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14·文化评析】
作者: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整容的问题在于失序、过度。整容“成风”,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心理、大众审美观与复杂的文化成因。从我国医美公司对整容用户构成的分析数据来看,整容群体近年来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其中,20~35岁女性为消费主力军,约占总体消费者的四分之三;2018年的女性占比89%,2019年为87%;总体年龄段有下移趋势,20岁以下女性占比近年来不断增加;同时,年轻男性消费者的占比小幅增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容成风,才是引发忧思的社会现象。
容貌焦虑,在当下已成为一种社会情绪。一些网文、剧集、电视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大女主”总是因为美貌而获得“霸总”青睐、一飞冲天,这可以说是对女性容貌的资本审美观不遗余力地推销与推广。现实中,一些经过整容的明星获得了更多的演艺资源,事业更加发达,也为年轻人树立了效仿的样板。殊不知,在影视这种微相表演中,整容手术对脸部生动感、自然感的破坏是彻底的。对表演而言,没有什么比一张自然生动、能够传达丰富微妙表情的脸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了。
容貌焦虑具体表现为个人对容貌过度在意、不自信,以至于必须通过整容来谋求改变、提升所谓颜值。这种选择看似是年轻女性的自主行为。在医美行业的市场调查中,近一半的消费者会说做整容手术就是自己的选择、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这样看来,能够自主掌握、“处理”自己的脸,当然是女性自主性与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也自然和历史上女性被迫缠足划清了界限。
传统社会“以貌取人”的简单粗率在消费社会更走向一种偏颇、褊狭,容貌、形貌,这一原本天然拥有的身体特征,也变成了一种衡量个体价值的依据,成为社会评价、职场评价、婚恋评价中的重要砝码。“看脸”的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与个体命运似乎都与个人的容颜紧紧挂上了钩。而一些偏颇却盛行的流行语也无疑时时分享、强化着这种认知与文化认同。于是,“形象先于能力”、外貌有着超乎个人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也似乎顺理成章了,那么年轻女性的容貌焦虑、为其左右更不足为怪。因为颜值的提升即意味着容貌资本的增加,似乎也就成为一种可以改变命运的通途与捷径了。
这令人不免想起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注重仪表、文人服药蔚然成风,其原因与后汉以来的人物品藻、人伦识鉴、选官得才的余风有关,于是一个人的“风姿”变得尤为重要,而服药对姿容美丽、神明开朗显然有所助益。魏晋风度固然有宗白华先生所赞美的“山水之美”与“艺术心灵之美”,但亦有鲁迅先生、王瑶先生所指出的男性盛行女性阴柔之美、断袖风流行的病态与扭曲。
女性的认知与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显然仍存在多重偏差。在整容行为中,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看似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却也反映出社会上对女性容貌评价存在较大误区。因此,审美观念的改变、健康审美风尚的树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