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例6篇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例6篇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21:10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9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1-2]。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3]。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或疲劳引起运动耐力下降,往往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从健康宣教、运动训练、呼吸操、科学营养治疗、心理与行为干预方面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研究康复治疗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患者6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65~85岁,平均(74.1±2.8)岁;病程>20年;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Ⅱ级34例,Ⅲ级26例。根据2012年版GOLD的诊断标准,均为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排除伴有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手术史、哮喘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肺康复的健康宣教 内容包括:COPD的整体认识,戒烟建议,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及排痰的方法,运动训练及呼吸肌在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家庭氧疗的适应证,药物治疗的长期性,科学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心理与行为干预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的必要性,每4周到医院行健康教育1次。

1.2.2 综合性肺康复方案的核心 由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慢跑20~30 min/d,心肺运动试验是确定COPD患者运动训练强度的标准方法[4],通过监测脉搏掌握运动强度,一般将症状限制最大运动试验获得最高心率的70%~85%作为靶心率,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60%。每2~4周到医院复查1次,调整训练方案。

1.2.3 呼吸操训练 做体操时配合一定的呼吸方式,具体如下。①缩唇呼吸,先用鼻吸一大口气,此时一边数1、2、3,再用唇呈口哨状用力呼气,此时一边数1、2、3、4、5,做5~10次/d;②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5~10次/d;③立位吸气,前倾呼气,10次/d;④坐位吸气,伸腿呼气,10~15次/d;⑤坐位吸气,抬腿呼气10~15次/d。每2周来医院复查一次,监测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1.2.4 科学营养治疗 COPD患者的营养治疗应掌握少食多餐、摄取适中能量的原则,增加鱼类和水果摄取量,降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可减少机体二氧化碳产生;脂肪具有较低的呼吸商对患者更为有利,对于有厌食症的COPD患者可适当予以服用促进食欲的药物[5]。根据患者体重指数及是否伴有糖尿病进行指导,使患者了解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预后很差,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每天1个鸡蛋,250 g牛奶,100 g肉类,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每4周复诊1次,调整治疗方案。

1.2.5 心理与行为干预 COPD患者因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心悸及加重期呼吸困难等痛苦造成对疾病认识的恐惧和焦虑,同时多次就医带来经济压力、生活质量、家庭依赖性增加、社会活动受限使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每4周行1次心理与行为干预的宣教指导,及时发现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轻到中度抑郁患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纠正其认知错误,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或与心理治疗联合进行[6]。

1.3 评测

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后进行评测,评测内容如下。

1.3.1 肺功能 肺功能检测使用Master Scope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1.3.2 6MWD测定 按照美国胸科学会“6 min步行实验指南”推荐的方法实行,嘱患者按要求步行6 min,并测量距离。

1.3.3 营养评估 以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kg/m2)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1.3.4 抑郁评测 Bringk等制订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测抑郁,共30项,每项1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6MWD及体重指数的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FEV1/FVC、FEV1、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患者抑郁测评的比较

患者治疗前抑郁评测结果,轻度抑郁10例(16.7%),中重度抑郁2例(3.3%),治疗后分别为8例(13.3%)和0例。

3 讨论

肺康复是一项为各个肺部疾病患者量身定做,旨在促进患者生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自理能力的康复计划,它的目的并非阻止或逆转肺功能降低,而是通过肺康复计划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消除疾病遗留的功能障碍和心理影响,开展积极的呼吸和运动锻炼,挖掘呼吸功能潜力,教育患者如何争取日常生活中的最大活动量,并提高运动和活动耐力,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住院的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6个月后,6MWD明显延长,提示患者耐力明显增强,缓解了外周肌肉疲劳;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从而减轻了呼吸困难症状,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训练时间短有关;患者经科学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训练时间不长,患者活动量增多有关,需患者坚持长期科学营养治疗。研究证实患者营养状况好转,6MWD明显增加,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免疫力增强,减少了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全面的肺康复医疗措施,能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运动耐力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加强,生活质量提高,住院次数减少,寿命延长和死亡率降低,减少医疗保健的费用[7]。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COPD的肺康复疗法,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更多患者获益,肺康复的发展更依赖医生的责任心,希望有更多的呼吸科和全科医生对COP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全面的肺康复治疗[8]。

[参考文献]

[1] Vestbo J,Hurd SS,Agustí AG,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4):347-365.

[2] 韦鹏,陈昌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13,35(1):100-103.

[3] 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11):1169.

