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教育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行为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篇2
【关键词】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课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12-03
Effect of Explicit Curriculum Ab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s'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LIU Xian-hua*,YAO Shu-qiao, QUAN Hong-yan, et al. * Clinic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Xiangya Second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plicit curriculum ab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s'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empirical basi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froshes of a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the natural instruction experiment, and two questionnaires about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were taken among 88 subjects who was selected by two-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Results Subjects'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explicit curriculum,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 and profession in health cognition, but it wasn't found in health behavior. There was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eachers' educational effect. Conclusion Explicit curriculu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but the effect is not synchronized between healt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Key words】 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Health education;Curriculum;Students
我国有15%~30%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3],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4-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从新的课程观来看,学校课程按其形态载体一般可分为显性课程(explicit curriculum)与隐性课程(implicit curriculum)。通常把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安排在课程表上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称为显性课程[6]。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上[7-9],近年来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11-13]。本研究联系我国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通过教学实验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有效性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师范学院2006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首先从5名任课教师所教教学班随机抽取1个班,再从此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最终有效被试为88人,其中男生47名,女生31名;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分别为28名、35名、15名、10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参照郑雪等[5]的研究编制,从体育锻炼、有病及时看医生、饮食营养、充足睡眠和休息、个人和环境卫生、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提高对健康的认识等10个维度对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各有10个封闭式问题,健康认知用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5个等级、健康行为用从“从不”到“总是”5个等级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定。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2个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0.81,构想效度分别为0.73,0.77。
1.2.2 开课形式 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在大学一年级的第2学期开设,共8周15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情绪调控、挫折与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网络心理与行为;教学方法是讲座。将被试学生分为组1和组2,分别在前、后半学期进行学习。开课前,用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组1进行前测,课程结束后即进行后测;组2的前测在组1后测时进行,课程结束后进行后测。
1.3 数据处理 数据直接输入SPSS 13.0软件程序,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由表1可见,2组被试的健康认知与行为前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见,“体育锻炼”后测比前测显著提高(P
2.2 健康认知与行为前后测结果性别分析 见表3。被试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体育锻炼”、“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上的后测结果比前测有显著提高(P值
2.3 健康认知与行为前后测结果专业间比较 见表4。
被试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的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被试的健康行为前测结果在“体育锻炼”和“充足睡眠和休息”2个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P值均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大学生对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认为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评价显著提高,或者对相关因素的认识更为理性,对健康的认识更为合理,健康行为也有增加趋势,具体表现在体育锻炼、饮食营养、乐观人生态度、交友、提高对健康的认识等方面的行为明显增多,这与洪冬美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但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并不总是同步的,健康行为的改变多于或先于健康认知的改变,这并不否定健康认知对健康行为的制约作用,原因可能为:(1)健康认知首先会以一种能被个体接受的外部知识来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而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体的内在认知则相对缓慢;(2)受个体“元认知”的影响,个体的新健康认知已然“内化”,尽管没有被个体“元认知”所察觉或监控,但却已引起健康行为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有使大学生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保持或趋向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1)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性别一致性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不同性别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上有所差别,女生对体育锻炼和对健康认识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有病看医生和体育锻炼的行为增多;男生对个人和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采取乐观人生态度的行为显著增多。但在整体上,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仍保持一致或差异在缩小(如体育锻炼行为)。(2)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专业一致性效应。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都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但健康行为前后测结果则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这说明专业的差异并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认知但影响他们的健康行为,而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能消除专业差异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交友行为在教学之前与其他专业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之后却显著少于其他专业学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能够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但对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并不同步,并有使大学生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保持或趋向一致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 马建青,王东莉,金海燕.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十年探索.高等教育研究,1997(2):79-82.
[2] 刘克善,刘衔华.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测试2 994份问卷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46-148.
[3] 罗军,廖北文,刘衔华.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11(52):166-168.
[4] 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4):17-19.
[5] 郑雪,王玲.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283-284.
[6] 陈俊珂,崔爱芹.论隐性课程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7-79.
[7] 段鑫星,赵玲,宋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4,22(6):85-87.
[8] 程迪.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教育评论,2005(1):37-39.
[9] 韩丹,杨国宽.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高教论坛,2008(4):79-81.
[10]蔡宝鸿.绘画自我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7(9):22.
