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青春期是提高心理健康行为和幸福感的重要时期。然而青少年可能由于其所处的环境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精神健康问题,且世界范围内发生心理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往研究更多针对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健康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最新研究视角更多倾向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指出“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 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因此,从心理健康素养角度出发将有助于防止青少 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调 查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仅为14.24%。
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心理健康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综述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全面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及国内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的开展现状和干预效果,梳理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国内学者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概况
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源自于健康素养,被定义为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心理 健康素养可以增加心理服务资源的利用和心理治疗 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治疗效果、心理健康水 平和幸福感。
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对促进青 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 的水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结局,高水平的心理健 康素养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增加鉴别 诊断心理疾患的能力,促进求助行为,充分利用精神 卫生服务资源,从而获得有效心理健康服务。
而青少年群体较低的心理健康素养能导致延迟求助行为的 出现,或者过早放弃和中止心理治疗,加重临床症 状,影响家庭关系和职业等社会功能方面。
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我国青少年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素养各维度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为14.24%,其中,心理健康知 识、技能和意识的达标率分别为20.4%、65.6%和92.3%。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总分较低,在常见心理疾病问题正确识别率不够,青少年因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知识常常出现“不知患病”从而延误治疗。
在疾病态度方面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后主要求助对象70%以上是向好朋友求助而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 医院心理科等。
在心理健康行为方面,有23%~ 48%的青少年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后常常因为存在 病耻感而降低求助意愿和心理治疗的依从性而导致 “患病不治”,过早放弃和中止心理治疗,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影响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社会功能。
综上可知,心理健康素养各维度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嵌套于一系列的环境系统中,影 响人类行为发展的环境由个人层面、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嵌套顺序组成同心圆。
心理健康素养是后天所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体和环境两者因素共同作用持续地影响着个体。因此,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 导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深入研究是一个值得 探讨的方向。
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生态因素归纳为个体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个体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经济等)、心理因素(人格 特征、自 我 效 能 等)和 接 触 经 历 (家 属、患 者 等)。
与国外相比,国内文献较多分析了人口学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而对具有重要干预作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
具体而言,相比于男性青少年,女性青少年的心 理疾病的知识更丰富,且求助态度更积极。国外研究显示性别可以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心理障碍识别、个人接触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
高年龄的青少年心理知识得分优于低年龄组,但随着年龄的不 断增长,青少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积极性逐步减弱。
研究显示居住地为城镇、父母关系越和睦、家庭经济状况越好,青少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越积极。具有低神经质、低精神质、低自我表露度的青少年专业求助态度更积极。
同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时,个体会主动寻求心理治疗。不同文化背景、试验设计的研究中,大量结果支持自我效能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促进作用。
接触心理障碍的相关经历(个人或家人心理治疗经历、参与心理治疗相关活动)会影响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患者接触较少者相比,频繁接触的青少年识别 心理疾病的能力更强,对心理疾病和患者的态度更积极。Chisholm 等的研究分析表明,接触干预与教育干预一样能降低病耻感。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受所属文化群体的影响。与其他文化背景的青少年相比,亚洲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援助愿望和态度消极,有采取回避方式应对心理问题的倾向。因此,在开展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工作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社会媒体的宣传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和心理疾病患者接触的机会有限,很少能够接触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媒体成为其获得、理解、共享心理健康信息的重 要途径。在很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媒体干预项目促进心理健康素养,证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中的促进作用,包括来自同学、家长、老师等。研究者从多角度考察了青少年的同伴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素养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同伴归属、积极的朋友质量以及亲密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关于心理健康方面正确的态度。
教师的社会支持在解释和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减少潜在心理疾病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同时,研究表明教师具有高水平心理健康素养可为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减少污名,早期发现并促进青少年的寻求帮助行为,凸显了优化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质量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亲子沟通的频率、家长监控的水平、父母的冲突、教养水平等是重要的评估指标。Mehrotra等认为,家庭支持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形成,亲子关系的质量是中介因素。
通过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的参与度,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虽然在不断丰富,但研究角度大多是从心理学或医学角度出发分析个体的生理、心理过程及外部环境对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影响因素之 间在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素养过程中的机制效应。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心理健康素养促进过程中,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关知识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影响研究
对青少年减肥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oc
减肥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
浅谈青少年肥胖对健康影响.doc
“开学季”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多种心理疾病共生
探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良方”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音乐为背景的言语诱导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网址: 我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7014.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612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0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8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0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4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09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