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护航健康未来!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产业新赛道之农业振兴》!
作者丨李瑞
健康未来,需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农业的初心,凭借自然之力,为人类生产健康食品。
但是,以石油化工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石化农业,在养活更多人的同时,成为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一方面,石化农业使我们的食物更缺乏营养。“化学肥料只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却无法补充土壤中枯竭的‘全部元素’,因此影响到食物的营养价值。”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与过去相比,有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石化农业也成为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在已报道的125种分泌干扰物(EDs)中,农药就有86种,而具有EDs特性的农药不仅具有致癌作用,更有可能导致男性丧失生育能力,使人类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灭绝。
于是,随着收入与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吃的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意在克服现代常规农业弱点和问题的替代农业,如有机农业、朴门永续农业、本来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经过多年相互借鉴、融合和竞争,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转基因技术的有机农业,目前国际影响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农业类型。
根据国际权威有机农业研究机构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和IFOAM国际有机联盟(IFOAM-OI)统计,从1999年到2018年世界有机农业土地面积已经增长了6.5倍;到2018年中国已有310万公顷的有机农业用地面积,位列全球第三,比2015年就翻了一番。
▼ 有机农业将是发展最快的农业类型
但值得说明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甚至普通农产品相比较,在营养或是口感上有显著差别。也就是说,有机农产品对人体而言,不一定更健康。
然而,在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下,能够使得土地、生态环境、作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从而环境更加生态;其在适应气候变化、增进土壤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积极表现。这让有机农业,在这个气候、生态剧烈变化的时代中,为文明进化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推崇。
如华盛顿州立大学作物和土壤科学教授约翰·里加诺德(John Reganold)曾在《自然》期刊中撰文表示,在面对21世纪人口激增、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全球议题下,有机农业更具可持续性、且可能在未来发挥核心作用。也就是说,有机农业可能不一定使人更健康,但它一定会使人类生存环境、或是地球生态系统更健康!
事实上,严格的界定标准,也让有机农业成为健康风险最低的农业形式之一。因此,以“健康”作为有机农产品的卖点无可厚非。我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亦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有机农产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有机农产品的高质量,已经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
这意味着有机农业时代的到来!
未来有机农业,必须实现高产量与真安全
由于传统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中,面临一些很难克服的阻碍,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只有克服了这些阻碍,有机农业才能真正的普惠大众、成为时代主流。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量较低,另一个则是市场混乱。
首先,低产量使传统有机农业无法满足“吃饱”的基本需求。
有机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不论是对土壤,还是对整个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着严苛的要求,产量注定无法达到石化农业的水平。而众多有机农业参与者对古老农法的天然迷信,使其盲目追求自然、本真和传统,更加剧了这种产量危机。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麦吉尔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环境科学家们,对34种农作物进行了传统种植和有机种植共66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有机种植的产量明显比传统种植要低”。而综合研究表明,传统有机农业系统的产量大致低于常规农业10-20%。
这意味着,如果完全依靠传统有机农业生产,要达到同样的产量,就必须另外开发大量土地。瑞士有机研究所的研究员阿德里安·穆勒(Adrian Muller)对比了2005年到2009年的平均数据,发现在维持常规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耕地面积需要在2050年增加6%;而如果全部进行有机生产,这个数值立刻会变成16%-33%。这显然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同时新开垦土地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 用耕地面积换产量是难以持久的
其次,不够规范的管理也无法保证有机农产品真“安全”。
消费者对于有机农产品的鉴别都来自于有机认证标识。而有机农产品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安全性控制工作做不到位,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有机农产品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社会公信力。
如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添加一些植物源、动物源和矿物来源的“天然”杀菌剂、杀虫剂的,如取自于除虫菊的除虫菊素、取自烟草的烟碱等,就可以利用它们对其它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抑制成分制成相关农药。