[11]卢宁,刘玎,蒲少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预防医学情报,2008,24(2):88-90.
[1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 2009(2):92-94.
[13]陈丁和,陈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校园心理,2009(1):29-31.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9:R473.1:R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3―03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靠方法之一,使成千上万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生命。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不良反应多,其健康教育对患者尤为重要,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对我院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2005年10月开始实施了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36例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2~79岁,平均48岁,文化程度:初中25例,高中以上11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个体教育 根据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对血液透析及相关知识所知甚少,采取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个体教育方式为主,介绍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目的、主要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通过搜集到的每例患者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做耐心的解释,同时重视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
1.2.2 集中教育 针对共同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有关疾病治疗的基本知识、饮食原则、生活护理、动静脉瘘的自我护理、遵医嘱指导正确用药、发生急症时的就医途径等,还可以请已透析多年的患者谈自己的体会,利用患者间的相互介绍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来巩固教育的效果。
1.2.3 随机性教育 护士利用体检、巡视等机会所进行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或有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提供教育咨询的需求,这种方式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机会,而且患者易于接受,记忆牢固,效果好。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加强对疾病的认识
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血液透析的目的、透析过程中及透析间期应配合的事项、预后情况等。
2.2 饮食
保证营养物质均衡是饮食疗法的最基本点。长期血透患者如果热量补充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加重肾性贫血及合并感染,血透患者的膳食主要是限制钾、磷、水的摄入,提高蛋白质摄入,一般要保证蛋白质入量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g。高于正常人的蛋白入量,透析患者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mg/d,除膳食中的钙摄入外,一般要补充维生素Ds和钙制剂。本组有5例患者由于饮食不注意出现了高血钾,而采取了紧急透析治疗。因此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必须限食含高钾的食物,如香蕉、柑橘类、干果类、肉汤、鸡汤、豆类、菠菜、笋干、木耳等。针对易发生高血钾的患者,笔者建议其烹调食物时,蔬菜宜切小片以熟水烫过捞起,再以油炒或凉拌,以减少钾的摄入量,并少喝汤汁。长期血透患者水分摄入量是由尿量、季节、出汗及运动情况来决定的。无尿或尿量少的患者水的入量要严格限制,一般食物的含水量约为60%,每天进食的流体应为尿量加500ml,使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控制在基础体重的2%,最多5%之间为宜。让患者了解,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可并发水肿、高血压、心衰、心包积液等。
2.3 运动
运动疗法是患者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它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运动形式有全身有氧运动、器械辅助肌力练习、呼吸调整练习等,长期血透患者通过正规治疗外,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自身机体素质,改善疲乏无力状态,最终达到回归社会,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目的,同时还可增加肌力,改善心功能,运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体力消耗过大,运动前后要注意测量血压、脉搏;如运动过程中有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正确处理日常生活自理、工作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运动锻炼。针对本组病例,在纠正了贫血、控制好血压,评估了心脏功能后,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建议其采取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5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其采取练柔性的气功、打太极拳及普通散步法。有2例患者由于运动量过大运动时间过长,导致心率失常。因此应告知这些患者和家属,运动的频度和强度要求每周至少3次运动,0.5h/次以上,连续运动最好不要超过1h。通过告知,这组患者至今均没有发生过因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并发症。
2.4 心理
尿毒症患者需要依赖透析而生存,往往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决于其精神稳定度、家属及单位的支持以及疾病造成的痛苦程度。医护人员及家属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并说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使患者长期生存下去,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观察组中有1位43岁的男性患者,患病后出现了抑郁、焦虑及逆反心理及行为。其表现为平日不愿与亲人谈话,不按时进行血透,血透中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谩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与其家属及亲友交谈,告诉他们家属的配合是患者战胜病魔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能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而嫌弃患者,必须尽一切力量去帮助患者;同时经常主动与患者谈话,还专程电话与其联系,做其思想工作,最终了解到患者担心长期血透治疗会造成经济困难,而自己却丧失劳动力。针对这一情况,可告知其不必太担心,因患者本人有医疗保险,并不是所有费用都是自费的,自己只用出少部分资金。而他只要坚持服药,坚持锻炼,按时来院透析,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最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经常为新来的透析患者现身说教。
2.5 定期检查
规律血透患者需要做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态和检测血透的效果,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需检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等。
2.6 用药指导
维持性血透患者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铁剂、红细胞生成素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在用药时,必须根据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及透析对清除药物的能力来调节药物剂量,应注意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如有高血压者要坚持正规服药,血透前停服1次易使血管收缩力降低的降压药,并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压;有贫血者定期注射促红素,定时监测血压。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2.7 做好内瘘的自我护理
向患者宣教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告诫患者平时注意对内瘘侧手的保护,多做些握拳、抬高肢体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要注意吻合口的杂音和震颤音的强弱,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学会怎样保护内瘘血管并避免损伤和感染,积极配合做好自我护理。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曾因搓衣物、侧压过久等出现过内瘘阻塞现象,因此笔者告知他们因内瘘在皮下较表浅,平时要注意保护内瘘,要尽量避免受压迫,避免碰到尖锐物品,避免提重物,更要避免刀伤。不能在内瘘一侧的上臂抽血和测量血压,尤其对喜欢侧压内瘘侧手臂的患者,重点告知,并强调其家属注意监督患者执行。
