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如何平衡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成了每个家庭都面临的教育难题。
“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吗?”“大宝会觉得我偏心吗?”“怎么把水端平?”不少父母表示,养育二娃真的让人焦头烂额,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是难上加难的问题。
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布鲁尔·卡特说过——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想要“把一碗水端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01
培养孩子的家庭团队意识
曾经在知乎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大宝和二宝相差8岁,本来大宝已经是懂事的年纪,但大宝却经常在外人面前排斥二宝。比如,家里来了大宝的朋友,大宝会兴奋地给小伙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主动把弟弟排除在外。
这位妈妈非常不解,明明我们每天都强调这是你的弟弟,是跟你一个爸爸妈妈的同胞弟弟,怎么就是不理解呢?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缺乏家庭团队意识。
李玫瑾教授说过,“二胎教育的重点是要抓紧老大,放手老二。”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家庭团队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经常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团体活动,一起出去做一项体育锻炼、一起出去野餐,或者创造大宝与二宝单独的相处时间,提高对方的参与感,让孩子主动融入对方的生活中。
02
当孩子情绪的监督者,而不是指导者
在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中,梅婷的小儿子阳阳出生后,大女儿快快经常喜欢动手打弟弟。虽然孩子是没有恶意的,但梅婷每次都马上抱起儿子,推开女儿,甚至用恶狠狠的眼神看着女儿。
妈妈摆出生气的样子本意是想震慑大宝,让大宝下次不要再犯。但大女儿的视角却是——妈妈生气了,妈妈偏心二宝。
《斯波克育儿经》提到,大宝嫉妒二宝的根本原因是认为二宝分走了父母的爱。
大宝在感受不到足够的爱时,就会做一些动作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当梅婷的大女儿觉得妈妈只照顾弟弟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系列动作引起妈妈的注意,甚至是伤害弟弟。所以,当大宝和二宝出现矛盾时,如果一昧地责怪大宝,只会让二人的关系更疏远。
所以,当孩子出现矛盾时,妈妈的角色应该是倾听者,让大宝和二宝自己解决问题。尊重孩子们当时的情绪,不应该去打破平衡。
妈妈可以是这段情绪的监督者,但一定不要做主导者。
03
多夸奖,少义务
作为大宝,孩子听到最多的话语应该就是“你是哥哥/姐姐,你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当仅有一个玩具时,妈妈会优先选择给二宝。当大宝和二宝有矛盾时,很多家长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批评大宝。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平时工作比较辛苦,妈妈在家全职带娃。由于两个孩子年龄都不大,所以妈妈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每当大宝和二宝有了矛盾,妈妈也没有精力去“断”这场官司,每次都以“你是哥哥,你得让着弟弟”结尾。妈妈很渴望大宝来帮助自己带二宝,但却忽视了对大宝的鼓励。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了作为哥哥的义务,却没有让哥哥经常行使自己的权利。
明星蔡少芬也是一个二胎妈妈,她曾经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说,“二宝的出现必然会让大宝有危机意识。”所以她会经常跟大宝说“有了弟弟就多了一个人爱你”,而且经常夸奖大宝为二宝做的每一件小事。
多夸奖大宝,这也是让二胎关系融洽的关键。
04
想要平等对待,就要少比较
美国加州曾有一项研究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地对某个孩子偏爱。
但当孩子提出这个质疑时,几乎所有父母都会矢口否认。
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老大不如老二聪明,老二可精多了。”在和宝妈们交流的时候,几乎所有宝妈都有这样的看法。
这是因为二宝在出生时就有了大宝的存在,而大宝出生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需要竞争就什么都有了。所以二宝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以大宝为参照,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但有些宝妈却经常说,“你看,你弟弟/妹妹都知道帮妈妈做家务”,“你为什么还不如你弟弟/妹妹懂事?”,“你弟弟/妹妹都知道孝顺妈妈,你只会气我”。这样的话在二胎家庭中屡见不鲜。
对于本就受到一定忽视的大宝来说,这样的言语非常刺人。
长期受到这样的言语刺激,大宝可能会一昧地讨好父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长大之后极易形成讨好型人格。或者选择忽视父母的指责,父母越不看好大宝,大宝越叛逆。而对于二宝来说可能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优越感。
父母应该认清,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化差异。或者建立相同的夸奖机制,让一方提醒或监督另一方,两个人都做得很好再一起夸奖。
著名育儿专家托马斯·胡曾经说过: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出生顺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其实决定孩子性格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养育孩子实属不易,也许我们做不了“端水大师”,但每个孩子都应该获得父母独一无二的爱,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吃饱穿暖同等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