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康复训练措施范例6篇

康复训练措施范例6篇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16:59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训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训练措施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1

关键词 体能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康复手段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常见运动损伤有中长跑训练中的踝关节疼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力量训练中的肌肉拉伤以及短跑训练中的韧带拉伤等。教练或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在体能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有效避免常见运动损伤。

1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1 落实准备活动

体育课堂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以对各肌肉群和关节等进行拉伸,使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增强其内脏器官活动功能,保证学生全身各项机能运动状态良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1.2 规范技术动作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规范,使学生保持准确的训练动作,避免发生运动损伤。课堂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使技术动作更加规范,保持身体协调性。

1.3 普及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学生对运动损伤普遍缺乏了解,而体育教师过度重视技术训练,并未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容易受伤。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初期,就应该向他们普及运动损伤及预防方面的知识,并告诉他们体育训练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在体育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达到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1.4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应对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在体能训练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在体能训练或运动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避免出现不良情绪使机体更加完善,确保技术动作准确,提高运动质量及效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防止发生运动损伤。

2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

2.1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

2.1.1拉伤或扭伤

体能训练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拉伤或扭伤。发生该种情况之后,体育教师要立即指导学生采用冷冻治疗方法。具体而言,就是用冷水浸透毛巾,在患处冷敷,2-3分钟更换一次毛巾。也可以在塑料袋中放入冰块,进行冰敷,避免局部充血,对疼痛和浮肿情况等进行有效缓解。使用冷敷法受时间限制,拉伤或扭伤之后,要立即采用冷敷法。如果受伤时间比较长,需要采用热敷法。在热水或热醋中将毛巾浸湿,继而将它敷在患处,将更换时间控制在30分钟一次,使局部血管扩张,达到消肿、镇痛和散瘀效果。中后期关节扭伤、韧带拉伤等慢性损伤中采用热疗法极为有效。

体育运动及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不要在坚硬的场地进行跑跳动作。训练初期,要完成准备活动,以缓解小腿疲劳。体育教师也要依据具体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控制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

2.1.2胫腓骨疼痛

胫腓骨疼痛主要是因为中长跑训练强度过大,或者训练过程不合理。其在体能训练中的发生几率较高,所以,体育教师要掌握基本治疗方法,保证学生的体能训练质量。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应用弹力绷带对学生的疼痛部位进行包扎,并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及活动量,定期按摩放松,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如果胫腓骨损伤严重,运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疼痛,要立刻终止练,采用药物进行外服或浸泡,促进血液循环,使其快速愈合。

2.2 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1)动力练习。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动力练习方法包括跑步、关节屈伸、连续跳跃和投掷等。它的实质是利用自身肌肉力量,进行关节、韧带、肌肉的负重或不负重功能训练。

(2)静力练习。静力练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练习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依次加强,使损伤部位的新陈代谢得到促进。它主要是借助本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力量,使损伤部位保持一定角度的功能位置。

(3)逆向练习。逆向练习主要是指对应部位练习,以实现损伤修复。例如,腹部练习可修复背部损伤,下肢练习可修复上肢部位损伤。

(4)主动活动。经过主动活动,能够使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活动速率等得到逐步恢复。损伤部位要根据肌肉力量进行负重或不负重训练。

(5)被动活动。被动活动能够扩大损伤部位功能范围,快速恢复淤血和粘连,通过外力作用,进行损伤部位功能活动。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选择,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以减少或避免体能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强化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体能训练中一旦出现损伤,要立即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具体损伤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作者简介:宋晨(1970-),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2

[关键词]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7-03 

回顾以往临床上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后,我们总结发现:早期临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10例研究对象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54±5.43)岁。对110例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44±5.48)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58±5.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住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集中的健康知识宣讲、定期通风、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不分阶段,仅给予基础指导)。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基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临床康复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总结,并集中向患者进行系统的解释,进一步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整体计划和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特点的个人康复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的内容设计:康复训练整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患肢等长收缩练习以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练习、行走训练以及注意事项、观察项目、预期目标等。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后1~7d),患者每日实施踝泵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患者每日实施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8~56d),患者在控制好疼痛与水肿的情况下进行仰卧位和坐位的主动辅助屈髋练习、伸髋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57~100d),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髋关节伸展练习、抗阻力屈髋和伸髋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前上台阶练习等,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要指导其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适宜程度,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记录并评价训练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适当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以及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测评临床护理满意度。 