2.8 宣传透析后的注意事项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behavior mod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Methods:One hundreds and six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experiment group 80 patients for health educa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observing the life behavior change.Results:After one year,the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diagnostic standard in experiment group rised from 21.25% to 67.5%,higher than contro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ir lifestyle (exercise,sodium intake,alcohol) improved(P<0.01).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n hypertension related knowledge rate and help them to build up good way of life.
Key words hypertension;patients;health education;living behavior way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常合并心、脑、肾、代谢性疾病等[1]。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发现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及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均很低。所以高血压的防治不能以患者个体为基础,必须在社区开展综合性的防治,预防和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因此,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们系统观察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于山东金岭铁矿社区。随机抽取该社区16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73 岁,其中男95 例,女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 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社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对实验组实施以下护理措施。
1.2.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第一,邀请专家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3 次。第1 次介绍高血压的判定、发病原因、症状与体征、高危因素、注意事项等。第2 次介绍药物治疗原则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通过控制体重、体育活动、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等来防治高血压病。第3 次针对患者个性问题加强指导,以强化薄弱环节。第二,发放宣传材料,如高血压运动处方、《防治高血压病指南》等,以便强化记忆,尽快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每年4 次家庭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和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患者的家庭成员积极沟通,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为患者提供家庭帮助。第四,发放社区的便民服务电话,便于患者电话咨询,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2.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1.2.2.1 指导自我监测
指导患者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并注意“四定”(定人、定时、定血压计、定)。
1.2.2.2 饮食健康教育
第一,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食盐摄入量的标准为每天不超过5 g(包括烹调中的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这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有益的。第二,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食富含脂肪的食物,每日摄入脂肪的产热量小于总热量的30%,多运动,适当增加脑活动。第三,膳食合理搭配。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国营养学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每日400~500 g,水果100~200 g,豆类及豆制品每日50~100 g,肉类50~100 g,鱼类有益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可适当多吃,每周1~2次,每次150~200 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 g,食用油每日约25 g。第四,增加钙的摄入量,膳食钙与血压呈负相关,增加钙的摄入可降低高盐对血压的影响。第五,忌食浓茶和咖啡,禁止吸烟和酗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暴食等。
1.2.2.3 运动行为健康教育
第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坚持经常性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活动时以不感到胸闷、心悸为宜。可考虑“1,3,5,7方案”,即每天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30 min,每周至少活动5 d,活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年龄(岁)] 次/min。运动能降低体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2]。第二,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患者和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中工作的患者,要学会劳逸结合,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第三,告知患者九个危险时刻,即月中: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左右;6:00~9:00:血液易形成血栓;餐后1 h:血流减慢,血管瘀血,可诱发血栓形成;大便时;极度兴奋时;洗澡时;看电视时;气温骤降时;性生活时。以上时刻应引起患者的重视,如出现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1.2.2.4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指数(BMI)<24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
1.2.2.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及心理治疗,使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2.1软件进行录入核查,采用t检验及χ2分析。
2 结 果
2.1 不良行为改变情况
通过健康教育,实验组高血压病患者在膳食结构改变、钠盐摄入量、限酒、坚持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方面的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戒烟行为有所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进行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不良行为改变情况
2.2 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及对危险因素认识的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21.25%上升到教育后的6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相关知识均有显著提高(P<0.01)(见表2)。表2 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危险因素认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3 讨 论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许多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3]。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从而提高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4]。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使社区的广大群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认识到高血压病在目前虽没有有效的方法根治,但是可以预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学会自我调整,对提高疗效极为重要[5]。依从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药物依从性和非药物性治疗建议的依从性,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如根据医嘱及病情按时用药,定期就医复查,避免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情绪稳定,合理搭配饮食,规律适度锻炼,冬天注意保暖,预防便秘等[6]。社区健康教育促进了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学习,增加了沟通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建立,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说明健康教育是成功的[7]。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1〗