据统计,美国有机农场使用的、符合标准的这种“另类”的杀虫剂超过20种。有意思的是,有机农场不但用农药,而且用量往往比一般农场还要多,原因在于其药效往往比石化农药低,所以必须加大剂量才管用,以至于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机构从不统计有机行业农药的使用量。
但用量太大导致的成本高昂,使得美国有机农场偷用化学杀虫剂的情况相当普遍,美国《消费者报告》组织的一次抽检发现,居然有25%的有机农产品偷用了人工合成的农药。
另类农药比人工合成的农药更安全的说法,也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很多自然界现成的杀虫剂毒性很强,比如非常知名的鱼藤酮(Rotenone),它提取自某些亚热带植物根部,并被当作有机杀虫剂使用了很多年的,但后来被发现能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链,不仅有很强的生理毒性,还能诱发帕金森氏症。2005年鱼藤酮被美国农业部禁止了,但部分崇尚有机的欧洲国家以及部分鱼类养殖业至今还在使用。
此外,外部原因也有可能导致有机农业生产中出现不安全的情况。2014年1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发布一项近两年的检测结果,45.8%的有机果蔬含有农药残留,1.8%的残留超标。这些农药残留可能是从临近的非有机农场漂移,或者通过土壤或者地下水转移过来的,也可能是在储运过程中与非有机产品的接触中获得。
而在流通环节中,有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第一次认证通过并发证之后,认证机构大约会每年再去检查一两次,所以在监管这方面力度是比较薄弱的。
在有机农产品较高价格的驱使下,假冒有机食品或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甚至是普通产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屡见不鲜,甚至个别机构把“认证”变成了“卖证”。这就导致了有机农产品市场的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断出现;而本就属于发展初期的有机农产品的社会信任度降低,推广更为困难。
如何克服这些阻碍,实现有机农业的高产量和真安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海洋里都能有高密度的养殖渔场,那么有机农业产量就应该也可以提高;如果社区菜场都能通过数智化完成“销供产”,有机农业的品质也一定可以保障。
▼ 科技的注入,将使有机农业克服自身的缺点,迎来真正的黄金期
所以,未来的有机农业,只能是农业传统理念的回归,而绝不是盲目迷信、全盘复古。也只有以最新的科技手段及相关体系,实现高产量和真有机,才能实现有机农业的真正发展,带给我们一个真正“健康”的未来。
科学生产,微生物形成产量新动力
微生物,代表着农业发展的前沿,也正在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
近30年来,随着各种科技手段的出现、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认识逐步深入。这些海量的微生物与复杂的土壤环境总称为土壤微生物组(Soil Microbiome),成为农业、环保等领域的核心资源之一,也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高地。
美国在2016年5月13日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NMI)”,这是个能与脑科学、精确医疗、抗癌“登月”、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并列的美国重大国家科研计划,而农业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2019年初,美国国家科学院再次发布《2030年前美国食品农业领域科技突破》,更是明确将“农业微生物群落研究”作为未来十年美国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的五个发展重点之一。
1. 微生物技术,已成为有机农业重要的推动技术
农业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性与技术,减少、消除石化农业带来日益严重的污染,促进现有农业成为循环农业,绿色抵御各种生态要求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以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氮为例,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大量获取。常规做法是使用氮肥,但是大量氮肥的施用,不但会降低作物的抗逆能力,还会使土壤酸化、盐碱化加剧。而如果采用微生物技术,借助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把氮气还原为氨,则整个生产过程无须提供任何能源和设备,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且由于全部固氮过程都是生物活动,无污染物排放,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农业中微生物的主要应用方式,是通过微生物制剂进行土壤改良、农药植保、添加剂、资源处理等活动。这种非石化技术,被广泛看作一种高效的有机农业技术,并被我国认可。
在最新版的国家标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19630-2019)中,特别修改明确“增加了微生物制剂,用于防治畜禽疾病”,以及“增加对部分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的类别进行了调整划分,‘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制剂’修改为‘微生物及微生物制剂’”。也就是说,作为农业前沿的微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有机农业重要的推动技术。
据美国知名机构“研究与市场(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显示,2018年微生物农业的市场价值已达34.5亿美元,而预计在2019-2024年间,这一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6%。而在我国,微生物农业发展也已经起步。
以微生物肥料为例,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2050个以上、产能达3000万吨、登记产品6500余个,产业规模达400亿,累积应用面积超3亿亩以上(包括蔬菜、果树、甘蔗、中草药、烟草、大田作物等)。
▼ 不论在我国,还是在美国、日本、欧洲,农业发达地区也同样都是化肥产业发达地区
但迄今为止,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发现与应用其实刚刚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每克土壤中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里,仍有高达99%的物种及其功能尚属未知,这些“微生物暗物质”极有可能在未来某日,变成有机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期引擎!
