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中医养生论文
1 正确认识瑜伽和瑜伽养生
瑜伽在中国乃至世界风靡多年,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并非只是流行或时尚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但大众对瑜伽还是存在诸多误解. 无论是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瑜伽的人, 还是瑜伽的准练习者或练习者, 甚至是教练或教师,只要提到瑜伽,往往都会把它与柔韧训练、女性、年轻人、高难度动作、摆造型等词语联系起来. 大众除了缺乏对瑜伽本质的真正了解以外,还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真正的瑜伽是自我与原始动因的结合,这也是瑜伽的本质,违背这一本质进行练习往往会误入歧途,对身心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瑜伽是一种集文化、艺术、哲学与医学的相关理论与一体运动体系,通过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来发掘、培养与提高人们身心、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以达成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目的. 养生逐渐成为人们修炼瑜伽所追求的目标.
养生,古代称"道生"、"摄生"、"养性"等,来源于老子《道德经》. 养生包括吝神、爱气、养形、导引、饮食、房室、医药和禁忌等,皆以保寿为目标[1].中医养生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重视情志养生,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中医养生还注重时节养生、饮食养生、调气养生、经络穴位养生. 瑜伽养生从瑜伽修炼---"瑜伽八支行法"中得以实现. 即:禁制(持戒)、劝制(精进)、坐法、调息(呼吸)、制感、执持(专注)、禅定(入静)、三摩地. 《瑜伽经》中认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个人必须要有充分的道德修养,否则,他的心是不会平静的. 这与我国中医养生,重在养德是完全一致. 《瑜伽经》中一再强调禅定,入静的重要,中医也非常重视静养,养元气.
2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
2. 1 中医经络与瑜伽"三脉七轮"
中医养生起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就是用来"决死生,处百病"的. 中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脉又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八脉,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对十二正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内属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组织、器官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瑜伽经》和《哈他之光》是印度瑜伽的经典,也是修炼瑜伽的理论根据,瑜伽修炼就是打通中脉和激发跟轮的过程. 瑜伽的"三脉七轮"学说中的"三脉"指的是左脉、右脉、中脉,它与中医经络学说相应. "七轮"自下而上分别是跟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 "脉"体内能量输送的通道. "轮"为能量的中心,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它们分别控制着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和某些内分泌腺体. 它与中医经络、腧穴极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瑜伽的"三脉七轮"理论与中医经络、穴位养生理论有相通性,可谓异曲同工.
2. 2 中医"天人合一"与瑜伽"樊我归一"
《黄帝内经》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里不但肯定了人的生命是有物质性的"气"所生成,而且表述了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的思想. 正由于人以天地之气而生,生命体就物质基础而言,与自然界万物有着统一性,这一统一性产生了天地万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并在诊断治疗和养生保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婆罗门教把每个人的灵魂均称为"自我",把宇宙的最高本体称为"梵"或"大我". 瑜伽经典《薄伽梵歌 》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 :
"瑜伽就是促使个人灵魂(小我 )与宇宙灵魂 (梵或大我 )结合化一的手段". 通过瑜伽练习,使修持者能做出常人达不到的体位,古印度人认为越是达到超难度的体位,越能超越自身而达到"超我"状态,从而实现"梵我归一". 这与中国传统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相同而实现途径截然相反 ,道家认为通过无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接受印度佛教思想的瑜伽术则要人经过苦修才能达到 "梵我归一". 但中医与瑜伽养生都强调天人一体,内外净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3 中医学与瑜伽一样重视阴阳平衡
阴阳是事物普遍存在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黄帝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平,就是平衡;秘,是固守,不能随意发散. 也就是说,阴气平顺,阳气固守而不发散时,人体就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3]. 阴阳失去平衡身体就会生病,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中医重在调和,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目前所练瑜伽,多属于"哈他瑜伽"体系."哈"为太阳,即阳性能量;"他"为月亮,即阴性的能量."哈他"瑜伽意指阴、阳两种力量的"结合". 它强调身体的锻炼、呼吸的控制. 它练习精髓是左(阳)右(阴)对称、前(阴)后(阳)配合、动(阳)静(阴)结合,阴阳互补都重视阴阳平衡发展,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2].
