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02:17

【摘要】:第八章大学生的恋爱与心理健康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排除烦恼、寂寞,并通过交流完善自我,多重交友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本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恋爱类型、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恋爱挫折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等课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 大学生的恋爱与心理健康

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排除烦恼、寂寞,并通过交流完善自我,多重交友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亲子亲友关系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青年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现在这是一个最终联合起来并具有意义的大结构。”

恋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青年心理的成熟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有时甚至会危害心理健康。因此,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处理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学会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才能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品尝到幸福并促进双方的不断成长。本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恋爱类型、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恋爱挫折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等课题。

第一节 爱情漫谈

找到一位伴侣,与他(她)共同生活,是成年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开,并受到多种事件的影响。

一、爱情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始对爱情进行学术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Rubin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等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分∶亲和与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

在Rubin看来,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它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

1973年,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用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是指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充满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把爱情视为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期望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John Alan Lee的理论称为爱情观类型理论。

而Sternberg(1988)提出来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亲密性是情感要素。它包括温情、柔和的交流,表现对对方幸福的关心,喜欢和对方在一起,渴望对方给予爱的呼应。激情,即渴望发生性行为和浪漫生活,它是生理和心理的唤醒或激活要素。责任是认知要素。它促使伴侣作出判断,他们正在恋爱,并且要保持下去,为对方负责。在这三种元素中,任何一种元素的出现与缺失,都会影响到人们感受到的情爱。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八类感情关系。

1.没有爱情。亲密、激情和责任都不存在,两个人因为某种特定的原因在一起,彼此的关系如一般的人际关系,没有真正的爱情。

2.喜欢。亲密的元素为主,其他两种元素并未配合,感情关系如同我们许多的友谊关系那样,彼此喜欢在一起,有希望接近、了解、相互支持和温暖的感觉,但并无激情与责任。

3.迷恋。激情的元素为主,其他两种元素并未配合,彼此之间出现的是一种身体上的吸引和性欲冲动,并没有情感的交融与承诺。这种情爱,虽在某种情况下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会很快熄灭。

4.空洞的爱。责任的元素为主,其他两种元素并未配合,常见于亲密和激情业已丧失的长期关系中,或出现于他人安排的情爱关系中。

5.浪漫的爱。有亲密感与激情,却未见责任。浪漫的情侣沉醉于性欲的冲动和情感的交融之中,有灵与肉的结合,却并无承诺。也就是那种:只要曾经拥有,不在乎是否天长地久的爱情。

6.伴侣的爱。有亲密感和责任,但激情已十分微弱。这是一种长期的、有责任感的友谊,常见于肉欲吸引力业已淡薄,但彼此仍觉得亲近并决定相伴一生的情爱关系中。

7.虚幻的爱。有激情有责任,但亲密感似乎不足。这种情爱带来激烈的交合,双方基于当时的热情而做承诺,但彼此却不花时间来发展亲密关系。缺乏亲密的承诺,往往使承诺无法实现。

8.完美的爱情。亲密、激情和责任三种元素全部存在,这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爱情,关键不在于是否得到它,而在于如何维系它。

在恋爱与婚姻的不同阶段,这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在开始阶段,是充满激情的爱情——有强烈的性吸引力——逐渐地,激情下降,而亲密性和责任占了上风,最终形成了心心相印的爱情——温暖、信任与关怀。

知识窗

介绍几种爱情理论

1.爱情依恋理论

爱情依恋理论将爱情与童年依恋联系研究。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恋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在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Hazan和Shaver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恋的过程,分三种类型:

安全依恋: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绝大多数人的爱情属于安全依恋。

逃避依恋: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丽就属于这类。

焦虑∕矛盾依恋︰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过把瘾》的男女主人翁就属于这类。

在Hazan和Shaver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的爱情依恋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安全依恋约占56%,逃避依恋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恋约占19%,与婴儿依恋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

2.爱情阶段理论

Murstein主要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注重爱情的阶段性。Murstein提出的SVR理论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于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于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便开始属于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但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三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整个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一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3.投资模式

Rusbult的投资模式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的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Rusbult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是由满意度、替代性及投资量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于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的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后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后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考虑替代关系的因素既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与幻想的揭露及为对方所做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而立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

承诺,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设法维持这份关系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他想维持并依附关系的倾向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于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对于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三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做一些付出与牺牲;当对方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

二、爱情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

生理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心理与社会性成熟是恋爱的一个必要准备。恋爱作为大学生情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体验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爱情产生的生理基础

爱情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生理的成熟。

青年期是童年与成年之间的一个发展过渡期。一般认为它处于12、13到18、19至20岁,青年期始于青春期,个体在此期间达到性成熟并具备了生殖能力。青年期的早期征兆之一就是青年人身高与体重的急剧增加。女孩一般发生在9.5至14.5岁,男孩一般发生在10.5至16岁。

青年期的第一性征是生殖所必须的器官,在女性为阴道、卵巢、子宫;男性为睾丸、前列腺与精囊。这些器官的不断发育导致了性成熟。女性成熟的基本征兆是月经,男性成熟的基本征兆是尿液中首次出现精子。第二性征是和性器官无直接关系的性成熟征兆,包括生理变化、皮肤变化、声音的变化以及阴毛、鬓毛、腋毛和体毛的变化。

