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道路交通污染治理环境健康效益—新闻—科学网
道路交通污染治理政策对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量的影响(以NOX为例)
道路越来越多了,交通越来越便利了,但道路交通导致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高度正接近于人体呼吸高度。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控制,随后也相继出台诸多相关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院教授王海鲲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系统梳理我国近二十年道路交通污染治理政策的基础上,首次定量分析了其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治理政策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与健康效益。”王海鲲告诉《中国科学报》,“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2015年我国因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将增加约51万”。
汽车保有量在增加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6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75亿辆。曾有学者研究,鉴于我国在2030年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6亿至5.4亿辆。从目前来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提前十年超过3.6亿辆。但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相对较少,国内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
车多了,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机动车排放出的污染物也恶化了城市空气环境,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2017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359.7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3327.3万吨、碳氢化合物(HC)407.1万吨、氮氧化物(NOx)574.3万吨、颗粒物(PM)50.9万吨。而汽车是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和HC超过80%,NOx和PM超过90%。
据王海鲲介绍,道路交通排放的污染物一部分进入大气,即一次污染;一部分会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生成二次污染物。
因此,研究人员在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一次和二次污染。
实际上,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空气质量正由传统的煤烟型污染转化成燃煤、汽车尾气与二次污染物相互叠加的复合型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更加隐蔽、更加严重。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主要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相关疾病。
控制大气污染尤其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势在必行也在进行中。从上世纪90年开始开始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控制,逐步建立了“车—油—路”一体化的交通污染治理体系。目前控制的相关政策措施也越来越多,但具体效果如何,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估。
过早死总数在放缓
王海鲲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大气PM2.5和O3污染长期暴露引起的过早死亡。早在这之前,王海鲲课题组根据2010年我国由于交通源排放贡献的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1.49ug/m3为源排来估计,导致的过早死亡总数约11.69万人。
这次研究中,南京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多种交叉学科方法与数据,评估了近20年来我国控制治理政策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和的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实施的治理政策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与健康效益。
在评估政策的健康效益时,研究人员应用了政策情景分析的方法。治理措施实施后的排放水平称之为“控制情景”,与之相对应的的是“无控情景”。“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了治理措施对于污染物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张少君说。
研究还发现,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我国道路机动车在1998~2015年期间的累积排放量将是现实排放量的2~3倍,2015年我国因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将增加约51万。
“从源头减少交通出行量”
研究证明,有效科学的政策措施不可或缺。
《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对第一批城市PM2.5源解析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城市PM2.5浓度的贡献仍以燃煤排放为主,但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以及中东部人口密集区域,移动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已经高达20%~45%。而根据2018年版年报,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大气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52.1%。
2017年,我国全面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如最新的“国六”尾气排放标准相当于欧洲2015年正式实施的世界最严环保标准“欧6”,将使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质比“国四”标准大幅减少。
“但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不少省市的排放标准仍处于过渡阶段。”王海鲲说。
当前,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一般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发达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这些区域承担了我国一大部分经济发展的责任,但目前其所投入的环境代价和承担的健康负担也不应被忽视。
对于长三角区域的道路交通污染治理,王海鲲建议:“从近期来看,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完善车辆排放的监管体系,加强排放管理,加速淘汰车辆处置,杜绝流入市场;从中远期看,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机动车增长导致的压力。”
“长三角地区要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城市交通排放量,推进城市规范设计,从源头减少交通出行量。“王海鲲呼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9212711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相关知识
报告:建议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新闻—科学网
FESE 朱彤院士:中国环境健康研究展望—论文—科学网
2024年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与预警治理大会
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
健康睡眠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广州揭牌成立—新闻—科学网
美国研究:健康饮食可减轻环境污染对身体危害
全球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我国环境与健康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网—江桂斌、宋茂勇等: 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
环境污染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实施治理环境污染方案
网址: 研究揭示道路交通污染治理环境健康效益—新闻—科学网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062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92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64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9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01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6
- 6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61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1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78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0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