一滴汗都没有。这样的人皮肤散失了宣泄的功能,只有收敛,没有宣泄,身体的寒湿无法通过皮毛排出来,越积越多,最后就会得病。
一个长期不出汗的人皮肤一定不会好。要么干燥要么粗糙,要么瘙痒;要么鸡皮肤,要么蛇皮肤;要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皮肤病,比如:牛皮癣、荨麻疹等等。因汗出不畅,阳气郁于皮下,郁则为火,火扰则痒,烧灼则为白屑。
皮肤病的病因是由于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只要把握了这一治疗思路,不必拘泥于症状,通过矫枉失衡,皮肤病亦可治愈。
例如:某女病人来治腰及肘部湿疹,痒甚,兼见月经前胸胀厉害,且腰、腹部怕冷,晨起口苦,睡眠可,月经色暗,脉弦滑,舌边齿印,舌下瘀。辨为少阳太阴病,处以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加瓜蒌。连服三周,胃口变好,左手长出2个月牙,以上诸不适及头晕消失,湿疹自愈。
许多皮肤病的施治,都要依赖于脉、症、舌等客观指标来反映疾病的所在,为立法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对急性皮肤病,首选卫气营血辨证,重点观察发热、斑疹、舌苔、脉象。急性皮肤病发热有虚有实,属实的多数由于阳热亢盛,邪在气分居多;属虚的为余热留伏阴分,邪在营血。斑为气分有热,疹为风热血热或湿阻所致,斑的病位在胃,疹的病位在肺[1]。并且认为舌诊和脉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慢性皮肤病和杂病,注重脏腑、经络辨证,尤其重视辨别兼证。比如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根据瘙痒形成的原因将瘙痒分为风痒、湿痒、虫痒、热痒、燥痒、毒痒、食痒、瘀痒、酒痒、虚痒,并据此来辨证用药常获良效[1]。对于女性患者,必询问经带胎产史,尤其重视月经,月经周期的长短、月经量的多少、经期有无痛经和乳房胀痛等都能反映女性患者的气血和寒热状况,是辨证用药很好的参考依据。对于小儿患者,注重观察大便的形状、次数,食欲的强弱,出汗的多少及有无发热。小儿为稚阳之体,若先天不足或喂养不当均可损伤脾阳,导致脾胃虚弱而发皮肤病。比如特应性皮炎,有的表现为体质瘦弱、怕风、食欲欠佳的脾虚证,有的表现为大便干结、口臭、怕热的湿热证。我们临床要仔细辨别。对于普通患者,注重观察和询问大便的形状和次数,怕冷还是怕热,有无自汗或盗汗,还会根据患者的面色、形体的强壮或瘦弱,语声的高亢或低弱等来辨别病机。
方证相应,用药贴切在临床中强调审证求因,方证相应,力争病证与用药贴切。比如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用滋阴降火、柔养肝肾的大补阴丸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肾气丸引火归元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用清心扶脾的三心导赤散治疗婴儿湿疹;用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用凉血五根汤治疗下肢丹毒和血管炎。善用经方,辨别主症,灵活化裁。比如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脱发,强调抓住4个主症:少腹弦急、阴头冷、脱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脉芤或迟;亡血、失精。方中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涩敛固精,镇潜收敛,诸药同用达到阳守阴固、潜镇固精之效。临床常见患者手淫频繁致精亏,出现头发脱落、手足冰冷等症,颇合《金匮要略》所列诸证,故用本方而收效。由此推论凡见阴阳两虚,或者虚寒、虚热诸证,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如虚寒证的冻疮,本方加入鸡血藤、活血藤、石楠藤、丹参等;虚热证的多汗症,本方加入糯稻根、浮小麦、黄芪、防风、白术等。只有抓住主症,做到方证相应,灵活化裁才会有好的疗效[2]。
善于调理,重视脾胃脏腑辨证中,尤重脾胃。这一思想来源于李杲“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脾胃的辨证在慢性皮肤病和杂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人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易伤脾胃,脾胃病变是导致多种皮肤病的原因。湿疹、天疱疮等水疱性、糜烂渗出性的皮肤病多与脾虚湿盛有关。慢性湿疹、慢性皮炎、瘙痒症、鱼鳞病等干燥性、瘙痒性皮肤病多与脾失健运、肌肤失去水谷精微营养有关。紫癜、牙龈出血又和脾不统血有关。因此总结出脾胃病变导致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正如张景岳说:“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凡欲治疗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在脾胃论思想的指导下,创立脾胃论十四法,包括健脾益气法、扶脾化湿法、扶脾化痰法、扶脾固表法、清脾泻火法、清胃泻火法、和胃除湿法、补中益气法、益气温阳法、滋阴润燥法、扶脾保肺法、舒肝益脾法、清心泻火法、温阳通痹法。在辨证用药时应掌握好以下关系:(1)升与降: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协调,方能运化如常;(2)补与泻:在升运脾阳、扶益元气的同时,还需直泻阴火,否则阴火不安其位,反致上乘脾胃[3]。