2. 微生物技术,将通过改良土壤,破解传统有机农业的产量危机
土壤微生物与土地肥力密不可分,通过微生物改良土壤,可以非常显著的破解传统有机农业的产量危机。早在2013年12月,美国政府即出版了《微生物养活世界》一书,强调通过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调控,能够实现作物增产20%,并减少20%的化肥与杀虫剂的农业投入。因此,通过微生物改良土壤,对于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通过微生物改良土壤,可以有效提升现有耕地的单位产量。
微生物肥料技术,将大量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添加于肥料中,通过改良土壤菌群结构、培肥地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从而显著提高产量。
如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发的生姜高效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在生姜大田种植试验过程中,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且有效防控生姜土传病害,最终每亩增产可达25%至30%。
而对于大田作物领域,据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邓泓副教授领衔团队在崇明岛的实验,选择合适的植物协同微生物调控的方式,可以在原本贫瘠的水稻田上,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田增产128%!
这种增产随着微生物解决方案的不同,不仅可以应用在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甚至还可以应用在养殖领域。
曾有报道,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硕士生在自己的家乡试养小龙虾,采用“给小龙虾喂肠道益生菌乳酸菌,为幼虾提供生长的蛋白菌酵母菌,为大虾提供助生长的蛋白菌小球藻、肥水光合细菌,阴雨天则提供稳定水相硅藻、净水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分解有机物”的生物菌剂做法,不仅能预防疾病,还明显提高了小龙虾的亩产量,由150斤提高到250斤,从而带动其家乡本县及周边县近300多户人从事小龙虾养殖。
另一方面,通过微生物改良土壤,还可以将难用地转化为可用地,扩大有效种植面积。
众所周知,在农业领域盐碱地、发展工业后的毒地仅能有限种植甚至无法种植作物。如果按照传统物理、化学方法改造土地,要么时间耗费长、要么改造成本高……还不见得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日益得到重视。
而微生物菌肥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土壤成分和营养环境,将工业毒地、盐碱地等传统上认为不可用、或难以安全使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
如位于山西省太原煤气化公司所在小店区农地,由于早期采用污水灌溉,部分土壤出现重金属镉、汞及多环芳烃污染物超标。耕地修复团队在修复过程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实践证明,“钝化改良+微生物降解+低积累作物种植”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而据研究表明,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点位超标率已从7.16%增加到了21.49%。在未来艰巨的修复任务中,可以想见,微生物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再比如我国作为盐碱地大国,其总规模达15亿亩,几乎与永久基本农田相当,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沿海省市盐碱地更为集中。
如果能够通过土壤改良,使其部分形成新的耕地,无疑会为有机农业增加了更大的生产面积,提供更多的总产量。青岛农业大学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就各种改良剂所做的比对试验,证实了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混施,确实能够使土壤速效养分和肥力状况得到显著改变。这同时为中国农业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盐碱地
3. 农业微生物技术的本地化特征,使其必须与科技要素进行紧密捆绑
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业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本地化”要求非常高。通俗地讲,就产品而言,很多在发达国家研制出来的微生物制剂,拿到中国不一定行;即使是在中国,同一种制剂在不同的地区间使用也不一定适用,其重要原因就是水土适应性的问题。
