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就是他们的秘密.
——赫尔曼•黑塞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有机农业峰会上得知,我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但仍需补齐技术短板,强化企业和消费者互信,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机农业快速发展。据统计,自2002年引入国际有机认证体系以来,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拥有48家有机认证机构,有机生产面积达365万公顷,2016年新增面积近40万公顷,增速列世界第二。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由于人们对高产、高效的过分追求,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得土壤质量越来越差,致使食品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未来的农业,应该着力从“净土”、“洁食”入手,发展有机农业、健康食品。一切关于农作物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壤的问题。
土壤本身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然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破坏了它的免疫功能,使得农作物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把已破坏的土壤免疫功能调动起来,让土壤成为活的土壤,土壤治理好了,农作物的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杜志辉在接受专访时说,我们国家以前穷,首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所以就要追求高产。现如今,温饱问题解决了,那就得考虑要吃好一点,吃健康一点。
“农业生产中,添加化学肥料可以增加产量,让农民实现高产、丰收,然而,它的代价就是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的后果就是食品安全受到威胁。”杜志辉说,只有提高土壤的有机成分,才能使农作物的抗体增强,才能收获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因此,具备施肥和土壤治理相结合、土壤修复调理类产品是迫切需要的一项技术。
“农民总是希望种庄稼时能把化肥钱省下来,但产量不能降下来。”高级农艺师、农化专家侯高礼说,他长期在农村和农民打交道,最知道农民需要什么。然而,由于长期的氮、磷、钾等化肥的使用,使土壤变得很脆弱,不用化肥就很难达到高产。
因此,需要消除土壤污染,确保作物高产量、品质优,是生产安全健康“超有机食品”之根本。
“万物土中生,土壤条件好了,农作物生长的就好,反之就不好。”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完成单位负责人光立虎说,土壤病一般表现为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侵蚀等。
光立虎说,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农民大量使用化肥的原始动力。而发展有机农业,首先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量,而这个前提是需有肥沃的土壤。因此,对土壤的修复、调节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在全国率先启动整县推进有机产业基地建设的成都市蒲江,就于2013年出台规划,3年投入15亿元,改良55万亩次耕地,如今完成的面积大大超越预期。而在整个成都市,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执法体系,全市有机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
由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建设,四川省先后有蒲江、西充、宝兴、新津、崇州、射洪、古蔺、平昌、通江、洪雅、安岳、中江、旺苍、青川、朝天等几十个市县区全域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认证。
同时,建立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互信还需要加强。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农业处副处长李想建议,用“互联网+”的手段搭建沟通渠道,让消费者知道到哪儿体验和购买,让企业知道上哪儿寻找品质消费客户,以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此外,发展有机农业有一个较长的转化和培育周期,需要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家层面政策较为宏观,能拿出具体扶持措施的,主要还是地方。
与会专家建议,发展有机农业切忌一哄而上,当前应该在总结各地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家有机农业战略定位,做实产业引导扶持政策,推动有机农业科学有序发展。
18993384186
18991350029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