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本人通过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多年工作实践的观察认为,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 学习类问题
由于中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
1. 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
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二) 青春期心理问题
1.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时隐时露。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 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三)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 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 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这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产生对老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产生对抗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并产生消极情绪。
(四) 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因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学生自身成长的原因。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之中,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又比较大,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第二,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所存在的消极颓废的社会阴暗面与其所受的学校教育差异比较大,这不仅会严重地毒化他们的心灵,还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们的思索与探究,极易产生疑虑、困惑和无奈等等心理障碍。第三,来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严重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极少数家长全然不顾忌孩子的感受,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他们没有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事实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我们要意识到心理辅导进入中小学校园是时代的要求。但无论中学生中出现哪种心理健康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与班主任和家长一道共同去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预防学生心理失衡的"超前干预",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一)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如能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阐述,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孩子早恋等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中学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中学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注意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四)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优秀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进入中学以后,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五)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篇2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
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势在必行。以下是对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人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请学生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中89%的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83%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由此看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特点,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时给予合理的疏导。
3.加强书信联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适合用书信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往来,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由学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主讲。这种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正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把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给学生。
2.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青春心理问题专线。与讲座不同,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有时,心理辅导老师是照射进问题学生荒凉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缕阳光。此外,为了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可以开展电话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指导,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篇3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自觉追求美的事物,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利于初中生增长知识、智慧和才能,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
2.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抓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责任
班主任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班主任工作需要充分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其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课上或课后,班主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较大的灵活度;再次,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比较亲近,既是学生学习上的教育者,又是生活上的引导者。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的责任所在。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分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班主任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1.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
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态度,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在谈话过程中,要有亲和性、劝导性,可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向学生讲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例可循。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身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拥有健康的心理。
2.开展班团活动,增加集体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辩论赛、郊游或献爱心活动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班主任必须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班级氛围,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4
一、社会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教育与监护体系
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各地政府应该首先担当起这个责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初中生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留守学生进行排查,掌握留守初中生的数量、家庭住址、年龄等基本信息,对这些留守初中生进行必要的再监护。要常态化督促他们的父母和现在的监护人以及所就读的学校,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学校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专项档案
学校应该对留守的初中生进行登记、备案,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农村学校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留守初中生的生活、学习与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适时弥补这些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们还要强化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教会他们自尊、自强与自立。
学校要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他们学会勇敢地面对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全面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增强心理防御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招聘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的留守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各学科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及时、高效地解决留守初中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三、家庭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外的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常态化的联系,现在的通讯手段很发达,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最少每周或每半个月与孩子交流一回。假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为彼此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好的机会。父母可以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间返家一回或者寒暑假时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除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之外,更要注意和他们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交流。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在外打工的辛苦,让孩子懂得理解并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对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者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惑要及时加以解答。此外,父母和子女的监护人也要保持常态化的联系,最少每周联系一次,督促子女的监护人对孩子加强监管。当然与学校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要经常和孩子的班主任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子女成长的状况。
四、留守初中生要加强自我教育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表现为强烈地希望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监督等。正是这些内驱力,才使学生个性的调节和发展成为可能。在社会、学校、父母和监护人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留守初中生应学会选用合理的娱乐和学习手段(体育运动、网络资源、社会公益活动等),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自信而妥当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或者困难。
