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有关意见、积极助推省七大万亿级产业发展,根据金华市“十三五”五大千亿产业发展任务要求,依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金华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编制《金华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所指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特色中药、生物技术药品、卫生材料与医药用品、医疗器械、休闲运动器材产业。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37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特色中药产业)产值约30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5.5%,医药工业产值占浙江省医药工业产值比重约12%,规模省内第四;健康产品制造业2015年产值约66亿元,同比增长13.6%,永康、武义等地的休闲运动器材制造业已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以“化学药品为基础,特色中药为核心优势,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与休闲运动器材为后发优势”的产业结构。2015年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技术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在全市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占比分别为32%、11.3%、39%、1.2%、10.1%、0.6%、5.2%,其中化学药品与中药优势较为明显。休闲运动器材产业基本形成蹦床、踏步机、休闲运动车产品为主的格局。
骨干企业优势增强。全市拥有康恩贝、尖峰、普洛、天一堂、寿仙谷等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2015年全市单个医药企业平均产值3.24亿元,位列省内第四,其中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11家。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值近40亿元,普洛家园、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值达到或超过10亿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休闲运动器材产业中有浙江双超运动器材公司、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浙江天鑫运动器材公司等大型企业。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年研发投入已超过3亿元,相对“十一五”末增长35%以上,约占销售产值2.5%,接近于杭州(2.8%),近三年企业新药研发项目数量92个。2015年行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7.4%,其中化学原料药为28.6%,中成药为30.4%,化学药品制剂为44.1%,化学药品制剂新产品产值率处于省内中上水平。目前全市药品制剂批文文号979个,每年以超过20个新药的速度申报。休闲运动器材生产企业向科技创新要质量,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形成智能制造能力。
产业集聚趋势显著。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已初现“浙中部医药谷”雏形,形成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东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武义有机国药生产基地和磐安江南药镇5个主要产业基地,年产值接近200亿元。永康休闲运动产品产业已形成生产、配套、检测、研发、销售等产业体系,成为全国大型休闲运动器材生产出口基地,集聚效应显著。
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不足:一是规模驱动放缓,金华医药工业产值列全省第四,与杭州、台州和绍兴相比,规模上还有不小差距,在新阶段上规模式发展将放缓。二是创新驱动弱,无论从新产品产值率还是研发投入占产值比重看,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与省内先进地市差距较大。三是产业效率不高,规模驱动放缓,产业效率驱动将成为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本动力,但当前人均利润、利润产值率等都处于省内中等水平。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化学原料药产业产值占比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化学药品制剂产业发展尚未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品等产业规模小,休闲运动器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只有2.5%。五是国际化程度低,2015年纳入行业统计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共46家,外资参与的企业2家,占比4.35%;出口额占产值比重10.3%,低于省内平均水平。
(二)面临形势
全球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市场与结构调整呈现新趋势。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增速,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将保持高增长,预期该市场将占全球医药市场2/3容量。目前全球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呈集聚式发展,在美国的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北卡、圣迭戈五大产业区,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生物园,集聚了大量生物医药公司、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风投机构,创造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大部分产值。创新成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本动力,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研发提供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不断出现,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紧密结合,为产品升级注入新动力。跨国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网络,推动新药全球同步研发和上市,临床资源丰富、研发与基础较好、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成为合同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合作者;全球兼并重组活跃,专利药公司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发展通用名药成为新趋势。
国内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与结构呈现新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控费更严格,人口老龄化、居民支付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驱动医药市场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然而控费更加严格,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的全面实施, 医保支付标准的完善, 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综合控费等措施将全面推行。全球专利药的大量到期,为国内制药企业工艺创新,上市仿制药占领市场提供了契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运动器材以及药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并引发新行业诞生;国家新药创制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中药现代化专项等科技计划,为企业和科技机构创新提供强大支持。行业监管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监督检查的加强,对产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十三五”期间行业将整体进入结构调整阶段。
