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因
临床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分型标准(1999)。
1、1型糖尿病(T1DM)
(1)免疫介导性(1A):急性型及缓发型。
(2)特发性(1B):无自身免疫证据。
2、2型糖尿病(T2DM)
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1)胰岛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
包括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等。
(2)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包括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貌综合征、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脂肪萎缩型糖尿病等。
(3)胰腺外分泌疾病
包括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病、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等。
(4)内分泌疾病
包括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及其他。
(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导致高血糖状态的药物或化学品包括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喷他脒、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α-干扰素等。
(6)感染
导致高血糖状态的感染性疾病有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僵人(stiff-man)综合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
(8)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Down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Huntington舞蹈病、Laurence-Moon- Beidel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卟啉病、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
4、妊娠糖尿病(GDM)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GDM主要和妊娠期体内激素变化有关,通常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一般只有轻度无症状性血糖增高。GDM妇女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生T2DM的风险显著增加,故GDM病人应在产后4~12周筛查糖尿病,并长期追踪观察。
流行病学
1型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前最常见。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
T1DM在亚洲较少见,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估计我国T1DM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1、相关病因
(1)1型糖尿病
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因素。
(2)2型糖尿病
也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
2、发病机制
(1)1型糖尿病
某些外界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等)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选择性胰岛β细胞破坏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糖尿病。近年来证实,随着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病率的升高,部分TIDM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后者在T1DM的发病和(或)加速病情恶化中也起一定作用。
(2)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和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两个主要环节。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同时还可存在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肠促胰素分泌缺陷等问题。
高危人群有
1、IGR(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5岁。
3、超重或肥胖。
4、T2DM的一级亲属。
5、有巨大儿生产史或GDM史
6、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等。
症状
早期多表现为代谢紊乱症状,主要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许多病人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晚期主要为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并发症的产生。
1、多饮、多尿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
2、多食
病人常有易饥、多食。
3、体重减轻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
4、视物模糊
如血糖升高较快,可使眼房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物模糊。
1、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为最常见糖尿病急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具体可表现为疲乏、呕吐、头痛、呼吸中有烂苹果味,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对早期酮症病人,仅需给予足量胰岛素及补充液体,严密观察病情,定期查血糖、血酮,调整胰岛素剂量;对酸中毒甚至昏迷病人一旦诊断应立即积极抢救。
(2)和高渗血糖综合征(HHS)
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部分病人可伴有酮症。主要见于老年T2DM病人。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多尿、多饮,食欲减退。渐出现严重脱水和神经精神症状,病人反应迟钝、烦躁或淡漠、嗜睡,逐渐陷入昏迷,晚期尿少甚至尿闭。治疗原则为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者更易发生也更严重。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多见于女性患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生肾及肾周围脓肿、肾乳头坏死。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是女性患者常见并发症,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3、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TIDM的主要死因。可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2)糖尿病眼病
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病人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导致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4)神经系统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伴随严重DKA高渗高血糖状态或低血糖症出现的神志改变;缺血性脑卒中;脑老化加速及老年性痴呆等。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类型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多发神经根病变(糖尿病性肌萎缩)。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轻瘫)、腹泻(饭后或午夜)、便秘等;休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寂静性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等,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等;其他还有阳痿、瞳孔改变(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排汗异常。
(5)糖尿病足
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胀(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
(6)其他
糖尿病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牙周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皮肤病变也很常见,某些为糖尿病特异性,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糖尿病患者某些癌症如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等的患病率升高。此外,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损害等也较常见。
检查
主要为抽血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血糖测定、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浆蛋白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等。
1、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约10mmol/L),因而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
2、血糖测定
是诊断糖尿病的最主要证据,也是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通常采用静脉血试验或毛细血管血试验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毛细血管血葡萄糖测定仅用于糖尿病的监测。FPG(空腹血糖)3.9~6.0mmo/L(70~108mg/dl)为正常;6.1~6.9mmol/L(110~125mg/dl)为IFG;≥7.0mmoL/L(126mg/dl)应考虑糖尿病。
3、糖耐量试验
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两种。在临床上通常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须进行OGTT。OGTT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10分钟内饮完,测定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OGTT2hPG<7.7mmoL(139mg/dl)为正常糖耐量;7.8~11.0mmoL(140~19mg/dl)为IGT;≥11.1mmol/L(200mg/dl)应考虑糖尿病。
4、糖化血红蛋白(GHbA1)测定
GHbA1是葡萄糖或其他糖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可反映病人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
5、糖化血浆蛋白测定
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同样也可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而形成果糖胺,其形成的量也与血糖浓度和持续时间相关,正常值为1.7~2.8mmol/L。由于白蛋白在血中半衰期为19天,故果糖胺反映病人近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病人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6、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
(1)胰岛素释放试验
