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儿童心理健康常识 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儿童心理健康常识 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6日 16:53

一、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教育

  1、不要太严厉

  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2、不要太关心

  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3、不要恐吓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4、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5、不要嘲笑批评

  孩子一样也会自尊心,嘲笑批评孩子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6、帮助孩子面对困境

  要帮助孩子对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7、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二、打骂孩子的心理影响

  1、打骂孩子的心理影响

  心理上的创伤: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2、心理的简介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3、心理的机体发展

  人的机体特别是人脑如何产生心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科学阐明。以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为例,这是事物的刺激作用转化为意识的事实。人们已经阐明人产生感觉时从外围感觉器官直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种种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但仍未能解释从刺激作用到意识的转化。科学证明了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联系,却还未能说明心理现象如何产生。

三、面对高考考生家长别说五句话

  1、面对高考考生家长慎说句之一:“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理由:对大部分考生不太合适,考生会从反面去理解,对有信心的考生会有负面影响。可改为:“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

  2、面对高考考生家长慎说句之二:“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理由:考试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告诉考生千万别紧张是从反面提示他紧张,同时,强调自己在外面等消息,会让考生产生焦急情绪。可改为:“考试紧张是正常的,别的同学也会紧张,让我们一起分担这种紧张吧!”

  3、面对高考考生家长慎说句之三:“考不好也没事,大不了再考!”

  理由: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反面表达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孩子有干扰作用,考生能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真实的想法。 可改为:”阳光是为考任何分数的学生准备的,按自己的能力去考吧!

  4、面对高考考生家长慎说句之四:“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要有出息啊。”

  理由: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而很多家长也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好大学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挂钩。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

  5、面对高考考生家长慎说句之五:“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学校。”

  理由: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订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有可能成为压在他们心里的大山。尤其在考试前说这样的话,就不是动力而是压力了。作为家长,这段时间该如何面对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诫家长:“不要说我们想说的话,而说应该说的话。”不当的言辞会给考生带来压力。

四、小孩喜欢说不跟你玩是什么心理

  1、为什么小孩喜欢说不跟你玩

  孩子大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有人不顺她的意思,他就说我不跟你玩了。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非常渴望了解性--同性或异性。他会询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很想知道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当你面对这些问题时,要用简单而正确的术语回答。也不要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难堪或严肃。孩子不知道详细的答案,但他应该有提问的自由,要确保孩子得到直接回答不应该遭到谴责或惩罚。

  2、小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的基本特质,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心理倾向,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能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大约是在九至十岁间。为了让孩子在到达这个年龄以后,能够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修正为客观思想,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做好心理准备才行。在与朋友交往的社会生活当中,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心想事成,因为在这世上还有许多与自己对立的存在。在对立存在的认识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并且展现行动。

  3、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3.1、过度满足

  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一定要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自己都应该有,以至于长辈先吃了一口水果,玩具让别的孩子玩一会儿,就会引得他大哭大闹。孩子总生活在一种"人人让我、人人为我、我说了算"的环境中,怎能不逐步养成"以我为中心"的行为呢。

  3.2、教养缺失

  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转型"期的教育不细心,感觉不到其自我意识发生了异样的变化,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有的则轻描淡写地说一下了事。如:孩子看见家长为客人端上水果,想独自占有,就在每个水果上咬一口。家长自然感觉很不好意思,就笑着说,"坏蛋,那些你吃吧,我再端一盘。"客人走后家长也不再提及此事,孩子并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家长的疏忽使孩子的占有欲越来越强。

  3.3、与遗传有关

  专家研究表明,人的性格的形成与遗传基因有关。自我中心期的原始表现可能是"天性"的流露,父母的霸道很可能遗传给孩子。

相关知识

如何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孩子哪些变化需警惕?|世界儿童日
儿童心理疏导: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世界儿童日,让我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世界儿童日|如何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孩子哪些变化需警惕?
专业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小常识(通用6篇)
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
专业儿童心理辅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健康小常识,儿童生活保健小常识,儿童饮食习惯7要7不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28个小贴士

网址: 儿童心理健康常识 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1316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