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特殊儿童;肢体康复训练;动作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05-01
"特殊儿童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肢体康复训练是指对在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1.完善康复工作流程
1.1 认真、细致地做好评估是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评估是康复训练的前提。了解、评估患儿的功能状况、主要障碍、发展潜力,为设定动作学习目标、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康复教师必须要把评估表做细、做精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发现孩子现阶段所具有的动作能力,并找出需要特别处理的肌肉和骨骼变形情况。如果评估有误,那么描述主要问题、制定训练计划时就会出错,身体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评估还应是全面的,不仅仅是运动功能,还要注意从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及心理发展出发,考虑这些因素对孩子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2 依据评估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动作。肢体障碍儿童综合能力较差,动作学习缓慢。动作康复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素养,针对不同肢体障碍的孩子,制定出个别化的最佳疗育策略,设计适合他们的动作,改善他们的感知觉,启动他们的能力。若学生感觉学习困难,我们就要把目标定得更细,使其更容易接受。例如可以把目标拆成若干个有顺序的小计划,一个一个地追,最后大目标也就达成了。
1.3 按照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做到抑制异常姿势,同时还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逐步对孩子进行正确动作的诱导、训练。依据平衡疗法的观点,我们要把患儿的肌肉张力拉到平衡状态,这样他的知觉就会跟着调整,为接下来发展其他能力打好基础。根据我们的观察,脑瘫孩子的肢体障碍以痉挛型和徐动型居多,而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孩子以松弛型居多,且同一类型的孩子现有能力和障碍部位也有区别。因此,对他们的训练方法就要因人而异,用最适合的活动刺激他们的神经反应,使他们的身心依照人体神经发展的自然顺序不断地得到修正。
2.采用恰当的康复手段,提高身体障碍儿童的训练效率
2.1 与动作需求儿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许多肌张力高的孩子J知一般都较好,肌肉张力通常都是由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造成的。这样的孩子越聪明,对自己身体本体觉的认识越不清楚,紧张情绪就会反过来增加他异常的肌张力,进一步强化异常的姿势。对于这些孩子,有些康复教师利用他较好的认知来开展动作学习,反而会使他更加紧张,从而积累更多的合并症状,后续的能力就越不容易发展出来。而肌张力低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学习意愿不高。因此,他们就会消极地对抗,甚至逃避。对于他们,进行的动作训练量即使很大,效率也不会有多高。
2.2 巧妙地进行诱导,让孩子主动地完成动作。在肢体障碍儿童的运动训练中,我们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孩子不配合,达不到训练的要求;或者孩子什么都不会,不知如何下手等。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经常采取一些诱导方法来帮助孩子。
例如,有个非指令听从型的孩子,康复教师让他做"跪走"的动作,他不愿意去做,就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对此,教师采取了适当的诱导方法:在他面前横放一个滚筒,让他跪着,手扶滚筒,并利用适当的增强物(例如孩子喜欢的玩具、食品等),吸引孩子去推着滚筒完成"跪走"的这个动作。于是,训练就变成了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坚持较长的训练时间,而且不容易感到疲劳。
2.3 多与家长进行沟通,推进家校康复协作。学校的康复训练毕竟时间有限,为了强化康复训练效果,必须提升家庭康复训练水平,实现学校、家庭康复的协作。因此,学校应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与家长采取同步激励的措施,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协助者、实践操作的监督者,帮助家长了解并掌握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更好地应用在家庭日常康复中。康复教师要教授给家长一些易于操作的动作训练手法,设计一些适合在家庭环境开展的康复训练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要让家长充分考虑到孩子现在所处的运动年龄而非生理年龄,让孩子做一些适合当下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徐秋鹏. 游泳有助特殊儿童康复[J]. 游泳, 2016(1):43-43.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3-02
1 社区康复护理实施的意义和目的
1.1 脑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统计数据,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可致社会能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都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如偏瘫、运动困难、知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这些障碍往往是药物所无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才能取得效果。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由于医院病床紧张,许多留有后遗症的脑卒中病人需要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家庭是脑卒中病人最主要的康复场所。病人的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后得不到延续,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康复治疗后,70%~80%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2/3的患者生活自理[2]。长期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和负担。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的康复3个月以内是最佳时期,6个月以内是最有效时期。社区康复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可以随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适应社区环境,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1.2 社区康复护理意义
社区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社区康复护理是满足患者需求的体现,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护理是以护士、理疗技师为主,而出院后康复是家属按护士的指导进行。如果没有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固守在以前那种患者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不但不能巩固现有的治疗成果,甚至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肢体活动功能减退,生活能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等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实施康复护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复诊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社区康复护理应注意问题
身体上的残疾使患者产生孤独、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社区康复护理干预中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这个问题,在督促患者做训练的同时,需要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鼓励。教育其家属学会看患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和举止行为,了解患者内心活动。在社区康复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通过鼓励病人从事家务劳动,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已经恢复的肢体功能得到巩固,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可以形成一个促进康复的良性循环。
2 社区康复措施与方法
