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伤寒

伤寒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16:51

概述

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有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肝脾大等症状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水和食物被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疾病定义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皮疹和相对缓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流行病学

伤寒每年感染超过2600万患者。各地均有,发展中国家、(亚)热带多见,发达国家患者多为外出旅游后患病。

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该病仍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对儿童。

疾病类型

根据不同发病年龄、机体免疫状态、基础病、细菌数量和毒力、治疗及时性等因素,伤寒常见临床类型包括:

普通型伤寒

存在典型的发热、玫瑰疹、腹痛等表现,由于现在多数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抗菌治疗,典型患者已较少见。

轻型伤寒

症状轻,病程短,1~2 周可恢复健康。

暴发型伤寒

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显著,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心肌炎、休克等。

迁延型伤寒

发热持续时间长,可达5周以上,常见于有慢性乙肝等基础病的患者。

逍遥型伤寒

初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直至发生肠出血或穿孔时,才被诊断。

顿挫型伤寒

起病较急,近似普通型伤寒表现,但在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传播途径

伤寒带菌者和患者是伤寒的唯一传染源。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等胆道系统疾病的女性或老年患者,容易变为慢性带菌者,少数患者可终身排出细菌。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起该病。日常密切接触苍蝇、蟑螂,也可引起伤寒的散发流行。人群对伤寒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年人更常见,病后可获得稳固的免疫力。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伤寒是怎么引起的?会传染吗?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会经过日常密切接触传染,摄入被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亦可导致伤寒发生。

伤寒和感冒的区别?

普通人容易将伤寒和风寒感冒混淆,但其实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伤寒是一种细菌感染,特指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高热和消化道症状为主。

而感冒则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伤寒能自愈吗?伤寒是很严重的疾病吗?

伤寒不能自愈,但经及时抗菌治疗后多可治愈。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伤寒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休克,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伤寒玛丽”为什么不患病?

“伤寒玛丽”是一名携带伤寒菌的健康带菌者,她体内的伤寒沙门菌藏在其肠道及胆囊内,本人并没有症状,但是其排泄物带有致病的伤寒沙门菌,因而可通过她传播给他人。

病因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基本病因

伤寒沙门菌

人类摄入伤寒沙门菌量越多,该病罹患率越高、潜伏期越短。未被胃酸杀死的细菌,穿过肠黏膜上皮屏障,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并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播散,导致发热、腹痛等典型症状,细菌可滞留在肝脏、脾脏、骨髓内,成为感染复发的源头。

带菌者和患者是伤寒唯一的传染源。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起该病。

诱发因素

人群对伤寒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年人更常见。其他诱发因素包括:

在伤寒高危地区工作或旅游,如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等;接触伤寒沙门菌的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与近期感染伤寒的患者密切接触。

症状

伤寒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伴腹泻或便秘。

儿童患者及早期接受抗菌药物的患者症状较轻,1~2周可恢复健康。若不及时治疗,伤寒患者可出现神经错乱,甚至肠穿孔、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典型症状

伤寒潜伏期1~2周,其长短与感染菌数量和毒力有关,自然病程约4周。

伤寒常见症状有:

发热,可伴畏寒,热峰逐日升高,可达 40.5℃;头痛;疲惫、乏力;肌痛;干咳;厌食和消瘦;腹痛,呈弥漫性或位于右下腹;腹泻或便秘;肝脾大,可有触痛;皮疹,50%以上患者可出现胸腹肩背部直径2~4mm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分批出现,称为玫瑰疹,多在2~4日内消失;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和脉搏增快不成比例,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抗菌治疗,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也称为“伤寒面容”。

伴随症状

患者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肠出血、肠穿孔等,可表现出相应症状。如出现中毒性肝炎,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大等;如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可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等;如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可表现为便血、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休克等。

就医

任何人出现持续发热不退、腹痛、腹泻、玫瑰疹、肝脾大等疑似伤寒表现时,都应尽早就医。

极少数伤寒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穿孔,更需及时就诊。

诊断流程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长期居住及工作的地区;近期是否有外出旅游;近期是否有接触伤寒的患者;症状开始及持续时间;症状发生后的用药史。

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并结合患者血、骨髓、粪便等培养检查结果,通常即可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相关检查

查体

胸腹及肩背部是否有皮疹。是否有相对缓脉。腹部查体明确是否有肝脾大、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多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肥达试验

即伤寒血清凝集实验,可测定患者血清中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相应的抗体的滴度,若恢复期上述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协助伤寒诊断。