尊崇经方,珍视时方既采用张仲景及前人方,也自制了若干新方,或因证立法,熔古今名方于一炉。既精于伤寒之学,也告诫学生不要死搬古方而不知变通。除了《伤寒论》外,尤其推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临证指南医案》,《伤寒论》是中医药的瑰宝。应用经方于临床,药少而精,效如桴鼓。运用经方有3个原则:方证对应,应用原方;随证加减,活用经方;善师古法,创立新方。比如常用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荨麻疹;用白虎汤治疗热性皮炎;用五苓散治疗天疱疮;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用真武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时方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二者不可偏颇。在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时方治疗皮肤病也颇有心得。比如用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用泻黄散加减治疗口周皮炎,用银翘散治疗急性荨麻疹;用归脾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等。在临床中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熟谙药性,分量轻灵熟谙药性,见解独特。善用经方,但不限于经方,常以己意自制新方,处方轻巧灵活,药简效速。不仅整理出从病因论方用药、七情致病用药、饮食不节致病用药的关系,还整理出皮肤损害用药:斑疹用药、丘疹用药、结节用药、风团用药、水疱与大疱用药、脓疱用药、肿瘤用药、囊肿用药、鳞屑用药、表皮剥脱式抓痕用药、浸渍用药、糜烂用药、皲裂用药、苔藓用药、溃疡用药、痂用药、瘢痕用药、萎缩用药、色素沉着用药,还根据药性关系整理出花类药的适应证,藤类药的适应证。用凉血五花汤治疗病在肤腠之类皮肤病,用凉血五根汤治疗病在经络之类的皮肤病,用多皮饮治疗病在体表的皮肤病。对待病情,要分清主次,药量轻灵。比如附子用量,根据个人病情及体质差异,常用3~15 g,附子的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原则是最小剂量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又比如用凉血五花汤治疗日光性皮炎,红花、凌霄花、菊花、玫瑰花、鸡冠花的用量是6~10 g。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凡花类药皆质地轻扬,大多能升能浮,能宣能透,具有轻而扬之的作用。在“十剂”中属轻剂的范畴,用量不宜过大。
麻黄宣肺走表,故可治荨麻疹、牛皮癣等皮肤病。如近年有人报道用麻黄治疗顽癣42例:麻黄15克,加清水一小碗,武火煎沸五分钟,分两次温服,连续服十剂,全部痊愈。
慢性荨麻疹、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瘙痒类疾病,其病机多由风邪客于腠理不散,郁遏不得汗出,或郁而化火,若伏于皮下,发为痒疹诸患。善治者用麻黄发泄郁热,透散邪毒,则邪去痒止,而久病可愈。
为医者当重视麻黄,对于一些久年皮肤病或能开一思路。
今天要说的是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虽然猛烈,但很好治疗。急性荨麻疹属于风病,所谓风病,就是来无影去无踪,荨麻疹消失后皮肤不留一点痕迹,这是荨麻疹患者稍稍感到安慰的一点。
急性荨麻疹家里只要准备两个药就可,一个就是防风通圣丸,用一个好一个,如果防风通圣丸不好使,就用当归苦参丸。
如果这两个药对你的荨麻疹无可奈何,说明你的荨麻疹不是急性的,是慢性的,不是热性荨麻疹,而是寒性荨麻疹。
如果你的荨麻疹长年不愈,一年要发作数次,甚至一个月就要发作一两次,遇冷就发作,怕冷风吹,而且荨麻疹的颜色非常淡,接近粉白色,如果你本身又是阳虚体质,不喜欢喝水,喝水一定要喝热水,舌头比较臃肿胖大,舌苔白腻的话,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属于寒性荨麻疹了。
这种寒性荨麻疹中医专门有一个术语,叫做风寒束表,就是风邪与寒邪狼狈为奸,在你的皮肤腠理安营扎寨,把你的体表束缚住了,让你的皮毛开合功能失常,病邪无法从你的毛孔出来,正气与风寒交战,堵在体表,从而发生各种皮肤病,荨麻疹就是其一。有些顽固性牛皮癣也属于此类。
寒性荨麻疹之所以难缠,不是因为它不好治疗,而是很多人都被错治了,被当作热性荨麻疹来治疗,用大量的寒凉药来清热解毒,结果南辕北辙,越治越坏。
张仲景有个方子专门治疗那种受寒导致的各种皮肤病,不限于荨麻疹,只要你的症状符合遇冷发作,皮肤长期不出汗或者极少出汗就可以用这个方子。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枝12克 白芍12克 生姜12克 炙甘草12克 麻黄(去节)9克 杏仁12克 大枣6枚 荆芥12克 防风12克 白鲜皮12克
这个方子治疗寒性荨麻疹的原理是什么?