2.1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变化是全脑性的,因而引起脑可塑性变化也是全脑性的。脑卒中后康复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损,而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脑可塑性理论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以广泛应用,如易化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患者处于恢复期后即可根据情况出院,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这样既能达到恢复的目的,又可以为患者节约经费。
2.2 恢复期社区功能康复措施与方法
此期康复方法多为住院期间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的,同时,护士在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训练方法,为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做准备。
2.2.1 床上训练
科学床上训练非常重要,同样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以及前期治疗效果基本相似的情况下,是否重视床上训练,康复的效果大不一样。床上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躯体、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训练(桥式运动)、上下肌运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的训练。
2.2.2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从静态坐位平衡练习开始,逐渐向动态坐位平衡练习过渡。开始时,仅让患者独自保持稳定的坐位,以后可以在家人的保护下,前后左右轻推患者,让其自己调整身体的平衡避免倒下。经过反复练习,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会提高,就可以逐步做一些坐位下可完成的日常生活动作了。
2.2.3 从坐起到站起训练
掌握重心转移。要求患肢负重,体重平均分配。在坐起到站起前期,可以采取扶床练习,增加腿部力量,治疗人员要站在病人旁边协助,并要遵循逐步渐进原则,确保病人在训练过程中安全。
2.2.4 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目的是为步行做准备。训练时治疗人员一定要注意脑卒中病人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 或过度伸屈,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每次练习l0~20分钟,每天3~5次,逐步渐进。如病人在站立时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眼花,甚至昏厥,应立即重新采取卧位,站立训练要暂缓进行。
2.2.5 步行训练
先用健腿迈步,治疗人员站在患者身后在双上臂处稳定之。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治疗人员可用自己的脚来指导患者的腿前移,并给予一定口令,让患者有节奏地进行。待患者行走好后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跨过不同高度的物体,行走同时与他人说话、拿东西、改变行走速度。
2.2.6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
上肢训练治疗手法包括诱发联合反应、屈曲运动及伸展运动。生活中利用简易训练方法可采取试穿衣服、手握乒乓球、抓牙刷、按电视遥控器、利用患侧上肢和躯干夹住物体等方式进行训练。
2.2.7 作业治疗
主要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3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一般发病3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此期多数患者已出院,但仍应继续进行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护士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2.3.1 康复训练
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补偿患肢功能
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如手杖、轮椅等)以补偿患肢功能。
2.3.3 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
对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的患者,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装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区适应能力。
2.3.4 重视职业、社会以及心理康复
对家庭、社会环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尽快走向社会,使心理得到尽快康复。
2.4 心理康复干预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等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其中患者焦虑和抑郁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得十分低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情志调护是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是脑卒中患者重返家庭和回归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讲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2.4.1 安慰和心理疏导
减轻和消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指导患者家属应用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了解错误认知的表现和根源。帮助其分析原因,应用松弛、暗示等心理疗法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2.4.2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关心病人,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指导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控制不愉快的情绪,发展积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危险因素有脑血管意外复发、心血管合并症、摔倒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在康复实施中要予以监护和防范。同时要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训练过程中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4.3 实施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使病人能维持最佳自理水平,主动参与功能锻炼,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利用健肢的协助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患肢,一方面进行部分生活的自理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增加患者的自信。把康复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中,使患者能维持最佳的自理水平。
2.5 社区患者后遗症康复护理应对措施
2.5.1 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评价,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5.2 睡眠障碍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抑郁、肢体痛,睡眠环境,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护理对策: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痛,正确应用安眠药,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对话沟通,消除其心理紧张状态。
2.5.3 肢体痛
脑卒中后肢体痛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主要障碍,对康复训练有很大影响,告知家属和患者引起肢体痛的原因,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在家庭训练中运用肩关节松动术能有效地缓解和消除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此外,抑郁痉挛应贯穿康复训练全过程,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能有效缓解肢体痛。
3 结论
社区康复教育是对社区康复技术服务不足的一种补充,用康复医学知识服务的手段来弥补技术服务不足,是解决社区中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最佳选择,不但可以缓解医院病床不足,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出院后康复中心和社区方面连贯持续的三级康复治疗,是克服残疾造成的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早日回归社会提供更完备的平台,而且也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
参考文献
[1]周梅芬.陪护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3 (23).