金华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经历持续多年增长后已进入新常态,规模式增长速度放缓,统计分析显示2012-2015年工业产值增速分别为8.1%、1.4%、11.2%和1.5%,规模驱动正在减弱。依据规模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经典产业发展模型,“十三五”期间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将在优化规模基础上,步入以工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效率驱动为主的阶段。企业需要大力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实现向制剂转型,向高质量健康产品转型,以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环境的变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领导下,全面贯彻“工业强市”战略,抓住全球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格局调整和国内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千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化学医药制造业为基础,以特色中药产业为核心优势,以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与休闲运动器材产业为后发优势,以创新、效率为驱动力,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构建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具有浙中特色的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强化政策引导、突出企业主体、明确市场主导、完善服务平台,推动供给侧改革,使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金华实现率先发展的领跑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推进自主创新的示范产业,为全面建成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环境营造、服务和保障作用,有序引导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突出企业在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健康生物医药产业。
特色发展,整体推进。市级牵头协调,县(市、区)协同推进,因地制宜,确定各地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顺应“互联网+”趋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新兴业态,形成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支撑,融合发展态势。
合作开放,集聚发展。“引进”与“走出”并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着力培育以集聚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产品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协作的现代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做强特色中药,优化提升特色原料药和制剂,做大生物技术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和休闲运动器材,推动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和创新驱动式发展,建成浙中特色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包括医疗、医药流通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其中健康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产业效率和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人均利润率和新产品产值率达到省内前三甲,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比例达到5%。
产业目标。第一是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特色中药为核心优势,以化学医药制造业为基础,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与休闲运动器材产业为后发优势的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技术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器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由2015年32.1%、11.3%、1.2%、38.9%、10.2%、0.6%、5.2%调整到2020年20%、25%、2%、40%、5%、1%、7%,使我市成为浙江特色中药产业基地,化学药品制剂产业规模显著增大,原料药产业环境压力大大下降,而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品产业规模在省内位次明显前移;休闲运动器材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第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比分别达到6%、4%、2%、6%、1%、1%、3%、3%。各产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升,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到50%、30%、50%、20%、20%。第三是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高,积极推行绿色制造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模式,能源使用结构显著优化,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明显下降,“三废”处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达到全省行业先进水平,化学原料药企业等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污水排放取得较大突破。第四是智能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健康生物医药制造过程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企业制造执行系统采用率争取达到3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制造标杆车间。第五是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成药产业、中药饮片产业出口额占行业出口总额比例提高一倍,争取一批化学药品制剂、医疗器械与运动器材进入欧美日等国际主流市场。
企业目标。积极创建“三名”工程,培育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平均产值规模达到4亿元。重点培育金华市区的尖峰药业、金华康恩贝、金岭药业、科惠医疗器械等;兰溪的康恩贝制药、天一堂药业、伊宝馨生物等;东阳的普洛得邦、普洛家园、普洛康裕制药、花园高科等;义乌的森宇药业和大德药业,以及武义寿仙谷医药、磐安的一方制药、大晟药业等。重点支持永康双超运动、飞神车业、天鑫运动、索普实业等运动器材企业。到2020年,培育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其中超3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2家,新增医药上市企业3家。
平台与项目目标。加快建设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东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康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基地、武义有机国药生产基地、磐安江南药镇六大集聚平台,到2020年培育规模超百亿元的健康生物医药制造业基地2个,基本建成浙中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完善设施和服务,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创新需要为主线,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省内外创新机构到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产品研发服务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仪器设备租用平台等生产和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尖峰药业、金华康恩贝、金岭药业等企业项目建设,抓好康恩贝、普洛药业、花园高科等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引领当地医药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销售链布局,在浦江、义乌、武义等地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制造大项目和健康产品制造项目,增强全市健康生物医药制造实力;在永康引入大型运动器械生产企业,提高永康运动器械产业集中度。到2020年,建成健康生物医药制造业重点项目50项,其中投资超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