目前作为重要载体的微生物制剂,其研发应用就需经历“发现并识别微生物菌种质及其特性→驯化并研制生产微生物菌剂→应用”的三步走过程。
微生物制剂在使用中,还有以下3个特点——
▍产品的适用目标单一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和土壤具体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土壤的PH值、疏松透气度、含水量、性状的改良等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环境,产生不同微生物群落环境。
所以即使是同一种作物面对同一种菌剂,在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菌落要求,也就是说菌剂的使用是靶向性的。西部某生物公司就曾对来自烟威地区和新疆阿克苏地区,同样患根腐病的苹果,以不同的菌种解决各自的问题,都有效解决了减产的问题。
▍产品保质期有限制
微生物制剂里面起作用就是里面所含的活性菌数量,而不同的活性菌生存的环境又有差异。如哈茨木霉菌需要保存在2-8℃的恒温箱内,有效期为一年;而一些芽孢杆菌芽孢化水平不同,保存时间有很大的差异,芽孢化高的能保存一年半甚至更久,芽孢化不好的达不到半年就失效。
总体而言,一般微生物制剂的保质期仅为6-24个月,而普通农药为2-4年。所以微生物制剂的产品保质期,相对而言比较有限。
▍施种技术要专业
微生物肥料肥效的发挥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如肥料中所含有效菌数、活性大小等质量因素;也受到外界其他因子的制约,如土壤水分、有机质、PH值等影响,因此微生物肥料从选择到应用都应注意合理性。而且,要严格按照微生物菌肥的说明一致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有着极强的地理属性以及技术属性,需要识别菌种,了解其生物特性,并最终研究出相应的菌剂产品。所以,其应用必须与科技要素,如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技术人员等紧密捆绑,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实施。
同时,对于微生物农业而言,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均可有各自不同的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
其中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中,四川、甘肃、湖南、广东、湖北、云南、吉林等地的茶叶、中药等,以及一线、新一线城市周边的水果、蔬菜等,均较为适合优先发展,但目的各不相同。
前者自然是为了持续帮扶、避免返贫;后者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日常消费市场,显然由于周边区域同时临近科研机构,技术依托也会更为便利。而大田作物,比如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地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尽管单位价值不高,但如能成片推广,亦可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也将具备微生物农业发展的机会。
▼ 不论是特色种植还是规模化主粮,都有机会借助微生物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4. 微生物技术下的有机农业怎么干?
针对微生物技术下的有机农业特点,地方上应与研发端紧密合作、增强研发成果的在地性;同时通过广泛试点,打破农民认知壁垒,强化在本地的推广和应用;此外,还要建立培训体系,教授农民相应的实用知识,以足够的科学素养,打造有机农业的新型农民基础。
笔者将借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后文简称鹤峰县)借力微生物推广茶业全域有机种植的案例,对该发展模式进行阐述。
鹤峰县地处中国优质茶产区“黄金纬度带”——北纬30度(我国60多种茶叶产生于此,包括十大传统名茶中的九种),是湖北省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晋代。
但是,连年的化学法种植农业,让老茶园土壤板结,酸化严重,生产出的茶叶农残留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产品只能长期以低档茶为主。截止2014年,鹤峰县的贫困发生率仍为36%,属于深度贫困县。
2017年,鹤峰县制定了“全域有机”战略,并快速推进。如今,鹤峰全县茶园面积已近40万亩,其中国内有机认证(含转换)面积达10.66万亩,规模全国第一,欧盟有机认证转换面积亦达3073亩;全县90%的村和70%的农户种茶,50%以上的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产业。回看其成功经验,微生物技术的成功运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它是怎么干的呢?