[2]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85.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体能 康复训练 价值 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在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导致的运动受到阻碍,为了能够恢复到正常的运动状态,大多数的伤者都会选择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通过运动治疗的方式,恢复机体原有的功能。在体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训练,并结合科学的方法和医护人员、体能教练的辅助,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逐渐的恢复原有的运动平衡,恢复身体协调能力。但是进行体能康复训练必须要按照伤者实际的受伤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体能康复训练,才能够达到训练目的。
一、什么是体能康复训练
体能康复训练主要是有教练员、研究人员和医生相互搭配进行的工作。在运动员受伤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恢复原有的状态,就需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主要由医生进行恢复计划,并由护理医师进行协助,恢复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功能,再进行体能康复训练,由体能教练引导,逐渐的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没有受伤的运动员也可以进行体能康复训练,能够提升身体负荷的程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受伤[1]。
由于运动员在受到了运动损伤之后,轻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重者可能永远都要告别运动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为国家带来了损失,也为运动员本身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就要求体能康复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逐渐的恢复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减轻运动员的受伤程度。
二、体能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运动前准备活动
在体能康复训练之前,要先进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够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通过准备活动能够活动身体各个部分的关节,能够唤醒肌肉的状态,除了统一的准备活动之外,运动员还可以按照体能康复训练的位置,进行独立的准备活动。要保证准备活动能够活动到身体各个部分,才能够继续体能康复训练[2]。
(二)体能专项训练
体能专项训练指的是,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受伤程度进行训练,加强了训练的效果。医生可以向教练员询问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方式,分析其受伤的原因,进行受伤部分的专项训练,能够减少受伤的程度,更加合理的安排运动计划[3]。
(三)体能康复训练
要按照体能恢复不同渠道的基本需要,可以适当的搭配医生对运动员损伤治疗的结果,能够更加全面的、具体的看待运动员受伤程度。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检查,能够看出体能康复训练的效果,还能够找到体能康复训练中的不足,完善体能康复训练的内容。
(四)运动后整理活动
在每一次进行体能康复训练之后,都需要进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能够使肌肉逐渐的放松回静止的状态,能够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在体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受伤比较严重的运动员,可以搭配运动按摩,恢复肌肉的原有状态。对于可以自行运动的运动员来说,可以适当的进行伸展活动、慢跑、散步等活动,恢复状态。
三、现阶段体能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我国的体能康复训练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国家也支持体能康复训练的进行。但是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针对体能康复训练的需要,进行专业的开设,一般都是由康复医院专业的人才进行体能康复训练。也缺乏相关的认证标准,没有针对体能康复训练建立专业的考核制度。所以,根据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国家要逐渐的完善体能康复训练的相关规定,要成立相关的机构,对参与体能康复训练的人员进行考核,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体能康复训练的工作当中[4]。
四、关于体能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
体能康复训练既属于医学问题,也属于运动问题,将体能与康复相互结合,能够相互补充学科中的不足,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康复训练师也有一定的要求,要了解运动员的运动原理,以及伤病恢复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技术方法,能够按照伤者的受伤部位,实施不同的训练方式,达到训练的根本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能康复训练作为现阶段针对伤者恢复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按照相关的方法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恢复伤者的身体机能。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按照伤者实际的受伤情况进行训练的安排,并按照受伤部位的不同进行训练,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琪.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周维方.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核心组分训练理论体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
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术后的康复重点是尽量使髋关节伸直。具体训练方法是:①仰卧位时,在患侧臀部下方垫软枕头,使大腿后伸,②手术后如果还有残余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可让患者俯卧位,做大腿后伸运动,使髋关节能尽量伸直。也可以让患者趴在床上,在臀部加上适当重物(如大沙袋),训练时可逐渐加大重量,以患者稍微感到疼痛为宜,治疗中可随时调节沙袋重量。通过压力可逐渐伸长、拉开挛缩的组织,使髋关节伸直。但需注意不能强用暴力,以免拉伤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甚至造成骨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③患者趴在床上练习后伸患肢,以增强后伸髋关节臀肌的力量,可促进髋关节屈曲挛缩的纠正。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每次做50个左右的动作,以微感疲劳为佳。