三、重点领域
(一)特色中药产业
“十三五”期间,以康恩贝制药股份、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天一堂药业、浙江大德药业、一新制药股份、浙江大德堂国药、浙江康恩贝集团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大力挖掘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潜力,积极开发特色中药品种和植物药,加强中药品牌与质量建设,做强浙中中药。
加强中药标准与规范研究。积极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道地药材标准制定,及标准样品制备技术、道地药材有效组分和成份研究;推进药材安全适用农药登记,推广药材安全种植技术,深入开展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鼓励企业加强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下同)标准研究,完善饮片生产规范和标准;建设第三方中药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中药企业采购来源明确的药材,提高中成药生产质量。
大力提高中药工艺创新水平。创新中药生产工艺,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融合。积极推广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新工艺在中成药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中药提取、提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与标准。支持企业以信息化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引进自动化设备,提高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能力。
加强中药新药和剂型开发。支持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鼓励中药企业围绕国内名优产品开展技术创新,巩固名优产品市场优势,重点支持发展银杏系列、铁皮石斛系列、芙朴系列。瞄准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领域,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疗效确切的单方、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以中药成分规模化高效分离与制备技术,开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缓控释、经皮和粘膜给药、物理改性和掩味等新型制剂技术。
发展饮片和中药提取物产业。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速溶型、浓缩型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可控能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由“小、散、全”向“大、集、单”发展,引导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提取技术,遵循监管政策,有序提高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逐渐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环保型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
发挥优势开发大健康产品。发挥中药产业优势,延伸中药产业链,鼓励以“浙八味”为主药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饮料等大健康产品,重点支持铁皮石斛、铁皮枫斗、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开发;积极开发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器械产品,逐步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纯天然食品饮料及天然食品添加剂、营养健康和养生产品、中药材种植加工的全中药产业链。
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以本地中药企业需求为指导,重点支持磐安五味,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以及新磐安五味,天麻、铁皮石斛、三叶青、玉竹、灵芝等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以及本地企业紧缺药材的引种,以GAP规范要求种植。改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药材种植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规模。制定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范,提高药材种植规范性。引导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材纯天然无污染,积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国家有机认证,打响有机国药品牌。
加大中药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康恩贝股份有限公司前列康和天保宁等、天一堂药业芙朴感冒颗粒、九旭药业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迪耳药业续断壮骨胶囊、尖峰药业愈凤宁心滴丸、寿仙谷林芝和铁皮石斛系列产品的品牌保护与培育,通过开发系列产品以及并购等方式继续壮大产品品牌,同时挖掘我市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中药保健品、饮片、药材,抓住典型发展,注重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打响中国磐安“江南药镇”地域品牌。
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优势,通过药材种植、药学、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从传统中药中开发出符合国际药品理念的现代植物药,包括有效成分制剂、有效部位制剂、复方制剂等。组织国际注册,大力开发香港、新加坡、越南、阿联酋等亚洲国家中成药和饮片市场,并对德国、美国等规范市场出口植物提取物和植物药。
发展举措。支持康恩贝制药股份建设现代植物药全产业链,推动发展兰溪中药产业集聚区;支持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支持举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会议;建立本地种子资源中心,重点开展药材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优化等研究,服务本地药材种植企业;提升本地质量控制能力,购置HPLC、GC、LC-MS等检验仪器,打造药材指纹图谱分析平台、中药掺杂西药快速检测平台、药材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平台、常规和新剂型质量分析平台、药代动力学测试平台;联合省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省级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共享平台,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开展新中药材资源和新药用部位的利用研究。
(二)化学医药制造业
“十三五”期间,以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尖峰药业、普洛康裕制药、普洛家园药业、花园药业、海森药业、九旭药业、优胜美特制药、亚峰药业、迪耳药业等化学医药制造业企业为依托,依靠我市原料药基础,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品系列化。在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代谢性疾病、抗感染性疾病、抗抑郁疾病、抗老年性疾病等领域形成我市优势品种。
巩固原料药生产优势。支持改进生产工艺,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污染性大的原材料使用,用酶法工艺来代替化学合成工艺,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菌种和发酵配方来提高抗生素发酵单位等。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制造能力,全面实现原料药密闭生产,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
推出一批新型药物。抓住全球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及一批临床用量大、销售额居前列的专利药专利陆续到期的机遇,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优选一批药物,加快仿制研发和工艺创新,完成产业化工作,占领市场,实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支持非布司他、吉非替尼、盐酸莫西沙星、靶向组蛋白修饰的抗肿瘤一类新药、索法地尔等新药项目。
