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12篇(全文)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12篇(全文)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0:38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精选12篇)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1篇

对于电磁照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多年来一直就是全球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的手段是流行病学研究、志愿者的研究、动物研究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证明或是排除一些物理化学因素的健康效应能给出直观的结果,这也是此方法的最大优势,生物电磁领域绝大多数权威的报告均是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也成为了引导后来研究者开展更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志愿者、动物实验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深层的机制问题很有意义,但在外推到与人的健康关系上,存在很多限制,因此流行病学研究仍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手段,而本文所引用的研究结果多来自这一方法。

下文将对近年来世界相关研究机构对于手机及基站的电磁照射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一下介绍。

2 电场和磁场与人体的关系

电场和磁场存在于有电流流过的地方,电场的产生源于电荷,磁场起源于电荷的运动,电场和磁场在源头附近很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大部分电力都以50或60Hz的频率运行。在电力线的下方,磁场大约为20微特斯拉(μT),电场大约为几千伏特每米(V/m),而在民房中,平均工频电磁场在欧洲大约为0.07μT,北美为0.11μT。居民家中平均的电场值约为几十V/m。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会在人体中感应出电场和电流。处于曝露中的人体表面会感应出交变电荷,交变电荷继而在人体中感应出电流。人体内的电场与其外部电场相比,通常要小5~6个数量级。

对磁场来说,人类和动物的身体不能对磁场造成显著的干扰。磁场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在导电组织中产生电场法拉第感应和相应的电流密度。感应电场和电流取决于外部磁场的方向,整体而言,当磁场从身体由前至后穿过身体时,人体中的感应电场最大;对于一个给定场强和方向的磁场,人体越大,感应的电场也越高;感应电场的分布受到各种器官和组织电导率的影响,而感应电流密度的分布受到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对于电场磁场与人体的直接相互作用的机制,WHO在《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Fact Sheet No.322,June 2007)》中对相关机制进行了分析:

因极低频电场或磁场曝露而在组织中产生感应电场,当内部场强超过几伏特每米时,会以一种从生物物理学角度似乎合理的方式,直接刺激单个有髓神经纤维。与单个细胞相比,更弱的场也会影响神经网络中的突触传输。多细胞生物体通常采用这种神经系统信号处理方式,以探测微弱的环境信号。按照基因配对机制,磁场会影响某些特殊类型的化学反应,通常会在低水平场中提高反应自由基的浓度(这种提高是在小于1mT的磁场中可观察到),而在高水平场中降低它们的浓度。在动物和人的组织中,存在着磁铁物晶体,即各种形状的小氧化铁铁晶体,尽管只有痕量。与自由基对相同,它们也与迁徙性动物的定向和导航相关,只不过人脑中痕量的磁铁物不足于探测到微弱的地磁场。

至于非直接影响,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出的表面电荷,它可能导致在触摸到导体时,产生痛感的微电击。接触电流也可能发生在儿童接触到例如居室中浴缸的龙头时,这会在骨髓中产生出有可能超出背景噪声水平的小电场。但是这是否形成一种健康风险还是未知的。

场的其他直接生物学作用,例如断开化学键,对带电微粒产生的力,以及各种窄带"共振"机制,都不能在提供给公众和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场水平下,可能产生作用的合理解释。

2005年10月,WHO召开了科学专家工作组会议,对于曝露于0~100kHz频率范围内的极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存在的任何健康风险进行评定。工作组的结论和建议发表在WHO的环境健康准则(EHC)专论中(WHO,2007)。

专论中认为,对于高水平磁场曝露(显著超过100μT)产生的生物效应,已经确定的,可由公认的生物物理机制予以解释。外部极低频电磁场在人体内感应出电场和电流,当场强非常高时,会导致神经和肌肉的刺激,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变化。但对于人类通常遇到的曝露水平,无法确认导致发病率提高的可信的原因。目前缺乏可确认的似乎可信的机制,同时不能排除有害健康影响的可能性,但需要更强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证据的必要。

3 基站与电磁安全

2006年5月,WHO发表了《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Base stations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的文章,对基站的无线安全问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随着基站和无线局域网络的数量增多,人们的射频接触也在增多。近期调查显示,基站造成的射频接触范围为国际接触准则标准的0.002%至2%,这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离天线的距离以及周围环境。这低于或相当于无线电或电视广播发射机造成的射频接触。

基站和无线局域网络天线方面通常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涉及整个人体接触射频信号可造成的长期健康影响。迄今,学术评论文章中确认的射频场唯一健康影响涉及因接触很高强度射频场(只有在射频加热器等某些工业设施中才能见到)造成体温上升(>1℃)。基站和无线网络造成的射频接触水平很低,因此体温上升不显著,并且不影响人体健康。

射频场的力量在射频源最强,并随距离而迅速减弱。近期调查表明,在对公众开放地区(包括学校和医院)因基站和无线技术造成的射频接触通常低于国际标准数千倍。事实上,由于频率较低,在射频接触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人体从调频收音机和电视吸收的信号比从基站吸收的信号要多四倍。这是因为调频收音机使用的频率(约100 MHz)和电视广播使用的频率(约300至400 MHz)比移动电话使用的频率(900 MHz和1800 MHz)更低,且人的身高使人体成为高效率的接收天线。目前无线电和电视广播台已运行了50多年,并没有确定对健康有任何不良后果。多数无线电技术使用模拟信号,而现代无线远程通讯使用数字传输。迄今开展的详尽检查没有揭示不同的无线电频率调制有任何特有的危害。

关于移动电话基站周围发生成群癌症病例的媒体报道或传闻加大了公众的关注。应注意到,在地域上,癌症在任何人群中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鉴于基站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应预见到可能的成群癌症病例在基站附近出现仅仅是出于偶然。此外,报道的成群癌症病例常常包括不同类型的癌症,没有共同的特征,并因此不可能有共同的起因。通过慎重计划和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可获得关于癌症在人群中分布情况的科学依据。在过去15年中,发表了关于射频发射机与癌症之间潜在关系的多项研究。这些研究没有提供证据说明接触来自发射机的射频会加大癌症风险。同样,长期的动物研究也不能确定接触射频场会加大癌症风险,即使射频水平大大高于基站和无线网络所产生的水平。

很少有研究调查个体接触基站的射频场对健康的一般影响。这是因为很难对基站发射的很低信号与环境中其它较高强度的射频信号分别造成的可能健康影响进行区分。多数研究侧重于移动电话使用者接触射频的情况。对接触射频场(例如移动电话所产生的射频场)之后的脑波模式、认知和行为进行研究的人体和动物研究未确认不良影响。这些研究中使用的射频接触量比一般公众从基站或无线网络接触的量约高1000倍。未报导有一致的证据说明睡眠或心血管功能发生变化。