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常常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其中身体的早熟与晚熟会影响青年的心理。几项研究的结论都是:早熟的男孩平衡、自然、放松、受同伴的欢迎,较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而晚熟的男孩常常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被拒绝、被支配、有依赖心,缺乏安全感,攻击性强,反抗父母,而且较少想到自己。早熟的女孩子敏感、害羞、心理变化微妙。生理的成熟个体差异较大,大学生整体上性器官与性功能完全成熟。

(二)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

身体的成熟一定会带来爱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人经常谈到的某个孩子“懂事早”特指其心理上的成熟程度,心理的成熟更多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是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从校园到校园如此简单的人生经验,使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显得单薄甚至有些单纯,但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又使大学生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社会文化成为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催化剂,太多的传媒关注大学生,使他们的心理如同雨后春笋急剧成长;另一方面,社会经验的短缺使他们的成长或多或少带有不现实性,或者说,象牙塔中的心理成长还带有相当的书院气息。个体的成长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只有在社会多种因素的碰撞中,积极的因素占优势,大学生才会呈现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或达到理想状态,否则就会出现迟滞、消极或扭曲的状况。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

恋爱是大学生强烈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途径,爱情是成长中重要的自我证实与自我实现。在恋爱这个特殊时期,恋人眼中的评价占有绝对优势。在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与完善的时期,个体在恋人眼中成为最重要的“镜中我”,这将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一般而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着正确的自我评价,在爱情中能够把握自己,了解自己,也容易把握爱情;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自我概念、自尊与自信的建立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恋人的评价,当拥有爱情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当爱情远去时,容易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抛弃。因此,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2.性意识进一步强化

与中学时代的朦胧相比,大学生对异性的好感变得清晰而直接,他们会使用多种策略与异性相处,特别是对于自己钟情的异性,大学生大胆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意识的表达不被积极倡导,性的冲动与对异性渴慕的冲突不被重视。值得重视的是,性意识的发展带来性驱力的增强,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抑制与适当的满足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相伴随,受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性上采取的宽容甚至情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日后的婚姻爱情生活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3.自我控制力加强

自我控制能力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空前发展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爱情面前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正确分析个人的行为及其利弊,做出恰当的选择。在恋爱中,特别是当面临爱情、考研、就业等多种选择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做出判断。

三、爱情行为与感受

为了了解人们在恋爱中的行为,Swensen(1972)通过询问不同年龄的人,找出与爱情有关的七种行为:

一是对爱的口头描述,如“我爱你”;二是自我展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三是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对对方的活动表示兴趣、尊重对方的意见并鼓励对方;四是以非语言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对方出现时感到轻松和快乐,尽管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五是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助对方做一些事情;六是以身体行为表达爱情,如拥抱或接吻;七是表示愿意容忍对方,并愿意牺牲一切以维持这种关系。

从恋爱时的感受来讲,爱情与友情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生理上的反应。

Kanin(1987)让679位大学生评定自己在恋爱中的感受及强度,结果发现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受;22%的人希望自己狂奔、大叫;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在恋爱时有陶醉感;20%的人有双手冰冷等生理反应。

四、对爱情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他编制的爱情量表主要测量了伴侣式爱情的三个主题:依恋,指需要与渴望对方的感受;关怀,即尽最大的努力使对方幸福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信任及自我展露,即愿意把自已的一切告诉对方。

除了Rubin的工作,加拿大的社会学家Lee(1988)在Sternberg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个测量六种形式爱情的量表。他认为爱包含三种基本形式:激情、游戏和友谊,它们分别对应于颜色中的红色、黄色与蓝色。Lee认为这些三原色可以构成爱情的次级形式:实用式的爱情包含游戏和友谊;占有式的爱情包含激情和游戏;而利他式的爱情包含激情和友谊。

知识窗

对六种形式爱情的测量

仔细阅读下列项目,看看你的爱情属于哪一类形式。(C.Henrick 1986)

激情式[Eros]

我和我的爱人一见钟情。

我们的爱情强烈且令人满意。

我爱人的长相很漂亮。

游戏式[Ludus]

我不能保证对爱人的承诺。

有时候我会同时与两个人保持关系,以便从中选择适合我的人。

我喜欢与不同的伴侣玩爱情游戏。

友谊式[Storge]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由朋友变成恋人。

爱情实际上是一种深层的亲密关系,不是神秘的情绪。

最令我满意的爱情是从好朋友发展而来的。

实用式[Pragma]

在向对方做出承诺之前,我已经做了仔细的考虑。

在选择爱人之前,我会尽量对自己的生活加以计划。

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我会考虑其是否与我家里人的要求相符。

占有式[Mania]

恋爱使我很兴奋,有时候都睡不着。

一旦坠入爱河,我在干其他事情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

如果我的爱人忽略了我,我常常会干一些傻事来引起其注意。

利他式[Agape]