髋关节不稳定手术后的康复训练①床上关节活动训练:手术后患者的石膏拆除以后(一般在手术后6~8周拆除石膏),患者应及时开始床上训练,这时髋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可练习在床上缓慢坐起,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关节的主动活动或者主动借助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防止强力牵拉关节活动,以免拉伤。②站立训练:在床上训练关节活动2周以后,可开始试行下地做站立活动训练。先扶物站立,接着做不扶物站立。动作练习应以身体能够承受,手术部位无疼痛为训练适度。③行走训练:患者能很好地站立后,再进行行走训练,先在双杠内由他人保护下做行走练习,熟练后再训练扶拐行走,最后达到独立步行的目的。
因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撇等畸形在大腿外侧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这种手术一般是将大腿外侧引起下肢畸形的一条紧张的筋膜条索切断,所以手术叫做“髂胫束切断”,术后患者要注意是否发生如足和足趾发麻、疼痛,原来会动的脚趾不会动了,脚趾发凉,颜色变紫、变白等,若有这些表现发生,应立即找医生诊治,把腿由伸直再变回屈曲,以免发生下肢坏死。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①祛除石膏以后要积极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以及抬起大腿训练。②在石膏祛除以后,及时进行患肢站立和行走训练。此时应尽量保持膝关节伸直,必要时可以用细木板、厚纸板或大画报垫上棉花作保护缠在膝部,维持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保持腿的站立姿势,并可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复发。站立和步行训练应先练习站立,站立功能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行走,训练应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难度,同时训练时要注意保护,防止摔伤,此期训练进行3个月左右。③训练站立和行走活动时除膝关节注意伸直外,还特别要注意髋关节要尽量伸直,克服髋关节屈曲的异常,保持身体正直的良好姿势。
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大腿股骨下端切断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手术后,起初要特别注意神经、血管的牵拉操作,如发现要及时处理。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语言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05
言语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患者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但对别人的语言能理解,对自己用错词也知道。因此,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以来,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43例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收治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79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理解力正常,药物治疗方法相同,严格除外球麻痹及其他与原发性构音障碍有关的疾病。用掷币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于发病后1周后进行1个疗程4周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病后健康教育。训练组43例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63岁;其中完全失语5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3例、中度15例、轻度0例。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平均65岁;其中完全失语6例,不完全性失语重度20例、中度10例、轻度0例。由上述资料可见,两组情况大致相同,可比性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查方法及内容:⑴语失语症检查法及训练观察对象,制定如下检查内容:①表达:包括简单答话及表述。答话内容包括回答名子、年龄、职业、住址、家庭情况等,表达包括回答就诊的原因及让患者看一张图并描述图中的内容。检查时注意让患者自然、充分地表达,注意患者说话语量多少,是否费力,语调和发音是否正常,有无语法错误和是否能表达意思。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②复述:令患者重复检查所述内容,包括数字、字词、短句和长句,以常用词、句为主,包括单字和2~3字词、短句、长句超长复合句和无意义词组。要注意有无错语及错语的性质。如果不能完全准确地重复检查者所说的内容,有漏词、变音、变意则说明有复述困难。③呼名:让患者称实物、图片、颜色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还可以让患者列各,即记一分钟内说出某类物品的名称(如蔬菜、动物类等)的数量。④阅读:包括朗读及阅读理解。患者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或叙述中心内容。检查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在急性期)或精简内容或分多次测查。⑵时间:首次在患者入院后2~5天进行,即语言康复训练前,末次在1个疗程的语言训练结束时。
评估标准: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语言障碍分为3类:⑴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复述完全不能。⑵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和(或)复述有程度不同的障碍,依据其程度又可分为:①轻度:语量51~99字/分,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②中度:说话费力、含糊不清、短语句(<3个字)、语量少(<50字/分);可复述某些词组短句。③重度:患者仅能用同样的几个字回答任何问题;能复述部分字句。
训练方法:①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于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唇舌发出想要发的声音的完全失语、重度、中度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我们在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的发音作比较纠正。②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将日常生活用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盒式录音带,每面磁带有30分钟练习内容,每次练习2~3分钟间隔休息15秒。磁带配有背景音乐,起始处有一段鼓励、暗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录音。轻度、中度运动性失语患者即可通过录音机跟读语言训练磁带录音进行听说练习,改善发音。先易后难,一般先让患者练习A面(2个字的词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根据患者语言康复情况练习B面(句子)。每次练习30分钟,1次/日。③训练有关发音肌肉:运动性失语患者,特别是失语超过1个月,其发音有关的肌肉会有不同程度废用性萎缩,致使患者言语含糊不清。训练时,重点指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利用吸气、呼气、吹气及断发“a”音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利用各组合音反复训练发音。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舌尖舔两侧腮部黏膜)、鼓腮、磕瓜子、嚼口香糖等,以促进患者发音准确。④定期检查,强化弱点训练:每3天检查评估患者口语表达情况1次,并将评分用曲线描绘记录,充分肯定患者训练成绩。同时抓住发音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必要时由训练者对患者进行单独强化训练。如患者发含有声母“b、p”音的字困难,原因是口腔内气流不足,经反复训练患者鼓气动作,1天即见成效。