迄今积累的所有证据都不能说明基站产生的射频信号会造成任何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健康影响。由于无线网络与基站相比产生的射频信号一般较低,接触这些信号预计不会产生不良健康影响。

4 100k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场

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1,2,3]

现有实验室数据显示,休息状态的人曝露于全身比吸收率(SAR)为1-4W/kg的EMF约30分钟后,体温上升不到1摄氏度。动物实验数据揭示了在相同SAR值范围内行为反应的限值。曝露于更强的电磁场,SAR值大于4W/kg,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能力,组织发热达到有害程度。用豚鼠和非人灵长目动物模型所进行的大量研究显示,当身体局部或全身温度增高超过1~2摄氏度时,将对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不同类型组织对热损伤的敏感程度千差万别,而在通常环境条件下,即使是最敏感的组织,其不可逆效应的阈值也应大于4W/kg。这些数据为职业曝露限值制定为0.4W/kg奠定了基础,这一限值可使在其他极端条件下(如高温、潮湿或体力劳动强度大)工作的人们得到充分的安全保证。

实验室数据和有限的人体研究结果(Michaelson和Elson,1996)表明,过热的环境以及药品和酒精可降低人体的热调节能力。在这些条件下,应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为这些处于曝露状态的人提供足够的保护。

曝露在高频EMF磁场可导致人体发热的反应数据是通过对志愿者进行受控曝露试验以及对曝露在雷达、医用透热治疗设备和热封机等放射源的工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得来的。他们完全支持实验室得出的结论,即组织温度升高超过1摄氏度可导致不良生物效应。对曝露在照射源下的工人和一般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没有与典型照射环境评估相关的重要健康危害。尽管流行病学研究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无法进行精确的照射评估,但这些研究没有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表明照射会导致不良生殖效应或导致癌症风险增加。这与实验室进行的细胞与动物模型研究的结论一致,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高频EMF无热照射不会导致畸形或促癌效应。

曝露于足够强度的脉冲EMF可导致某些预期反应,比如微波听力现象和各种行为反应。对曝露在照射源下的工人和一般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不能直接有任何危害健康的情况。试验无法成功再现对严重损害视网膜的报告提出了挑战。

大量调幅EMF生物效应研究通常都是利用低水平照射进行的,这些研究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对这些研究进行的全面分析发现,AM场效应根据照射参数、涉及的细胞和组织类型以及被测量的生物亚端点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总体上来讲,无热调幅EMF照射对生物系统的影响非常小,很难与潜在的健康危害联系起来。在频率和功率密度反应方面也没有说服力的证据。

5 电磁照射与癌症的关系

2011年5月31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研究指出,使用无线电话导致胶质瘤(恶性脑瘤)的风险增加。工作组主席、南加州大学流行病学家Jonathan Samet博士说,手机重度使用者罹患脑瘤神经胶质瘤的风险有可能增加40%。由此14个国家的31位专家建议,应将射频电磁照射(手机属于射频电磁照射)列入"2B可能致癌物"。这是继2007年IARC将极低频电磁照射归类为"2B级可能致癌物"后,再将射频电磁照射列入。

随着近期相关消息的发布,使得普通民众对于手机及基站的电磁照射安全性更加关注。

对于IARC在5月31日的信息发布,NIEHS(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在7月1日发表了《Mobile Phones, Brain Tumours and the Interphone Study: Where Are We Now?》,文中认为一些大规模的多国流行病学研究现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之中,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关于成年人健康端点数量的预期定群研究。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协调开展的INTERPHONE项目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回顾性成年人病例对照研究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探明移动电话的使用与成年人脑癌和颈癌之间有无关联。13个参加研究国家的数据汇总分析表明,使用移动电话10年以上者没有发现罹患胶质瘤和脑膜瘤的风险增加,一些迹象显示,尽管并无使用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的一致趋势,但在10%移动电话累计时间最长的使用者中罹患胶质瘤的风险有所增加。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偏差和错误限制了这些结论的确定性,因此无法作出因果关系解释。主要根据这些数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射频电磁场列为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2B类),即在无法合理可靠地排除偶然因素、偏差和错误的情况下,因果关系被视为具有可信度。

WHO在6月份发表了《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mobile phones》的文章,认为,移动或蜂窝移动电话现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一个组成部分,移动电话通信通过基站的固定天线网络发射无线电波。射频波就是电磁场,但与X射线或伽玛射线照射等电离照射不同的是,射频波不会打破化学键,也不会给人体造成电离照射伤害。

目前短期的影响是:组织发热是射频能量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在移动电话使用的频率上,大部分的能量被皮肤和其它表面组织吸收,使大脑或身体其它任何器官的温度略微升高。一些研究调查了射频场对志愿者脑电波活动、认知功能、睡眠、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此外,研究也未能对接触电磁场和自述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电磁照射超敏反应"提供支持。

远期影响:关于接触射频的潜在长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要查明脑肿瘤与移动电话使用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由于许多癌症是在导致肿瘤的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多年之后才被发现,以及移动电话到1990年代初才广泛使用,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只能评估短期内即有明显症状的那些癌症。不过,动物研究结果均显示,长期接触射频场不会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6 小 结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手机或基站的辐射与脑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但是由于移动电话使用人数不断增加、缺乏移动电话使用15年以上的数据说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移动电话的使用与大脑肿瘤风险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使用移动电话大大普及,因而潜在接触期会更长,因此电磁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MAGNETIC,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UP TO 300 GHz)[S].IEEEC95.1-2005:5-29.

[2]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Magnetic,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up to 300GHz)[Z].ICNIRP 1998:2-27.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2篇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不仅给工农业、国防军工、医疗卫生、通信电子、铁路交通等国民经济各系统提供了利用电磁能的设备与技术.同时各种家用电器,如彩电、录像机、家用电脑、电磁炉等多种产品也相继进入千家万户.通信事业的崛起,又使手机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宠物”,给人们的学习、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方便.当我们使用这些电器时,这些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波看不见、摸不着,充斥着整个人类生活空间,令人防不胜防,成为继水、气、噪声之外的又一污染源,即人们通称的第四污染源.电磁辐射正悄悄的.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社会文明病.本文将从电磁辐射污染的特性、危害、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怎样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的污染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作 者:刘晓燕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年,卷(期):“”(21)分类号:X591关键词:电磁辐射 危害 防护

手机辐射与人体健康 第3篇

手机辐射致癌是真还是假?