2. 4 中医"形神合一"理论与瑜伽"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
中医 "形神合一" 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具而神生"、"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能载神 ,神能御形 "、"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4].说明形与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整体. 方法上强调"动静结合",动以养形,舒筋骨,炼形体,静以养神,养元气,安脏腑. 从而起到畅通气血,舒展经络,强身健体之效. "瑜伽"意思是"连接",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即身心合一. 瑜伽的锻炼可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 它的练习功法基本如下:1)冥想法;2)呼吸法;3)体位法. 冥想法、呼吸法、体位法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要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才能达到瑜伽练习的最佳效果. 中医养生理论与印度瑜伽都强调对心的控制,即要做到人或心与万物自然合二为一.
3 瑜伽养生融入中医理念
瑜伽养生就是养幸福,不只是身体的事情,是一种心情,一种生活发式,一种大爱的流露. 瑜伽以形(姿势),气(呼吸)、意(冥想)为三个基本要素,要通过练习达到身心合一,拥有平和宁静的精神世界.
3. 1 瑜伽的"形"---姿势
瑜伽哲学认为,"形"不是以体位的本身为目的,而是使生命能量循环于体内,在体内顺畅无阻,使身心获得安适. 练习正确的姿势,体内的机能才能发挥作用,生命之气在体内才能自由的流动. 姿势练习可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瑜伽姿势练习是最初体会到肉体和精神相结合的重要部分. 瑜伽的姿势可分为:背屈姿势、脊柱扭转姿势、站姿、平衡姿势、倒立姿势. 以前屈姿势的双腿背部伸展式为例,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瑜伽的养生功效.
1)坐姿. 两腿向前伸直,挺直上半身,双臂垂放于身旁. 2)吸气. 手臂向上抬起,先用力向后打开胸廓,然后向上牵引整个脊柱.3)呼气.从腹鼓沟处向前屈体,膝关节伸直,腹部贴大腿的感觉,手向前抓住脚或小腿. 在极限上调整呼吸,放松身心.注意力转移后背的脊柱上,这样才牵引整个脊柱.4)吸气.恢复到呼气放松.这个体式,很好的刺激人体的膀胱经,很好的调节人体的脊椎,因为人体背部有两条大筋,这两条大筋就相当于平衡脊椎的两根缆绳,它是否有弹性、有柔韧性直接关系到脊椎的寿命. 如果这两根筋一长一短、一紧一松,就会导致脊椎偏位、椎间盘突出、脊柱弯曲、生理曲线消失. 《黄帝内经》写道"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强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长有天命",享有健康的身体. 骨不正,就不能达到"气血以流",就会阻滞气血,气脉的不通,就会诱发多种疾病. 另外,牵引整个脊柱,按摩督脉和膀胱经上重要的三个并排的穴位---筋缩、肝俞、魂门. 这三个有连队关系的穴位,正好对应了"肝主筋、肝藏魂"所以这个体式练习,打通了这两条经络,将气血送达这组穴位,增强"肝主筋、肝藏魂"的功能. 因此,练习瑜伽体式,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去解释瑜伽姿势的养生功效, 为瑜伽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3. 2 瑜伽的"气"---呼吸
瑜伽哲学"气",呼吸并非是吸入或吐出空气而已,而是把生命的能量摄入体内,滋养人体的组织、血脉和神经系统,并增加机体的活力,是人体内流动着的细微物质. "气"有三方面,一是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腑定位在肾部(命门);二是水谷之气,由饮食五谷消化吸收之精微物质,脏腑定位在脾胃;三是自然界的清气,由呼吸而入,脏腑定位在肺. 经肺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统称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在人体活动中是相互化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气"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天气通于肺". 肺呼出体内的浊气,吸自然界的清气. 瑜伽呼吸正常采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完全呼吸法. 胸式呼吸有助于加强心肺功能,温和的按摩心脏,使人感到有活力、精力充沛,提升人的专注力和积极向上的感觉;腹式呼吸可以让身心完全的平静安宁,按摩腹部内脏,促进消化系统,安抚神经,帮助感官内收,蓄元气. 完全呼吸大大增加人体的氧气供应,使隔肌、胸腹肌得到有效的锻炼.
腹式呼吸是瑜伽的中心, 姿势与冥想均要配合缓慢的呼吸. 以瑜伽姿势双角式为例,分析腹式呼吸结合姿势练习的养生功效.
