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学普及】减肥为什么这么难?——浅谈进食与肥胖的调控机制

【科学普及】减肥为什么这么难?——浅谈进食与肥胖的调控机制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23:43

原创 李洁莹 沈伟 细胞世界

“减肥,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吗?”

没经历过减肥之苦的人,很难真正了解减肥之痛,甚至可能轻易地把减肥失败归咎为意志的失败。他们不知道减肥人士不仅要经历饥饿、嗜睡、焦虑、情绪低落,更难免遭受“辛苦减了三五斤,不料反弹五七斤”的沮丧和挫败。尤其是如今人们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常以美食解忧,容易造成肥胖,进而增加Ⅱ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人在面对较大的压力和焦虑时,有些不良的应对方式还可能导致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性障碍、异食辟等,其中以暴食性障碍(BED)最为普遍,而研究发现BED的发病率和终身发病率都与肥胖(BMI > 30)有直接的相关性。

减肥为何这么难?想找到答案,就得先了解进食与肥胖的调控机制。

01

稳态机制:体内的平衡大师

进食是生物生存、获得营养和能量的基本行为。正常情况下,人进食会受到能量摄入和支出的稳态调节,可我们都曾有过这种体验——有时候明明并不饿还是心意动摇,犹豫要不要再吃点。

图1 进食调控示意图

这种动摇涉及到两种相互作用、调控摄食的机制:稳态机制和非稳态机制。其中,稳态机制维持能量摄入和支出平衡,对应“饿了——需要吃东西”的过程;而非稳态机制则涉及多种感觉和环境因素,例如情绪、认知、享乐等,这些因素会促使人“喜欢吃”,“想要吃”。

稳态系统的中心是下丘脑。一些激素,如瘦素、饥饿素和胰岛素等作用于下丘脑,激活或者抑制进食,帮助人们保持能量摄入和支出的平衡。其中,饥饿素主要负责向大脑发出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多能量。当胃肠中没有食物,饥饿素便会分泌出来,引起饥饿,促进进食。进食后产生的胰岛素则可以阻止饥饿素继续释放。由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素与饥饿素作用相反,它受能量摄入与体内脂肪细胞含量影响。我们进食时,体内的瘦素含量会增多,让大脑知道我们已经饱了。在长期情况下,体内脂肪含量的升高会促进瘦素分泌,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02

非稳态机制:有些“奖赏”叫人为难

先说奖赏系统。

大脑的奖赏系统对于“增肥”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味的食物会上调饥饿信号的表达,同时减弱人们对饱腹信号的反应,导致正常的食欲调节功能受损。此外,食物的高可口性(简单理解就是“好吃”)等特征能激活奖赏系统,导致食物的过量摄入。持续过量地摄入美味的高能量食物,又会导致人对食物带来的奖赏的敏感度降低,使人需要吃更多的美食才能达到与之前相似的愉快水平,这与药物滥用的情况类似。

研究发现,许多脑区均可评估和增强食物的奖赏价值,例如中脑区域的腹侧被盖区和黑质,及其投射的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而下丘脑外侧区则通过直接投射到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的神经元上,将能量稳态与进食奖赏整合到一起。除此之外,岛叶、杏仁核、眼窝前额皮质等脑区也会参与到食物激活的奖赏编码中。

在食物的奖赏和享乐评估中,多巴胺和阿片样肽信号尤为重要——多巴胺信号与“想要”吃食物的动机有关,后者则与食物的享乐性质和美味程度有关,即人们对食物的“喜欢”。

我们进食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动物和人类都可以快速地通过学习,将嗅觉、味觉和环境线索等与食物的特性联系起来,从而强化获得美味食物的行为。环境线索是一种很强的促进进食的因素。电视上的美食广告,手机里的美食图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偏好;而食物的特性,包括能量密度、质地、气味等,以及食物的组成都会影响人对其的摄入量。此外,由于经过现代技术加工的食物具有更高的适口性,使得人们摄入了更多食物;压力也是肥胖一个可能的诱因,“过劳肥”一词并非没有道理。

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例如遗传、进食速率、进食时间、食物可获得性、食物分量等,都可能会影响进食量。

03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需要明白,体重并不能仅仅因为个人意志就轻易改变——大脑控制着我们对饥饿的感觉与能量的消耗,而我们本身意识不到这一控制的存在。每个人的身体内似乎存在着一个设定的“理想”体重区间。当偏离这个区间时,身体便会自动调节能量摄入(增加食欲)或者能量消耗(减少新陈代谢、嗜睡等),使体重重新回到设定区间内。因此,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使体重在某一个范围内有所调整,但要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很困难。

科学家认为,这种调节可能与体内的瘦素含量有关。肥胖的特征是体内脂肪量的增加以及瘦素水平的提高。由于脂肪细胞是分泌瘦素的主要器官,高瘦素水平需要依靠高体脂含量来维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减肥时总会到达一个平台期而后难以继续降低、甚至容易反弹。因为体内的瘦素会自动抵抗任何过度的偏离,努力使体脂含量再恢复到原先机体的设定水平。

图2 体内脂肪量的稳态调节。A. 短期进食不足或进食过量后,脂肪含量恢复到基线。B. 肥胖个体的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由于能量限制(CR)引起的脂肪减少会恢复到设定水平。

04

这“肥”必须减?怎么减?

尽管人们对肥胖相关神经与激素的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减肥仍属不易。

除了手术(例如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前者降低80%胃体积,后者将将胃切割成一大一小,用小肠连接,使得只有小胃可以消化食物,以此减少食欲、控制体重),肥胖的治疗几乎没有其他持久有效的方式。但手术存在较高风险,可能会造成许多并发症;

如果仅靠“少吃多动”来减少体内的脂肪储存量,而不去降低脂肪含量的设定基线,会引发机体的防御措施,促使失去的脂肪恢复;

而减肥药,被认为对减肥有中短期的效果,但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近几年热门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有助于降低食欲、增加饱腹感。国外已有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相关减肥药物上市,国内的利拉鲁肽仿制药也已进入临床三期。其中,今年6月刚刚上市的司美格鲁肽注射药物,在临床结果中比已有药物的减肥效果更突出,且副作用相对更小,为药物减肥带来了一丝曙光。但此类药物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配合运动及调整进食才有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停药后也容易发生反弹。

总之,体重反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觉得“减肥失败”,也不要过于焦虑,苛责自己,这样甚至会对减肥起到反作用。

而对于体脂率没有达到或远没有达到肥胖的人群,有时其实是因为社会和周围人的评价与偏见,才会对自己的体重(无论是“过轻”还是“过重”)产生焦虑。因此,最重要的是坦然接受自己的体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远离以“体重=自律”的标准来评判别人的交际圈。只要体重在健康的范围内,无论什么数字,都不妨欣然地接受它,管住嘴迈开腿,接受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

李洁莹 上海科技大学,大四本科生,拟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读博士

指导老师:

沈伟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常任副教授。

特别鸣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进行科普审稿

原标题:《【科学普及】减肥为什么这么难?——浅谈进食与肥胖的调控机制》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为什么人容易吃胖但是要节食减肥却那么难?
减肥要控制什么的摄入
浅谈青少年肥胖对健康影响.doc
人为什么肥胖
怎么控制饮食减肥
科学网—想减肥、瘦身,就读《肥胖的危害与科学减肥法》
每逢佳节胖三斤,科学减重这么做
减肥为啥这么难?(健康直通车)
心理学:为什么减肥总是不成功,如何利用心理学减肥
《第18课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肥胖的原因及控制》教案下载

网址: 【科学普及】减肥为什么这么难?——浅谈进食与肥胖的调控机制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3989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