我宁可自己受罪,也不愿我的爱人受苦。

除非爱人幸福,否则我就不会幸福。

为了爱人,我愿意忍受一切痛苦。

第二节 恋爱与性心理

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性生理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性生理发育的障碍或缺陷,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偏差。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完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

一、性心理的发展

一般认为,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时期:

(一)异性疏远期

这一时期也称为性发育早期或“性紧张期”,在青春期开始时,少男少女对性的差异非常敏感。第二性征的出现,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了春情萌动的朦胧感觉,对两性关系似懂非懂,对性知识、性行为一知半解。将异性的生理差异与男女之间的关系看得神秘,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显得羞涩、忸怩和不自然,内心相互吸引却在表面上表现得相互疏远。男孩会表现出潜意识的紧张心理:口吃、挤眉弄眼;女孩则表现得情绪不稳定,我们说的少女伤春就是指这段时期的心理特点。

(二)异性接近期

在完全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生活阅历的增加,青少年对异性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性意识的情感体验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他们不满足于对异性的朦胧的、泛泛的好感和爱慕了,而是希望通过与异性交往,有选择地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喜欢与异性在一起活动,力求成为异性眼中有吸引力的人;两性的畏惧感、陌生感消失,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和接近。男生喜欢高谈阔论以引起注意;逞强、做危险动作,表现男子汉气概,甚至起哄、开玩笑、恶作剧;女生则表现出单相思,钟情妄想,用打扮、声调、细微的关心和体贴吸引对方,有的以成年人作为崇拜和模仿对象。由于青少年缺乏接近异性经验,不知如何表现自己,往往做法不得体;两性都会表现出狂热追星以释放内心对异性的渴慕之情。

(三)异性恋爱期

进入成年早期,性生理完全成熟,性心理在逐渐成熟,自我意识、思维和人格都在积极发展。生活领域也日渐广阔,对恋爱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对恋人的寻觅更加迫切,对异性的态度也逐渐客观。此时,男女青年开始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与才华,以引起对方的关注。由于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在恋爱的表达方面更加主动、大胆、直率而且热情奔放;女性更加含蓄、深沉、妩媚略带羞涩和矜持。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征

(一)渴望了解性知识,性意识进一步加强

进入大学,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自我发展,也包括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由于个体家庭教养方式、成长环境及个性差异的存在,对性意识的关注也不尽相同。有的大学新生对性知识的了解较少,渴望通过科学的途径了解自身。有的学生通过自慰性行为解决自身的性冲突。有的学生因性知识匮乏而带来不必要的心理焦虑。

(二)性冲动及其释放

性冲动是指由于性刺激引起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性欲,再通过大脑皮层向身体组织发出指令。性冲动是一个健康、正常人自然和本能的行为表现。性冲动不一定产生性行为,因为人是通过意识调控行为的,人有社会性,遵守社会行为准则,注重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人意愿和抉择,人对社会负有责任和义务,受法律约束等。因此在心理尚未成熟前尽量减少声、光刺激;不接触黄色、淫秽读物;锻炼自我克制能力。

(三)性冲突和性压抑

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一方面,由于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另一方面,因学业需要和事业及社会环境的要求,结婚年龄不断推后,于是出现漫长的“性等待期”。与此同时,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满足了大学生对性的了解与渴望,使大学生性的冲突加剧。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与就业压力及校纪校规的约束下,大学生的性不可以也不能自由地发挥。事实上,适度性压抑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但性压抑不是一味地压制,而是通过适当的释放、转移、升华得到合理的疏导。

(四)渴望性体验

在男女交往过程中,由于性激素的作用,恋人中双方的亲吻和抚摸都会引起性欲望和性冲动。感情的闸门在巨大的性压力下显得极其脆弱。有的通过自慰性行为如性梦、梦幻想、性自慰加以调节,而有的则通过性行为得以实现。

三、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利于自身发展

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身心的彻底交融,但是,婚前的性行为是充满各种危险的,比如,不小心怀孕流产会影响学生生活,损害女方身心健康;如果发生性行为后最终又分手,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婚姻生活。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利于自身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主流文化的角度看,我们的主流文化并未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性行为基本持否定性评价。翻阅各个高校的学生手册,各个学校都有相应的规定,从校规校纪规范大学生的性行为,这也是基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而考虑的。

(2)从大学生性行为的特点看,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具有突发性、自愿性、非理性等特点,由于年龄与观念的影响,一旦发生性行为,便会多次发生,造成未婚先孕等不良后果。一些研究表明:有婚前性行为的人婚姻满意度普遍低于没有婚前性行为者,而且婚前性行为还直接影响婚姻质量。