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为35~145pmol/L(5~20mU/上),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后,血浆胰岛素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峰值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本试验反映基础和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功能。胰岛素测定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
(2)C肽释放试验
方法同上。正常人空腹基础值不小于400pmol/L,高峰时间同上,峰值为基础值的5~6倍。也反映基础和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功能。C肽测定不受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3)其他检测β细胞功能的方法
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和高糖钳夹试验可了解胰岛素释放第一时相;胰高血糖素-C肽刺激试验和精氨酸刺激试验可了解非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等。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目的而选用。
诊断
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患者的血糖测定,经过标准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1、诊断线索
(1)三多一少症状。
(2)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患者。
(3)高危人群:有IGR(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T2DM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生产史或GDM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等。
2、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是基于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任意时间点)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2h PG)。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126mg/dl),或OGTT2hPG≥11.1mmol/L(200mg/dl)应考虑糖尿病。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的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推荐釆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3)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IFG或IGT的诊断应根据3个月内的两次OGTT结果,用其平均值来判断。严重疾病或应激情况下,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这种代谢紊乱常为暂时性和自限性,因此在应激时,不能据此时血糖诊断糖尿病,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才能明确其糖代谢状况。
(4)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
(5)妊娠糖尿病强调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DM个人史、肥胖、尿糖阳性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孕期首次产前检查时,使用普通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孕前未诊断的TDM,如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判断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如初次检查结果正常,则在孕24~28周行75 g OGTT,筛查有无GDM。GDM的诊断定义为达到或超过下列至少一项指标:FPG≥5.1mmol/L,1h PG≥10.0mmo/L和(或)2h PG≥8.5 mol/L。
1、肾性糖尿
尿糖阳性,无糖尿病症状,血糖、OGTT试验、HbAlc均正常。
2、应激性高血糖
常见于高热、严重感染、手术、外伤等应激诱发高血糖,可依据病史、HbA1c、C肽与胰岛素及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加以鉴别,必要时去除应激因素后行OGTT检测,并应长期随访。
3、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
甲亢、胃空肠吻合术后,因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吸收快,可引起进食后1/2~1小时血糖过高,出现糖尿,但FPG和2h PG正常。严重肝病时肝糖原合成受阻,肝糖原贮存减少,进食后1/2~1小时血糖过高,出现糖尿,但FPG偏低,餐后2~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治疗
通过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五个环节,以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降低血糖,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同时,在综合治疗中也应考虑降糖、降压、调脂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应用降糖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采取合理的饮食控制可减轻病人胰岛B细胞的负担。主要原则为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多饮水、限制饮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等。
1、磺脲类
作为单药治疗主要选择应用于新诊断的T2DM非肥胖病人、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其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皮肤过敏、食欲减退等。其禁忌证或不适应证为:T1DM,有严重并发症或β细胞功能很差的T2DM,儿童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术期,全胰腺切除术后,对硫脲类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不应使用该类药物。
2、格列奈类
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有一定降低空腹血糖作用,较适用于T2DM早期餐后高血糖阶段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其禁忌证或不适应证与磺脲类相同。
3、双胍类
作为T2DM治疗一线用药,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波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其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维生素B12缺乏及消化道反应等。其禁忌证或不适应证有: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肝功能不全、缺氧及高热病人禁忌,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不良不宜使用;T1DM不宜单独使用本药;T2DM合并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缺氧、外伤、大手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对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酗酒者。
4、格列酮类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治疗T2DM,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在与胰岛素合用时更加明显。其禁忌证或不适应证为:不宜用于T1DM、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有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病人应禁用。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病人或存在不明原因肉眼血尿的病人禁用吡格列酮。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或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TlDM病人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AGl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常用的有阿卡波糖、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AGI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立即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其禁忌证或不适应证有:不宜用于有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TlDM病人不宜单独使用。肠道吸收甚微,通常无全身毒性反应,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仍应慎用。
6、胰岛素(皮下注射)
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1)适应证
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新发病且与TIDM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病人;新诊断的T2DM伴有明显高血糖;或在糖尿病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显著下降者;T2DM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
(2)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胰岛素治疗初期可因钠潴留而发生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出现视物模糊,为晶状体屈光改变,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胰岛素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或荨麻疹样皮疹,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处理措施包括更换胰岛素制剂,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脂肪营养不良为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其发生。
7、其他药物
口服药物还有DPP-IV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皮下注射药物有GLP-1受体激动剂。DPP-IV抑制剂有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有达格列净、坎格列净和恩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有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阿卡波糖、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
1、代谢(减肥)手术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联合或不联合药物治疗未能有效地减轻体重且血糖控制不佳者,可以考虑代谢手术。近年研究证实,代谢手术可明显改善肥胖T2DM病人的体重、高血糖、血脂异常。糖控制,主要的手术类型有胃限制术、胃肠旁路术、十二指肠转置术以及小肠切除术。这些手术对于体重和血糖控制均有效,胃肠旁路术效果最好。但目前代谢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具体术式尚未完全统一,且现有临床证据多来自非亚裔人群。在国内开展相关治疗应严格规范手术的适应证,权衡利弊,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手术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
