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健委秉承着“总体框架不变,条目数量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并于前不久发布了2024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简称新版健康素养66条)。
本次修订参考最新循证依据,增加了传染病防控、慢阻肺、骨质疏松、口腔健康、安全急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内容,更新了核心知识点,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准确、适用性强的健康科普核心信息知识库。
每天健康一点点
一起来学习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8. 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是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
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且<90mmHg。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等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30~40mmHg。收缩压达到120~139mmHg或舒张压达到80~89mmHg时,称血压正常高值,应当向医生咨询。
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天内波动不超过1℃,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升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老年人略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心率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9.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
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携带并且能够排出病原微生物的人和动物,可以是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是受感染的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排出后进入易感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有些传染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根据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不同,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每个人要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一旦怀疑自己感染,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医。根据防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疫苗接种和治疗等工作。出境时,要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入境时,如果所在国家或地区出现传染病流行,要主动报备。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扬州疾控
审核:朱 瑾
审稿:丁 云王鹤丽
发布:袁霄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