(3)从医学角度看,和谐性行为需要安全性、私密、舒适的环境,而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多数在隐蔽状态下进行,常常伴着内心的恐惧、紧张、害怕、担心怀孕及不洁感、不道德感、羞愧感和罪恶感,容易引起性反应抑制和性焦虑的产生,导致男性阳痿早泄和心因性性功能障碍;而女大学生还因怀孕而流产。特别是流产,对女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伤害极为巨大。一是身体不能得到很好恢复。手术后,由于集体住宿又担心被老师同学发现,还要应付繁重的课业负担,身体与心理的恢复困难。二是容易损伤外生殖器,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4)从心理学角度看,婚前性行为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自卑、心理冲突加剧等,当具有性行为后,双方更容易争吵,但当事人并不知道性行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两性心理的差异,女性在有亲密行为后,容易以身相许,希望与对方走向婚姻,由于性行为使女性由心理上的优势转化为劣势;而对男性而言,婚前性行为会提高他们的心理优势,使他对容易到手的东西产生厌倦而不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对女性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总之,大学生健康的爱情观是日后幸福生活的基点,目的是与大学生共同探讨恋爱的话题,希望青年大学生能够从更开阔的视野思考人生、思考爱情、思考生活,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第三节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善于维持这种关系,这是成熟的表现。亲密关系要求亲近、信任和互惠,而且只有在双方具有处理这些需求的力量和成熟时才能实现。本节主要介绍恋爱心理的性别差异以及建立亲密关系的条件,旨在让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方,并让自我在恋爱中得到有益的锻炼而成熟起来。

一、恋爱心理的性别差异

恋爱中的男女存在心理差异,了解并处理好这种差异,有利于亲密关系的维持。

(一)择偶标准的差异

择偶标准,也就是人们择偶的价值取向。有人可能会说,爱情是无条件的。但实际上爱情总是有条件的,当然这条件不一定是指物质条件。例如,要求对方思想品质好,要求对方与自己志同道合,还有的只要求对方漂亮,当然更有人要求对方有钱、有社会地位等。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心理上的爱情价值定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择偶的条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比如,不仅希望自己的对象相貌好些、有学问,而且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也要好,还有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好等种种条件。但是,当这些条件不可兼得时,哪些条件应放在首位,怎样取舍,这就要看爱情价值定向。有研究表明,在择偶标准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更重视对方的智力、志向、经济地位、性格和责任心,男性更注重对方身体的吸引力和持家技能。女性喜欢选择与自己同龄或年龄稍大的伴侣,男性喜欢选择年龄较小的伴侣。

与这种观点一致,男性常常想让彼此的关系迅速发展到身体的亲近。女性则通常渴望获得心理上的亲密感——认为男女伴侣需要较长时间来相互认识——然后才可能发生性关系。

(二)追求爱情的形式差异

选择恋人,追求爱情,男性往往更强烈和主动,由于他们择偶更注重异性的外表,所以一张美丽的面孔,一个动人的微笑,都可以让他们动情,并很快坠入情网。在对女性的追求中,男性不喜欢谈来谈去的“马拉松”式的恋爱,他们在初期就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成功欲望和占有欲望。女性和男性不同,她们寻觅恋人,往往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终身伴侣,因此更注意恋人的内在品质和实际本领。虽然女性的家庭责任感、对爱的热情和专注强于男性,但那是在她们认为对方可信赖以后,而在恋爱初期的选择和犹豫阶段,却非常谨慎小心,不会一下坠入情网。

(三)恋爱态度的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认为“亲密”是爱情最重要的因素。女性在恋爱中渴望得到的是和男性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即她们追求在感情方面的高度接近。因此,女性只要爱上一位男性,用情就很热烈。而男性却把“吸引”视为爱情中最重要的部分。男性在爱情生活中,往往把自己的才学、能力与异性的美貌、柔情的相互吸引作为支柱,他们希望女方对自己一往情深,但却觉得自己付出柔情蜜意是一种柔弱的表现,有失男子的气度,所以即使热情如火,也不愿意作出过于袒露的表示。

(四)情感表现的差异

男女在恋爱中的情感大不相同,即使是热恋阶段彼此感情都达到强烈程度的时候仍然不尽一致。从生理特点来说,男性一般反应迅速强烈、意志坚强、勇敢大胆、感情洋溢,但易起伏。这种特点反映到恋爱过程中,往往是他们对爱的感受喜形于色、溢于言表,把自己的想法、态度,充分、直率地袒露出来,行为较少顾忌,不多深思后果,易冲动,感情强烈和受到刺激时不善控制自己,如急于用亲吻、拥抱等亲昵形式表达爱。女性一般沉稳持久,情绪多变,感情充沛而脆弱。体现在恋爱过程中,则是她们感情羞涩而少外露,善于掩饰自己,表达爱慕常感到羞口难开,喜欢用婉转含蓄、暗示的方法而不喜欢过早用动作、行为的亲昵来表达。

(五)对爱情感受的差异

感受爱之情,男子往往粗心,不能仔细观察、体会女方的心理,他顾及大的方面,而不注意小的细节,发现对方情绪变化时,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所措。女性情感往往细腻,善于体察对方的心理,她们追求爱情的亲密,要求男子的言谈举止都要称心,而常常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男子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也会引起她们的不快和伤感。

(六)对爱情的波折承受力的差异

爱情有波折,包括恋爱过程中的摩擦,男性较随意,他们面对矛盾和争吵往往比较坦然,容易做出主动让步,他们不愿矛盾扩大,张扬起来。女性则往往为一点小小不快就大动感情、激动、不安,甚至哭泣。因为她们最希望得到男子的体贴、关心,而一发生摩擦,不论什么原因,总使她们产生一种希望破灭的危机感。