1)双腿两倍的肩宽打开站立 ,深吸气 ,双手后背相握 ,十指交叉,夹紧肩胛骨向上提拉两臂,同时抬头. 通过气的流动,梳理了三焦之气,打开肺经、心包经、心经等,按摩肺经上重要穴位---中府,提升人的中气. 沉丹田之气,有效地按摩内脏,刺激各生理腺体良性的分泌,促进消化.
2)缓慢的呼气 ,塌腰 、以头带动脊椎伸展 ,在极限上保持几次轻柔的腹式呼吸. 这样可以刺激督脉上的大椎穴,同时挤压按摩后背的肺俞、心俞、厥阴俞、膏盲穴,打通膀胱经,这样可以起到气化补肾的作用.
3. 3 瑜伽的"意"(冥想)
《瑜伽经》 对冥想下的定义:"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入定是周流不断的知觉;三摩地是只有冥想对象的存在,对自身的知觉消失. 三者形成静坐冥想". "专注、入定、三摩地"三部分为一整体,统称冥想. 瑜伽冥想中一般采用坐姿,通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来完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眼观鼻,鼻观心,心观呼吸,通过语音的诵念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合二为一. 瑜伽语音冥想可以培养出内在智慧与纯粹之爱,能消除人们的恐惧和焦虑,让人们品尝内心安和与深度喜悦. 随着心在语音冥想中得到净化,人们会逐渐地体验到内在的安宁. 在这种平和的心态下,精神之爱萌发,这使我们体验到那渴望已久的幸福喜悦[5].
3. 4 瑜伽冥想养生案例分析(语音冥想)
瑜伽语音冥想又称曼特拉(Mantra)冥想. 梵语词"曼特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曼"(man)和"特拉"(tra). "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灵从其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引离开去的一组特殊语音.无论我们对瑜伽语音冥想的效力有没有信心,只要练就会从中获益. 道理就像不管信不信太阳有温暖人的力量,只要坐在阳光下就会暖和. 瑜伽语音冥想的超然力量神奇非凡,即便心存疑虑,只要让耳朵常听超然的音符,让口舌常诵语音冥想,具有精神净化作用的语音就能显现其效益.
语音冥想方法:选自己舒适的坐姿静静的坐好,双手结合瑜伽的智慧手印放于两膝上,掌心向上,头、颈、躯干保持一直线.瑜伽静坐冥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入定养生思想.静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它能怡养身心.
1) 要求双手成智慧手印放在双腿上 ,此时 ,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 所以,瑜伽冥想时手势和呼吸结合进行循经导引,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2)要求舌尖抵上颚(上牙齿根部)可刺激唾液(人体津液)腺分泌. 津液有滋润、消炎杀菌、滋润喉咙、帮助消化的效果.
3)要求注意力集中到瑜伽语音上 ,以耳倾听 、以舌呤唱 .把自身和瑜伽语音相互联系,就能净化心智与心灵,让心智与心灵处于平和与舒畅状态中. 《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平和的心态寓于健康的身体. 所以瑜伽冥想养生和古代中医养生都强调"静养心".
4 小结
面对令人堪忧的自然环境和被恶化的空气质量, 加之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身心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以至于疲惫、焦虑、忧郁都会引发各种疾病. 运用我国中医理论科学专业的指导瑜伽锻炼,均能够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能够减轻身心的压力, 远离疾病的痛苦. 我们提倡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遵循人类生命的韵律,去选择一片洁净、优雅的环境,聆听空灵、柔美的音乐,进行着日常的瑜伽呼吸法和冥想术的修习,以控制感官、训练思维、平静心灵,达到认知自我、增进智慧、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从而保养生命、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 林彦芸.瑜伽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契合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2] 刘 莹.瑜伽与中医养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
[3] 孙立彬.印度瑜伽中的中医秘密[J].中华养生保健,2011(10).
[4] 成映霞,段永强,程 蓉,等.论《黄帝内经》形神合一理论及其身心医学思想[J].甘肃中医,2008(3).
[5] 柏忠言 ,张蕙兰.瑜伽 ---气功与冥想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相关知识
运动与中医养生研究,中医养生论文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健康减肥与合理营养论文
瑜伽教学对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论文
瑜伽理论基本知识大全
养生保健论文通用12篇
如何根据中医理论调理月经周期?
中医养生与健康
2024饮食与健康论坛:药食同源发挥医养融合优势,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中医瑜伽融合传统智慧,引领健康新潮流
网址: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中医养生论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9384.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92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64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9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01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6
- 6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61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1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78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0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