[2]杜鹃,张素华.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5):347-349.〖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1〗
[4]包银珍,方红.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4,16(16):56.〖1〗
[5]申华平,赵新娜,张淑芳,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2):2 919-2 921.〖1〗
篇5
【关键词】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3-0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开展的不够深入,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小学以上文化,居住地城乡均有。随机将此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2 方法
2.1术前,责任护士对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他们说出心里的感受,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建立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和治疗。术后,态度亲切和蔼,针对患者疾病的不同特点给与详细的指导,如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引流管、伤口的保护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对禁食和特殊饮食的患者,告知其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对于能进食的患者告知进食足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需要去枕平卧的患者告知其目的及主要事项;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等。
2.2责任护士给与对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除常规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外,不给与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3 结果
3.1观察组50例患者自住院到出院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生活质量未受到太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发生护患纠纷和投诉,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并且收到感谢信9封,锦旗5面。
3.2对照组50例患者,在进行研究前我们已经做好了严禁的护理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及家属因对病情及手术相关知识毫不知情,因此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尤其家属对术后护理束手无策,只能一遍遍的问医生或护士,情绪异常焦虑、烦躁,稍有差迟即可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患者的投诉。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患者;牙周病;认知与行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7-02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牙周炎导致的疾病,牙周炎是一种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其主要表现为形成牙周袋和袋壁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进而导致牙齿脱落。引起牙周病主要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如不良个人口腔习惯:吐舌习惯、口呼吸、牙刷创伤等和不良充填物、不良修复体、不良正畸治疗等,都有可能导致牙菌斑的堆积、牙周组织的损伤、加重牙周病。全身性因素中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异常等和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等。值得一提的是,口腔内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会导致心脏和动脉受到牙周致病菌污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证明牙周炎会诱发多种全身性的疾病。因此,牙周炎被称为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也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1]。预防与治疗牙周病则成为目前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健康教育就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口腔清洁观念,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牙周病的症状,从而达到防治牙周病的目的。本文则是探究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患者牙周病的认识与行为有着怎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的老年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56~74岁,平均年龄为67.98岁,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直接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牙周病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中填表的内容有: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周病的诱发因素;患者自身的口腔保健行为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刷牙3分钟以上、正确的刷牙方式、是否使用牙线、3个月换一次牙刷等。其次,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一、了解牙周病的基础知识(如牙周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加重病情的因素);二、教导患者健康的口腔清理行为(如正确的刷牙、正确使用牙线、三个月换一次牙刷等);三、大力宣传重视口腔健康(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四、进行口腔清理训练,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五、改善患者的生活常识(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六、进行心理卫生的指导。最后,3个月后,对复诊的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没有复诊的患者则用电话进行联系,以询问的方式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记录,填写问卷调查表。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3 讨论
我们知道,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其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牙颈部及龈沟内牙菌斑中的微生物的感染,致使牙周病的产生。牙周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为主,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龈有肿胀感,口腔有异味,刷牙、进食时牙龈出血等现象。随着病情加重,则会出现咀嚼无力、牙龈流脓、牙龈退缩、牙齿松动或移位、牙根暴露等现象,最后则导致牙齿脱落[2]。而老年人的口腔内唾液腺的退变,致使唾液分泌减少,同时牙周组织发生生理性退缩和病理性萎缩,还有牙间隙逐渐变宽,使得食物残渣滞,并且缺少唾液对牙齿的冲刷,致使口腔内致病细菌得到有力的繁殖[3]。而进行口腔的健康教育则可以让患者更加全面的了解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危害,并且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从表一中发现,只有49%的老年患者知晓牙周病对牙齿的危害,46%的老年患者知晓牙周病的定义,31%的老年患者知道牙周病的病因,34%的老年患者知晓牙周病的临床表现,这说明了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不足,进而导致延误治疗,使牙周病在早期没有得到积极地防治。而只有19%的患者进行过牙周洁治,由于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在家,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进而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减少,使得老年人对牙周病知识十分匮乏。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从而尽早的进行牙周病的防治。经过我们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医生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让患者掌握牙周病的病因、危害、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护理人员则将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的刷牙以及如何使用牙线和口腔冲洗器,并介绍目前最先进的针对牙周病可以有效进行治疗和防护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让患者放心的进行医治。另外,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督促老年患者定期对口腔卫生进行检查并及时治疗。健康教育后,我们可以从表二上发现,90%以上的老年患者养成了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从干预前的27%的患者进行饭后漱口变成了93%;从干预前的59%的患者进行早晚各刷一次牙变成了99%;从干预前的32%患者刷牙超高3分钟以上变成了97%;从干预前的12%患者使用牙线变成了89%;从干预前的67%患者3个月换一次牙刷变成了99%;从干预前的23%患者定期检查口腔卫生变成了90%。
