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青团前郭县委)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如果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办
一起来了解
↓↓↓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
0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孕期卫生及生理疾病等因素。
青少年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身心发展异常,如精神分裂症、多动症等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母亲孕期的卫生情况(如,孕期营养、孕期情绪状态、孕期服药、生产过程等)会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当孩子的身体生病或受外伤,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02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等因素。
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是一生都难以消除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学氛围、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辈群体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化很大。
失落
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叛逆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焦虑
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焦虑来源比例为:学习压力约32%,同伴关系约25%,亲子关系约18%,师生关系约10%,自我接纳约10%,其他约5%。
抑郁
根据统计,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何判断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一般出现心理问题均会伴有一些症状表现,如饮食、睡眠出现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状态、社交等方面出现反常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家长和老师格外注意。
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情绪心理状态。如果孩子的行为明显不符合常态,或者与之前行为有严重的异常,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向专业心理老师求助。比如,孩子之前很开朗,近期却特别退缩胆小,经常噩梦连连;孩子开始变得做作业拖拉、容易粗心犯错,喜欢打断大人的话,不能安静或坐立不安等,这些都可能是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医院进行评估。
要懂得分辨孩子的问题是正常发展还是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
家长和老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1.孩子行为明显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
2.对家长或他人有攻击性
3.不社交,没有朋友
4.有亲情丧失、校园霸凌等创伤经历
5.家长对于亲子关系感到有压力,需要支持和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寻求解决方案。可以尝试进行心理暗示或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加强沟通交流
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支持和帮助。可以经常与家人或朋友聚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培养兴趣爱好
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发现问题,莫要慌乱和气馁,我们要摆正心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
研究和实践表明
学生心理健康的根基在家庭
重点在学校,支撑在社会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
孩子的心理状态
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