提高制剂产品占比。利用原料药优势,延伸产业链,开发制剂产品,力争使一批重点企业制剂产品通过FDA、COS质量认证,逐步提高药物制剂在国外的注册比例,以此推动我市制剂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争取到2020年,化学药品制剂产值占化学药品产业产值比重达50%以上。重点支持普洛药业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盐酸美金刚片剂、匹维溴铵片等新品种,以及尖峰药业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醋氯芬酸缓释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剂型改进项目。
支持新型制剂开发。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制剂生产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发展脂质体、脂微球、纳米制剂等新型注射剂型;及开发速释、缓释、多层缓释以及靶向给药、透皮吸收、粘膜给药等新型口服调释和皮肤给药系统。并针对儿童等特殊人群服药需求,鼓励开发适合儿童服用的新剂型和新规格产品。
发展大健康产品。利用原料药和制剂优势,逐步有序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延伸性产品,支持尖峰药业开发美容系列产品;植物提取物基础上,丰富“舒尼美”保健品系列,打造精品中药材和新型饮片业务;九旭药业儿童鳕鱼DHA软胶囊、花园药业开发茶多酚系列保健品等。
发展举措。推进信息化技术向制药企业全面渗透,提升原料药和制剂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高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生产技术改进和工艺创新,重点支持浙江普洛康裕制药的年产30亿片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40吨卡洛磺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线技改项目;浙江普洛得邦制药的年产60吨头孢丙烯、40吨头孢克洛、40吨头孢替呋盐酸盐、30吨头孢泊肟酯、20吨头孢地尼原料药GMP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680吨头孢类、210吨青霉素类无菌原料药生产线技改项目;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年产17.5亿粒固体制剂改造项目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市场政策、技术政策以及环保政策有效推动原料药生产企业向制剂企业转型,提升我市制剂产值比重。引导我市原料药企业从原料药出口向制剂出口转变,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从制剂出口亚洲国家开始,逐渐提升向美国等规范市场出口制剂的能力。
(三)医疗器械与休闲运动器材产业
“十三五”期间,以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浙江巴奥米特医药产品、浙江浦江恩尔康胶囊、武义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义乌捷康医疗用品、金华科源医药包装材料以及双超运动、飞神车业、天鑫运动、索普实业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壮大医疗器械产品产业规模。推动脊柱系列、创伤系列、关节康复器等骨科产品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开发全降解式人工关节和骨植入物、新型人工耳蜗、组织器官再生与修复材料、微创手术及植入设备、眼科人工晶体、降解式封堵产品和医用粘合剂等,打响植入物大产品大品牌。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高价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设备。配合本地养老产业发展,逐步引导开发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等。积极推动浦江医药水晶产品应用。
提升卫生与药品包装材料产业。提高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稳速强化型熟石膏绷带等卫生材料产品质量,扩大规模,打造区域品牌,同时开发高端产品,逐渐将产品适用人群从患者向亚健康、健康人群转变,打造大健康产品。以服务本地药品企业为主要目标,发展新型、环保可降解、使用便捷的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包括I级耐水药用玻璃制品、适合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要求包装材料、儿童药品安全包装和方便老人及残障人使用的包装形式和材料等。
提升休闲运动器材产品品质。优化现有产品,在现有滑板车、沙滩车、蹦床、踏步机等产品基础上,优选重点产品,集中打造品牌产品;顺应“互联网+”趋势,开发新型产品,着重提高运动器械智能化水平,增强用户健身体验;与我市医药企业合作,开发可穿戴运动设备;顺应野营市场发展,开发面向高端房车,布局房车露营基地。逐步推动我市休闲运动产品标准化,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投入,实现关键环节智能制造。充分利用义乌国际商贸城平台,促进运动器械产品交易,打响我市运动器械产品品牌。
发展举措。积极落实国家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政策,引导本地医疗健康机构优先使用本市医疗器械产品,增强本地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大力引入医疗器械优势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休闲运动产业集聚度,推动以休闲运动器材产业为龙头、赛事经济为引擎、旅游产业为支持,打造集运动休闲、赛事竞演、创意展销、科技研发为一体的运动产业体系。
(四)生物技术药品产业
“十三五”期间,以普洛得邦制药、普洛康裕生物制药、义乌章舸生物、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莱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骨干,跟踪国内生物药品技术发展,培养生物技术药品生产能力。
做大兽用生物制品。发挥我市已有兽用药品生产能力,支持吉他霉素、黄霉素等发酵类原料药研究和生产;加快建设年产动物用100亿头/羽份生物活疫苗、3亿毫升生物灭活疫苗技改项目。
鼓励发展生物保健品。顺应保健品消费从防病治病扩大到抗衰老、健身益智、美容健美等多种需求转变的趋势,以免疫调节、营养素补充剂、抗疲劳等保健品为重点,积极利用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强新品种、剂型开发。支持章舸脂益康胶囊系列的深度开发,以及多肽类保健品的发展。
推动生物药品创新。发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有序开发治疗性抗体等靶向性治疗药物,以及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类药物、个性化基因药物。并发展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生产。
发展举措。在现有基础之上,大力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生产基地,扩大规模。推动生物保健品与中药保健、其他保健服务的融合发展,将保健作为新内涵注入到旅游、养老等行业中,以保健行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生物保健品的发展,做大生物技术药品产业基地。
四、重点任务
为实现我市“十三五”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千亿产值目标,需要按照战略性、前瞻性要求,围绕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着力完成产业组织优化、创新能力提升、集聚园区打造、江南药镇建设和两化融合与绿色发展五大任务,强化对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全面推进产业组织优化
优化产业组织,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小并举”,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完善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协作有序的产业组织形态。
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收购、兼并、控股相关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引导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创业投资资金,加快发展。加大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投资和招商引资等,建设新项目,做大总量、提升内涵。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年度计划,优先推荐列入省重点项目。加大落实领军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进口设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全力打造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环节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促进重点中小企业成长。推广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事前扶持”、“事中扶持”和“产业扶持”,促进中小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新、特”路子,支持重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培养一批“小而优”的小巨人,在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内形成小、中、大型企业梯度发展生态格局。着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计划组织培育上市,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专栏1 产业组织优化工程
