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都是什么呢?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都是什么呢?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6日 18:01

大家知道吗,就连开空调、用吸尘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都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增加,更别说吸烟、装修等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那污染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日常行为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增加

• 吸烟:即便是抽一支烟,也能让PM2.5的值瞬间提升好几倍!

• 厨房油烟:无论使用什么燃料,厨房中PM2.5含量都大量超标,最高可达117倍。

• 空调使用:开启后,PM2.5可从4升至51。

• 吸尘器使用:由于产生二次扬尘,所以可能使PM2.5从42升至488。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的相关行为都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增加,连日常的吸烟、烹饪、打扫等等都会让PM2.5升高。

室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 动物皮屑:饲养宠物人群调查中发现,动物皮屑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在普通人群中对猫、狗的变态反应原有过敏反应的大约有15%。因而,喂养宠物的室内空气环境会使这部分人群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升高。

• 植物花粉:它们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风媒或虫媒的作用下,在空气中传播,容易引起人们的花粉过敏症。

• 霉菌:温、湿度较高的地方适合真菌生长。人们受真菌的感染易患脚气、皮炎皮癣、湿疹等症。有些真菌还能通过其毒性代谢物(霉菌毒素)致癌。

• 尘螨:是常见的空气微小生物之一,肉眼是不易发现的。尘螨也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室内空气中尘螨的数量与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相关。近年来,家庭装饰装修中也广泛使用地毯、壁纸和各种软垫家具,特别是空调的普遍使用,为尘螨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近年来室内尘螨剧增的原因之一。

根据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看,铺地毯的房间尘螨密度远远高出其他地面,不洁空调吹送出来的螨虫至少在万只以上。尘螨的致敏作用,最典型的是诱发哮喘。患过敏性皮炎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螨虫引起的。同时,螨虫还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上海医科大学医学螨类研究所温廷桓教授研究证明:螨虫对新生儿和儿童所带来的病痛和不适,甚至可能伴随终身。

• 细菌和病毒: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环境中有较多的致病微生物。许多病毒如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唾液传染。

目前已知军团菌是一类细菌,军团菌可寄生于天然淡水和人工管道水中,也可在土壤中生存。研究表明,军团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约1年,在河水中存活约3个月。军团病的潜伏期2至20天不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有寒颤、肌疼、头疼、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病死率高达15%至20%。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军团病占成人肺部感染的11%,占小儿肺部感染的5.45%。老年人、小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此病。

• 建筑、装修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明例了几种必须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甲醛、苯、氡、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苯、氡已确定为致癌气体。

• 日常生活用品:例如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纺织品、油墨、油漆、染料、涂料等都会散发出甲醛或其他种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这些都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影响人体。

• 吸烟:这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总共约3000多种。其中具有致癌作用的约40多种。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 燃料燃烧:不同种类的燃料,甚至不同产地的同类燃料,其化学组成以及燃烧产物的成分和数量都会不同。但总的来看,煤的燃烧产物以颗粒物、SO2、NO2、CO、多环芳烃为主;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产物以 NO2 、CO、多环芳烃、甲醛为主。

• 厨房油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厨房油烟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盐城德馨医院提示:这上面的这么多点中,厨房油烟容易被人所忽视,如果不重视油烟机的清洗和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室内空气污染对孕妇的危害有多大?
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环境因素之一
生活手册: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护
室内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危害多 对孕妇与胎儿的影响更明显
空气污染如何损害我们的健康
空气污染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让每一名儿童呼吸到更洁净的室内空气
孕妇应警惕空气污染

网址: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都是什么呢?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1440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