手机辐射致癌的说法始于1993年,当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男子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提出,他的妻子由于使用手机而患上了脑癌。此后,该男子还为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最后终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那么,手机电磁辐射是否真的会引起脑癌呢?对这一问题,许多人都想及早得到一个科学的答案。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机构、媒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97年,澳大利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手机电磁波辐射可使白鼠患肿瘤的速度加快两倍。这个实验似乎可以证明手机辐射会增加患癌的机会,但科学家们此后做了多次相同的实验,都没能获得相同的结果,这也就使人们怀疑那些白鼠所患的肿瘤是否真正与手机辐射有关。

由手机制造商们斥资2700万美元赞助的无线科技研究所计划的负责人在审查了过去六年来进行的75项调查后指出:我们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手机辐射可能破坏血细胞的基因,而此种损害可能导致肿瘤和破坏免疫系统。他同时指出,有三项调查发现使用手机的人比较容易患上脑外部肿瘤,另外一项调查则显示使用手机六年以上的人有50%比较容易患耳后良性肿瘤。

然而更多的研究调查显示,手机辐射和服癌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美国麻省流行病研究所对同样数量经常使用和很少使用手机的司机们进行过对比研究,结果没有发现两组人员在患癌症方面有什么不同。美国健康基金会无线科研科技研究公司、全面癌症研究所也都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丹麦癌症基金会则根据电话公司提供的1982—1995年间、丹麦全国所有42万余名手机使用者名单和卫生部门登记记录癌症患者名单,进行了一次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未发现手机辐射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没有特别的联系。

截至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手机辐射是否致癌这一问题,总共进行了120余项实验或调查研究,其中已开始的27项长期动物实验和已经完成的四项标准生物检测、六项应用放射或化学诱导模型所做的研究,均未发现肿瘤增加的迹象。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既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会致癌,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不会致癌。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发起了一项有日、澳、加、英、法、意、以及以色列、瑞典、芬兰等国参加的大型研究,以查清手机辐射是否真的会导致头颈部肿瘤。

手机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同样是各执一词,难以取得一致。

丹麦约翰森博士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指出,长时间的使用手机所产生的手机辐射有可能造成脑部温度升高。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则报道也指出,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头痛、血压上升、癫痫发作等现象。而瑞典发表于1999年11月份的一份医学报告则指出,手机辐射可能对使用者的脑部造成损害,导致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的发生。2000年10月份,华盛顿大学手机研究专家享利的一项实验显示,手机辐射不仅可使人丧失短期记忆,还可使人的长期记忆丢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监测所的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手机可对人体神经行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神经衰弱不良症状反应率增加。

有的专家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通话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手机辐射的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

他们同时指出,所幸手机的功率通常很低,所以手机对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专家们警告说,若一次通话时间过久,而且姿势保持不变,依然有可能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病变。而英国物理学家杰拉德.海兰德博士则指出手机对人体健康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低强度辐射,即非发热效应,而不是使脑组织发热。他还说,手机潜在的危险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持相反意见的专家则认为,手机危害健康的说法不值一驳。他们的根据是,手机所用的频率一般在80(02000兆赫之间,其功率通常只有0.25瓦左右,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新加坡专家机构的试验表明,手机对周围物体辐射而导致的升温不会超过0.15℃,而人体脑部组织温度的正常生理变化范围在1℃左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严格热损伤升温标准则为0.25℃。因此,即使是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脑部温度变化也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况且,全球几亿手机用户和未使用手机的人相比,二者患各种疾病的几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手机使用者所患的各种疾病,也不能断言就是因打手机而引起的。有些人因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造成头晕眼花和脸部麻木,应该解释为正常的人体疲劳现象,而不是手机辐射所致。

截止2000年,全世界已有240多项科学研究,分别应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群对移动电话通信信号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使用了多种频率进行测试,其中130项已完成,大部分报告手机对健康无影响。如何防止——手机辐射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我们最好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为手机电磁辐射的存在终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总是有益而无害的。广大手机使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自身健康可能造成损害:

1.尽可能少用手机。无论是在户内户外,有有线电话尽量使用有线电话,而不要使用手机。在没有其他电话可用、不得不使用手机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

2.在手机拨号呼出时,不要将手机贴在耳部,而应通过显示屏查看手机是否接通,待显示接通后再通话;接听电话时,在手机接通的最初几秒钟的时间内,也不要马上接听。因为有研究表明,手机在拨号呼出、等侯接通时释放出的电磁辐射量,要比接听来电时高出10倍;而手机在与对方电话接通的瞬间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要比正常通话时高出数倍。

3.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做到“长话短说”,以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每次通话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如通话内容较多,不妨分成几次交谈。此外,通话过程中,每隔两三分钟将手机从一侧耳部移至另一侧耳部,也可避免使脑组织的某个区域长时间暴露于高水平的手机电磁辐射下。

4.使用手机时如果感觉到手机所在一侧头部或面部有发热、发烫现象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利于受损组织的恢复。

5.如果长期、频繁使用手机后,出现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最好停止使用手机一段时间,看看症状是否会减轻。如果能使症状减轻,说明这些症状是由手机所致,今后最好不要再使用手机。

6.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要尽量偏离头部,以减少对人体尤其是头部的电磁辐射。因为有研究表明手机天线与头部之间的距离,直接决定头部接受电磁辐射的水平。

7.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耳机。因为据有关机构的测试表明,当手机处于最大发射功率时,添加耳机后耳机处辐射量要比直接使用手机通话时天线处的辐射量小两个数量级(即后者要比前者大100倍以上),使用者头部所受到的辐射也要比不使用耳机时小得多,几乎近于没有。也就是说,用耳机打手机,可以比较好地防止手机辐射。

8.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使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而功率越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也就越低。此外,在手机信号过弱、不能正常通话的情况下,最好立即将手机关掉。

手机辐射与健康的相关调查 第4篇

1 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对象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年龄为18~50岁;手机使用时间为1 a以上。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以学生、办公职员和商业人员为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

1.2 设计问卷

本次调研,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0份,回收522份,有效问卷占96.67%)和网络问卷(其中关机睡眠3363份,手机放置位置33 438份)2部分。问卷中主要涉及5部分内容,共11个问题。第1部分,通过问题统计被调查人员的职业和手机使用的时间。第2部分,通过问题反映被调查人员对手机辐射以及相关问题的了解。由此反映被调查人员对手机辐射问题的认知程度。第3部分,了解被调查者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的部分细节问题(如:左右耳接听电话、充电时是否关机、手机使用频率等),通过统计结果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第4部分,该部分为网络投票,问题包括手机放置位置、是否关机睡眠等。扩大调查的范围。第5部分,统计用户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不适及不适的具体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分类,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对于手机辐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却未对相关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这使得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承担着它带来的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不利。由此可见,社会对手机辐射与健康影响的宣传力度并不够。

2.2 关机睡眠

数据分析显示,只有29.37%的人会关机睡眠。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时人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并进行自我修复,而手机所产生的辐射对大脑的干扰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将手机放在枕头下。手机辐射对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记忆减退等症状。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推迟人的入睡时间,影响睡眠质量,造成头疼和眩晕。研究发现,在入睡前使用手机的人,进入深度睡眠所花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深度睡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不利于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2]。调查结果显示,29.13%的人习惯关机,68.49%的人一般都不关机,2.14%的人没有刻意注意过。

