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京华时报健康周刊

京华时报健康周刊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21:00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由于无雪,天气干燥,流感病毒的活跃性和传播性将增强,北京已进入流感流行高峰。建议发热患者可以暂时在家休息,等病好后再复工。面对迟迟未来的降雪,专家表示,天气干燥、空气中细菌灰尘多,容易导致多种疾病高发,市民应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内水分。

    不下雪导致多种疾病

    专家表示,不下雪容易导致诸多疾病高发。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指出,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咙燥痒等现象。而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鼻子和肺的呼吸道黏膜就会脱水,弹性降低,使得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 

    此外,下雪能起到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的作用,但今冬一直不下雪,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更容易多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还表示,干燥的气候还容易引发多种皮肤病。近日,因为皮肤瘙痒、过敏前来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得瘙痒症的非常多。 

 

北京市卫生局的官方网站——北京卫生信息网近日发布了《2011年春节期间部分医院门急诊》信息,部分三级医院也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陆续发布了春节门诊安排的通知。 

    “春节不敢生病,不然没医生看病怎么办?”看了各医院的春节门诊安排,这个顾虑完全可以打消了。如今,不少三级医院做到了“365无假日门诊”,即使大年初一也开放门诊;还有的医院则是初一放假一天,其余时间至少安排半天门诊。 

    无假日门诊,让患者心里很踏实,医生却因此增加了工作负荷。截至2011年的第一周,全市共有26家医院全面开展了双休日门诊,其中部分医院还开设了夜诊。对于医生来说,本来就已经很繁忙的工作,如今更是百上加斤,有医生因此戏言:过去上班已经是“白加黑”了,后来变成了“非常6+1”,现在更是“365个日日夜夜”。 

    为了缓解看病难,各大医院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无论是平时的双休日门诊,还是逢年过节的无假日门诊,的确给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不过,在医疗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下,资源如此配置是否合理?首先,三级医院门诊“无假日”,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前

 

本报讯(记者叶洲)严冬季节,天气干燥,很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对此专家表示,每天至少拖地两次,既可除尘,又能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防止疾病发生。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诊疗室主任郭兮恒表示,如果室内湿度太低,容易出现痰多且不易咳出、咽喉不适、口气大、皮肤干、呼吸不顺畅等状况,不利于呼吸系统健康。因此,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特别注意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平衡。 

    郭兮恒说,改善室内空气湿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每天至少用干净的湿拖把拖两次地,这样既能除尘,又能加大水分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让水分迅速蒸发,可以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如果是木地板,则不要直接用湿淋淋的拖把擦地,最好先用吸尘器吸去灰尘,再将拖把拧干擦地,以防止过多的水分渗透到木地板里,造成发霉、腐烂。 

    “一般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郭兮恒说,如果感觉鼻子不干、呼吸顺畅、皮肤润泽,就说明空气湿度比较适宜。

本报讯(实习记者曲增萍)冬天气温寒冷异常,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然而提起“中风”,很多人会想到“脑中风”,却不知气温骤降我们的眼睛也会“中风”。 

    北大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明武介绍说,“眼中风”是民间的俗称,医学上称为视网膜动脉阻塞。该病多是由于动脉硬化、高血脂引起的血液黏度增加、血管栓塞、血管痉挛等导致。专家指出,如同其他心血管病一样,此病冬季高发,而且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以及患有青光眼的人群。 

    “眼中风”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有些患者一觉醒来就看不见东西,部分患者感觉视线模糊,片刻又恢复,反复发作,最后一片漆黑。专家提醒,视网膜动脉阻塞除了视力变差外没有其他不适感,发病迅速,常因延误就医,导致失明,因此预防是关键。 

    患有血管性疾病的老年人,平时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疾病,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眼压。一旦出现一次性失明、眼前黑雾或波纹、视物模糊等情况时应马上到医院就诊检查,以防发生了“眼中风”。 

日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百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备受各界关注。专家指出,谨防孩子血铅超标和铅中毒,关键是要做到防止“铅从口入”。

    儿童多通过手口摄入铅

    身体里本是不含有铅的,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含铅物质的广泛使用,造成人们与铅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一部分铅尘进入身体,使血液或多或少有了铅。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合作项目中心协调员、首都儿科研究所健康办公室主任谢晓桦介绍,在医学界通常把这个过程叫铅暴露。 

    谢晓桦指出,在很多食品、玩具的生产过程中,铅元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铅又是不可降解的,可通过土壤、水、空气进入食物链中,稍有不慎,孩子就可以通过手口行为把铅摄入到体内。 

    铅过量影响儿童智商 

    专家强调,过量的铅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影响明显,对智力发育、感觉功能都有损害。 

    尽管孩子接触到铅的机会较多,但专家表示,目前在临床上真正够上铅中毒标准的儿童并不多,家长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体内含铅

 

 临近春节,家长正忙于各项工作,杂务缠身,而宝宝却爬上爬下比平日更加活泼好动,如果稍不注意,宝宝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发生了意外伤害,家长该做些什么?如何处理伤口?什么样的伤口需要就医?不妨看看新世纪儿童医院医疗总监周红给出的家庭急救方法。