①培育与招引骨干企业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协调解决骨干企业培育对象生产经营中困难和问题;建立骨干企业培育数据库,对培育对象项目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加强要素保障,在项目、资金、土地、用电、高级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高标准招商引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工作思路,从全球战略、国家战略与金华布局高度,对接和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和国内100强、行业50强和浙商重点企业,争取到2020年,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其中超3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2家;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3家,市级“三名”试点企业10家。
②中小企业服务与招引
梳理我市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针对健康生物医药企业特点,加大相关扶持政策;建立统一的“三库一平台”(企业资源库、专业机构库、专家库和网上资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使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情况,并有计划地组织上市培育。鼓励县(市)和开发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建立科技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等,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争取扶持100家以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运动器材重点中小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立足集聚区现有产业基础,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突出人才与科技招商,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通过引进生物医药领军人才,转化生物医药科技项目,兴办新型企业,优化企业组织生态。
(二)全面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落实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同时帮助企业积极争取省、国家政府科技资源和经费支持。到2020年末,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产值比重达到5%以上。
推动做实产学研合作。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合作的“432”计划相关内容,优化本市产学研合作政策框架,成立产学研合作基金,推进本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省医科院等建立正式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建立科研合作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引导企业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强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协调互动,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
加快推动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新药研发中心,大力引进高端科研机构与跨国企业来本市设立分支机构或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促进科技资源集聚、优化和开放共享,为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力争到2020年末,新培育2家左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新增5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做强医药创新主体。协同其他新兴产业创新主体培育需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确定创新型企业候选名单,引导企业做好战略规划,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大力支持创新型医药企业发展,以具体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医药创新型企业集聚,同时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支持本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创新、和谐的发展环境。推动由骨干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发起,联合中小企业组建的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类技术联盟3个以上,引导企业以联盟形式承担政府科技项目,支持联盟内企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行业协会作用,支持成立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人员俱乐部,定期开展讨论和专家讲座。
专栏2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①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从我市健康生物医药各子产业创新需求出发,深入调查当前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相关平台资源,突出资源与服务整合,着力扩大专业服务功能,聚焦园区和集聚区,构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产业创新战略高度,合理规划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采用虚拟组织模式,与省内已有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在我市主要园区和集聚区设立合作点,构建从新药筛选、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效评价、制剂服务到临床研究多个技术环节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以确保“十三五”期间对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同时设立健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专项经费,推动各平台提高服务能力。
②打造创新型企业
制定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引进的高端人才及团队;成立创新型企业创新专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加强合作,围绕本市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技术攻关,支持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参与省科技重点项目等。力争到2020年,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内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达到30家。
(三)全力打造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
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今后带动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应按照医药生产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浙江医药产业名城三步骤建设,逐步实现从医药企业集聚、大健康产业发展到生物医药产业产城融合,最终形成浙中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极。
