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饮食行为和习惯的巨大改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会对青少年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1]。研究显示,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升高相关[2]。习惯性进食油炸及高糖食品等不健康食物与个体罹患抑郁、焦虑、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的风险相关,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3-5]。饮食习惯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压力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个体偏好不健康的饮食,但压力、抑郁与不健康饮食之间的长期联系尚不能得到证明[1]。
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地区和国家的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和心理亚健康水平均呈现一定的差异。在高收入国家,健康全面的营养摄入对促进青少年积极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6-7]。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的研究则显示出不一致的结果,如在对非洲南部多国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较低程度的饥饿是抑郁、孤独和焦虑等的保护性因素,但较高的水果摄入则是部分国家青少年焦虑、抑郁以及自杀意念的重要预测因素[8]。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与分析饮食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措施,从饮食健康等可调控的因素入手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依照我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按照男女、城乡、南北地区均约1:1的比例,于2016年3—11月在华东区(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华北区(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中南区(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西北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南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东北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市)选取了中学与大学共38所学校,包含了初一至大四年级在内的420个班级,按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在中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200名左右,在大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70名左右,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共获得16 545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8 344名,女生8 201名,年龄13~22岁。本研究已获得学生本人与家长的知情同意,并得到华东师范大学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HR2016/12055)。
1.2 方法采用齐秀玉等[9]研制的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MSQA)中的心理问卷部分评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共39个题目,每个题目共6个等级(1~6分别为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2个月、>1个月、>2周、>1周、≤1周或无症状)。根据“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等级1~3)”的题目数≥8条判定被试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 <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等级1~3)”的题目数 < 8条为心理亚健康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题目数≤1条为心理健康。39个题目中有18个属于情绪问题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题目数≥3条即为情绪亚健康;8个问题属于品行问题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题目数≥1条为品行亚健康;13个问题属于社会适应困难维度,“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题目数≥4条即为社会适应亚健康。该问卷经过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同时采用儿童青少年生活习惯调查问卷[10]调查被试的饮食状况,包括早餐、零食、蔬菜、碳酸饮料、鱼肉、牛奶及乳制品摄入频次,其中“基本都吃/喝”为每周≥4次,“偶尔吃/喝”为每周2~3次,“几乎不吃/喝”为每周≤1次。该调查问卷使用德尔菲法[11],采用《指标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12]及重测信度检验,证明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 χ2检验对被试的饮食行为及心理亚健康状况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并进行不同饮食行为组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的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饮食行为因素对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男女青少年饮食行为及心理亚健康状况由表 1可见,在早餐、零食、碳酸饮料、蔬菜、鱼肉以及乳制品方面,男生“基本都吃”的比例分别为76.2%,20.2%,19.0%,78.4%,52.4%,59.2%,女生分别为79.2%,28.6%,12.6%,78.3%,43.2%,54.9%,除“蔬菜”选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表 1 不同性别青少年各种饮食行为频率分布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dietary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性别 人数 早餐 零食 碳酸饮料 基本都吃 偶尔吃 几乎不吃 基本都吃 偶尔吃 几乎不吃 基本都喝 偶尔喝 几乎不喝 男 8 344 6 361(76.2) 1 498(18.0) 485(5.8) 1 687(20.2) 4 776(57.2) 1 881(22.5) 1 582(19.0) 4 538(54.4) 2 224(26.7) 女 8 201 6 493(79.2) 1 280(15.6) 428(5.2) 2 346(28.6) 4 770(58.2) 1 085(13.2) 1 031(12.6) 4 218(51.4) 2 952(36.0) χ2值 20.79 320.10 229.06 P值 < 0.01 < 0.01 < 0.01 性别 人数 蔬菜 鱼肉 牛奶、乳制品 基本都吃 偶尔吃 几乎不吃 基本都吃 偶尔吃 几乎不吃 基本都喝 偶尔喝 几乎不喝 男 8 344 6 543(78.4) 1 619(19.4) 182(2.2) 4 374(52.4) 2 883(34.6) 1 087(13.0) 4 937(59.2) 2 867(34.4) 540(6.5) 女 8 201 6 425(78.3) 1 597(19.5) 179(2.2) 3 539(43.2) 3 510(42.8) 1 152(14.0) 4 503(54.9) 3 071(37.4) 627(7.6) χ2值 0.01 150.27 32.21 P值 > 0.05 < 0.01 < 0.01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由表 2可知,在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层面,男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为20.7%,女生为18.6%。