2.3 手机放置位置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人将手机放在裤子口袋里,其中多为男士。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生殖细胞,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功能。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同时,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3,4]。手机的放置位置见图1。

2.4 接听电话方式

61.11%的人表示,习惯用右耳听电话;仅有16.67%的人会在长时间通话时使用耳机。研究表示,左耳接听对辐射的吸收明显比右耳少。尽管现在电话非常普遍,但大多数人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依然是手机。然而,我们建议应该尽量减少或避免用手机通话。有专家指出,手机辐射的强弱与手机处于不同状态各有不同。接通瞬间手机辐射会增加,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频率,即辐射最强;其后,辐射会迅速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所以在接通瞬间要将手机远离头部。打出电话的辐射强度大大超过接进电话的辐射强度,因此,尽量少地打出电话。手机电磁波对人脑可能造成的伤害仍在研究调查当中,因此,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辐射的安全标准可能定得太过宽松,我们要谨慎对待。

3 建议

手机存在辐射是众所周知的问题,然而真正了解它对身体伤害并给予关注的人却不多。本次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实际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受到危害。以下是我们为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有所帮助:①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手机,减少手机通话的时间或用座机代替。②在等待接通的时候,手机离开头部数秒,接通后再拿至耳边。③接听时尽可能使用耳机。④睡觉时,关机并远离头部;如必须开机就让手机放在距离身体二三米处。⑤手机充电时,放在离人体较远的地方,尽可能不接听电话。⑥不把手机挂在胸前、腰际、裤子口袋等位置。⑦少发短信,这个问题是学生群体应该重视的。研究表示,发短信过多,可造成头痛、烦躁等一系列问题。⑧信号不好时,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和减少辐射。

摘要:目的调查手机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相关情况的认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群众、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投票,分析人们对手机辐射的认知。结果75.49%调查人员对手机辐射有一定了解,29.37%的人有关机睡眠的习惯,64.90%人的手机放置方式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并且90%以上的人有着不良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多数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有头痛、头昏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甚至有失眠、多梦和脱发、记忆减退等症状。结论手机使用中的不良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但只有少部分人了解手机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手机辐射,辐射影响,健康,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1]秦红钢,李校林.手机辐射下人体比吸收率的研究,科技资讯,2008,总114期(5):7.

[2]王巍.手机辐射影响健康.世界科学,2008,总338期(3):36.

[3]许明杰,陈敏.手机的辐射及其防护.现代通信,2001,总172期(3):39-40.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5篇

劳模是什么?劳模是劳动的模范和榜样,是社会遴选出的最好的、鼓励人们仿效的劳动者。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更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在我们电力行业,伴随着企业的跨越发展、改革的全方位推进,劳模这一响亮的名词,不断贯穿于公司的创先实践,它犹如一面面鲜活的旗帜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展现着风采,释放着创业创新的激情。深度挖掘身边劳模榜样的力量,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电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激励员工敬业爱岗

随着企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既是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进性所必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在职工群众心里,劳模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颗螺丝钉,他们办事认真,埋头肯干,踏实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无私地奉献。劳动模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职工群众中,产生于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弘扬劳模精神,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是保持劳模先进性的需要。劳模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近年来,我们企业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形式,大力研究部署劳模工作室推广、劳模工作室主题传播等相关工作,让劳模工作室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成为传承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劳模工作室”以系统内劳模为负责人,以“劳模敬业示范岗”为核心内容,把企业日常生产、培训、以及应急抢修工作为基本平台,以激励生产一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业务为目标,着力以点带面、强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凝聚员工“精、气、神”,在充分体现劳模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艰苦创业精神的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奉献道德观念,提升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挖掘劳模精湛技能,培养一流员工队伍素质

新时期下的企业劳模,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老黄牛”。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与企业管理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坚强的电网结构,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蓬勃的电网规模和创一流的管理理念要求广大先进劳模及时纠正那种“劳模只能讲奉献”的片面认识,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摒弃原有的惯性心里,即劳模内涵就是“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苦、脏、累、险、重活劳模就是承担者。劳模既是“愚公”,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劳模还应是“智公”,有着推动发展的聪明才智。

劳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精湛技术技能的沉淀,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劳模不能敝帚自珍,“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更加折射出建设人才梯队的重要性。通过团结周边同志共同创建“工人先锋号”、“职工创新工作室”,让其成为汇聚优秀党员、优秀安全技术岗位能手,共同组成创新技术技能的传播团队,努力将其发展成为企业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的载体。同时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打造生产一线员工交流学习的平台,积极帮助一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大力开展技术攻关、“QC”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培养员工技能兴趣,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员工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提高一线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三、突出劳模个人核心引领,孕育优秀企业文化

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积极发挥好劳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名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劳模应秉持“务实、创新、团结”的管理理念,结合“准军事化管理”要求,争做企业文化的先行官。

将“劳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努力将“劳模文化”打造成为优秀企业文化,让其成为企业的名片,成为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助推剂。使劳模的个人引领作用成为传播国家电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题材,成为公司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重要载体,大力掀起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热潮,以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员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平静地干工作,平静地追求业务。

手机辐射无损健康 第6篇

手机辐射的主要特性

手机辐射,是指手机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也称电磁辐射。

手机辐射的电磁波,其频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00兆赫,这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频率;另一种是1800兆赫,目前已在沿海少数城市开通。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围。所谓非电离辐射,是指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生物分子的破坏,这类辐射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被生物分子所吸收。

判断手机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指标是其辐射功率。手机在使用时,其辐射功率一般小于1瓦。目前市面上的手机有模拟手机和数字手机之分,一般说来,数字机的功率小于模拟机。辐射功率小,对人体的影响就小。

手机辐射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根据大量研究发现,低频电磁波与人体相互作用时主要是形成体内感应电流,而高频电磁波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能量被身体吸收,使体温升高。手机辐射属高频电磁波,因此在使用手机时,人们往往能感觉到手机周围区域的头皮有轻微发热的感觉,尤其是使用时间稍长,机型为模拟机或一些老机型时会有此感觉。但据测定,由于人体自身的热调节作用以及热量向周围空间的传递作用,此时头皮的局部温升一般不超过0.1摄氏度,这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研究表明,手机辐射的电磁波作为一种能量流,主要沉积在头皮层组织内,少量沉积在颅骨,由于人头部颅骨结构的特殊性,进入颅内的量很少很少,因此不会对人的大脑产生任何影响。

据测定,当手机天线与头部距离在1厘米以内时,手机辐射功率的一半以上被头部所吸收,而当距离增大到4厘米时,头部吸收的量仅相当于手机辐射功率的1/10或更低。因此,使用手机时,可尽量增大手机天线与头部的距离。