顺势而为。就是借助辛温解表的药帮助你把荨麻疹彻底发出来,一次性发个够,鼓动肺气,让皮肤开泄,让身体的寒湿通过汗液排出去。这个方子里面没有一味大苦大寒的药,没有一味清热解毒的药,却能够搞定你顽固的荨麻疹,奥妙就在此。
这个方子最主要的两味药就是麻黄与桂枝。麻黄可以解决皮肤层面的寒湿,桂枝可以解决肌肉层面的寒湿,麻黄把毛孔打开,桂枝把经络疏通,合力把寒湿一层一层逼出去。麻黄与桂枝合用就会发汗,如果单用桂枝或者麻黄发不了汗。
桂枝打出去,力度不够,生姜来帮助,生姜也是辛温解表的,打出去以后拳头要收回来,所以用白芍来收敛气血,把邪气打出去,把气血收回来。同样,麻黄打出去,可以用杏仁收回来,杏仁可以牵制麻黄的燥烈。
后面三味药荆芥、防风、白鲜皮是我加上的,因为寒性荨麻疹怕风,所以用荆芥与防风来驱风。白鲜皮是做啥的?直接治标的,白鲜皮是止痒的,可以防止皮肤过敏。荨麻疹不是很痒嘛,所以用一点白鲜皮来止痒。
如果你的荨麻疹属于寒性荨麻疹,长年不愈,可以试试这个方子。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长期受荨麻疹困扰的朋友。当然如果你没有荨麻疹,但是长年不出汗,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皮肤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排邪反应。比如,血虚血燥引起的痒疹经治疗后,皮肤会出现新的红疹,或者出现轻微的咳嗽,这是邪气自肺卫向外透出的反应。湿疹经治疗后,往往大便中会出现泡沫状或鼻涕状物,这是湿毒被正气化解后自大便排出;此时不可滥用止咳药,亦不可再用抗过敏以及激素类乳膏。
有的皮肤病非常难治,这往往是脏腑的排邪反应。此类皮肤病也不该治,一旦治愈,等于封闭了排邪的通道,邪毒内返脏腑,为害最烈。
临床多见一些皮肤病(包括湿疹、痒疹、皮癣、疮疡等)往往是体内深层的浊毒热邪(各种肿瘤多见)向体外排出的通道,这样的皮肤病不能治,也治不好,除非深层的浊毒排完了,皮肤病往往可不药自愈。
临床发现,周身有各种皮癣(包括牛皮癣、脚气等),或湿疹,或疮疡的人往往不会生肿瘤、水肿、臌胀等病症。分析其原因,这些癣疹疮等往往是五脏六腑郁滞的毒邪向外排出的窗口。毒邪不尽,皮肤病总是难愈。
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我们可以形象直观的观察到皮肤病的局部外在表现,有斑块、丘疹、水疱、溃疡、结节等等,而颜色有色红的、色淡的、色暗的;水疱内的液体有粘稠的,有清稀的;溃疡表面有干燥的,湿润的等等。
皮肤病的辨证治疗,常以皮肤损害的形态、颜色和分布的区域为客观依据,十分重视辨识皮损的特征。红斑压之褪色为气分有热,压之不褪色为血分有瘀;紫斑为热瘀阳明;黑斑为热毒之极;白斑为气滞或气血不调等。又认为丘疹病位在肺、脾,色红者多属血热;渗水者多属湿热;发痒者属于风热。结节皮色红而可触及核者为气滞血瘀;皮色如常,按之有核,为痰湿凝聚或痰瘀互结。白色风团属风寒或阳气虚弱;红色风团属风热。小水疱是酷暑时令火邪入肺伏结,大疱系心火妄动;脓疱系热甚成毒;血疱系热毒波及血分,逼血妄行。肿瘤多由瘀血、痰滞、浊气留滞于组织之中。囊肿多由痰凝液留或瘀血湿热互结所致[1]。据此来指导临床辨证,遣方用药往往取得奇效。
皮肤病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有诸内必行诸外”,故不要把皮肤病看成是简单的皮肤损害,外在的皮损往往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外在表现。在治疗皮肤病时强调辨证准确,注重外病内治,结合皮损辨证,常通过内服药调整脏腑气血而获效。
• 底色红上面有鳞屑的表明有血热生风,常用治法为凉血清热祛风,药用生地黄、赤白芍、丹皮、玄参、防风、白鲜皮等;
• 底色淡干燥屑多的说明血虚生风,常用治法为养血润燥,药用当归、何首乌、熟地、荆芥、防风等;
• 溃疡边缘色红,创面凹陷,脓臭等说明热毒,应清热解毒常用药为连翘、栀子、板蓝根、鱼腥草、玄参等;
• 溃疡边缘苍白,创面浅平,脓汁稀薄,一般为寒湿,应温化寒湿,常用药为厚朴、茯苓、白术、炮附子、熟地等。