[4] Godoy RF,Teixeira PJ,Becker Júnior B,et al.Long-term repercursions of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indices of anxiety,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COPD[J].J Bras Pneumol,2009,35(2):129-136.

[5] Cai B,Zhu Y,Ma Y,et al.Effect of supplementing a high-fat,low-carbphydrate enternal formual in COPD patient[J].Nutrition,2002,19(3):229-232.

[6] Jonghe F,Kool S,Aalst G,et bining psychotherapy and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Affect Disord,2001,64(2-3):217-229.

[7] 刘洪,张弛,刘素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近况[J].现代临床医学,2006, 32(2):148-150.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2

关键词:6 min步行运动;慢性心衰;康复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必然结局,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是患者左心室射血能力下降,体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宜运动(活动),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康复运动的开展,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适量的康复运动,有利于加速心功能康复,保持体力,提高生活质量。6 min步行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诊断和诊疗方法在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选自 2011 年 6 月~2012 年5 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 92 例,男51例,女41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心肌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II级42例,III级50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病例在试验前性别、年龄、心功能NYHA分级、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康复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选择标准 2011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我科治疗,医生依据患者病史及主观症状,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诊断为心功能Ⅱ级及Ⅲ级的心衰患者;在我院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者(LVEDD≥60mm,EF≤45%);入院后即按照制定方案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且无间断,活动过程中及活动后未出现不良症状者。排除标准: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及室颤、严重呼吸系统疾患、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肢体运动障碍及明确的精神疾患等不适合运动的患者以及研究之初入选但中途自行停止运动康复者。

1.3方法 对照组完全采用心功能衰竭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硝酸酯类、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呋塞米等利尿剂、洋地黄强心等;康复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康复训练。

康复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照既定运动方案行2次/d进行6 min步行训练试验,操作过程严格按照Bitter等[1]报道的方法进行。运动中出现下列情况时终止康复:①严重的心前区闷堵感等心绞痛急性发作症状;②黑朦、视物模糊等晕厥前兆症状;③突发憋喘、紫绀、咳泡沫痰等急性心衰发作;⑤心电示波提示运动强度增加而心率增加不明显;⑥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1 mv;⑦出现严重或恶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为及时了解患者情况,避免严重事件发生,运动前后均测血压、呼吸、脉搏,并记录心电图,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并重点检查心肺体征,康复全程有医生陪同,并且每位患者均联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情况,现场配备体外除颤仪、氧气瓶、抢救车等必要设备。本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训练第4次、第6次时出现憋喘、咳嗽加重而暂时终止训练,经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后,病情好转恢复康复。其他患者无异常,全部完成训练。

1.4 效果评定 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入院24 h内,2个月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测定、生活质量评价。目前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判,一般从患者的体力、心理及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调查,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即参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3]进行问卷调查。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 两组心衰患者入院时心脏超声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康复训练组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

2.2治疗前后心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CHF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康复组有了明显提高(P0.05)。CHF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见表4。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是许多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归宿,具有不可逆转性与高死亡率,新诊断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年死亡率为35%~45%,慢性心衰已发展成为多个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衰时常伴有射血分数下降、肺部淤血甚至肺水肿大大影响了肺氧合功能,成为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的直接原因;亦有研究显示[4]心衰时骨骼肌常常有灌注异常和结构异常,此也成为患者产生疲劳和肌无力的机理之一。故影响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的重要原因为运动耐力降低。随机对照临床实 验[5]与Meta-分析[6]均显示,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增加骨骼肌的氧合功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轻肺部淤血进而缓解憋喘症状,由此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率和死亡率。

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心率代偿性加快,随之心脏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衰竭,通过检测心率水平来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直观简易的指标之一,本组资料表明心率随心功能的好转而减慢,运动康复组较对照组心率减慢更为明显,从临床上证实了运动康复能降低心衰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7]。

文献报道[1]NYHA II或III级患者在每分钟耗氧量达到静息状态的2倍时,就会发生无氧代谢,而正常人出现无氧代谢耗氧量需达到静息状态的4倍,这成为CHF患者出现严重的体力活动受限,运动耐量降低,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以6 min步行试验为指导,坚持2次/d的步行运动训练,结果显示能明显抑制心室重构,增强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减轻临床及心理症状,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心衰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运动训练对CHF是有益的,但要注意在康复训练中依据每1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Bittner,V, Weiner DH, Yusuf S, et al. Prediction of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a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alysfunction.SOLVD Investigators[J].JAMA,1993,270(15):1702-1707.