五、社区护理工作者要做好相关的协助工作
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借助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初中生不同层面上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1)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如妇联、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合作对当地留守初中生的留守状况以及心理生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和了解。
(2)对初步调查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家长联系,共同合作采取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目前配备心理咨询师的农村学校还很少,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定期去学校为初中生讲授有关心理保健的知识,如怎样保持良好的心境、怎样积极地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怎样处理不良的情绪等,也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改革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中,对于农村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太高,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完善成为教师要重视的一项任务。学校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1.学习方面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心思缜密,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走出去看看。因为受这些想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厌烦心理,感觉作业多、压力大、动力不足。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家长可能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专业的素质水平,所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理解孩子,只是一味地进行督促。如果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会进行责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交往方面
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社会现象做出不完全的判断,然后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现在的农村不再像从前一样闭塞,初中生已经能够通过多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再加上这个时期是初中生生理机能走向成熟的时期,这就让他们在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有些手足无措,无法面对自己的突然长大和成熟。如果这时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就会让学生把自己孤立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3.情绪方面
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会变得十分不稳定,易哭易笑易暴躁,情w波动大,而且不善于调节和自控。尤其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一件小事就会让他们丧失信心,影响到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还会因为情绪所致而犯一些错误。
4.行为方面
行为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沉溺于网络、说谎、违规违纪等。这些行为在当下农村初中生中也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说某校一名学生逃课、逃学、沉溺于网吧,教师进行教育时,还十分不服气,家长面前谎话连篇,成为学校头痛的问题学生。据调查,这名学生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生,但在几次考试不理想后,发生了逆转,做出了让同学和教师不能理解的一些行为。所以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教育时,要从心理健康出发,看到其优点,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其重新找回自我。
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办法和策略
1.让学生找到心理平衡
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高智低能儿”,所以强调分数的教育模式也要进行改革,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更要从根本上改变,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不要给学生太大的精神压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新课改的要求,对课程安排做出适当的调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强一些课外活动的学习和锻炼,让他们的知识面在业余活动中得到拓展,更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找到心理的平衡点。
2.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氛围
部分农村初中生不善于交往,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交朋友,而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使他们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敢迈出交往的第一步。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要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同学与教师的亲切,愿意付出真心、接受真爱,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让初中生的过激情绪和失控行为得到控制。
3.为学生设立心理健康辅导课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变化无法理解,也不好意思张口询问,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青春发育的过程。要对内向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防止他们钻牛角尖。另外,还需要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信箱、悄悄话活动等,让他们的一些隐私有处可诉。
4.为家长开辟心理讲堂
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生处在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的学生,正要步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更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由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
我国社会正处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且,当前我国的家庭一般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更来自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期待。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较高期待,都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学生不仅面临着学校的课业负担,更有一些课外兴趣班的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与同学竞争的压力。由于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很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以及对成绩的重视造成考试紧张。学生有时会因为某次考试的失利,而忧心忡忡,不敢面对家长。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而质疑自己,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出现自卑的心理。然而,由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重视,很多学生会觉得家长只在意成绩,而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充分理解学生。
2.学生不擅长与他人沟通
初中生不擅长与他人沟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由于我国当前的家庭组成特点,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家里的“小太阳”,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围着转。这样的环境孩子不擅长与他人分享,更不懂得倾听。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学校不能与其他同学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关系。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当中而被孤立于集体之外,这些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怎么融入大家当中去”,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这些同学也只能是默默地叹息。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性格上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这种不擅长沟通,不仅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存在于学生与老师之间、与家长之间。由于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很多学生变得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他们觉得家长不能理解自己。有时候就算是家长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也会表现出拒绝情绪,或者因为不擅长与家长交流,而无法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进行下去。青春期学生情感波动较大,如果不能与他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学生遇到的情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很可能造成学生的情感误区。
3.家长忽视学生心理变化
家长及时正确地引导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家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即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甚至有些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他们是小孩子,不应该有那么多想法,而武断地认为学生的那些想法是错误的。认为学生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把学习成绩提高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而忽视了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过忙,而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正处于情感敏感阶段的孩子。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只要好好地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好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与家长沟通不够,家长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由于家长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忽视,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在自我管理的状态,但由于学生见识较少,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诱惑,有效地保护自己,以至于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误入歧途。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入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青少年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课程内容以及为学生设置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初中的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思想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政治课程“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教师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讲解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并且,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主题演讲活动的方式,如以“树立远大理想,做积极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