在品行、社会适应维度方面,男生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6.0%,17.2%,女生分别为24.1%,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表 2 不同性别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mental sub-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性别 人数 心理亚健康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症状 心理亚健康状态 男 8 344 2 545(30.5) 1 729(20.7) 2 158(25.9) 2 166(26.0) 1 435(17.2) 女 8 201 2 701(32.9) 1 525(18.6) 2 061(25.1) 1 976(24.1) 1 215(14.8) χ2值 17.32 1.17 7.66 17.46 P值 < 0.01 > 0.05 < 0.01 < 0.01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2.2 不同饮食行为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比较表 3显示,在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在各选项“基本都吃”青少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8.4%,24.3%,25.7%,18.1%,18.9%,19.5%,而“几乎不吃”的检出率分别为30.0%,19.7%,19.0%,36.8%,24.4%,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心理亚健康各维度均呈现出与“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相同的态势。
表 3 青少年不同饮食行为组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sub-health among different dietary behavior groups of adolescents
饮食行为 选项 人数 统计值 心理亚健康状态 情绪亚健康 品行亚健康 社会适应亚健康 早餐 基本都吃 12 854 2 364(18.4) 3 119(24.3) 3 049(23.7) 1 901(14.8) 偶尔吃 2 778 616(22.2) 783(28.2) 772(27.8) 503(18.1) 几乎不吃 913 274(30.0) 317(34.7) 321(35.2) 246(26.9) χ2值 98.47 61.73 72.93 104.47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零食 基本都吃 4 033 981(24.3) 1 241(30.8) 1 201(29.8) 791(19.6) 偶尔吃 9 546 1 688(17.7) 2 230(23.4) 2 212(23.2) 1 369(14.3) 几乎不吃 2 966 585(19.7) 748(25.2) 729(24.6) 490(16.5) χ2值 98.89 82.11 66.35 59.27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碳酸饮料 基本都喝 2 613 671(25.7) 820(31.4) 797(30.5) 543(20.8) 偶尔喝 8 756 1 600(18.3) 2 118(24.2) 2 081(23.8) 1 289(14.7) 几乎不喝 5 176 983(19.0) 1 281(24.7) 1 264(24.4) 818(15.8) χ2值 76.19 57.04 50.15 55.18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蔬菜 基本都吃 12 968 2 348(18.1) 3 093(23.9) 3 038(23.4) 1 875(14.5) 偶尔吃 3 216 773(24.0) 972(30.2) 955(29.7) 661(20.6) 几乎不吃 361 133(36.8) 154(42.7) 149(41.3) 114(31.6) χ2值 153.72 112.29 105.81 137.61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鱼肉 基本都吃 7 913 1 495(18.9) 1 945(24.6) 1 938(24.5) 1 196(15.1) 偶尔吃 6 393 1 213(19.0) 1 583(24.8) 1 565(24.5) 1 000(15.6) 几乎不吃 2 239 546(24.4) 691(30.9) 639(28.5) 454(20.3) χ2值 61.20 39.25 16.95 35.67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牛奶、乳制品 基本都喝 9 440 1 842(19.5) 2 394(25.4) 2 369(25.1) 1 463(15.5) 偶尔喝 5 938 1 104(18.6) 1 441(24.3) 1 418(23.9) 892(15.0) 几乎不喝 1 167 308(26.4) 384(32.9) 355(30.4) 295(25.3) χ2值 66.65 38.53 22.27 80.68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2.3 青少年饮食行为对心理亚健康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以是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1=处于,0=不处于),以不同的饮食行为为自变量(1=几乎不吃/喝,2=基本都吃/喝,3=偶尔吃/喝)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1,0.73,0.48,0.64,0.76,0.78,0.78,0.70,P值均 < 0.05);零食“基本都吃”、碳酸饮料“基本都喝”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3,1.27,P值均 < 0.01)。模型2在加入年龄、性别、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月收入、锻炼时间、视屏时间因素等协变量后,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0,0.73,0.50,0.65,0.74,0.77,0.73,0.69,P值均 < 0.01);零食“基本都吃”、碳酸饮料“基本都喝”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3,1.29,P值均 < 0.01)。见表 4。
表 4 饮食行为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16 545)
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behavior on mental sub-health of Chinese adolescents(n=16 545)