(七)对失恋承受能力的差异

失恋虽然对于男女双方多是痛苦的事情,但男子对这种痛苦的承受力却低于女子,表现得消沉、哀伤,以至绝望。这一是因为男子恋爱中的感情浪漫色彩重,对失恋缺少理智的分析和考虑;二是因为男子的忍受力较差,在失恋这种重大挫折面前易于消沉、哀伤。当然女性失恋后也极痛苦、伤感,但她们忍受力较强,表达方式又比较内在,因此表现就不那么激烈了。

二、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条件

爱情三要素中的不同方面对维持以后的关系都是重要的。早期具有激情的爱是伴侣双方能否共同相处的有力的预测指标。但是如果缺乏平静的亲密以及对爱情的共同态度和价值观,大部分浪漫关系都将破裂。

寻找到真正的爱情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拥有长久的、健康的、美好的爱情。以下是维持亲密关系的一些重要条件。

(一)平等

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在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中,人们的付出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在爱情与婚姻关系中,人们并不是想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形式可以不同,但需要有爱的回应。

(二)归因

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对事物的解释方式。幸福的恋人经常作强化对方式的归因,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把不好的行为归结为外在的原因,相反,不幸福的恋人经常作抑郁式归因。比如,一方在竞选班委中失利,善于做强化式归因的另一方会说:“没关系,可能大家还不太了解你,下次继续努力!”而作抑郁式归因的可能会说:“你本来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没什么好伤心的!”很明显,强化式归因让人感觉舒服,容易接受,而抑郁式归因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借助于沟通,个体可以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思想与分享感情;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减少与他人的冲突和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心理学家发现,走向破裂的亲密关系经常是不能或不愿意向对方表达负性的情绪,即懒得与对方沟通。幸福的爱人常常是通过与对方的讨论甚至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它对维持两人的关系极为重要。

建设性地、积极地讨论二人关系中的问题。在你或你的伴侣不满意时,提出克服困难的方式,在选择和执行特定行动时,要求你的伴侣合作。避开建立亲密关系的敌人:批评、轻视、设置障碍。

(四)嫉妒(www.daowen.com)

Hupka(1991)认为嫉妒是指当与个体自我概念有关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或想象的威胁时,个体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嫉妒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他人的地位、工作、爱好、女友或男友,甚至穿衣打扮等。在亲密关系中,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排他性;另一方面嫉妒也常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何种程度的嫉妒才算是“变态”或者“病态”?严格的标准很难确定,但一般说来,不健康的嫉妒有三个特征:猜疑、敌意和报复。

尽管嫉妒具有消极的一面,但在爱情关系中,有时候一方故意引发对方的嫉妒心理,可以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比如White(1980)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和五分之一的男大学生会向自己的伴侣炫耀自己以前的情人,以激起对方的嫉妒。在恋爱关系中,嫉妒倾向高的人往往是感情投入大的一方。但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的结果是使关系受到损害,无助于两个人关系的增进。

知识窗

学会吵架

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出现冲突时用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是吵架,然而有些架吵过了是会解决问题的,而有的架吵过了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彼此的感情,朋友如此,恋人如此,亲人如此。

有人会说那干嘛要吵架,不吵不行吗?可以的,理智的解决问题当然最好,但是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是不理智的,而且有的人是必须通过吵架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因此学会吵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列是一些犯规的和正确的吵架方法,圈出你经常性的行为,在爱人的经常性行为下面划线,然后讨论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

合理争吵的准则

◇犯规的:

以偏概全(你总是……你从不……)

升级(你现在就……以后……)

翻旧帐

◇恰当的:

讨论当时的情况(这次你……)

◇犯规的:

威胁的(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

◇恰当的:

协议(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犯规的:

偏见(所有的男人或女人……)

◇恰当的:

指出具体行为(你打搅我时,我很烦燥……)

◇犯规的:

常使用否定词(你不要理这么难看的头。)

◇恰当的:

肯定(下次,你理个帅气点的发型好吗?)

◇犯规的:

人身攻击(不负责任、忘恩负义、讨厌鬼);羞辱(你毫无价值!)

◇恰当的:

针对具体行为(“今晚说好一起吃饭,你却让我一个人等了很久。”);尊重

◇犯规的:

假设(如果你爱我,……)

◇恰当的:

描述心情(当你……时,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犯规的:

断定(你错了!)

◇恰当的:

了解各自的观点(我能明白……)

◇犯规的:

暴燥或冷漠

指责父母(你就像你父亲……)

◇恰当的:

正视问题

情绪可以光说不练(我现在有个冲动,很想骂你!)针对个人行为

◇犯规的:

态度含糊(你心里明白!)