做好现有企业搬迁工作。推动现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逐步进驻园区,以GMP改造为契机,转移老生产线,新建生产线。以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来园区企业工作,尽早推动产业园初具规模。做好与省药监局协调工作,加快企业搬迁中GMP重新认证、生产批文转让审批等。环保部门积极创新环评模式,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加大重点项目引进力度。深入调查国内外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现状,突出差异化定位,在此基础上遵循“做好项目引进,做大园区规模”、“先拉框架后充实、“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开展”模式,合理安排生物医药项目建设时序,做到分批推进,滚动发展,对园区建设具有引领、推动、集聚作用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对省、市重点项目,给予要素、项目报批方面的倾斜,总体上使园区项目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开工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全力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建立项目会协调机制,对项目的决策、执行、督查和建设过程中相关事项进行协调。在园区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构建从招商到注册、开工、运营、发展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成立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家俱乐部,分类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有效掌握企业信息与需求。按照政府搭台、园区支持、企业参与原则,整合市卫生与医疗资源,共同建设金华健康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心与临床应用服务平台。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交通、供水、供热、供电、污水集中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居住、商贸、酒店、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通信、网络、公共数据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园区企业和人员生产、工作和生活需要,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的格局。
打造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宣传片、宣传册,通过专业包装,形成媒体参与、专家论证和投资参与三位一体的宣传平台,更好地提升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知晓度。“十三五”期间,围绕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有影响力的论坛、展览会、研讨会等产业活动。
专栏3 核心园区建设工程
①项目引进工程
按照健康生物医药园发展定位,突出产业链招商,以政策优惠、要素供给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化学药品制剂、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品领域500强领军企业5家以上。引入医药物流中心项目2家,完善园区物流服务。以园区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生物医药研发平台2个,以政府资助方式,吸引省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入驻。完善技术配套,在园区内建设药品检测和动物试验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②完善园区管理与公共服务
完善园区运行监测体系,密切跟踪各项重点任务、项目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发布行业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指导;有效延伸政府职能,做好园区开发运营、集成服务和科技投资工作,提高园区管理效率;逐步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药品报批等服务体系,完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平台。
(四)全面推进江南药镇建设
以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产业为基础,以药材和饮片贸易为前锋,中药养身保健服务业和健康旅游产业为支持,政府监督与倡导为保障,全力推进江南药镇建设,打造浙江药材生产基地与健康旅游品牌。
夯实中药材种植业基地。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按照GAP规范要求,实现大宗、道地中药材(贝母、白术、元胡、玄参、白芍、天麻等)和珍稀中药材(三叶青、铁皮石斛)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依托中药材研究所和中药材技术推广站,建立健全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定期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设立省级动态监测点,建设“磐五味”与“浙八味”等种质资源圃,加强种质资源利用研究和原产地保护。推动建设第三方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高磐安药材品质保证能力。
加强饮片加工与提取物产业。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道地药材饮片生产,形成“磐药”优质饮片系列产品。打造符合GMP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饮片加工生产旗舰企业。依托磐安道地中药资源,瞄准国内外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提取技术,提高磐安提取物生产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环保型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引进知名医药制造企业,培育中成药自主产品和知名品牌,促进磐安中成药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迈进。
提升药材和饮片贸易的前锋作用。依托“浙八味”特色药材市场,规范与发展以“浙八味”药材和饮片为主体的贸易,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快药材贸易信息化,完善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和浙江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磐安药材与全国各地市场和医药企业需求有效互动;办好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提升“江南药镇”品牌知名度。争取形成5个销售额超亿元的品种,浙八味特产市场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强化养身保健、旅游业支持作用。依托“浙八味”药材养身功效,挖掘本地区和本省中医药资源,扶持中药养身保健机构,推动中医药养生园、中国养生博览馆、药膳餐饮一条街、养生溪谷等建设,发挥养身保健服务业支持作用。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基地观光游”;加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中药野生资源游”;健全中药材特色市场,开发“中药材市场游”;挖潜药材观赏价值,建设药用花卉基地;挖掘药材食用价值,开发药膳饮食资源。不断拓宽中医药消费领域,打造江南药镇品牌,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加强政府监督与保障作用。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由药监、工商、农业、旅游、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监督组织,对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与贸易、中药养身保健服务和旅游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出台相关细则,规范从业者行为,对“江南药镇”建设中的先进组织和个人进行激励和宣传。
专栏4“药镇”重点工程
①创建示范园,推动有序种植
选择若干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生态化、园林化、流程化改造,建立从种苗选育到采收、晾晒全过程的中药材溯源档案,建设成为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园。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中药材种植科技平台,推广中药材生产标准、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多品的中药材有序种植格局。
②加强饮片与提取物企业培育