评价标准:(1)Harris功能评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疼痛程度得分(46分)生活能力得分(12分)行走能力得分(37分)关节活动度得分(5分),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2)依从性的标准: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部分依从:只有在医护人员督促时进行锻炼;不依从:拒绝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2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8例,满意度为85.45%。临床满意度组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96,P=0.0149)。见表2。 

2.3两组康复训练计划依从情况比较结果 

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684,P=0.0000)。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群的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目前在临床治疗老年骨颈骨折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但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依靠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来给予保障和支撑。 

从以往的相关临床同类报道和统计数据上分析: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较,针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我院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依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凭借以上的众多优点,我院在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以来,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有研究和病例报道证实: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租用,能够给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假体的松动发生率,显著的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质量。在康复护理措施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规律功能锻炼的保障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速率,降低和减轻患者的水肿状况,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确保患者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此外,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临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脑梗塞患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脑梗死患者造成的偏瘫给患者及家属、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怎样提高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质量,是临床心血管医生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根据患者所处疾病阶段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急性期患者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对异常原始反射活动进行抑制,使患者建立适宜的运动模式,其次是通过锻炼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1]。笔者依据多年的护理经验,谈谈康复训练的方法。

1 肢体活动训练

脑梗死患者发生偏瘫及的机率较大,加强患者的肢体活动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偏瘫或者防止偏瘫的进一步加重[2]。对于已经发生偏瘫的患者,可通过在患肢上举位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改善患肢的活动能力。手指握拳和松拳动作、抓木棒、拧毛巾等都是较易实施且运动量适宜的训练项目。同时进行一定量的被动活动训练项目,如: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在无痛的前提下,做前臂前后旋转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健肢的关节保持灵活[3]。在进行上述活动训练时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分阶段进行。应尽量使患者坚持训练,切忌一曝十寒,应反复进行维持功能的各种训练要持之以恒,直到争取最大。

2 训练

急性脑梗死患者宜采用良姿位[4]。良姿位对于改善患者的静脉回流,防止或者减轻手部肿胀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良姿位能为患者后续的站立与步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该项训练应在知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日常生活能力相对低下的患者可采用“替代护理”法,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如:给患者喂饭、协助患者漱口、帮助患者更衣、协助患者移动等,对于日常生活能力相对较好者,可采用自我护理的方式进行训练,即护理人员耐心地引导、鼓励、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使患者主动参与日常生活训练当中来。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护理,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4 语言的康复训练

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1-10)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5]。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

5 吞咽功能训练

心理护理:脑梗死并吞咽障碍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表达力差等,易出现烦躁、情绪抑郁甚至拒食,因此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对预后尤为重要。增加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误吸的方法,并指导其选餐、进食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舒适安静的进食环境。早期康复训练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针对性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训练方法:微笑或皱眉的面部运动,鼓腮后吐气、吹气球、吹蜡烛等;张口伸舌,舌体左右摆动,用舌尖舔舐上下唇;吸吮、咀嚼、左右点头动作。该训练循环反复,促进其功能的恢复;针刺治疗祖国医学针灸疗法可刺激舌咽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等,增加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肌肉的灵活协调性[6]。穴位选取舌三针、地仓、颊车、下关、人迎、风池、天突等;进食护理,选择流食、半流食。先进糜烂食物,吞咽功能改善后改为碎状食物,最后改为普通食物。食物要密度均匀、无刺激、温度适宜;舒适安静的环境使患者易于专心进食;进食前应休息,坐位或半坐位,在患侧喂食。放在健侧舌后部或颊部。每次入口量3-4ml,等第一口完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进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min。

6 心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患者四肢活动不便,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确保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所遇到的困难,才能更好地坚持治疗和实施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能保持患者各关节的灵活性,改善患者患肢的活动能力,降低患者患肢进一步发展。但在过程中,持之以恒是康复训练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甄君,罗世坚,赖家盈,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70-471.

[2] 曹学兵,秦开蓉,孙圣刚,等.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2):723-725.

[3] 王淑敏.早期程序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53,5261.