▍联合外脑,形成长期微生物技术源头
鹤峰县率先与国内唯一一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长期技术合作,来解决老茶园农残超标、土壤板结、肥效低的问题。通过连续施用中心针对当地研发的50亿/克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土壤酸碱度由3.8上升到4.2,同时达到零农残,并延缓了茶树的衰退。
同时,中心从鹤峰县茶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的一种叫做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目前被保存在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菌株,并将该菌种发酵液在秋冬季施底肥的时候处理茶园土壤,使得次年春季明前茶发芽密度、百芽重均有明显的增加,增产达到了21.3%。
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边借助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菌株发酵液降低春茶赤星病的发生率(降幅可达56%);一边借助苏云金芽孢杆菌油悬浮剂(一种微生物制剂)解决夏秋茶尺蠖发病率,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研究实现了土壤肥力提升与病虫害防治效率下降的双成功。现在,中心已经正在筹备设立鹤峰县有机茶产业技术研究院。
▍田间试点,以看得见的收益促进全域有机转化
从普通茶叶种植到发展有机茶,不但要经历3年的种植转换期,还要在转换期内承受茶叶产量降低,茶园的管理工作量上升的双重压力,推进肯定有负担。在具体推进上,鹤峰县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力、村民主导”方式。
在政府推动下,对接本地龙头茶叶公司,由其牵头、团结鹤峰县邬阳乡茶农试点发展有机茶,以此创办有机茶试点基地。而且结合茶农意愿,进行先行的定点示范。签订发展有机茶协议后,微生物制剂的应用让该茶农尝到了甜头,他的有机茶园价值翻倍上涨。截止2017年,仅鹤峰县邬阳乡就发展有机生态茶园1.1万亩,其中有7100亩由该龙头公司发展而来。
▍地歇人不歇,形成新型有机茶农人才基础
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的田智仁明确指出,“有机茶并不只是茶园管理那么简单,从采摘到加工到审评,其包含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把关和指导。”
该县树立了全域有机生产就意味着全体培训到位的目标,面对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茶农,每年发放《有机茶生产技术手册》等资料1万余份,积极推广农业、物理、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的知识与技术,使得科技与茶农的无缝对接。
当地有机茶叶加工企业也积极参与茶叶的科学种植培训工作,截止2017年就已经成立了三所农民田间学校,由他们作为主体积极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举办有机茶栽培技术培训班。
除了在采茶季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巡回指导,及时审评、研讨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鹤峰县在农闲的冬季,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给全体农民进行规模化教学,通过召开千人大会和结合现场的培训来提升茶农的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源头+试点网络+人才基础”体系的搭建,鹤峰实现了可持续的有机溢价和县域经济的起飞。2020年1-7月,鹤峰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310.8万美元,同比增长382.6%,茶叶出口功不可没;10月,鹤峰县更获得首个“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称号,正式成为中国茶叶行业该领域的领头羊。
▼ 鹤峰县茶园(来源:全景网)
品质保障,以安全性重铸产品新标准
有机农产品,代表了目前农产品品质的最高水准,但其市场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在对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调查中发现,近76%的消费者认为质量安全是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想继续推广有机农产品,就必须重视并严格保证其食用安全性,建立消费者的信任度。
这种通过严格的安全保障来换取市场的做法,意大利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借鉴。意大利是欧盟知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家,在2018 年欧盟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排名中,意大利位列第三。
意大利的食品安全也是世界闻名,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8年的欧洲农药残余报告,意大利是对食品农药残余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超标样品占比(1.8%)远低于欧盟平均值(4.5%)。这有赖于其严格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其中两点非常值得借鉴。
1. 技术溯源,借助食品身份溯源体系构筑安全基础
意大利的食品安全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过程监督,其依托就是食品溯源系统。具体做法如下。
一方面强制要求企业建立食品档案。按照意大利的相关要求,凡是在市面流通的食品,不论生产企业是来自本国、还是外国,都需要对食品质量和来源建立档案,这个档案由食品经营者自行建立和保管。
比如意大利知名食品帕尔玛火腿,凭借强制盖在火腿上的各种戳儿,就能知道猪的生长信息、饲养者、屠宰场、肉质检信息、火腿的熟化年份、加工企业以及品质认证信息等。如果食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没有完整的生产、流通等信息,或是对这些信息不甚了解,一旦被抽检查出,将被处以高额行政罚款,甚至可能面对刑事处罚。
另一方面,确保档案信息与全国信息系统实现交换,这实现了监管机构对于食品的全方位监控。意大利食品生产商被要求对食品进行编码,且要及时与国家层面对接沟通,每两天更新一次情况。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就会通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科学抽检、发现问题、追溯、封存控制、主动召回等一系列措施控制食品安全。
比如当年席卷全欧洲的“毒鸡蛋”事件,在该事件中,意大利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其主要就是依托每一个鸡蛋的编码身份证。有了它,可以随时定位到该鸡蛋的来源地。