以中医药产业园和中药材加工园为核心,加强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对有管理、有资金、有市场基础、有技术的龙头企业进行旗舰式培育,逐步由“小、散、全”向“大、集、单”过渡,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使磐安成为全国中药饮片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加快培育提取物生产龙头企业,引进道地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开发道地药材品种提取物,发展订单中药提取物产业,承接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半成品提取物订单,积极拓展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五)深化两化融合与绿色发展
培养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实施智能制造企业示范工程,提升健康生物医药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能力。在化学药品制造行业,推动实现生产全流程密闭化、自动化、智能化,全面应用排污自动检测与预警系统。在中药行业,针对中药成份复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等现状,加强药材初加工、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饮料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在线监测和质量控制技术应用,着力提高中药智能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医疗器械和运动器材行业,针对产品制造离散化特点,鼓励采用国内外先进智能生产线,改变人工组装、人工测试的状态,实现自动化配料与质量监测,提供产品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
提升健康生物医药企业互联网能力。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设施、药品监管服务、健康产品检验服务为重点,加强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中“两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骨干企业先行先试,实施互联网技术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培养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发挥我市信息服务业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引导软件开发企业与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协同合作;建设健康生物医药中小企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能力。
增强健康生物医药企业绿色制造能力。促进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加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化学原料药产品更新换代,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制剂领域延伸,打造现代绿色制药产业链,形成国家级循环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对重点医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资源综合利用评价,逐步培养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绿色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改造。
大力推动健康生物医药企业节能降耗。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综合利用环保、单位能耗、质量、技术等多重指标,推进健康生物医药行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和推广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完善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提高能源配置效率;支持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落后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生态体系。
专栏5 医药智能与绿色制造工程
①医药智造系统开发与应用
依托我市信息产业优势,推动信息软件企业与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支持开发一批针对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产品生产特点的生产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整合计划(ERP)、过程分析技术(PA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等。从我市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运动器材行业中选择典型企业作为示范,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对智能制造改造效果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②绿色改造与示范工程
推广绿色制药技术,鼓励与支持健康生物医药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生产工艺特点,研发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与再生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生物耦合技术等绿色工艺技术。打造绿色示范项目与园区,从引导与规制两个方向着手,积极推动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绿色示范车间和厂房,并在医药产业集聚区开展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示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经信、科技、规划、财政、药监、卫生、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协调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考核指导机构。各县(市)和市级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进一步落实责任,多级联动,齐抓共管,加大推进,形成全市上下发展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的合力。
突出规划引领。以“十三五”期间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为指导。制定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量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企业、项目、区块和责任人。加快制定有关县(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深化、细化、具体化,抓好规划落实。统筹协调本规划与其他产业规划关系。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以及举办有影响力的产业论坛、展览会,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展示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规划、政策和成效,营造全市上下关心、支持、参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氛围。
强化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规划、政策、标准、价格、医保目录等方面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力完善行业协会行业统计、信息服务等行业管理工作,建设健康生物医药行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发展评价和信息发布。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调查研究,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资金保障
拓展融资渠道。整合现有政策资金和资金渠道,设立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发展创投基金、债券基金、担保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构建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培育和扶持企业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以及已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再融资。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补偿机制,完善退出机制,鼓励风险投资实行灵活的产权流转和交易制度。
