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突破思维限制 才能成为好父母
原题:突破思维限制,才能成为好父母
看待世界、教育孩子的方式只能在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输与赢之中二选一,父母就会变得非常焦虑甚至极端。
孩子被欺负了应该打回去,还是忍让;教育孩子是选择鸡娃,还是佛系;孩子的成长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孩子的专业选择文科好,还是理科好;父母是该以陪伴孩子为重,还是以工作为重……诸如此类问题,常常成为父母的困扰。但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二元思维,带来的三大问题
陪伴孩子重要还是事业发展重要,难道一定要把育儿与工作对立起来吗?以我曾做过几年全职爸爸的切身体会而言,积极参与孩子生命早期的生活,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益,也是父母自身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说起来,当初给孩子换尿不湿、喂夜奶的那份耐心,也提升了之后我在工作中应对挑战的意志和信心;而孩子出生前,我在工作中发展出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也帮助我解决了带孩子过程中与伴侣产生的种种分歧。
育儿即是育己,育己也是育儿,无论带孩子还是工作,都可以发展我们的情绪能力、影响力、沟通能力、同理心、合作精神、耐心、平常心等。
在黑与白之间有着诸多过渡色,每种过渡色又有多个层级。如果我们看待世界、教育孩子的方式只能在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输与赢之中二选一,那至少会导致三方面的问题。
减少我们的选择,削弱我们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来自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任何只有唯一标准答案,或把答案非黑即白地二元对立起来的问题,都是在束缚我们的思维,减少我们的选择,削弱我们的力量。
试想,当孩子被要求在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打回去,就失去了更多选择,比如警告、谈判、离开、找同伴帮忙或找父母、老师协助解决等。如果孩子面对的是比自己高大、强壮很多的人,打回去意味着孩子要挨更多打,受伤更重。这时候,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才是第一要务。一定不要把“能打”等同于“勇敢”。正如电影《奇迹男孩》中所说:“伟大,并非在于拥有强大的力量,而在于正确运用力量。”
同样的,单纯强调努力,拼命鸡娃,或单纯强调天赋,不做任何努力,都会限制孩子未来的成就和可能性。
伤害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用非黑即白的思维去认知世界,就难免会用两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轻易给他贴上好或坏的标签。比如,听话是好孩子,顶嘴是坏孩子;成绩优秀是好孩子,不爱学习是坏孩子,等等。这些标签不仅阻碍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也会让他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自己只有迎合父母的期待才能得到爱。
孩子生活在这种时刻可能被爱遗弃的恐惧中,就无法构建起一份和谐、温馨和稳固的亲子关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没有生命强有力的连接,父母就很难对孩子产生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教育,因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的父母滋养、唤醒、影响和熏陶,通过模仿、追随来吸收、内化,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所以,关系先于教育。想要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就要摒弃对孩子非黑即白的二元评估方式,让孩子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握,并且仅仅因为自己本来的样子。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更多勇气、信心和力量,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成功;在遭遇挫折和苦难时,他也依然会保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不绝望、不悲观、不放弃,对生活有眷恋,对生命有敬畏,对自己有信心,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教养方式上偏于极端,阻碍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如果秉持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我们在养育孩子的目标和方式上就容易变得单一和狭隘。有些父母只会在孩子听话或成绩好时奖励他们;叛逆或成绩不好时,惩罚他们。结果发现,孩子慢慢对惩罚和奖励产生了免疫,不再买父母的账。其实,在打骂和利诱之外,我们有太多更具人文关怀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如榜样的力量、关系的力量、环境的力量、陪伴的力量、沟通的力量等,还有游戏、故事、绘本、涂鸦、戏剧、音乐、电影、运动、大自然等,也都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力。
突破思维限制,教育事半功倍
那么,该如何突破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呢?我想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综合思考能力。要突破这种思维限制,就要从发展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开始。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省式思维,既不固执己见,也不迷信他人。对任何人的观点和结论都重新分析和评估,查看其论据,探讨其逻辑,审视其合理性和可靠性,以更全面、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综合思考能力则指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找到整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刚去世不久的国际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跨学科的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思维方式过于单一,解决问题就容易走极端。
拥有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仅意味着能帮助我们追求卓越,也意味着可以帮助我们拒绝愚蠢。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真想看到问题的原貌和本质,需要多学习、多质疑、多综合,发展出跨学科思维方式。这相当于给自己带上多种工具,能把不同问题区分开,该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工具。
发展我们的多元思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从小习惯被动、制式、唯一标准答案式的教育,也是导致我们成年之后,在解决工作或孩子教育问题时,依然习惯非黑即白地去思考,追寻唯一正确答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上小学起,父母和老师都告诉我们,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名校,就会有美好的未来。直到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象,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人生有许多正确答案:考研考博专心学问是正确答案,读职校学门手艺自食其力也是正确答案;考编考公进体制内工作是正确答案,做自媒体当主播也是正确答案……
我想,一个人心智真正成熟的标志,恰恰是破除任何的权威迷信和唯一选择,发展出作为人的独立意识和理性思维,确信人生“不必一定如何”。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认知、增加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维度、突破自身思维上的局限、摆脱二元对立思维的一个基本方法。
另一个我经常实践的方法是,在面对任何问题时,至少寻找三种解决方案。如果只找到一种,相当于没有方法,因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方法。只找到两种,会让我们左右为难,陷入纠结。当我们能找到三种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有30种、300种解决方法,要做的只是选择那个最契合自己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方法即可。
发展正向思维,试着去拥抱不确定性。问题取向和对确定性的过度执念,也容易导致我们形成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有些父母因为自身缺乏安全感和正向思维,从孩子的每一种表现中看到的都是问题和不足。比如,孩子顶嘴说他没规矩,听话说他没主见;活泼好动担心是多动症,内向文静又怕是自闭症;争第一说他太好胜,不在意名次说他不求上进;助人怕吃亏,不助人说他自私,等等。当父母的这份纠结和焦虑无处安放时,就会执着于找寻一种极端的解决方式,因为越是极端,意味着确定性越强,而确定性会减少一个人的压力和焦虑。
我也见过另一类父母,他们思维正向、心胸开阔,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恰恰是其成长的台阶和机会。对于孩子的问题,他们并不急着去寻求解决方案,而是愿意保持一份弹性和敬畏,多一分理解和信任。他们相信自己的榜样示范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相信孩子作为个体生命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也相信“相信”的力量。而发展出与不确定性安然相处的能力和心态,从每一种境遇和特质中找到正面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非黑即白地去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获得幸福、取得成就。
总之,如果总是秉持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用好与坏、对与错、输与赢来看待世界、定义他人、解决问题,就会减少我们的选择,削弱我们的力量,导致我们的信念更极端,思维更僵化,方法更单一,力量更弱小,内心更焦虑。如果能发展多元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正向思维,提升心智和认知,拓展选择和可能性,保持思想上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那么,我们不仅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有方法、更有力量、更有信心,自己的人生也将变成无限的旷野,而不是单一的轨道。
(作者: 王人平 著名儿童教育学者,长期致力于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和父母自我成长的研究和实践。“人平陪你走世界”成长营创始人,新浪教育评选的“中国榜样家长”,新浪微博知名“教育博主”,曾为多家育儿杂志的专栏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特约供稿)
相关知识
《成长的心法》: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思考: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心”开始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朱永新:好关系才有好教育——把握5点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第七课 与父母和谐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案
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心”开始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要学会“有话好好说”
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 怎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应该如何建立?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父母需要给孩子这5种权利!
网址: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突破思维限制 才能成为好父母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104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73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9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03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5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7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