[2]惠海鹏,许顶立,刘伊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实验和运动训练[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280-281.

[3]许顶立,惠海鹏,候玉清,等.6 min步行运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9(5):406-409.

[4]钱卫民,孙家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异常和运动耐力降低[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2):148-150.

[5]Jolly K, Taylor R S, Lip G Y,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addition of home-based exercise to specialist heart failure nurse care:the Birmingham Rehabilitation Uptake Maximisation study for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BRUM-CHF) study[J].Eur J Heart Fail,2009,11(2):205-213.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3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68-01

康复医学已近百年的历史,相对脑病康复、骨病康复来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并未被广泛认知,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本身存在各器官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而言,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5-82岁,平均71.6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止咳祛痰及茶碱类药物等支持对症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主动康复。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同时结合我国古代养生保健操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这些保健操可以带动胸背的呼吸肌运动,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可增强下肢肌力及下肢的灵活性[2]。

1.2.2营养康复支持。肺康复患者病程较长,消耗大,患者体质虚弱,故应加强营养,尤其注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3]。我科室根据辨证施膳总结出一系列利于肺病康复的餐饮处方,同时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以餐后不感到腹胀为度,忌饮食过量,忌食用不卫生、不新鲜或生、冷食物。

1.2.3合理氧疗。肺病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肺部感染,进一步阻碍了肺泡气体的正常交换,结果引起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氧气又不能顺利地进入血液,因此大多数患者处在缺氧状态,要向患者介绍吸氧的好处,使其配合治疗。

1.2.4帮助排痰。支气管扩张、COPD、肺心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感染时,均可出现痰液增多的现象,应告知患者原因,使其消除恐惧心理,使用药物后或推拿、拍背、引流等手法帮助患者将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1.3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急性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无咳嗽,无喘息、呼吸困难。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康复医学蓬勃发展的同时,肺病康复的诊疗方案也已成熟,在国内很多医院已将肺病康复作为康复科的一个项目进行临床科研,通过药物和呼吸肌的功能锻炼进行肺康复,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具体到本次研究,我们首先向患者普及疾病原、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措施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等知识,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使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合理氧疗、食疗、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机体锻炼等。

我们为患者安排的主动康复主要着眼于呼吸功能的锻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呼吸操练习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6]。其次,由于此类疾病的慢性进程,患者能量消耗大,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而使病情加重,及时补充营养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因此,呼吸肌的收缩力受到患者全身营养状态的制约。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利于提升其呼吸肌的肌力,改善疾病预后。

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存在长期慢性低氧,可引发肺血管广泛收缩及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对此应特别注重对患者的氧疗。长期氧疗能显著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消除组织低氧状态,防止甚至逆转低氧所引发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掌握肺康复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青,余海滨,余学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5):642-645

[2]封玉琴,胡冰.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5):67-68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优化方案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I)、残障或缺陷功能评分(NIHSS)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中风后确诊为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及BI,NIHSS,FIM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24 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I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神经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综合康复;中风;尿失禁;膀胱功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6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临床病症[1]。尿失禁除了增加患者感染率外还影响患者社交生活,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对于中风后尿失禁的康复治疗,目前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但由于临床诊断标准不统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疗效评价标准各异,因此患者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别[3]。综合康复优化方案是将中西医治疗进行有机结合的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我们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优化护理方案,患者康复效果理想,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85例,男58例,女27例。年龄22~58岁,平均(36.8±4.9)岁。患者入院时间为5~48 d,平均(39.8±12.5)d。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脑中风,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为尿失禁。(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肺、脑等器官疾病的患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肌张力增高、意识模糊、语言障碍患者。(3)有严重肾结石、肾积水、肾功能损伤患者。(4)排尿过程中存在神经反射功能亢进的患者。(5)已经进行过尿道括约肌切开手术或膀胱造瘘手术的患者。(6)存在严重感染或具有膀胱肌肉损伤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家属