创新银行融资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金融改革经验,构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政府与银行共同出资的担保基金,创新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银行向中小型健康生物医药企业信贷。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构建适合健康生物医药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推进仓储抵押、企业联保、专利技术和商标权抵押等模式,争取授信额度。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公司、担保与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机构、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金融互助组织,设立专为健康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
(三)加强人才保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双龙计划”“海内外英才引进计划”等人才政策,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设立人才特区专项政策和资金,用于领军型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奖励。充分发挥“浙江中西部人才柔性流动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建立和完善高级人才信息库,打造人才柔性流动信息中心。设立金华与省内科研单位人才双向流动制度,支持人才到金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国家级、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大力引进“海外智力”。
健全人才激励制度。鼓励创新人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归国留学人员等人才的科研成果在金华实施转化的,予以补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在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等高新科技行业,探索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人才分行业职称评定模式。对高端人才,严格执行安家补助或人才房政策。对市区无房产的企业一般工程技术人才和新就业大学生,实施人才房免租政策或租房补助政策。
重视人才培养。引导本市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扩大健康生物医药类本科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加强与省内高校高级人才培养合作,以政府补助与健康生物医药企业培养为主的方式,采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开放式实验室,将人才学历教育“嵌入”产业第一线,将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成果计入学分,创建为企业定制高级人才的新模式。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人才之间交流、讨论的环境,引导创立俱乐部、联谊会、论坛等形式的沟通平台。
(四)加强政策保障
财政政策方面。全面落实执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类产业政策,让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主体更加充分享受政策扶持。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适应医药体制改革需要的财税新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本地医疗机构优先采购我市企业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推广金华健康医药产品。设立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投向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项目等能带动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财政政策效应跟踪评估体系和政策服务体系,指导企业和基层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
土地政策方面。构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土地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对采用拆建、翻建、厂房加层等措施利用原工业用地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将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用地列为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加快用地审批。同时加强项目评估,在集聚区以“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为引领,实施土地利用率评价,加强项目履约管理,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产业布局与引导政策方面。根据我市各县(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加强空间布局,引导县(市、区)有序发展,突出特色,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核六基地”的产业布局,一核,即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六基地,即市开发区、兰溪、东阳、永康、武义、磐安六大重点区域。争到2020年,上述区域产值占全市健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的70%以上。制定我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发展重点领域、技术和主导产品;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名牌、商标、技术标准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业活动政策,鼓励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论坛、展览会和研讨会等。
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坚持绿色发展,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大重污染高耗能医化行业整治,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的交易制度,鼓励医化企业广泛进行工艺技术装备的清洁更新,推行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相关知识
十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三五”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发布
江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促中医药医疗与旅游融合发展
芜湖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规划出炉
快来了解!广西大健康产业的最新规划来了!
【最全】2022年功能食品产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生物医药与健康
健康养生馆创业计划书
医药健康产业和医疗健康事业“双轮驱动” 泸州打造医药健康千亿产业
2021年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网址: 金华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27997.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79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596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66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54
- 5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100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39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3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09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07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