测定结果和结论

为了让读者对手机辐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这里有必要介绍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关于“手机辐射安全问题”的专题报告中的有关结论:

1.从已经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说明射频场照射有害健康,也不能将这些结果作为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的评价基础;

2.有关癌症研究的实验数据未提供有关手机辐射与癌症相关的证据;

3.当人体照射低于规定的限值(头部的SAR∶2瓦/公斤)以下时,还没有证据表明会出现有害健康的影响(包括癌症);

4.在对电磁干扰有限制的区域(例如医院的特护区等),应限制手机的使用。

鉴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是由国际上知名生物电磁科学家组成的科学机构,它的一切文件和结论,是在对世界范围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评价后制定的。如果没有新的突破性发现,它发布文件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手机的选择和使用

尽管手机辐射的安全性问题可以让人放心,但在选购和使用手机时,仍须注意以下问题。

1.尽可能选用数字式手机,除通话质量好外,其辐射影响也更小。

2.尽可能选用频率高的手机,如目前在沿海城市开通的1800兆网络。频率越高,电磁波对人体的穿透性越小,辐射能也更集中于人体表面。

3.尽可能选用折叠式上翻盖手机,如摩托罗拉的某些机型。使用时打开翻盖后,由于上盖对天线辐射的屏蔽作用,能减轻头部所受到的辐射。

4.不要轻信某些防手机辐射产品。如所谓贴一张膜就能防手机辐射,或贴上膜能防止辐射从耳部进入大脑等。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7篇

系统通过向需要检测的漆面发射太赫兹频率的辐射波,一部分光波穿透金属,一部分被各个涂漆层反射回来。通过对每个漆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这些漆层的厚度,即便只有几十纳米厚的漆层也能通过这一方法检测到。

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检测是否各个漆层之间发生了分离,或互相融合。若漆层发生融合,那么原本外部的保护涂层就无法正常起到保护作用。

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油漆与不同材料间的粘合情况,例如分析历史文物的表层混合物。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家具环境,电磁辐射,防范措施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斥着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科技产品。以上科技成果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它们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方便快捷的时代,但是却不能轻视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损害。电磁辐射污染,是继“四大污染”后的又一重大污染,国际上的研究部门对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都在寻求解决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办法。

1 家居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

1.1 电磁辐射的产生途径以及来源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到冰箱小到手机等电气设备都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通常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这电离式辐射和非电离式辐射,由于其能量、质量、体积等存在一定差异,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电脑、手机、彩电、微波炉等是家里常见的电磁辐射源。电子显像管是电视机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部位,电视机在成图像的过程中,电子显像管会产生能量比较高的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就会产生X射线以及其他电磁波,尽管这些辐射并不算严重,但是其对我们眼球的损害不容忽视。电磁炉是现在家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来使其锅底变热。电磁炉的功率比一般的电气设备都大,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比较大,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人体进行保护,对人体的危害将会非常大。

1.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指人体器官与组织等遭受外界电磁辐射,导致人类器官非正常工作或精神状态的改变。累积效应、非热效应、有热效应和刺激作用,是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体现。热效应通常指电磁辐射使人机体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部分人体器官出现损害而无法正常运行;非热效应指外界条件使人体组织和器官原有的电磁场平衡被破坏,从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累积效应是指人体连续多次遭受电磁辐射损害(前一次电磁辐射的损害未得到修复,就遭受了下一次电磁辐射损害),从而使人体受损害程度更加严重。

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眼睛的不良影响:电磁辐射对眼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混浊,甚至可能造成白内障,严重影响我们的视力。

(2)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人产生头痛、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行走乏力、心搏血量不足等症状。

(3)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干扰各种激素的处理和影响酶等化学物质的正常作用,甚至引发癌症。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人记忆力逐渐衰减、睡眠质量下降、情绪可控性降低等。

(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使男性精子质量大大降低,影响男性正常的生殖功能,同时使孕妇流产率增加等。

1.3 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作用原理

热效应和非热效是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主要两种方式。从微观的角度来对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进行分析,其既是电介质,同时也是磁介质。

据可靠的研究与分析我们知道,介质在磁场中会产生磁化现象,而当电介质在电场中又会产生极化现象,因此当我们长期待在电磁辐射较严重的环境中,一些体细胞就会反复进行磁化和极化,从而导致人体细胞分子间的摩擦,产生一定的热能。而且我们都知道电介质在电场中条件满足话,会应电磁感应产出涡流,从而使人体慢慢发热。人尽量不要长时间出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否则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多个方面都有着不良影响,它能破坏细胞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人会产生头晕、记忆模糊、不时的头痛等症状出现

2 家居环境中电磁辐射的预防措施

2.1 正确使用家电

(1)手机。根据相关报道,有名的脑外科专家李明教授(国际脑研究学会会员),报告了我国第一例疑似受手机辐射危害而导致其脑瘫的病人。经过多次反复仔细的检查,最终他们判断病人的肿瘤是由于长期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理由是该患者的脑瘤发生在颞、枕、顶三叶交界处,且边界不清,呈弥漫样生长;而且该患者使用时间的时间非常长(约8年),同时其在接听手机时基本上用的左手,且肿瘤区在左侧(左侧受手机辐射较严重)。根据相关研究,人连续使用手机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则需要休息适当时间后再使用,一天内使用手机的总时间绝对不允许超过20小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应适当进行休息与调节,缓解电磁辐射对我们眼睛的不良影响。

(2)电脑。在使用电脑时,根据实际情况,把屏幕的亮度调节到适宜值,对我们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辐射强度随电脑屏幕亮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降低屏幕亮度可以减少一定的电磁辐射。旧电脑的电磁辐射一般都远远大于新电脑。在操作电脑时,工作人员最好采取安置屏幕保护膜或防辐射特质玻璃等措施,来进行个人防护。

(3)电视机。在看电视时,人与屏幕的距离应控制在4~5米为好。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电视机两边放一些诸如仙人掌之类的绿色植物,这些植物能有效吸收一定的电磁辐射,从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尤其是老年入不要因喜欢某个电视节目而长时间坐在那不动,这对身体影响非常大,应过一段时间就进行适量的活动,保证血液循环的质量,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根据英国研究人员的研究分析结果,连续看电视机会对人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连续看电视剧的时间达到一定数值就会减少人的寿命时间。

(4)微波炉。如今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电磁炉,而且电磁炉的使用率非常高,电磁炉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个必需品。。电磁炉的正面电磁辐射为3.93μT,距离电磁炉正面30cm处2.43μT,距离60cm处0.27μT。而距离电磁炉正面70cm以上则完全检测不到电磁辐射。在开启电磁炉后应马上远离其到一定距离,因为电磁炉电磁辐射比较大,且在其门缝处容易发生电磁辐射泄漏。