针药同用,匠心独具治疗皮肤病常针灸和中药配合应用,他认为针灸能“发腠理、致津微、调气血”,使邪气外泄,疾病得到治愈。通过针刺体表经穴,促使经气通畅和微循环的改善,加强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的弹性,这样有利于清除皱纹,预防衰老,保持面色红润和肤色的滑润。针灸疗法在皮肤科领域大有可为。治疗脂溢性脱发常用平补平泻法,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配穴:上星、翳风。酒糟鼻用平补平泻法,主穴:印堂、素髎、迎香、地仓、承浆、颧髎;配穴:禾髎、大迎、合谷、曲池。治疗痤疮用平补平泻法,主穴:印堂、颧髎、上星、颊车、迎香;配穴:太阳、攒竹、曲池、合谷[5]。每2~3 d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通过针刺疏通局部经络,调畅皮损局部气血,达到活血祛瘀、解毒散结、扶正祛邪的目的,和中药内外结合,临床收效甚佳。
忌食异种蛋白:牛奶、燕窝、蚕蛹、鱼虾、蚌蛤、昆虫等食物,也包括动物的头肉、蹄肉以及平时少吃的野生动物的肉。
忌食高蛋白食物:奶、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等,又有大豆,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豆类以及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食物。
忌食动风之物,因其会促进发热动风:牛肉、羊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虾、螃蟹、无鳞鱼、鹅蛋、鸭蛋等肉蛋类食品
忌食辛香发散之物:韭菜、香菜、茴香、葱、姜、蒜、调味品中的花椒、胡椒、酒酿、酒类、蚕蛹等。
生活中应规避风寒,否则,寒气或内攻或外袭,则营卫失调,毛孔闭塞,邪无以出而致病情缠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皮肤病是小病,若见痒治痒,见皮治皮,图标而忘本,或过于重视激素、抗过敏类药物,即会有损于肺肝肾,滞碍于二便排解浊毒,易导致变证多端。且此类药物多损伤人体正气,为解皮肤之疾而损人体之正气未免以小失大之举。
相关知识
皮肤病物理治疗
治疗宝宝皮肤病 中药浴可以用用看
美国FDA批准创新疗法,或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软疣
硬皮病患者正确护理皮肤的方法
西安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熬夜和白癜风有关系吗?
中医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方法
老年皮肤瘙痒有四大原因 如何治疗能好
夏季如何预防皮肤病
针灸后皮肤会疼吗
天津治疗包皮的医院?天津九洲男科医院值得推荐!
网址: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体会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03749.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4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23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6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71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03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00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442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63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56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