2.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生之间的友谊是单纯而美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与其他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及时的沟通,学生的低落情绪也可以通过对朋友的倾诉而得到缓解,避免学生因为情绪引起的一些问题。但是,有很多同学因为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或者由于羞于表达而不知道怎么与他人建立友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办法帮助学生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为学生设置集体活动。进行分组辩论赛,小组手工课比赛以及一些轻松的简单体育竞赛,如两人三足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从而为学生创造与他人交流,建立友谊的机会。
3.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思想上的误区而引起心理问题。所以,在这个学生情感比较敏感的阶段,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教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健康不正确的心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杜绝不健康心理。
另外,教师可以以开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说说心里话”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相了解,
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且针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迈入青春期,是比较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变化都比较大,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也就更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分别列举了初中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在其中应该通过扮演怎样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黄永明,徐立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篇7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91-02
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得以更新,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在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包括体能、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心理健康这一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一个群体,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把握程度和对其教育的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人生走向,因此,摸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期间其生理和心理都刚刚开始发育成长,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心理都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时而理智,时而任性,时而坚强,时而脆弱。只有正确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科学地提出与之相对性的教育对策。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意气用事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稚气未脱,又已开始步入成熟,常常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能同步的现象,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往往在其情绪好热情高时,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攀升,而在其情绪不好时,不仅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人际关系、平时表现都会出现下滑。
1.2 因学习压力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初中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平时的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学习压力。如果学习压力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解决,很容易产生焦虑、厌学心理,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越来越低,随着自信的丧失、自卑的滋生,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畏惧考试、不愿完成课下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等反应。
1.3 对自身能力估计不科学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开始有意无意地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他们往往会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误地估计,并且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暗示。一方面,他们容易产生如前所述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聪明外向的孩子,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往往会出现成绩退步和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而来自外界的暗示也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初中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标,这一偶像的确立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如果确立了好的榜样,他们就会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发展,而一旦确立了不好的偶像,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很多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社会青年和低俗电影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1.4 青春期综合征影响较为普遍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与心理发育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症状。表现为浮躁不安、夜晚难以入睡、情绪暴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忧伤、恐惧、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离家出走等。青春期综合症在大多数初中生身上表现并不太严重,但是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青春期综合症的症状,如果不能得以良好的调节,青春期综合症非常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又往往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1.5 性意识开始萌芽,容易发生早恋
初中生的性意识开始萌芽,由小学时的男女生之间相互排斥到开始相互吸引,他们依靠自身并不能较好地处理这种变化,往往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感认为是爱情,由此引发早恋。应该意识到,对异性的倾慕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现象,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走上早恋的误区,这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的学业、对他们的前途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2 针对初中生心理现象的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根据这些心理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初中生培养一个积极的心理,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1 加强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这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将他们带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而班主任要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就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各科任课老师完全可以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融入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往往比直接对其进行教育和灌输要有效。
2.2 引导学生疏通不良情绪,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沟通的艺术,这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妙语成珠,而且也表现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技术。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之沟通,对之倾诉。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和其采取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事实证明,相对来说采用笔谈的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篇8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常见问题有: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私狭隘心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孤僻心理、焦虑异常心理、恐惧心理、易怒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强迫心理、厌学心理等等。
造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因素:初中阶段,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使得有些初中生过分强调自我,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与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矛盾与冲突。
一些初中生与父母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他们普遍为此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燥。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但另一方面,家长除了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在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却不能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不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觉得父母并不理解他们,甚至与他们产生对立,导致他们遇到问题时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加重了的心理负荷,增加了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能容人的不良倾向,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学生既缺乏应有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又缺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常常感受到人际交往上的巨大压力。初中生中因为人际冲突而感到苦恼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同学关系紧张而患病、离家出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应试教育下繁忙的学业、激烈的竞争引起过度焦虑。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任重道远。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的频繁的考试、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与学习、升学相关的焦虑体验伴随着学生的整个中学时代,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厌学情绪、考试焦虑和逃学、出走等现象,都与此有密切关系。
四、在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初中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其身心发展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大。初中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迅猛发展、可塑性强的重要阶段,因而也最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如何帮助初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呢?