[4] 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65.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4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人  康复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医院内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缓解精神症状,防止功能衰退,还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和心境,使其心理与社会功能获得明显进步[1]。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选择  入组标准:本文对象为随机抽取能长期接受康复护理和坚持康复训练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50例均无躯体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发病年龄、职业、文化、病程及发病次数情况无显著性。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11±10.8岁,平均总病程19.10±8.56岁。

        1.2方法  采用IPROS评定量表,按量表的要求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定,等级为5级。

        2  措施

        2.1改良对精神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对病人实行家庭化管理  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伍正宜教授提出,精神病院应实施家庭化,其重要措施之一即是让男女病人同住一病区,即同一病区收住男女病人,分住男女病室,在病区公共场所可自由交往,适时互访病室,但不能单独于一病室,以免发生意外[2]。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2.2精神康复技能训练

        2.2.1工疗情况  针对病人不同病情及特点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病人参加力所能及、形式各异的劳动,通过训练转移病人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病人在有报酬的劳动中享受乐趣,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唤起和恢复病前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大脑活动平衡的建立,使病态行为得到改善,也增强了体质。

        2.2.2生活能力  我们协助他们合理、有计划地用钱购物,教导他们饮食量合理,随着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着,学会利用空余时间做对身体等方面有益的事情,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使生活趋于合理安排。 

        2.2.3社交能力  为使病人康复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经常鼓励和培养病人在训练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社会活动技能,激励病人对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的信心,进而把个人和社会的要求、责任联系起来,逐渐克服孤独感、自卑感,消除焦虑,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2.2.4讲究卫生能力  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采用督促、相互检查、评比、奖励等措施,从而提高了病人对卫生的料理能力。

2.2.5关心和兴趣  我们在康复训练中积极发挥病人潜在的主观能动作用,活跃病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启发了病人的兴趣,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住院生活,病人关心时事,从而促进了病人的精神康复。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5

摘 要 本研究对一名北京体育大学篮球爱好者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采取保守治疗到重返赛场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康复训练跟踪研究,总结并分析本次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旨在分析出如何使运动员尽快实现功能康复。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保守治疗 康复体能训练 篮球爱好者

一、前言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称ACL缺损膝,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篮球运动爱好者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多发人群,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前十字韧带保守治疗后立即进入康复治疗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实验预通过从术后到恢复竞技能力全程的康复治疗来评价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为以后的ACL重建术后运动员的损伤康复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研究普通篮球爱好者ACL断裂临床表现和保守康复治疗措施,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伤病发生规律和特点,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尝试对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及伤后恢复手段进行探讨,使运动员了解更多正确、科学、有效的伤后恢复手段,让运动员尽快摆脱伤病的困扰,快速恢复到以前的竞技状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伤后恢复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并且寻找训练和比赛中导致损伤发生的风险。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本科生李×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阅读一些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更好地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验法,对受试者进行专项康复训练,探讨专项性康复训练对篮球运动员ACL保守治疗后膝关节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测试结果各指标以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同一指标,康复锻炼前后使用配对样本,健侧患侧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相关分析观察康复锻炼前后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下肢围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下肢大小腿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通过12周的康复训练两侧小腿围度逐渐增长,较康复前患侧增长1.7cm健侧增长1.4cm。两侧大腿围度也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髌上5cm处患侧增长1.8cm健侧增长0.7cm,髌上10cm处患侧增长1.6cm健侧增长1.2cm,髌上15cm处患侧增长2.0cm健侧增长了1.5cm。

(二)膝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两侧膝关节主动屈被动屈均存在轻微程度受限;康复训练后,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提高14度,患侧膝关节被动屈提高17度。

(三)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康复训练后,患侧腿股四头肌向心和离心肌肉量不仅和健侧腿没有差距还略高于健侧腿。患侧腿股后肌群向心力量恢复到健侧腿的81%,离心力量恢复到90%,基本完成康复目标。健侧腿和患侧腿的股四头肌的离心力量/向心力量(E/C)都达到了140%以上。

(四)疼痛测试结果:实验对象疼痛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小。静息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彻底消失,膝关节区域按压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消失,术后第10周起走路时无疼痛出现,术后第12周起进行跑跳训练时,无疼痛感。康复训练第12周实验对象进行专项踢击时,会感觉到轻微的震痛,14周痛感消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经过为期24周的康复治疗及训练,实验对象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膝关节肌肉力量加。