单独胰腺移植或胰肾联合移植可解除对胰岛素的依赖,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对象主要为T1DM病人,目前尚局限于伴终末期肾病的T1DM;或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仍难以达到控制目标,且反复发生严重代谢紊乱者。然而,由于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往往会导致移植失败,故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移植后病人体内功能性胰岛细胞的存活无法长期维持,移植后随访5年的病人中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比率低于10%。近年还发现采用造血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此治疗方法目前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根据不同的证型,治法和用药也有所不同。
1、早期
病程多在5年之内。尚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肥胖、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该期主要有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痰浊中阻证、湿热蕴结证等。
(1)热盛伤津证
①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皮肤干瘪,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此证多见于初发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者。
②治疗原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③所用方药:主方为白虎加人参汤。
(2)肝郁脾虚证
①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胁胀作痛,腹胀食少,便溏不爽,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此证型患者多为女性,形体偏瘦,可有焦虑抑郁倾向。
②治疗原则:疏肝健脾,理气和中。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逍遥散。
(3)痰浊中阻证
①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垢多油,身重困倦,口黏,舌质淡、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苔白厚腻,脉滑。此证型以肥胖型2型糖尿病为主,可伴随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
②治疗原则:燥湿运脾,化痰降浊。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二陈汤合五苓散。
(4)湿热蕴结证
①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口干不欲多饮,小便短黄,便溏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除肥胖、高血糖以外,此证型患者多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
②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
2、中期
病程多在5~10年。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峰值延迟,可伴见胰岛素抵抗。该期主要为气阴两虚证。
①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心慌,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此类患者多因糖毒性、脂毒性、炎症,出现心慌症状。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或伴心律失常等。
②治疗原则: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生脉散合玉液汤,还可用消渴丸、参芪降糖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晚期
病程多在10年以上。已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病情复杂。表现为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受损。该期主要有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
(1)肝肾阴虚证
①临床表现: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胁痛,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干夜甚,手足抽搐,皮肤干燥,雀目,舌红,少苔,脉细数。此证型患者多已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或伴有自主神经病变。
②治疗原则:滋补肝肾,养阴润燥。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杞菊地黄丸。
(2)阴阳两虚证
①临床表现:畏寒肢凉,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膏,甚至饮一溲一,神疲,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心悸腰酸,阳痿,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②治疗原则: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③所用药物:主方为金匮肾气丸。
此外,部分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针刺、耳穴压豆等外治方法,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锻炼来辅助治疗。
1、运动疗法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对肥胖的12DM病人,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佳,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久坐时应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短暂的身体活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病人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T1DM病人为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血糖>14~16mmol/L、近期频繁发作低血糖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脑、眼、肾等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强调早期防治。T1DM病程≥5年者及所有T2DM病人确诊后应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防治措施包括监测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等。
糖尿病的治疗周期一般>120天,需要终身治疗,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本病一经发病,多不可治愈,但经标准的治疗,可极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晚期可发生包括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并发症。
本病一经发病,多不可治愈,但经过临床的标准治疗,可控制血糖的增高,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日常
本病多需终身用药,在用药时,应谨遵医嘱,应用胰岛素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适当进行运动,注意饮食,同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平时注意观察脚部和皮肤是否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治疗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应用降糖药物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咨询医生后再进行使用。注射胰岛素后,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糖尿病病人常因脱水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发痒,也易合并皮肤感染,应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溶,以保持皮肤清洁。此外,应避免袜紧、鞋硬,引起血管闭塞而发生坏疽或皮肤破损而致感染。
3、自我监测血糖,把握血糖控制情况。
4、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吃含糖、油脂、胆固醇高的食物。
学习观察脚部和皮肤是否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还应定期测量血糖,观察血糖控制情况。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2、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3、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可每天在膳食中添加燕麦片、玉米面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炖、卤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
1、烹调时仅放少量的植物油,不食用油煎或油炸的食物。
2、少吃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3、少吃胆固醇高的的食物,如内脏、蟹黄、虾卵、鱼卵等。
4、少吃精糖类食物,如炼乳、蜜饯。
预防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1)合理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
(2)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保持正常体重,注意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
(4)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2、对高危人群加强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建议采用简易糖耐量(空腹及75g无水葡萄糖2小时)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筛查对象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年龄≥45岁,BMI≥24,既往有IGT或IFG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就医指南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1、平时有监测血糖吗?
2、父母或家里人有人有糖尿病吗?
3、平时口干吗?
4、平时多饮,多尿,多食的情况下吗?
5、有没有高血压、冠心病?
1、饮食上我该注意些什么?
2、生活习惯上我该注意些什么?
3、我需要注射胰岛素吗?
4、有没有代茶饮可以辅助治疗我的糖尿病?
5、我听说有些人运动以后血糖就正常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相关知识
「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肥胖=糖胖病
男子13岁得糖尿病27岁进ICU,哪些因素会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的饮食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健康饮食
糖尿病饮食宣教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日:爱吃辣的人不容易得糖尿病是真的吗?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
网址: 糖尿病的病因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106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20
- 2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68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18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7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7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48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1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16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1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