综上所述,在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改善患者对口腔保健的行为,可以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牙周病的发生率,并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牙周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唐杭瑞,魏翠芹.牙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综述[J].中国疗养医学,2011,10:918-920.
篇7
【摘要】目的:研究造口定位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永久性结肠造口旁疝中的作用。方法:术前造口定位,按阶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讲解预防造口旁疝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随访2年无一例造口旁疝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造口定位及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造口定位; 健康教育;永久性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2-01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08年Miles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至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此手术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9%和49.9%[1],结肠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与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多发生于术后两年内,常常由于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国内报道发病率10%左右[2],国外报道达36%―48%[3]。国外较早的文献报道如Pearl等报道,肠造口早期并发症1%的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已发生造口旁疝,大多数患者于术后2年内发生。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造口旁疝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我科自2008年1月~12月对32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通过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s,ET)给予患者良好的造口定位、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预防造口旁疝的防护知识,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术后2年随访无一例造口旁疝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实验组样本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的患者32例,历史对照组样本选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的患者28例。术前均经直肠镜检查加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均行永久性结肠造口,两组间的样本量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活动、手术方式、手术医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具体措施
2.1 入院后劝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有慢性咳嗽病史者干预治疗,讲解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
2.2 造口定位:术前一日与医生、患者共同探讨造口位置的选择,标出造口位置后,让患者取坐位、半坐位、卧位、站立位、下蹲位观看自己的造口,以看清造口为原则,调整造口位置,最后划上标记。造口定位时要了解患者的习惯及体型,避免在预计手术切口处、疤痕、皱褶、骨突处、患皮肤病处、系腰带处定位,并确保在腹直肌上,有足够的位置贴袋。
2.3 手术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咳嗽时用双手保护手术切口处,痰多时可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4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及预防切口感染。
2.5 出院前2天开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症状。去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1)嘱患者防止感冒,慢性咳嗽及早干预。(2)避免便秘。(3)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时指导患者放松,使尿道括约肌松弛,必要时服药治疗。(4)保持正常体型,尽量避免肥胖的发生,控制体重,加强腹肌锻炼。(5)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要提举重物,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嘱患者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用手按压造口部位。(6)有持续性腹压增加迹象时,如慢性咳嗽、便秘等,要及早干预,选择佩戴腹带承托,减轻腹压,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7)饮食指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少进食容易胀气和难消化的食物。
2.6 每次讲解后要评估病人掌握的程度,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找医生和造口治疗师复诊,有问题时及时复诊,复诊时仔细检查造口有无造口旁疝,再次评估患者对预防造口旁疝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教育。
3 教育方法
集中讲课、个别指导、发放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成功病例现身说法,电话随访及返院咨询。
4 结果
造口旁疝由医生、ET来判断并作出诊断,记录发生时间、程度。术后随访率100%,术后2年无一例造口旁疝发生。而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造口本身已使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若加上造口术的并发症,更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其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4]。造口旁疝的发生早期不引起重视,但随着病程延长,旁疝的加重,将影响患者的体型外观及患者的舒适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并造成贴袋困难、减少造口袋的使用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口旁疝的发生主要与造口部位选择、造口技术、患者过度肥胖和术后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6]。造口旁疝一旦发生,无自愈可能,且手术难度大和复发率较高,据统计,肠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在50%左右,因此肠造口旁疝是腹壁外科治疗的难题[7]。所以造口旁疝的治疗还是贵在预防。
造口旁疝给患者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对造口旁疝的预防知识宣教很少,一方面是因为患者缺乏相关知识,而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的晚期并发症,患者短期内未看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是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医护人员只注重了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生理需要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忽落了对患者预防造口旁疝知识方面的教育。本组经良好的造口定位及加大造口旁疝知识的宣教力度,强化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适应性健康教育,确保患者理解、掌握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术后2年无一例发生造口旁疝,表明良好的造口定位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有积极作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德森.社区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92―304.