除上述家用电器外,电冰箱、电暖器、音响、电磁炉、电水壶、吸尘器等在工作时也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产生。一旦开启这些设备,与其应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孕妇、儿童能靠近就别靠近。

2.2 进食抗辐射有效的食物

(1)银杏类制品。从银杏叶中提取的多元酚类物质对防治和减少辐射伤害有特效。长时间经饮用银杏叶茶维护我们的造血机能和升高白细胞。

(2)螺旋藻类食品。螺旋藻类食品含有丰富植物蛋白、微量元素、氨基酸、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等。可促进骨骼细胞的繁殖活力和造血功能,促进血清蛋白生物合成,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

(3)绿茶。绿茶因含有茶多酚,而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且具有一定的抗辐射能力。茶中还含有脂多矿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等。

(4)番茄红素。抗氧化和辐射的能力都比较强。一般红葡萄、番茄、番木瓜等水果中含量比较大。

3 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推行,让人们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更加爱不释手,很多人的生活基本被电磁辐射包围着,电磁辐射正一步一步侵蚀着这些人的身体。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家居环境,采取适当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损害,对我们来说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12):93.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与危害 第9篇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

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城市经济发展成绩十分喜人, 但是电磁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城区的区域空间电磁环境非常恶劣。针对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源头, 其中涉及到的方面较为复杂, 以下笔者就其中较为主要的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1 电视广播发射塔

一般情况下, 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塔建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 这样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市区内能够具备较高的场强, 从而使得该广播电视的收听效果更好。我国的电视和广播调频频率一般属于超短波和分米波段, 该电磁波沿着空间直线进行传播。另外, 电视和调频设备等一般都安装在同一个发射台上面, 但是电视以及调频大线大部分都会安装在桅杆上面, 这样的安排容易使得这两种发射天线发射出的电磁波对于四周的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这种情况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一般范围比较大, 对于整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建设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1.2 个人通讯工具

目前, 移动电话在居民中的普及率极高, 几乎每个居民手中都配备有至少一部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属于一种非常先进的无线和有线接力的通讯工具, 并且凭借其重大优势颇受广大居民的喜爱。移动电话主要凭借发射电磁波来传递相关信息, 其本身的发射功率较小, 但是当通话的时候手机天线距离人脑较近的时候, 如果通话时间较长, 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危害的是个人的身体健康, 其对于环境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1.3 高楼顶部移动通信站

城市中高楼数量众多, 高楼顶部移动通信站的使用越来越多, 这对于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我国移动通信网主要包含移动电话网、无线寻呼网等, 它们的相关工作频率主要也是超短波和分米波段, 电磁波为空间直射波的传播方式, 各个通信网主要由中心站等组成。高楼顶部的移动通信站的定向天线的高度如果低于周围的建筑物, 天线的主射方向面对着敏感建筑群的距离较为靠近, 那么其中涉及到的电磁干扰就会较为严重。另外, 如果居民楼顶层上面有多个网站, 例如电话天线和寻呼等, 电磁波为复合频率场的影响就较为强烈, 产生干扰。

2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引爆引燃危害以及干扰危害[2]。电磁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分别为人群和人体。对于人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遗传上面, 而对于人体的危害表现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上面。对于在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的环境下面工作时间较长的人, 电磁波的干扰能够对于人体组织内的分子原本的电场产生影响, 并且会对组成脑细胞的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 如果人体长时间暴露在不安全的辐射环境下, 那么人体内的细胞就会产生大面积的损伤。很多已经经历了较大强度的电磁波辐射的人群已经产生了一些病态的反映, 例如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电磁干扰, 并且破坏建筑物以及一些电气设备。假如长期生存在电磁辐射的区域内, 很多植物将面临着死亡。例如, 微波发射站面对的树林, 这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植物死亡。电磁辐射还有可能会泄露个人电脑机密, 电磁波向外泄露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 例如电脑本身以及电源线和电脑的一些外围设备等。因此,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应该更多地注意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危害范围。

3 结语

城市化建设虽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其中隐含的污染问题对于整个人类未来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相关的规划部门应该将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纳入评估范围内, 调查和研究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源头和思考解决办法, 促进我国的城市建设[3]。笔者主要讨论了我国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等问题, 以期为促进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帮助。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城市化的发展也随之增速, 城市的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一些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运用, 城市中的公建等的人为电磁辐射水平急剧上升。因此,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益浮现, 引起了社会广届的重视。笔者主要讨论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和危害, 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生态安全,污染环境

参考文献

[1]孙遥, 徐冠立, 管登高, 雷停, 龚赢赢, 孙传敏.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电讯技术, 2012, (04) .

[2]岑丽.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问题与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15) .

电磁辐射的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护对策

微波设备、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电器设备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污染, 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健康, 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或者自我保护措施, 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尤其是计算机、彩电、手机、微波炉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对人们的影响较大。

1 生活中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家电已经走进社会各行业和每个家庭中, 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带来方便。但是家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带给人们身体上的伤害, 如增加人们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腰背酸痛、抵抗力下降等病症。孕妇、老人、儿童则是电磁辐射中的易感人群, 而心脏和生殖系统等也是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

1.1 电脑危害

计算机的显示器高电压产生器会产生数千伏的高电压, 从而加速电子, 将电子扫描于显示屏上, 进而产生光。计算机用户长期处于电场中, 电力线与人和地表面相垂直。磁力线和电力线不一样, 计算机显示器内的电流出现的磁力线, 不会受到人体或者地表面影响, 会以圆状通过人体。因此磁场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20小时后, 其流产率会增加80%, 同时也会增加畸形儿的出生率。

1.2 手机危害

手机输出功率在1W左右, 手机信号传送中会使用800—900MHZ到1800—2000MHZ的微波。在手机使用过程中, 由于手机离头部极近, 反复使用就会让电磁波长期对眼睛、耳朵和大脑进行辐射。同时手机电磁波会对航空电子装置产生干扰作用, 引发飞机事故, 手机的电磁波还会干扰医疗器械工作。

1.3 电热毯危害

电热毯是电子产品中与人体接触最长的一种, 电热毯长期与人体的皮肤接触, 会让休息状态的细胞处于电磁波中, 距离电热毯几厘米处的磁场, 其强度高达40MG左右,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尤其是孕妇和高血压类的老年人, 危害极大。

1.4 日光灯危害

日光灯的能量转换效率很高, 在相同能耗下, 日光灯的照明效果为白炽灯5倍。但是日光灯不同, 其产生磁场的强度也就不同。离使用者头部最近的台灯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同时日光灯在产生电磁波的同时, 还会发出紫外线, 从而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等。

1.5 其他危害

家庭中使用的空调、烤箱、微波炉、吹风机等电器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强, 其中微波炉的磁场最强, 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 其次为吹风机, 吹风机接近头部, 其辐射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电器的电磁场强度见表1。