对其进行腹部及腰部按摩,每天1次,每次时间30 min。此外,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以提高关节活动性、随意性及协调性。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将双手放于膝部及髋关节位置,同时用力推向对侧,让患侧骨盆扭转,并让患肢倒向健侧,保持肩部位置平衡。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推拿、针灸治疗。(1)推拿治疗。在患者肩关节部位采用揉法,在肩关节、前臂、上臂、腕部采用滚法,搓肩部、揉指关节,同时在按摩过程配合肩部、腕部、肘部、膝部、踝部等各个关节进行推拿、运动,每天按摩1次,每次30 min,持续坚持1个月。(2)针灸。采用75%乙醇消毒的毫针进行针刺,膀胱俞、肾俞、八髎穴为直刺,中极、水道、关元等3个穴位为斜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让针感到达会及下腰部时,同时让患者下腰部出现收缩感或尿意感。每10 min捻针1次,留针时间为30 min。膀胱俞、肾俞、八髎穴等穴位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型号为KWD-808I型)进行电针疗法治疗,膀胱俞与肾俞等穴位与正极进行交替治疗,负极与八髎穴连接,选取患者耐受的程度。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天进行1次,4周为1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 d。

1.3评价指标(1)膀胱功能。采用尿流动力学测量患者膀胱容量、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2)由同一神经专科专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I)、残障或缺陷功能(NIHSS)及功能独立性(FIM)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膀胱功能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临床病症。中风后尿失禁发病率较高,中风后1周内尿失禁的发病率为60%,中风后7~10 d尿失禁发病率为40%[4]。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中风后尿失禁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尿失禁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会湿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尿失禁还影响患者社交生活,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使患者缺乏自信,甚至消极悲观,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

在以往的研究中,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6]。本研究将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应用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和储尿量。中医治疗患者尿失禁主要以针灸治疗为主,对患者针刺膀胱俞、肾俞、八髎穴等穴位,会阴及肾俞穴均位于膀胱的经脉上,通常对这两个穴位进行针刺能起到固本培元、通利小便、扶正培元、调节膀胱的功效,同时配合电刺激神经能将纤维性反射兴奋传递至高级神经中枢中,引起尿中枢冲动,从而刺激括约肌及逼尿肌,促使二者完成整个排尿过程[7]。通过电针针刺俞募穴并采用接近人体的生物电流刺激穴位进行治疗,电流持续刺激尿道括约肌,能提高肌肉张力,有助于尿道收缩,从而增强排尿功能[8]。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24 h排尿次数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康复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及储尿尿量,减少患者排尿次数,有利于患者预后。此外,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康复疗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达到改善膀胱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月意,林长青,李米雪,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0例[J].河北中医,2011,33(3):409-410.

[2]潘穆之,易晓净,李园.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1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2):65-66.

[3]曹香花,黄其方.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76-1378.

[4]龚劲松,龚未池.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4):49-52.

[5]王元姣,林坚,娄玲娣.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2):132-134.

[6]冯仕娜.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663-668.

[7]张秀,张小庄,郑毅春,等.健康教育对尿失禁妇女的护理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117-119.

[8]黄艾,许少英,冼志莲.行为训练对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63-364.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5

关键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小儿喘息性肺炎

喘息性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频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难以呼吸、咳嗽、发热以及喘息。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危急患儿生命。常规疗法多为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庆大霉素等。本文为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方式的有效性,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喘息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排除患有较严重支气管扩张、凝血功能障碍、真菌感染以及肝肾疾病的患儿。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8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80例患儿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10岁,平均(6.2±1.4)岁;病程1~5d,平均(3.1±0.7)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行平喘、吸氧治疗,应用抗生素以防感冒症状出现,同时对酸碱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症状予以纠正,再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在1ml布地奈德中加入1ml生理盐水,而后开始雾化吸入,吸入时间需持续在10min/次,2次/d,疗程为3d。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双肺哮鸣音完全消失;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双肺哮鸣音有所减轻;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2.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见表2。

3 讨论

喘息性肺炎即以发热、咳嗽、气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病变长时间累及细支气管,故而又名毛细之前管肺炎。喘息性肺炎在小儿中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以春、冬两季为主。小儿由于生长发育不完全,且呼吸道较为独特,一旦出现喘息性肺炎,则会出现发热、喘鸣音或者湿音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患儿遭受感染后,部分细菌或者病毒会受到受体β2的抑制[1],因而出现喘息。再加上由于小儿的纤毛运动能力与清理能力较差,肺的弹力纤维并未发育完全,血管密集度高,致使处于气道内的黏膜易出现充血或者水肿现象,带有粘性的分泌物也会逐渐增加,气道收缩现象较严重,由此患儿易出现气急或者呼吸困难现象[2]。

常规疗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临床逐渐开始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方式。布地奈德是一种新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局部抗感染效果优良。布地奈德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黏膜水肿、充血以及分泌现象,减少高敏反应。该药物还能够促使内皮细胞、溶酶体膜以及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增强,对免疫反应进行抑制并减少抗体合成机会,从而减少过敏活性介质,例如组胺的释放,并对其活性进行抑制。同时,该药物还能够阻碍抗原体在结合过程中会出现的酶促现象,以对收缩物质的释放与合成予以抑制[3]。应用雾化吸入法则能够对呼吸道进行湿化,有助于患儿排痰,在局部雾化吸入则能够立即进入支气管树中,经由气道黏膜吸收后快速作用,防止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72.5%,观察组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92.5%,对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喘息性肺炎患儿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常规疗法,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快,减少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刘琼.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3-4674.

