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都成百倍地大于过去。据统计,全世界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但多数病例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我国目前虽然略低于这个水平,但近年来发病率在持续上升。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对其需要更多的关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1. 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
2. 情绪稳定性与协调性
展开剩余73%
儿童和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3.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适应环境的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即使环境突发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也能较快适应并保持心理平衡。
有些孩子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导致社会适应障碍。
4. 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能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
如早期社交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不合群等不良个性,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
5. 反应能力适度,行为协调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应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和应对能力。
6. 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模式。
如果心理和行为严重偏离年龄阶段,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如过严重滞后或超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7.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和青少年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也高。
而自控能力较差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专注力,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8. 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9. 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
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会因盲目自信导致意外失败而沮丧,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
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失去机遇。
恰当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10. 心理耐受力
心理耐受力是抵抗精神刺激和承受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文章来源:"青少年健康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
END
链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