伤寒沙门菌培养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具有确诊意义,骨髓培养比血培养阳性率高;粪便培养阳性也可确诊。

病理检查

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形成“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大量聚集在小肠溃疡底部和周围,可形成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玫瑰疹在显微镜下显示为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见伤寒杆菌。

鉴别诊断

本病与病毒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诊断。

病毒性感冒

伤寒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仅表现为发热,需与病毒性感冒相鉴别,后者多存在咽痛、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多可自愈,而伤寒体温多逐日升高,病程4周左右。

细菌性痢疾

该病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但痢疾多伴有里急后重、脓血便及白细胞升高,与伤寒不同。

布鲁氏菌病

也可出现高热、腹痛、肝脾大及神经系统症状,但患者多存在进食生肉或新鲜奶制品的病史。血培养发现布鲁氏菌,可与伤寒鉴别。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反复发热、白细胞不高常见,但患者常有结核接触史,伴盗汗。胸部CT可发现结核病灶,可据此与伤寒鉴别。

治疗

伤寒一旦确诊,患者就应该进行隔离治疗,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抗菌治疗是本病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此外,还应注意预防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则需进行相应治疗。

急性期治疗

包括抗菌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隔离

该病一旦确诊就应该进行隔离,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休息

充分休息,保证睡眠。

饮食注意事项

建议摄入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避免进食坚硬、多渣的食物,以免发生肠穿孔和肠出血。

同时,还需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

药物治疗

喹诺酮类抗生素

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部分伤寒杆菌对该类药物耐药,尤其是东南亚流行的菌株。

阿奇霉素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可试用该类药物。

头孢曲松

可用于儿童、孕妇。多用于复杂而严重的病例。

手术治疗

若患者出现肠穿孔的并发症,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伤寒多呈急性发病过程,一般经及时有效抗菌治疗后可痊愈。

该病病死率约为1%~5%。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预后较差,并发肠穿孔、肠出血者病死率较高。

曾接受预防接种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并发症

伤寒经积极治疗多可痊愈,极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可死于严重并发症。

肠出血或肠穿孔

多见于病程第3周,是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会导致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故肠穿孔并发腹膜炎者应尽早手术。

其他并发症

包括中毒性心肌炎或心内膜炎、胰腺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精神异常等,发生率相对较低。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隔离,避免感染他人。

通过疫苗和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可有效预防该病。

家庭护理

家庭生活中,需要注意自我隔离,避免传染其他家庭成员。如患者应避免用手为别人抓取、传递及烹饪食物等。足量足、疗程规律用药,避免私自停药。勤洗手,使用热肥皂水冲洗30秒以上,饭前便后均应洗手。

日常生活管理

勤洗手,若无法洗手,建议常备含酒精的皮肤消毒剂。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建议在伤寒疫区只饮用瓶装碳酸饮料、白酒或啤酒,饮品不要加冰,使用瓶装水刷牙,并避免洗澡时误饮洗澡水。避免进食不能剥皮的水果或蔬菜。避免吃路边摊的食物,选取充分加热的食物。

特别注意事项

肠穿孔是该病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当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时,需警惕,并及时就医。

预防

除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外,注射疫苗也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手段。

伤寒Vi多糖疫苗,单剂0.5ml(含多糖菌苗30μg),前臂外侧肌注,适用于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至少在外出旅游前1周肌注疫苗,对本品过敏者及孕妇禁忌使用。如需要持续防护,推荐每2~3年复种。伤寒杆菌Ty21a活疫苗,为口服,适用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但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正在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不宜服用。如果需要持续防护,推荐每3~5年复种。

对于易感伤寒的人群,推荐注射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疫苗能做到百分之百保护,而且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参考资料

[1]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第1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11-517. [2] 杨绍基,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156. [3] 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yphoid-fever/symptoms-causes/syc-20378661. [4]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UpToDate. 2019.7.19. [5]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Pathogenesis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UpToDate. 2019.1.24. [6]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Epidemiology, microb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2018.10.1.

以上内容由蒋荣猛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知识

夏季如何预防寒湿伤人
狂吃冷饮易受寒 最伤脾胃10件事
寒性体质让你身体伤痕累累 尽早驱寒很是关键
乍暖还寒,警惕“倒春寒”伤了宝宝肺!
小寒大寒 养生须“冬藏”
十女九寒 为什么女性容易宫寒
寒冬如何进补防寒保暖
祛湿也分寒热 寒湿热湿如何区别
胃寒护理 胃寒吃什么好
寒性体质的调理大法 驱寒效果还不错

网址: 伤寒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238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