打断,替别人讲话

讲粗话,语言或身体攻击

◇恰当的:

罗列细节

认真倾听,允许自由发表意见

使用文明语言

控制情绪

第四节 爱情挫折及其调试

有恋爱就有可能失恋。当恋人因为社会现实、他人干预、情意不和等因素而感情破裂时,失恋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热恋关系断裂,失去了与自己最亲密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痛苦的。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响旁人的情绪,有人甚至向恋人进行行为或心理上的报复。失恋的创伤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如自杀、心理变态等。因此,失恋者学会做好心理调适,或者学会寻求合理的心理指导,使情绪得到疏导发泄,对于减轻心理紧张,避免心理失调是很有帮助的。

一、亲密关系的终结

失恋是指恋爱关系的被迫终止。尽管人们喜欢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可以圆满结束,有许多亲密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终止了。

当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Caryl Rusbult(1984)指出人们往往采取四种不同的对待方式,这四种对策与人们对这种关系的曾经持有的满意度与承诺水平有关,满意感越高、承诺越大则这种关系越难以终止,这四种对策分别是:

真诚(loyalty):表现为被动地去弥和双方出现的裂痕。采用这种策略的人由于害怕对方的拒绝行为,所以很少说话,往往是耐心地等待、祈求,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忽视(neglect):这是许多男性经常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他们会故意忽略对方,与对方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从一些与所探讨问题无关的话题上挑剔对方的缺点,这种策略经常被那些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或不想改善但也不想终止这种关系的人使用。

退出(exit):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它是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

表达(voice):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并尽力维持亲密关系,这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方式。

亲密关系的破裂往往会给双方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心理学家发现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希望赶快终止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双方来说,当爱与友情一旦成为往事的时候,他们都将经历情感上的伤痛。

二、失恋发生的原因

失恋是人生中,特别是青年时期可能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它对失恋者尤其是被动的一方所造成的身心伤害有时是巨大而持久的。认识和了解失恋发生的一般原因和失恋后的主要心理反应,学会失恋的自我调适方法,对于预防失恋的发生、加强失恋后的心理保健是很必要的。

(一)失恋发生的一般原因

一般来说,失恋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即自然型、移情别恋型、障碍型和相斥型。

自然型失恋,是指由于恋爱双方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恋爱关系终止。例如,恋爱双方中的一方遭遇意外事故,如重性疾病、车祸、凶杀等,造成其严重生理性残疾或者死亡,使得双方的恋爱关系被迫终止。

移情别恋型失恋,是指由于恋爱一方的社会地位、收入、权利、职业、学历以及其他生活境遇发生显著变化,以致被别人所爱;或者由于自己认为有更合适的恋爱的对象而喜新厌旧,另寻新欢,提出终止恋爱关系。

障碍型失恋,是指在恋爱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舆论、亲朋好友或者其他方面的阻碍,而被迫终止恋爱关系。

相斥型失恋,由于恋爱双方思想、个性不相匹配,生活方式差异悬殊,情感难以相容而无法继续恋爱关系,分道扬镳。

(二)失恋的心理反应

通常,恋爱者对恋爱成功的期望越大,对恋爱的情感投入越多,则失恋后对其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就越重,心理反应也就越强烈。另外,Hill等人(1976)研究发现,有一个因素对双方伤痛程度有影响,它就是“终止关系是由谁先提出来的”。一般来说,先提出结束关系的一方痛苦少一些,这种效应在男性身上表现得更明显(Helgeson 1994)。另外,在恋爱关系中如果遭到拒绝的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紧张和痛苦,对此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从传统性别角色的角度讲,由于男性被看成是控制和权力的中心,因此当这种关系破裂的主动权被女性所控制的时候,男性会体验到较高的对自尊的威胁和情绪紧张。第二,由于男性在恋爱中往往只对一个人专一,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中,当这个篮子被打破的时候受的损失与伤害更大。

失恋后容易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抑郁,失恋后普遍产生抑郁心理。对方的离去使他或她失去情感上的平衡,内心感到忧伤和痛苦,甚至茶不思饭不想,严重时,还可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对前途悲观失望。

闭锁,这是失恋者很容易产生的心理反应。其主要表现是平时深居简出,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在重新点燃爱的火焰时,总是心有余悸,谨小慎微。有的甚至不敢再打开自已爱的心扉,抱定“终身不嫁娶”的思想。

心理偏差,许多失恋者在失恋的情境下,突然改变了自已原来正常的心理状态,出现一些异常的心理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偏执。负心的人属于哪个地区、哪种性别等,就认为那个群体的人都不是好人。还有的把失恋归罪于恋爱本身,把恋爱看成是痛苦之源,从而厌恶、恐惧、逃避情爱。二是产生攻击性行为,报复对方。比如不择手段地诽谤、诬陷、伤害恋爱对方或其他涉及此事的人。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男性失恋者身上较多。另外,有性格缺陷的人,如有自恋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等特征的人,更容易以攻击性行为发泄失恋后的痛苦。

三、失恋的心理调适

摆脱失恋的痛苦,需要外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的适应性,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一)逆向思考

恋爱取得成功,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心理要求,比如:性格和谐、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生理特征相配等等。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倒不必过于痛苦。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和,爱情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彼此不志同道合、个性不契合,及早分手也并非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合理宣泄

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地合理渲泄,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比较有效的宣泄方法有: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闭门痛哭一场;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体育运动等。