结 果
患者的依从性:训练组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掌握训练方法,按要求坚持进行练习训练,其中有8名患者未能坚持训练,患者的依从性87%。将不依从的8人剔除。
训练后两组失语情况比较:经过4周的训练后,训练组43名患者中,完全失语2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9例、中度11例、轻度18例,恢复至正常3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完全失语4例,不完全语言障碍重度13例、中度15例、轻度4例,由此,观察到得病1周后即接受语言训练的患者较进行一般性的病后健康教育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失语程度对比,见表1。
讨 论
训练组未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前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失语程度无明显差别,训练后其失语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明显康复作用,且时间越早越好。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转归。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语言功能的重建。同时,语言训练时,口腔发音肌肉的运动也防止了舌、咽、喉部肌肉的萎缩,对已有言语肌肉萎缩的患者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言语训练的早期首先应与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并讲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使其有讲话的欲望,鼓励指导患者先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用写字、点头、手势、目光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感。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可利用视觉和听觉反馈来代偿其丧失的动觉反馈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缺乏正常肌肉动觉反馈的监控作用而不能随意地支配自己的唇舌发出所要发出的声音,利用视觉(看口形)和听觉(听声音)反馈来代偿,能使患者重新学会对言语肌肉的运动控制而发出正确的声音。
总之,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训练中激发并保持患者强烈的训练动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306.
2 关骅.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2005:52-56.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THA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9.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6例,经颈型骨折40例,基底部骨折4例;Garden分型:GardenⅡ型21例,GardenⅢ、Ⅳ59例;20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6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全髋置换组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20例,混台型6例,骨水泥型37例。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我们主动与病人沟通,反复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同时帮助病人控制和调节心理状态,告之乐观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康复,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本组有7例病人急于求成,术后要求马上活动,我们指导其掌握合适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5例过于谨慎的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我们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训练,最终所有病人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 饮食护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饮食中应遵循“软、精、细”的原则,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改善全身状况。本组有12例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
2.3 术前康复指导
2.3.1 训练床上排便:术前3 d练习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将骨盆整体托起,从健侧置人便盆,不可牵拉、抬动患体,以免造成假体脱位。
2.3.2 患肢康复训练:指导病人入院后即行患肢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一放松,如此循环。直腿抬高运动: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10 S后放松10 S。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运动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本组有9例因年龄较大直腿抬高运动做不到位,空中停顿时间
2.3.3 臀部肌肉训练方法:无外展受限的患者取健侧卧位,指导做外展髋关节的主动运动,外展受限的患者,协助其做外展髋关节的被动运动,30~50次/组,3~4组/d。
2.4 预防并发症
2.4.1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1~4 d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大部分发生在股静脉。本组80例均预防性使用速避凝,其中52例使用速避凝0.4 ml(0.4 ml/瓶)脐周皮下注射预防性用药3d,18例高危病人预防性用药7 d。同时麻醉作用一消失即进行踝关节伸屈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80例术后均未使用止血药,以减少因止血药可促进血液凝固而增加血栓危险的发生。经密切观察,本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2.4.2 预防髋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患侧卧位,患肢保持外展20°~30°中立位。平卧时两腿间放置“T”形垫,患足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内收内旋。搬运病人时,一人托住患侧髋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人托住健侧髋部和下肢,其余人协助,避免动作不协调而致髋关节脱位[2]。本组1例因病人不合作,患侧卧位后致髋关节脱位,经患肢胫骨结节牵引后复位。