[2]王丽芳.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365-365.

[3]杨丽丽,李旭芳,苏丽珍,等.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型肺炎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92-293.

[4]董汉权,宁静,徐勇胜,等.布地奈德预防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喘息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635-637.

[5]陈华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婴幼儿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5.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6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315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1

脑卒中是本世纪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不断出现, 但是卒中后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极低仍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医学研究表 明,研究和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是卒中医疗的根本出路,在众体系中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为 完善卒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模式,国外报道目前脑血管病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 即为卒中单元[1]。卒中单元是一种全新病房管理模式,倡导对卒中患者集中收治 ,强调早期规范化治疗,为患者提供及时、合理治疗方法,并为其提供药物、肢体功能及言 语教育,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自2006年即初步拟建联合卒中单元,现将治疗效 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杭钢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均符合2005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 准[2]。入选标准:①经CT或MRI证实为首次梗死或出血;②发病早期在48h之内; ③GCS>8分;④肢体有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上下肢及手低于BrunnstromⅢ期。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营养不良患者;③ 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患者;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及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患者;⑤有痴呆病史者;⑥患者不同意继续本研究的 。现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SU)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8~91(6 6.6±10.0)岁。对照组(GW)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6~85(65.5±10.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所受教育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并符合溶栓指征(参考上海市急性脑血管病 规 范化治疗方案)[3],采用动静脉溶栓,加静脉滴注活血扩管,营养脑细胞药物及中 药治疗,并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训练 (即接受卒中单元疗法)。康复:康复师在患者入院后早期评估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尽早 确认可以进行康复能力的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 复观念贯穿于每天24h的管理及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康复干预的具体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为 :①定时变换,可向侧方移动,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1次/2小时,是分健侧 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或半卧位;②良肢位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上肢屈曲,下肢 伸展;③足关节活动:各关节活动2~3次/天,每次5~10遍。鼓励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活动 ,进行双手交叉上举练习,下肢桥式运动;④坐位平衡及坐起训练:以强化平衡反应;⑤站 立平衡及坐下站起训练;⑥步行训练:随着下肢负重能力的提高可进行迈步训练,越过不同 障碍物及上下楼梯训练;⑦ADL训练:如穿脱衣服、进餐、入厕、洗澡、刷牙等。每天3次, 每次30分钟。语言训练:由专门的语言训练师进行,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评及训练。 心理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评、心理及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分别由医生、责任 护士、康复师进行健康宣教。

1.3 疗效与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月后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各评定1次并对住院天数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 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抑郁表。指数值差异有显著性( P

2.4 两组住院天数:治疗组天数为(18.2±6.33)天,对照组为(29.9±10.23)天,两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卒中单元的基本内容: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由临床医师 、专业 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能有助于改善住院卒 中患者疗效的医疗管理模式。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中专门为急性期卒中患者 提供的病区,由多专业小组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需要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 根 据脑卒中治疗指南和操作程序,在评价和治疗中多学科小组密切合作,待病情稳定后即行早 期康复治疗,使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5]。卒中单元有多种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 索起步阶段。目前,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卒中单元模式,主 要收治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提供包括重症监护、抢救治疗和早期康复服务。

3.2 联合卒中单元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本文结果所示联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以及减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产生均较对照组 为优(P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途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值得 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33.

[2]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

[3]上海市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合作组.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方案与结合[J].中 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8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996,29:381.

[5]张通,崔利华.康复一卒中单元中的重要一环[M].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 59-161.

相关知识

运动康复进社区方案范文
肺康复治疗
公司健康运动方案(通用6篇)
运动康复论文(最新范文10篇),体育保健学论文
关爱女性健康活动方案精选6篇
运动处方案例
健康管理运动干预方案(精选5篇)
健康运动活动方案8篇
康复治疗心肺功能训练.pptx
康复治疗之运动治疗

网址: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例6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716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