[2] 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5―361,462―463.
[3] SchimmerL.Life table analysis of stom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colostomy〔J〕.Dis colon Rectum,1994,37:916―920.
[4] 覃智玲.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28―4029.
[5] 徐洪莲,王汉涛,傅传刚.造口旁疝的非手术治疗〔J〕.结直肠外科,2006,122:76―78.
篇8
【关键词】
慢性胃炎;胃黏膜慢性炎症;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较少见。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0%~70%,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幽门螺杆菌传染源。
1.2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得胃酸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其发生机制不清。
1.3 饮食及环境因素 饮食不规律,不良饮食习惯,经常进食粗糙和刺激食物,如咖啡、酗酒、浓茶等;各地区发病情况有所差别,与当地的饮食文化及习俗有关。
1.4 其他因素 如服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胆汁及胰液反流等。
2 临床表现
病程迁延,进展缓慢,常在酗酒、吸烟、服药后发病,出现无明显症状或无规律性的上腹部痛和不适及食欲不振,伴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可有上消化道出血。A型胃炎患者可出现明显畏食、贫血和体重减轻。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
3 辅助检查
3.1 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为明确的最可靠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等黏膜受损情况。取活组织检查明确病变类型,在内镜直视下观察,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均可见糜烂、出血、胆汁反流等。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
3.2 胃炎胃液分析 B型胃炎胃酸正常,有时增多;A型胃炎则胃酸减少。
3.3 其他 如血清学检查促胃液素水平,A型胃炎明显增高,B型胃炎下降;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检测;HP检测等。
4 诊断要点
在酗酒、吸烟、服药等因素下,反复出现上腹胀痛及消化不良表现,病程迁延,结合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或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可做出诊断。HP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5 治疗要点
5.1 联合用药 根除幽门螺杆菌,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B型胃炎活动期。常用药物为枸橼酸铋钾,同时服用阿莫西林,其疗效显著。
5.2 对症处理 消化不良,可复用多潘立酮。胃酸增高者,用抗酸药;胃酸缺乏者,服用稀盐酸、胃蛋白酶合剂。胆汁反流者服用氢氧化铝凝胶或硫糖铝。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症状者,应停药并服用抗酸药。
5.3 其他 A型胃炎无特殊治疗,如有恶性贫血注射维生素B12。
6 护理干预措施
6.1 一般护理[1]
6.1.1 休息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针灸和热敷(除出血外)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慢性胃炎恢复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6.1.2 饮食护理 以少食多餐为饮食原则,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进烹饪技巧;纠正不良行为,避免摄入生硬煎炸、油腻等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烈性酒、吸烟、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等;胃酸分泌高者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食物。患者应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定期消毒,预防HP感染。
6.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外,对严重消化不良者,应观察每日进食量和品种,定期测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等。注意有无呕血、便血、消瘦、贫血等病情进展表现。
6.3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和方式,了解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6.3.1 枸橼酸铋钾(CBS),因其在酸性环境中方能起作用,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吸管吸入,防止牙舌变黑,忌与牛奶同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便秘,大便呈黑色,口中带氨味等,停药后自行消失。
6.3.2 阿莫西林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6.3.3 胃酸缺乏者,给予1%稀盐酸、胃蛋白酶合剂,宜用吸管吸服,避免接触牙齿,服用后温开水漱口。
6.4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规律及治疗方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地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舒畅,消除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保证身心康复[2]。
7 健康教育
7.1 疾病知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病因和诱因,了解饮食在疾病预防和反复发作中的作用,熟悉所用药的基本常识,学习简单自护方法。
7.2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休息及睡眠规律,改变不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式。勉励患者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戒烟禁酒,忌浓茶等。
7.3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按时正确服用药物,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控制反复发作。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司匹林、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
7.4 检查及复查指导 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及配合要求,避免精神紧张,解除顾虑。定期门诊复诊,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有中度或重度异型增生,检查期限为半年。
参 考 文 献
[1] 唐风.慢性胃炎的一般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8,12.
