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现阶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多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PTCI)配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方案为主[1-2]。考虑到手术本身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具体的治疗工作中,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在术后全面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3-4]。心脏康复训练是临床护理基础性内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
1.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2.病因及发病机理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和紧张、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3.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①过度的体力运动,连续肌体负重导致心肌缺氧,供血供氧不足。
②心情过于激动、愤怒,情绪变化过快。
③大量暴饮暴食过于油腻、高脂肪的饮食,导致血脂增加,加速血栓形成。
4.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①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②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③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④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⑤心律失常:常见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⑥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睡者,则为休克表现。
⑦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可在发病最初的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出现。
5.术前准备
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mg、肠溶阿司匹林300mg,然后将冠脉造影管置入病变血管内,以鉴别其受损害部位;依据血管造影调整球囊型号,若为闭塞病变处合理扩张,再联合扩张支架的使用,达到气道血管再通效果,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一般起病迅速,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患者病情转变迅速,因此预知能力在急诊介入手术中至关重要。护士应该在术中注意与主治医生的协调工作,全面了解主治医生的术后操作方法,护士应该熟练协助主治医生完成手术,同时对护理费用和处理方法同患者做好交流,以防止护患争议事件出现。
6.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护士应做好和患者间的沟通,及时为其答疑解惑,明确介入治疗的优势及作用。
②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在左下肢静脉处予以置管,再联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保持输液通畅,做好抽血准备,还应依据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合理使用抗凝药。
7.术中护理
①心电图监测:患者步入导管室时,导管室护士应详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联合心电图指标,做好不良事件预防;若患者表现低血压、休克,可合理使用多巴胺药物,若仍未改善,可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但应精准把控造影剂剂量,预防肾动脉损伤。
②护理配合:正确向医师传递各类药物、器材,反复核对导管、导丝和支架等是否满足标准,待各项审查无误时方可传递;详细记录患者血压、意识、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
8.术后护理
①胸痛:介入治疗完成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预防情绪紧张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等问题;详细评估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鉴别是否出现血栓,再联合皮肤组织温度和颜色的把控,及时处理。
②抗凝药: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预防支架内栓塞。
9.术后给予心脏康复训练
①术后1d内,患者身体状态,对其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选择专业性护理干预措施,协助患者完成床上进食与排便。对穿刺部位实施加压包扎,考虑患者身体耐受情况,指导完成适量的床上活动。落实关节与肌肉群的被动活动工作,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过度紧张、焦虑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详细讲解手术治疗进展情况,打消患者心理顾虑。对于术后轻微疼痛情况,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应对。对于疼痛程度较大的患者,可以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干预。告知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定时提醒患者饮水和排尿。
②术后2d,协助患者在床边完成洗漱,排便可以在洗手间完成,适当下床进行步行活动,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辅助患者进行床下站立、缓慢行走等等。主动活动肢体,对患者活动耐受性以及康复程序进行定期分析,以便合理调整康复护理方案。
③术后3d,对于病情稳定以及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在室内、走廊进行慢性,通过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其实施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告知心脏康复训练相关注意事项,单次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内。
④出院前,合理增加每次心脏康复训练强度,配合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落实出院前的健康宣教工作,落实出院后的定期随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院外康复训练计划。
10.常规护理
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工作中,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全面落实,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指导,协助患者在术后2d下床活动,对于促使患者关节活动以及心功能恢复,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5]。
②合理控制患者冠心病风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耐受性与心理状态,协助患者完成早期活动与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运动指导,可以在强化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基础上,使其发病风险因素得到显著的控制[6]。
11.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过程中,合理应用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对于促使患者生活活动功能的改善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将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霍震.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18):146-148.
[2]叶丽宜,宗卫华,赖晓凤,等.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后功能及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1):4-5.
[3]林雪琴.中西医特色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8):1183-1184.
[4]周玲艳.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7):143-145.
[5]罗淑平,陈克妮,林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0,21(16):132-134.
[6]刘莹,李菲,苏静,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心理因素分析及术后监测护理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2(4):332-333.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张小静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康复的健康指导
心梗救治日丨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逐年攀升 专家提示要把握两个“120”
心脏支架集采落地三年惠及超370万患者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心肌梗死后心肌变薄,能通过药物和训练恢复正常吗?
老伯晨练发生急性心梗!立冬后晨练有风险,这几点要注意!
重视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脏康复网—心脏康复领域专业学术平台
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研究位列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首位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恢复的饮食有何禁忌?
心血管康复莫遗漏五大处方 运动“可媲美良药”
救命知识!心梗预防急救14条
网址: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3528.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842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26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2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7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7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3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1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1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5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