2 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

2.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人们需了解各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其对人体的伤害度, 并学会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对自身的安全防护, 如严格按照电器的说明书操作, 并在安全范围内操作。

2.2 避免将电器摆放集中

不要将家电摆放太集中或者同时使用, 从而将自己暴露在过量的辐射污染中, 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辐射较强的电器, 不能摆放在同个空间内。

2.3 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

电脑、电话等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 在使用以上电器6个小时后, 需暂停1个小时后再继继续续使使用用, , 且且每每天天使使用用的的时时间间不不能能超超过过2200小小时。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 以减少视疲劳, 降低辐射度。电脑不使用时, 尽量减少待机状态, 这是由于待机中的电脑, 也会产生微弱电磁场, 长时间后也会积累辐射, 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4 使用电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

眼睛距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最佳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 微波炉开启后需至少距离其1米远, 孕妇及小孩需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使用的过程中需尽量远离头部, 以减少其对大脑的辐射。

2.5 其他

如果长期处于超剂量的电磁辐射环境内, 应采取以下几点自我保护的措施:

(1) 居住和工作于电台、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台和雷达站及电磁波发射塔的人员, 或者长期佩带心脏起搏器者, 或者经常使用医疗设备 (B超等) 、电子仪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者, 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 尽量配备电磁辐射类的屏蔽服, 把电磁辐射阻挡于身体外。

(2) 电视和电脑等显示屏式电器设备, 可安装电磁辐射的保护屏, 使用者也可以佩戴防辐射的眼镜, 预防屏幕辐射的电磁波作用到人体。

(3) 手机接触时会释放电磁辐射, 因此, 最好等手机响过两次铃声后再接听电话。

(4) 电视和电脑等电器屏幕出现的辐射, 会造成人体的皮肤干燥缺水, 加速皮肤的老化, 因此, 在使用完电器后需及时洗脸, 或者抹上保湿的护肤品。

(5) 多食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从而对人体电磁场紊乱进行调节, 加强机体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3 结束语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各种电器设备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 也带给人们电磁辐射伤害。假设使用不当, 电磁辐射会变为电磁污染, 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提高人们对电磁的防护意识, 并研究、控制电磁辐射的原理和污染机理等,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确保人们的身体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的探讨[J].北方环境, 2011, 23 (12) :93.

健康饮食防辐射 第11篇

扁豆拌豆腐

用料:

切好的扁豆80克,豆腐1块,橄榄油、米醋适量。

做法:

1.将扁豆在开水中焯一下,之后过冷水,捞出后将豆腐放入微波炉中加热40秒去除水分。

2.将豆腐弄碎与扁豆拌在一起,加入米醋和橄榄油即可食用。

防辐射关键词——维生素C、维生素E

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属于抗氧化效果最好的维生素,平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我们的皮肤就如同获得了一层天然的辐射防护膜,有效防止了辐射的伤害。

防辐射关键词——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和皮肤美容、抗衰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大大改善皮肤过敏症,驱除因皮肤过敏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和瘙痒感,令人感觉轻松愉快。此外,对于皮肤老化的大敌——紫外线,番茄红素也有很好的防護作用。

西红柿炖茄子

用料:

茄子两个,西红柿1个,葱、姜、蒜、盐适量。

做法:

1.西红柿洗净切块,葱、姜、蒜洗净切碎备用,茄子洗净切块,放入冷水中浸泡备用。

2.锅中倒入少许油,放入切好沥干水分的茄子,炒软盛出备用。

3.锅中倒入少许油烧热,爆香葱姜蒜碎,放入切好的西红柿块,加少许盐和水将西红柿炒出汤汁。

4.放入茄子,加适量盐调味,待汤汁收浓加少许鸡精即可出锅。

胡萝卜炒西兰花

用料:

西兰花250克,胡萝卜100克,盐、味精、白糖、水淀粉适量。

做法:

1.将西兰花洗净切小块,胡萝卜洗净切片。

2.起锅,加适量水烧开,放入西兰花、胡萝卜汆烫片刻,捞出沥干。

3.另起锅热油,煸炒西兰花、胡萝卜,加入盐、味精、白糖和适量水,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略炒即成。

防辐射关键词

——维生素A、β-胡萝卜素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 第12篇

高频电磁辐射是指在高频振荡引弧或电子束焊接时,由于高频电磁场的存在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高频辐射通过致热和非致热两种途径产生相同的效应,长期工作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的作业人群,将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弱,表现为头昏、乏力、消瘦、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1,2,3,4,5]。

电磁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都建立了相关方面的控制标准,以规范人类活动,使得在充分利用电磁波的同时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最小。高频感应焊接过程中,所应用的高频电磁波除大部分被工件吸引外,还有部分的能量向空间辐射,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有害于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从保护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研究高频焊接作业环境高频电磁辐射现况,为屏蔽高频设备主要辐射场源,降低其对周围空间电磁辐射强度,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提供评价依据。

1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分析及屏蔽设计

1.1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分析

高频焊机通常使用的电流频率范围为200-450kHz,有时使用低至10 kHz的频率。输入端交流电源经高压变压器变成数千伏至上万伏的高压, 再经三相高压整流器变成单相直流高压作为电子管的屏极电压。再经电容、电感组成并联谐振电路, 将直流电变成数百千赫兹的交流电, 经高频变压器供给工作感应线圈, 实现对工件的感应加热。

在高频焊接过程中,220V的工频电经过高频变压器得到较高频率的电压值,电压值一般为16000V左右。较高的电压在焊接设备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电磁场的频率和电压的频率一致。高频焊的频率范围为10-800K,在这一频段内,其中100kHz以下的电磁场分别以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存在,100kHz以上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该电磁场在空间形成电磁辐射。

高频屏蔽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场在金属屏蔽体上产生高频的感应电流(涡流)来阻止电磁波的泄漏。高频设备主要辐射场源有:高频振荡回路,加热线圈馈电线。抑制高频电磁场强度最基本的方法是电磁屏蔽, 利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网、罩、框架式、屏蔽室等形式, 将高频电磁场场源屏蔽起来吸收和反射场能, 使电磁场强度降低到一定范围以内。一方面高频电磁场遇到屏蔽后形成涡流使其在屏蔽内损耗衰减了场能。另一方面在屏蔽板或网表面形成涡流反射, 致使穿过屏蔽壁出来的场强大大减小, 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1.2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屏蔽设计