自变量 模型1 模型2 OR值(OR值95%CI) P值 OR值(OR值95%CI) P值 早餐 基本都吃 0.61(0.52~0.71) < 0.01 0.60(0.52~0.70) < 0.01 偶尔吃 0.73(0.61~0.86) < 0.01 0.73(0.62~0.87) 0.01 几乎不吃 1.00 1.00 零食 基本都吃 1.23(1.09~1.39) < 0.01 1.23(1.08~1.40) < 0.01 偶尔吃 0.91(0.82~1.01) 0.08 0.92(0.82~1.03) 0.14 几乎不吃 1.00 1.00 碳酸饮料 基本都喝 1.27(1.12~1.43) < 0.01 1.29(1.14~1.46) < 0.01 偶尔喝 0.95(0.87~1.04) 0.27 0.96(0.88~1.06) 0.42 几乎不喝 1.00 1.00 蔬菜 基本都吃 0.48(0.38~0.60) 0.01 0.50(0.39~0.62) < 0.01 偶尔吃 0.64(0.51~0.81) < 0.01 0.65(0.52~0.83) < 0.01 几乎不吃 1.00 1.00 鱼肉 基本都吃 0.76(0.67~0.85) < 0.01 0.74(0.66~0.84) < 0.01 偶尔吃 0.78(0.69~0.87) < 0.01 0.77(0.68~0.86) < 0.01 几乎不吃 1.00 1.00 牛奶、乳制品 基本都喝 0.78(0.67~0.90) < 0.01 0.73(0.63~0.85) < 0.01 偶尔喝 0.70(0.60~0.81) < 0.01 0.69(0.59~0.80) < 0.01 几乎不喝 1.00 1.00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男生不吃早餐、不吃零食、喝碳酸饮料、吃鱼肉、喝牛奶及乳制品的比例均高于女生,而女生吃早餐、偏爱吃零食的比例较高,饮食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13-14]。饮食行为的性别差异与此阶段青少年生理特征、个性爱好、食欲食量及心理特点有关[15]。此外,本研究结果与2005年我国18省市青少年饮食行为的调查相比,男、女生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由2005年的8.6%和7.8%下降到5.8%和5.2%,不喝牛奶的比例由17.5%和17.0%分别下降到6.5%和7.6%[12]。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类营养膳食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学生与家长的健康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还呈现出男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女生的趋势,原因与男生的性格特征、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行为以及面临更多的社交压力等有关。有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男生更钟爱碳酸饮料,在吸烟、饮酒、玩游戏等不良习惯方面较女生更容易发生,此外生活缺乏规律等现象也更为普遍,所以男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16]。
本研究还发现,早餐、零食、碳酸饮料、蔬菜、鱼肉、牛奶和乳制品等不同饮食行为组间,心理亚健康状态及各维度亚健康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饮食行为中,“零食基本都吃”“碳酸饮料基本都喝”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正相关,而“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呈负相关。有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诸如含高糖、高盐成分的零食及碳酸饮料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适应能力差、沮丧、情绪失控等问题,对所处环境的不满意比例也较高[17]。青少年在面临较大压力时,往往会进食更多如汉堡、高糖饮料等不健康的食品,加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18],造成恶性循环。
在本研究中,以每天吃早餐和多进食蔬菜、水果、鱼肉、牛奶乳制品为主的健康饮食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显示,保持良好的早餐习惯会降低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发生的风险[19-20]。以摄入较多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为主的健康饮食模式与较低的抑郁症患病率相关[21]。Appleton等[22]研究发现,饮食中鱼肉的摄入量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且在纳入所有其他饮食变量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该关系依然存在。通常认为鱼肉与抑郁情绪的关联是由鱼肉中含有的大量的潜在营养素,即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FAs)导致的结果。n3FAs不仅与临床抑郁症有关[23],同时在一些针对非临床人群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关联[24]。还有一些研究对食用肉类、乳制品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食用牛肉、鱼肉等肉类以及牛奶、酸奶乳制品不仅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作用显著,对心理健康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5-26]。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健康饮食行为存在正相关。饮食行为是个体每天必须发生的行为,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饮食行为对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角度已经得到了研究支持,但是在“心理”层面的研究显然略有欠缺。因此,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饮食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佐证,对未来的措施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就现实而言,伴随着健康饮食的宣传力度加大以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目前我国青少年不吃早餐、不喝牛奶、碳酸饮料过量摄入等不良饮食习惯近年来已有所改善,但吃零食、蔬菜摄入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建议应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青少年成长与生活环境中大力倡导健康饮食行为,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男女生不同饮食行为习惯的差异,区分性别制定针对性措施,共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关知识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音乐为背景的言语诱导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青少年健康饮食”PPT课件.ppt
青少年心理健康
根据青少年消瘦的原因来进行饮食调理
上海专业的心理咨询医院:饮食失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挑战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 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2018版)
网址: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0457.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842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26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2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7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7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3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1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1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5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