(三)转移注意

恋爱期间疏于和其他好朋友联络,现在可以重新回到朋友中去。同时尽量多地参加活动,和别人在一起,谈有趣的话题。像聚会、出游、看表演、打球等动态而有很多人参与的活动,容易让人敞开心胸。尽量加入别人的谈话,挖掘幽默有趣的话题,跟着大家一起笑,心情会较为开朗。

多交普通朋友。与异性的普通朋友交往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与异性朋友相处,还可以培养自己对异性的判断力。但是在交往时不要抱着马上找另外一个人恋爱的目的,把这个心念抛开,敞开心与人自然地交往。

(四)升华

升华是宣泄失恋后心理能量的最理想方式。失恋者应运用理智,把感情、精力投入到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学习工作和对生活的热爱上去,从而将失恋造成的挫折,在更高的境界中得到补偿,获得更大、更多的收益。

(五)丢弃自卑

失恋并非羞耻之事。但有些失恋者却认为失恋是令人耻辱的,是被对方“涮”了,从而感到脸上无光,无地自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因此离群索居。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面临着两种前途,恋爱也是一样。恋爱一次成功固然可喜,但这毕竟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所以谈恋爱就要有谈不成的心理准备,失恋也是在情理之中,是无可非议的。如果能从失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所进取,那反而会从失恋中受益,不愁今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好伴侣。

(六)调整,而不是否定自己

等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冷静地审视并调整自已。如果是自已在与他人交往时的沟通方式不适当(例如:总用上对下命令式的,或下对上唯命是从式的,或者动不动就发脾气),以及心态不够成熟独立(例如:依赖性太重、不安全感、占有欲太强等),就要适度地调整自己。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认识自己的需要与恐惧、接受本来的自己再增强自信。

(七)空椅子疗法

当你无法忘却过去的恋情,不断回想起某个人,那么你和那个人还有“未尽的工作”,你要说出心中的煎熬,摆脱对那个人的思念。空椅子疗法对处理这样“未尽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空椅子疗法具体做法:

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在你对面放另一把椅子,想象让你生气的那个人就坐在你对面,你清楚地看到他(她)就在那里坐着,清楚看到他的头发、眼睛、嘴巴、衣服和令你生气的事情,然后,你毫无保留地大声说出你想对他说却不敢当面说(出于害怕、罪恶感或者尴尬)出来的话。

最后,还应注意两点:

第一,若失恋是因误会引起的,就应积极消除误会。如果是对方误会了你,不要急躁,待稍平静后,你自己或求助对方信得过的至亲好友,向对方说明全部真情。如果是你误会了对方,则应平静、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解释,真相大白后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并且在今后善于冷静地处理问题,不至于再造成新的误会。第二,若失恋是由于恋人之间发生口角、赌气偏激造成的,则事后要破除“面子”观念,主动接近对方,勇于承认错误。对方不仅不会因此而小瞧你,而且会从中看到你的真诚和宽厚,并作出相应的行动来。这样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第五节 爱是自我成长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精神体验,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对于人生而言,个体心理的成熟才能够正确客观地理解爱情。正确地理解爱情,才可能与幸福同行。

一、学会爱自己

一个自爱的人是自知的,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自然而坦然地表达自我的。自爱是要成为你自己,而非通过爱情变成他人。“自己若是世界上最好的李子,而你所爱的人却不喜欢李子,那时你可以选择变成杏树,不过经过选择变成的杏子,是次等品质的杏子,只有做原来的李树,才能结出好的果子,如果你甘愿变成次等的杏子,而爱你的人喜欢上等的杏子,你就可能被抛弃。于是只有倾心全力使自己变成最好的杏子或者找回做李子的感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人呢?个体正因为其差异性才构成色彩缤纷的世界。

(一)爱自己首先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

有人说“恋爱损伤女性的大脑,降低判断力”,事实上恋爱特别是热恋中男女都会有两个影响自我认知的障碍:一是将恋人“理想化”;二是放大了快乐与痛苦的心理感受。恋爱双方强烈而丰富、敏感而不稳定的感情并非异常,但如果陷入情感的幻想中,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都会发生偏差,有的因为恋爱失去了自我,有的因为恋爱更加自恋,有的因为恋爱更加成熟,其中的差异在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

(二)爱自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感情

当“新新人类”进入大学校园,以一种反传统、自我贬损、充分的自我张扬的方式凸现其个性时,如韩国剧“我的野蛮女友”,靠身体的对抗与争执赢得爱情,受到大学生的喜欢。时尚的未必是永恒的,也未必是正确的。大学生时期的感情纯洁、真诚,这也是将来幸福生活的基础。有的同学因为恋爱而放纵自己的感情,甚至本不是爱情,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理与心理甚至物质的需求,用青春与爱情赌明天,都不是珍惜感情的体现。

(三)爱自己要学会说“不”

特别是在热恋时,要控制爱情的温度,1994年,美国青年发表了“真爱要等待”的宣言——本着真爱要等待的信念,我愿意对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异性朋友、我未来的伴侣及我未来的子女,有一个誓约:保证我的贞洁,一直到我进入婚约的那天为止。这昭示着美国青年个人生活更加严谨,这也是爱自己的重要方面。