2.4.3 预防感染:除术前及时治疗感染病灶外,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操作。与有感染伤口病人分开病室,防止交叉感染。每2h翻身、叩背一次。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对年老体弱者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变化,监测血常规;对留置导尿管者应加强会阴护理,每天用碘伏消毒会阴,指导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争取术后2~3d内尽早拔除导尿管口。本组有3例患者术后4d伤口红肿,予以碘伏湿敷换药后,顺利拆线。本组均无泌尿系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2.4.4 预防压疮:病人因术后疼痛不愿多动等原因,全身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术后应卧气垫床,每隔2~4 h让病人借助床上牵引架及健侧肢体轻轻抬高臀部,缓解压力,用50%红花酒精按摩或温水擦拭骶尾部及骨突部位的皮肤,保持床单位的干燥、平整。本组病人无压疮发生。
2.5 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2.5.1 手术当天麻醉作用消失后即进行患侧足趾及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按摩下肢肌肉3~4次/d,10 min/次,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2.5.2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双上肢伸屈运动及深呼吸运动,以锻炼上肢肌力,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同时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30~50次/组,3~4组/d。
2.5.3 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后,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4~6次/d,20~30 min/次。患肢开始做CPM机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2次/d,2 h/次,以后每天增加5°~10°。术后2周要求达到屈髋90。(但不能>90°),本组除10例外均能达到。除CPM机运动外,还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30~50次/组,3~4组/d。
2.5.4 术后3~7d练习床边站立,双上肢用力支撑练习步架上,双下肢稍后移,然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做骨盆前移动作,每日3次或4次,每次10~15min。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扶双拐或习步架,上肢负重,同时双下肢伸直,置轻度外展位,站稳后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每日3次,每次10~15min屈髋练习:患肢踏于一定高度的木凳上。上身慢慢前倾,每日3次或4次,每次15~20下,通过调整木凳的高度增加曲髋角度;术后8~14d可开始扶双拐或习步絮下地进行负重行走练习。每日3次或4次,每次50~100步.以后逐渐增加,每次步行后休息15~30min。需在医生保护下进行,以不使病人感到疲劳为度。骨水泥型术后1周后即可,非骨水泥型适当推迟l周。行走练习主要注重步态训练:开始时嘱患者双手持助步器,双眼平视,腰背伸直站立lmin。待站稳后向前行走,步态自然,行走时不要拖步,不要跛行。每日2次,每次5~10m逐渐增加,待助步器行走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2.5.5 出院指导选择病人出院前1天及出院当天有家属在旁时进行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2)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3)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患部前后各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使用坐厕时防止身体前倾;(4)3个月内扶拐免负重行走,穿防滑平底鞋,注意安全,防止摔倒;(5)加强营养调理,防止感染;(6)复诊时间为术后1.5~2个月,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本组80例病人经过术后随访3~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有47例,生活能完全自理的有11例,生活能大部分自理的有20例,部分依赖的3例。80例患者均无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THA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中发现,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训练意识淡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对医护人员的指导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在护理过程中要不厌其烦地向病人讲解康复训练的意义及主动活动练习的重要性。通过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康复训练意识,并采取辨证施护的康复指导方法,使病人按计划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知识
全身力量训练方法(共10篇)
康复训练的方法
最新健身课心得体会(范例十五篇)
形体训练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运动康复论文(最新范文10篇),体育保健学论文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ppt
宝宝的早期教育范例6篇
康复理疗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案
网址: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2546.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699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518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13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099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09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06
- 7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170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16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19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