    擦伤:俗称擦破点皮

    伤口表象:皮肤表层被擦破,有少许渗血。擦伤面积较大时,看上去红一大片,但家长不必担心,因为实际出血量非常少。 

    擦伤原因:宝宝猛跑摔倒造成的膝擦伤最为常见。 

    家庭急救措施:最需要做的是清洁伤口创面,因为脏东西的嵌入容易引起感染。用干净水冲洗创面,去掉脏东西,同时用温肥皂水清洗创面周围皮肤。冲洗干净后,在创面涂抹络合碘。让伤口自然暴露在空气中,等待愈合。 

    是否需要上医院:小而浅的擦伤在家自行处理就可以。如果伤口大而脏,没办法自己清理脏物则需到医院治疗。 

    裂伤:俗称磕破个口子

    伤口表象:伤口比

 

 本报讯(记者叶洲)当今,吃粗粮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人们对健康的一种追求,很多妈妈为了让宝宝更加健康,也会定期为宝宝做一桌健康粗粮餐。但有关专家却表示,宝宝娇弱的肠胃无法像大人那样接纳粗粮,不仅如此,吃过多的粗粮还会阻碍肠道内部分矿物质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儿童营养专家、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指导营养师刘遂谦表示,多吃粗粮杂粮对小孩有好处。粗粮首先能给人体补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如铁、锌、锰、铜、钙、磷等,其次是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再次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物质、氨基酸等。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对促进食欲、引发孩子胃口和增强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很有帮助。常可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燕麦、绿豆、黄豆等。由于宝宝肠胃比较弱,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有1岁以上的宝宝才能少量地加粗粮,等待宝宝到2岁,肠胃功能稳定后,再逐渐加量。 

    刘遂谦说,一周吃两三次粗粮即可,不必天天都吃。过度吃粗粮反而会导致过度摄入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肠道内部分矿物质,特别是钙、铁、锌

 

京城不少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门口,都竖着一块醒目的警示牌:“严禁医药代表入内!”似乎挂上了这块牌子,就能与“药品回扣”、“商业贿赂”等词汇划清界限。然而,众多医疗回扣被曝光事件证明,医药代表是无孔不入的,再有威慑力的牌子,都无法切断医院、医生与医药代表的联系。 

    在中国被妖魔化的医药代表,在欧美等国家却是一份高尚又体面的工作,有很高准入门槛,同时要具备很高的职业操守。他们不仅给临床医生传递药品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安全信息,反馈给药品研制开发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的药品提供宝贵线索。 

    目前在中国,很多外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对医药代表实行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同时严格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如诺华就有明确要求:医药代表只要被发现给医生钱就开除。而绝大多数国内药企的医药代表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素质普遍偏低,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与医生接触完全是金钱交易,这种行为甚至是企业所默许的。 

    近日有消息称,卫生部已经着手规范医药代表行业,“医药代表认证”未来将成为官方强制性的准入制度,而医

    近日,本报接到多个读者的咨询电话,称去体检“被推荐”了甲状腺检查,但是体检的方式差别却不小,有的是超声,有的是查血。那么,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该做做甲状腺检查?如何检查才最科学?

    有家族史年年都要查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甲状腺专家刘跃武指出,甲状腺最常见疾病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甲亢、慢性甲状腺炎等。目前很多体检机构推荐的甲状腺检查,主要是筛查是否有甲状腺癌的。据介绍,从发病人群上看,甲状腺癌属于“重女轻男”,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育龄期妇女、是甲状腺癌的高发人群,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7到8倍。 

    刘跃武指出,甲状腺癌早期没有症状,有些甲状腺癌会引起声音嘶哑,晚期的甲状腺癌会引起憋气和呼吸困难,某些甲状腺癌(如滤泡状癌)容易转移引起骨折等。及时发现甲状腺癌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上述高发人群如女性,如果有条件,每年查体时都应该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从临床上看,约有1/4的甲状腺癌具有家族遗传性,因此如

 

  手机尾号8990的读者:我今年69岁了,这半年多来耳朵老是有嗡嗡声,觉都睡不好,听力也越来越差了。请问还有办法治疗吗? 

    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耳聋治疗中心主任高留华:您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神经性耳鸣。耳鸣在临床上很常见,全身和耳部疾病都可能引起耳鸣。轻度耳鸣只在晚上或安静的环境里才能感受到,多为轻轻的蝉鸣、蟋蟀叫或风吹声;稍重一些的耳鸣,在平常也能感觉到,但在噪声大或注意力转移后又可能忽略。不过,更严重的耳鸣则终日响个不停,而且常是许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使人心烦意乱,痛苦不堪。有些人甚至因此精神抑郁。 

    您这种情况,建议到耳科进行相关检查,如果确诊神经性耳鸣,可尝试采用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或针灸为主配合静脉输液、口服药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耳蜗微循环,增强内耳听觉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使听神经修复再生,使耳鸣减轻甚至消失。    

相关知识

《中医健康养生》期刊
民生周刊
健康导报电子报详情页, 健康导报
《健康养生》期刊
北京卫健委发布20周疫情周报:新冠连续4周列榜首
康复(健康家庭)期刊
健康知识-健康报网——健康门户
健康指南期刊
首届环境与健康论坛暨Environment & Health新刊发布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健康指南:中老年》期刊

网址: 京华时报健康周刊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699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