1.2.1 选择屏蔽材料

导电金属较适于高频屏蔽, 在铜、铁、铝等金属材料中, 用铜料做屏蔽效果较好。所以采用1mm、1.2mm厚的铜板做基本材料。

1.2.2 接地极

根据高频感应的原理, 专门设置了一个高频屏蔽接地极板, 接地极是采用竖埋铜板的方法, 周围放食盐以提高导电性能, 接地电阻在0.8-1Ω。

1.2.3 屏蔽壳体设计

把泄漏较大的高频振荡回路及加热线圈馈电线用铜板做成外壳进行屏蔽,并且进行接地处理。高频焊接的感应线圈一般是裸露的,在焊接操作者与感应线圈之间没有任何的隔离防护设备,因此,在设计感应线圈的屏蔽方案时,把离操作者最近的感应线圈采用了闭合铜板做成的屏蔽罩,留出底部作为焊接操作部位, 并在罩体的主要部位设置了接地导线。

2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屏蔽与测试

2.1 测试布点及方法

根据高频感应焊接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操作人员操作位选定测试点,对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功率为30kW频率为240kHz的高频焊机在距感应加热圈不同水平距离(50cm、70cm、100cm、120cm、150cm),以身高为175cm的操作者为标准,对腹、腰、胸三个部位进行测量。选用国产RJ-2 型近区场强仪,按国家标准(GBZ/T189.2)[6]要求的测试方法,在常规工作条件下进行测量,每个点测试三次加以平均。

2.2 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测试

将两台功率为30kW,频率为240kHz的高频焊机分别编号为1号机和2号机,通过测试在同一位置对有屏蔽和无屏蔽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电场和磁场的屏蔽效率。表中E0,E1 分别表示屏蔽前后的电场强度,H0,H1分别表示屏蔽前后的磁场强度。n%表示屏蔽效率:

n%=E0(Η0)-E1(Η1)E0(Η0)×100% (1)

2.2.1 1号机的屏蔽测试与比对

1号机器测试条件为:输出电流415A ,输出电压10kV。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2.2 2号机的屏蔽测试与比对

号机器测试条件为:输出电流2A,输出电压8 kV。测试结果如表3、表4所示。

(V/ m)

(A/ m)

(V/ m)

(A/ m)

3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屏蔽效率与暴露限制分析

3.1 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分析

从表1至表4结果可看出,经用1mm铜板对1号机器屏蔽,在距加热圈50-100 cm 范围内,电场强度降至国家标准(GB 8702-1988)[8]以内,最大屏蔽效率达82 % ,磁场强度屏蔽效率达69 % ,但50-120 cm 范围磁场强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采用1.2 mm铜板对2 号机器屏蔽,最大电场屏蔽效率达72 % ,磁场屏蔽效率达44 %。仅在距加热圈50 cm处的电场强度超标,而磁场强度在50-150 cm范围内均超标。从测试的结果看,电磁辐射屏蔽过程中对电场的屏蔽效果较为明显,经屏蔽后在70-150cm范围均未超出限制。但是对磁场的屏蔽效果较差,在所有测试点中100%超出限制。

造成两台机器电磁屏蔽效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虽然机器的型号相同,但采用的屏蔽层和两个场所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机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不同所致。

采用屏蔽后虽然能降低电磁场强度,但屏蔽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磁场的屏蔽效率很差。影响电磁屏蔽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手工操作加热元件的特殊性,在进行屏蔽实验时,除考虑在保证屏蔽体接地良好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屏蔽体必须开一孔供操作人员放金属元件至加热器上加热。根据高频电磁场屏蔽的原理,利用金属导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效应与吸收效应来达到抑制电磁辐射目的。若在屏蔽体(特别是金属板屏蔽体)上存在孔洞或缝隙截断了感应电流的通路,就破坏了反射作用,因而导致屏蔽效果下降。

从屏蔽后测的数值来看,铜板对高频焊机屏蔽后虽然能降低电磁场强度,但屏蔽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磁场的屏蔽效率较差。实测焊机的频率为240kHz,在此频率下测得的屏蔽后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数值,当操作者在70cm以外都低于与GBZ 2.2-2007高频职业接触限值[7](电场强度50V/m,磁场强度5A/m)。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8]中对磁场强度(0.25A/m)的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对电场强度(87V/m)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从屏蔽效率来看,电场强度屏蔽效率达到最高82%,屏蔽后对磁场的减弱能力较差,最大屏蔽率为69%。尽管在有些测试点不能满足电磁防护规定或职业限制,但通过铜板箱体的屏蔽能有效减弱电场强度。因此,高频焊接场所中的对产生能产生高频辐射的原件及设备应当采取屏蔽、接地等措施降低辐射强度,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3.2 高频焊接场所暴露限值

我国目前使用的电磁场暴露标准有卫生部颁布的《环境电磁场卫生标准》(GB917521988)、《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2198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2007),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等。这些限值主要是依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并辅以动物实验和理论推算结果确定的,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标准有很大差别。这些标准在降低作业场所和环境中电磁场曝露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规定的限值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相关机构、企业和用户的无所适从。如《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的限值并不一致,具体数值如表5不同标准的限值比较所示。

在不同的标准中要求的限值不同,磁场强度的限值相差20倍,我们应当执行哪个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在电焊机制造企业或电焊机的使用企业中没有强制执行的限值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并非针对高频焊接场所而制定的,因此,从保护高频焊机操作者的角度出发,在高频焊机的使用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同时相关部门积极监管,吸收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对电磁场强度设定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暴露限值。

4 结论

(1)所测试的高频焊接场所电磁暴露值,在一般作业者的操作位已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通过屏蔽防护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频焊接场所的辐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操作工人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从事高频焊接工作的单位或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对设备进行屏蔽,或在辐射比较严重的区域安装自动控制设备,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在对高频焊接电源屏蔽时,除采用接地、选用较好的屏蔽材料、增加材料厚度外,应当尽可能使屏蔽外壳包络电磁辐射源,利用金属导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效应与吸收效应来达到抑制电磁辐射,提高电磁屏蔽率。

(3)高频焊接场所的电磁暴露值随距离的增加明显的衰减,操作者从距离上保护自身的健康,操作时尽可能增加高频焊接电源及加热器的距离;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制度,不要随意拆卸屏蔽设备;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尽量减少近距离高场强下的暴露时间。

参考文献

[1]段骊,单永乐,于夕山.高频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改变的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05(4):311-312

[2]KOLMOD INRHEDMAN B,HANSON MILD K,HAG-BERGM,et al.Health problems among operators of p lastic welding machines and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metics fields[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1988,60(4):243-247

[3]HUBER R,SCHUDERER J,GRAF T,et al.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in humans:estima-tion of SAR distribution in the brain,effects on sleep and heart rate[J].Bioelectromanetics,2003,24(4):262-276

[4]唐国汉,杨爱初,黎世林等.中短波作业人群心血管变化的八年动态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1):44-45

[5]姜向阳,王春华,唐红,等.高频辐射职业危害的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3):205-207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电磁污染防护论文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的风险与规避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健康有危害吗?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的区别?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与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概述
电磁辐射标准

网址: 电磁辐射与健康论文12篇(全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0866.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