2.实验对象可进行跑步、跳跃、变向等运动员所需要的基本功能性活动,且可以进行篮球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患者已经开始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并且无不良反应。说明在本次后交叉韧带保守治疗康复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二)建议

1.康复训练要尽早进行,实验对象由于在受伤后4周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导致健患侧肌力都有明显下降,关节活动度也比正常值偏低。

2.在康复训练初期训练方法单一,枯燥,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员兴趣,制定一些有趣味性的康复训练项目,希望在今后的训练方案设计上要做到系统化、多样化,严格规范运动员每个康复动作,使康复训练练好。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6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1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39-02

脑梗死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病,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达70%以上,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回归社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科开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收治的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

1.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贯穿整个康复全过程,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许多患者急性脑梗死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因此,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前,护士应当热情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疗关系,取得其信任,给予关心和照顾,尽快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1.3 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

1.3.1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尽量保持功能位置,如肩部外展、内旋、屈肘,肘部垫功能枕维持外旋,腿部外侧放置功能垫,以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内翻。

1.3.2 减少患肢受压时间

间断解除患肢压迫时间,恢复患肢血液供应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患肢废用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及压疮形成的重要措施,每1-2h翻身一次,并将翻身情况进行记录,翻身前后均应置肢体于功能位,在压疮好发部位涂抹塞肤润,可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损伤,促进损伤皮肤愈合。

1.3.3 适时进行患肢被动及主动运动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及早开始患肢主动或被动运动训练,是肢体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的关键,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除做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语言与肢体相结合;在合适的时候,还应尽早进行床上与床下的肢体运动相结合。一般早期先在床上对患肢进行被动的康复运动,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上肢多进行伸肌锻炼,下肢多进行屈肌锻炼,活动幅度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时,再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是康复过程的一个飞跃,也是患者生活是否能自理的关键。随着病情好转,应适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进行如下训练:下肢康复训练首先在家人或陪护的协助下站立,逐渐过渡到扶杖站立及座椅站立;随后进行迈步训练,仍先由助手协助步行,采取瘫痪下肢足底系栓1宽布带,当病人想迈步时,助手协助往上提布带,协助瘫痪下肢向前迈步。上肢康复训练一般采取提取重物或手握握力器锻炼上肢肌肉运动力度,通过对指训练及拾拣小物品锻炼手指的协调能力。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防跌倒事件发生。

1.3.4 理疗

(1)电针疗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高热等情况。予针刺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阳陵泉、三阴交,辅以低频低强度电刺激,一般为50Hz强度以能见到肌肉跳动,但不引起患者烦躁为宜,持续20min,1次/天,14天为一个疗程。(2)针灸配合患肢运动:按肢体穴位针刺,上肢取曲池、合谷、内关等。以上方法根据偏瘫肢体可交替针刺,同时配合患肢的运动,可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激发其营养机能,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变形,同时运动可牵引伸张瘫痪的肌肉,保持关节和韧带的正常伸展活动。

1.4 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定了“五低三高”的饮食原则(低热量、低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纤维、高矿物质),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豆类,以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酒等。

1.5健康教育

每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开展30min的健康教育,内容涵盖脑梗死护理的基础知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饮食原则等,积极回答家属的提问,使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后遗症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疑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一步强化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适时指导后续的康复训练。

2 结果

通过我科90例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回顾,发现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若能进行合适的系统化康复训练,明显减少患者的肢体残疾程度,能不同程度的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 讨论

随着人们营养摄入的逐渐增多,脑梗死发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有必要将心理护理与构建社会和谐贯穿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通过我科90例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回顾,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从心理、生理及实际行为上让脑梗死患者看到恢复的希望,通过健康宣教及其他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让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遵医的依从性,进而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及情绪低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为偏瘫患者走向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早期系统的行为干预可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促进受损运动神经元的修复,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降低瘫痪程度。我科90例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系统化的康复训练结果,提示早期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心理干预对降低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艳.脑梗患者心理护理特点[J].健康必读,2013,12(1):426.

相关知识

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社区康复措施
母婴保健健康知识讲座范例6篇
康复训练的方法
宝宝的早期教育范例6篇
运动康复论文(最新范文10篇),体育保健学论文
健康的饮食习惯范例6篇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及措施(精选5篇)
老年人慢性四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精选6篇)

网址: 康复训练措施范例6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255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