应该总体规划,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其中,学校的作用更为重要。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要和学生交朋友,通过与学生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只看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通过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等,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通过活动训炼课,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培养交往能力,掌握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心理调节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健康网站。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对一些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诊断,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健康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
四、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让优美的校园环境和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六、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我国“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其心理规律。
七、学校与社区、德育基地等联合,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网络、电视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可与派出所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学校还可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
篇9
一、耐心细致,多方协作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仅是班主任的事,还需要任课教师、学生会、团支部、家庭连成一体,多方协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树立信心,应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计划,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抓住其不良心理进行有的放矢地疏通引导。
二、进行道德行为的规范教育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及行动中的道德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规范的道德行为,将知与行密切连成一体。这在寄宿制学校中教育的空间比较大,而在非寄宿制学校则需要与家长密切协调,共同培养学生规范的道德行为。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疏导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善于调节自己。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因素,要使学生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切实加强青春期教育,帮助初中生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
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克服网络的不良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给中学生开辟了一个获取知识的新窗口。同时,中学生受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有的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学业。因此,学校除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外,还要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校组织合唱队、乐队、美术班、科技活动小组等吸引有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参加。另外,还可以组织英语短剧比赛、演讲比赛、歌曲以及乐器演奏比赛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有效地克服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矫正某些学生的不良品德和言行。
五、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寄宿制学生;心理疏导
初中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能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这些都是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的有利因素,而要真正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班主任还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班主任要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而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也容易出现逆反情绪。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班主任掌握了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可以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学习指导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途径。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有很多困惑。因为初中的课程增多了,难度加深了,竞争更激烈了。很多的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了老师和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到了初中,一个老师要教几个班,不可能有时间对学生一一辅导,家长对寄宿孩子的学习细节也无法监督。如果学生对新的学习不适应,就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就要对刚进入初一的新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消除学习障碍,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只要学生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学生就很容易朝着其他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生活指导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价值观的剧烈冲突,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寄宿制学生一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学校住校,开始新的独立生活。班主任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还应从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学会生活,快乐生活。当生活出现各方面变故的时候也能以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具有抗挫能力。
(三)人际关系指导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初中生刚好是处于逆反期的时期,最容易在人际关系方面出问题。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青春期指导
初中生刚好是步入青春期的时期,但青春期的学生会有很多困惑。班主任可以分男女生召开会议,对学生进行如何度过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指导。
二、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并与学生个体相结合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一定要注意方法,好方法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用灵活的方法解决不同的学生问题。就好像同个牌子的锁表面看起来都相似,但每一把锁只有自己的钥匙才能打开。根据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一)班级团体心理疏导
班主任管理的是一个班级,班里的几十名同学都是同龄人,都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利用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疏导。比如主题班会的形式就是我常用的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班级会召开“我爱我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解老师的辛苦,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母亲节召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主题班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感恩教育,班级还可以对学生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如何度过青春期等方面进行主题班会的团体疏导。
除了主题班会,我还采用了班级日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疏导。比如在初三的时候,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为了让学生互相激励,缓解压力,我在班级日记写了有指引方向的引言:班级日记是班级成员共写的日记,与私人日记不同。它以公开共享的形式,使学生能以一种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方式,坦白自己、互相交流、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让师生之间公开坦诚交流,并实现默契的沟通,成为构建师生平等关系的一个平台。设立班级日记的目的是使师生不断完善、改进自己学习和工作方法,达到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目的。请同学们以一个班级主人翁的身份,正确使用言论自由,在这里倾诉你们的鼓励和关爱,诉说你们的喜悦和苦恼,记载你们奋斗的足迹和远大的志向,共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拼搏进取的班集体。班级日记放在教室公开的地方,在班级日记里,同学们踊跃参与,每隔一两天我就会翻看班级日记跟学生交流,鼓励和表扬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在各方面表现积极的同学。一本班级日记就这样成了我们师生交流的平台,真正让我们变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很多问题都在班级日记里得以交流和解决。通过团体疏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互助,能使班级形成团结、活跃、上进的良好班风,利于学生整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疏导培训方案范文(通用10篇)
孕妇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范文
心理健康的心理疏导
重庆带有初高中文化课的青少年叛逆教育学校+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精选5篇)
南昌:组建人文关怀工作组 开展线上心理健康疏导
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方案.doc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
网址: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169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73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9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03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5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7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