(四)爱自己也包含对自己负责

恋爱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自我,而是学会更加负责地生活。这当然也包括失恋后的自爱。一个人只有本着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学习、生活,才能处理好恋爱中的自我与他人、现在与未来、学业与爱情等关系。爱不仅是情人节的玫瑰,也不只是每日的相守,更是守望的美丽与对彼此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

二、学会爱他人

爱自己和爱他人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我们只有用他人的目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第二位,才能了解对方。爱他人不是无我状态,按照对方塑造自己,也不是将你爱的人塑造成你所喜欢的人。爱他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你爱的人

恋爱既是两人心灵的共鸣,又是自我成长,是使双方积极的潜能发挥而非按照某种愿望或标准塑造对方,使其成为你所希望的人。事实上,每一份爱情中,都包含着期待效应,对方都在向着彼此喜欢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更加尊重你所爱的人,让对方在爱的港湾中自由发展,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自我。

(二)帮助对方积极发展自我

恋爱唤醒沉睡的心灵,积极的恋爱使个体潜在的心理能量得以释放,为所爱的人努力,爱也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催促着相爱的两个人向着更好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了解等,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爱的能力。正如爱克哈特所说的:“你若爱自己,就会爱所有的人如同爱自己”。爱是与你爱的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三、理解爱情

(一)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

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者曾经说过:“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类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推动个体创造生命的奇迹,可以推动个体找到人生的目标。爱情是行动,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以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恋人将自己的生命给予对方,同对方分享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悲伤等。因此,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积极的关心,爱的本质是培养与创造。

(二)爱是责任

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霜雨雪,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

(三)爱是尊重

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一个人也是爱一份生活,仅仅因为某种需要产生的爱未必能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活的孤单与寂寞,需要异性的呵护,需要被关爱,也需要消磨业余时间,这些都不会是真正的爱情。不在乎明天,只关注此刻的感受对爱情本身的伤害是严重的。一个从不考虑未来生活的人其恋爱注定没有结果;同样,缺乏责任感的爱情就像没有坚实的土壤不可能枝繁叶茂。尊重就是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而非剥夺,是让自己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而成长,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爱他人,就应该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们希望的那样,以便使我们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只有当我们自己独立时,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地走自己的路,才能被人尊重。

(四)爱是能力

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了解人。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随着生理成熟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与自我成长的能力。有人说:“好男人是一所好学校,好女人也是一所好学校,由两性构成的学校促使男人与女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爱的能力要求恋爱的人始终保持高度理性而非随着感觉走。

(五)爱是创造

有人说,爱情具有的魔力能够使人开创一个新的自我。爱情是神奇的,爱情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生命,而且真正的爱情对恋爱双方都是一个新的创造,它净化我们的灵魂,鼓舞着我们为挚爱的人奋斗进取,也创造着两人美好的明天。

知识窗

看以下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

1.总是把另外一半放在第一位,为爱人无偿付出并取悦于他。

不健康!

从自已的角度看: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在考虑你的爱是否长久之前,你应该首先学会自爱。上面这种态度,搅乱了自己的需要。给对方压力,逼得太紧会让对方对你敬而远之。

从对方的角度看:

要求自己在别人心中是第一位的人过于自恋,其他人是他的附庸,这样的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最爱的是自己。

2.两人意见不统一。

健康!

首先,有些问题保留不同意见与观点是正常。

其次,如果需要做出统一的决定,那么意见不统一正好可以借此重新审视自已的观点,创造新方案,开扩双方的视野,并考验彼此的妥协能力。

正常的争吵反而能坚定在一起的决心。

3.在爱情以外发展友谊。

在爱情以外发展友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若这种关系发展得过于火热,甚至影响了真正的爱情,它就是不健康的。(窥探爱人的手机、电脑和看日记的性质是一样的。可能会为今后两人的信任埋下危机。)

4.爱得要死!

研究表明,词语可以影响现实。在爱的宣言里使用“死”这个词是不健康的,为表示爱情的长久与浓烈,可以把爱与生命联系起来,可以说:“我一生都爱他!”“我爱他胜过任何人任何事物!”

5.爱人应该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当然!

你可以拥有其他的好朋友和知己,但是,在美满的爱情中,爱人应该是最亲近的人。你应该继续和爱人分享内心的感受。

6.两人时刻相处在一起健康吗?

有趣的是,当你对某人强烈的爱让他无法承受时,也有可能发生爱情枯竭。就像工作狂一样,怎么样亲密都不够的爱人总有一天会厌倦对方。

健康的方式是给彼此留出与他人交流与独处的时间。

7.不断要他证明你对他的重要性。

如果爱人希望你不断地证明她对你的重要性,说明她缺乏安全感,是不健康的。

而如果一味地让步,不敢反抗爱人,一再满足对方的要求,也同样是不健康的。说明你对感情依赖性强,也很容易失去爱情。

相关知识

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幻灯片.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关系是什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
同性恋=心理障碍,大学心理课就是教人“恐同”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
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是什么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亲子关系篇PPT.pptx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网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310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