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糖尿病 人生的一道自律安检门
糖尿病在我国已经属于高流行的公共卫生疾病。但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并不理想,发病人群也日趋年轻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糖尿病死亡率占2.8%;2013年糖尿病是引发死亡的第七大原因,最新研究表明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2%,仅次于心脏病、癌症。、
不同人心中的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医学上这样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老百姓有着自己的理解:糖尿病就是尿糖病,是多饮多食多尿。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萍主任说:“糖尿病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给予足够重视,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血糖高意味着整个身体处于高渗状态,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并发症。”
李萍表示,“根据胰岛素出现的问题不同,可以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目前认为前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等有关,胰岛不分泌胰岛素,需要外部输入胰岛素。后者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非先天原因,主要是后天饮食不规律,肥胖或缺乏合理运动等导致。目前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人群的90%,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
此外,还有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血糖升高,分娩后可能正常,也有可能糖尿病前期,也有一部分变成真正的糖尿病。这类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变化,使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这两类糖尿病在我国只占总糖尿病人群的0.7%,所以平时谈及的糖尿病主要指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与糖尿病相关的两个群体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前者主要是指一些易得糖尿病的人群,例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肥胖、生产过巨婴、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患有代谢综合症等。后者是指血糖出现了异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如果能够控制好血糖,就不会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一个预警,好比半只脚已经踏入雷区,及早发现还有机会收回。”李萍认为,从临床指标来看,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或者餐后血糖大于11.1 mmol/L,就属于糖尿病。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病人开始往往也不会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因此不少人就会放松警惕,不重视,不做血糖监测,也不做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任其发展的后果就是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因此失去生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并发症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和乳酸酸中毒昏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血管受到损害,会导致心肌梗塞、脑梗塞与脑出血、严重的足部病变溃疡、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症状。”李萍表示,“非官方数据显示,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达70%。”
同样是糖尿病,结局不同,主要与重视程度和自律程度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不会因为年龄就迟到。曾经有一位20岁的小姑娘,属于1型糖尿病患者,平时不注意,打针吃药也坚持不好,仅仅五六年的时间,眼睛就几乎失明。”李萍主任说,除了已知的并发症,还有一些并发症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国际权威期刊《糖尿病杂志》今年刊登了宁光团队的试验结果: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患癌风险升高,男性涉及11种癌症,女性则多达13种。与一般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相比,糖尿病男患者和女患者患癌风险分别高出34%和62%。其中,男性风险最高的为前列腺癌,糖尿病导致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出86%。对于女性而言,风险最高的为鼻咽癌,糖尿病导致患鼻咽癌的风险高出2倍以上。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得骨质疏松。据了解,糖尿病患者有50~80%的病人存在骨方面的问题,比如骨量减少,但目前并未引起太多重视。
李萍主任表示,长期糖尿病,会影响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比如钙和磷,进而影响代谢,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引起骨折卧床,对老年人来说,卧床后心理打击较大,容易诱发一些感染,引起静脉血栓,之后其他的病也会接踵而至。
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李萍主任很无奈,她表示,如果还有人不重视糖尿病,不重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到医院病房看看,那里有很多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的病例。
糖尿病诊断治疗日趋完善
基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治疗需要多种手段共同作用,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目前口服药物主要有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在餐前或餐时服用,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不吃饭不需要服用;非促分泌剂包括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发挥稳定而持久的降糖作用,与是否进餐无关,服用时间也不受限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延缓小肠对多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中国人,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前4类是餐前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不受进餐时间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糖尿病药物井喷。如DPP-4抑制剂,是最近几年上市的新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服用时间不受餐前餐后影响,也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没有胃肠道反应等。还有针剂GLP_1可抑制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故有助于控制摄食,减轻体重,且目前出现周制剂,更方便。SGLT_2也是一种作用机制新颖的药物。值得期待的有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药物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是一种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的抗糖药物,目前国内原创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已率先进入注册性临床试验。
体外胰岛素给予方面,也在探索中不断进步。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直接口服很难被胃酸及消化酶所消化,而且很难穿透肠道,被血液吸收。201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微针胶囊,长3厘米,可以安全携带胰岛素等蛋白质药物通过胃部,在肠道被生物体所吸收。目前,该微针胶囊已在猪的体内测试成功,期待进一步的结果。
此外,干细胞治疗、胰岛或胰岛素移植等方法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未来,还会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更简单,更有效的控制血糖。
针对病人血糖控制,目前判断的金标依然是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反应的是即时浓度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二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反应病人的控糖情况。现在还有一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佩戴以后能连续监测14天血糖变化,可以实时监测血糖,对于血糖波动大,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适合。
对此,李萍主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就好比给一个漂亮姑娘拍照,仅从一个角度拍摄并不能反应姑娘有多美。血糖控制也是,某一刻的一个血糖浓度并不能全面反应情况,因为血糖会波动,时高时低。
李萍主任说,在国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仅仅是血糖控制的检测标准,而且还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目前诊断糖尿病仍然采用的是1999年WHO标准,但今年厦门糖尿病年会已经就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达成了专家共识,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一个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新要求。糖尿病是全球病,与国际接轨是必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胰岛功能受损不可逆,目前尚无法根治。一般意义的治愈,是指通过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恢复正常,之后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不吃药血糖也不出现异常。但由于胰岛受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外部条件如生活方式出现问题,血糖就会回升。
所以,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犹如上帝给我们设置的一道自律安检门,自律者请过,非自律者请留下,待到自律达标后方可通过。
相关知识
健康生活,健康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居家康复
「健康」倪萍暴瘦20斤!看看一个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注意!餐后一小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自身管理十分重要
「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人一日三餐食谱怎么安排
金医健康|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合理饮食“吃掉”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导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妇科病
一69岁大爷糖尿病多年,选择低糖饮食,两年后血糖真的稳了吗?
网址: 李萍:糖尿病 人生的一道自律安检门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1039.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7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50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8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8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0
- 6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54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14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7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