对我国而言,食品溯源系统技术上已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区块链、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完全可以实现。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正在推出相应的平台。
如2021年3月,浙江就推出了基于食品从农田(车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流通交易数据归集的“浙食链”系统。消费者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就能够查看该食品的生产加工状况、工厂自检结果、监督抽检结果、食用农产品产地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检疫和消毒证明等。各地政府亦可以通过针对不同区域或不同产品,建立起自身的溯源渠道,以此来形成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保障。
2. 检测下沉,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责任监督
规范的市场以及行业标准,需要有力的监督机构监督才能被真正落实,而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督方可实现。意大利为了保证监管的覆盖力与权威性,将卫生部下属的国家卫生研究所(ISS),也就是负责对全意大利食品和饲料检测与检验的最高科学技术机构进行下沉。
在地方上,分成10个大区,分别设立了实验动物疾病研究所(IZS)、环境保护机构(ARPA)和公共卫生实验室(LSP)来分别负责对动物源性食品、杀虫剂和植物源性食品的检测,并使食品安全实现了标准统一和避免了重复检测。
以意大利每个大区的实验动物疾病研究所IZS为例,既会有标准化功能配置(3个必备实验室分别为普通诊断、血清和食品控制实验室),同时也注重与本地特色农业的结合,增设专业化的实验室,以成为该生产领域的权威(如格罗谢托奶制品企业较多,所以单独成立相关实验室)。
依托这些特色实验室,可能会进一步设立参考中心(CR),成为专业问题的技术仲裁机构。这样的实验室,在帮助地方特色产业继续壮大的同时,也会突出自身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如意大利北部区域对禽类养殖有着丰富的经验,所在威尼托大区的禽流感实验室,就成为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该问题的参考实验室。
▼ 维琴察,威尼托大区的农业产业中心(来源:Wikipedia)
在我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这意味着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自主性权利增强,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成为区域农产品形象的重要保障。毕竟,在溯源体系建成后,本区域任何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都会带来严重冲击。
那么,除了针对农产品生产者开展严格且持久的教育培训之外,如何维护自身农产品的优势地位,将成为众多农业先进地区、尤其是现在有机农业的先进地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借鉴意大利的经验,加大自身的监督检查力度显然会是更为现实的需求。
而智能生物识别、先进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已经使检测机构下沉成为可能。2015至今,国内相关检测技术也日趋成熟,国内企业逐步实现了对大部分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这更是为检测力量的下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可以想见,未来的几年间,全国范围必然会建立起庞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技术力量率先组建或增强地方检测力量,打造一张专业权威且渗透到田间地头的检测网络,也将成为城市或区域保障地方农业、巩固相关优势,甚至是形成品类有机农业知识中枢、以及相应绿色壁垒的新机遇。
检验检测,也是有机农业的生产力!
在我国当前人民健康的要求和生态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具备条件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但是有机农业的发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应该心怀传统农业的理念,一方面要依托微生物等技术对尊天时、重地利的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升级,保证过程有机;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科技力量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监控与分析,确保结果健康,谨防“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这二者互相背书,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才能以一个有机世界,螺旋回归到农业的初心。
相关知识
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机食品:未来的健康之选
点亮未来,成为公共营养师,为健康护航!
用全民健康护航全面小康
筠连县文广旅游局三举措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活动预告」2024首届孕婴童有机食品健康安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母婴行业“萌宝百味”有机生活平台启动仪式丨WAF农产品展会
农业+健康=中国特色养生农业
“食”在健康 “育”在未来
有机:从概念到产业
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
网址: 有机农业,护航健康未来!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14644.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10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11
- 3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445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1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65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43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47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13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1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