篇9
①入院教育本组产妇入院时,应给予热情的接待,主动、细致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产科的环境情况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医院的各项制度、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助产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同时应安排适合不同产妇的病房,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入院后,应详细评估产妇的情况,了解产妇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及护理需求,为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②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产妇来到陌生的环境及对本身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时应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热情、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向产妇讲解临产后各种生理变化及正常分娩的过程,减轻无助感,增加对分娩的自信心,关心及爱护他们,及时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使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顺利分娩。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和能量供给,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并补充足量水,使产妇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③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疾病恢复中,患者家属的积极鼓励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因此,健康教育应争取家属的配合和参与。受过良好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能够给产妇积极的引导和安慰,尤其是产妇分娩过程中家属的鼓励和支持的力量是无比的。
2分娩期健康教育
①第一产程:此期随着胎儿的逐渐下降,子宫口缓慢扩张,产妇会有阵发性腰痛、腹痛等症状,此时助产人员应守护在产妇身边,告知产妇分娩疼痛是每一位产妇必经的经历,并耐心听取产妇感受,表达对其疼痛的理解和同情。指导产妇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这种疼痛,如腹式深呼吸、热敷、按摩、放松等,或陪伴在病区适当活动、听听音乐、讲讲笑话、使其注意力分散而减轻疼痛。同时要根据个体化需要测量生命体征、服药、输液以保证产妇各项指标符合阴道分娩要求,防止意外发生。②第二产程:此期从子宫口开全直至胎儿娩出,产妇会有紧张和恐惧感觉,所以助产士应一直陪伴在产妇身旁,可以握手、抚摩等方式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出汗多可使用毛巾擦试,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配合助产士屏气和向下用力的方法,宫缩间歇时嘱其全身放松,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并及时补充能量及水,以保持体力充沛。适时鼓励、表扬产妇,增强其自信心。密切检测胎心音及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和自觉症状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共同处理。胎儿娩出后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让产妇放心休息。确定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后助产人员应在断脐后将其抱给产妇,让其辨认婴儿性别,进行系手圈、按拇指印、注射疫苗等常规处理。③第三产程:待胎盘、胎膜完整娩出后,向产妇宣讲早接触、早吸吮(即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吸吮,时间不少于30min)的意义,这样做可促进汁分泌,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加母子感情。④第四产程:分娩结束后,要注意给产妇保暖,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协助产妇更衣。母婴留产房继续观察2h,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子宫收缩情况等,无异常情况,送母婴同室休息。⑤产后健康教育:产后4~6h,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以防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如不能自行排尿,可用热敷、暗示、听流水声、针灸等方法,必要时导尿。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鼓励早期下床适当活动,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消毒液擦洗2次。教会产妇正确哺乳方法,讲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耐心热情地解答父母护理孩子的各种问题,指导产妇和家属做好新生儿日常生活护理,开通母乳喂养热线电话,24h为年轻的父母解答相关问题。
3出院指导
①出院前1d,护士应向产妇做出院指导教育,告知产妇在出院后应保证合理的营养,适当休息,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会清洁,保持健康的的心态以适应新的角色。特殊情况暂时不宜喂母乳者,协助人工喂养,并指导如何保持泌乳。②宣传避孕方法,一般产后42d应采取恰当的避孕措施。③对仍需用药的产妇告知继续用药的目的、用量、用法、注意事项、告知复诊时间及联系电话。
4讨论
健康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宣教使家属和产妇能够充分认识到剖宫产术的利弊以及自然分娩的优越性,将产妇的恐惧心理减轻,为自然分娩树立起信心,并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提高。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拉近了产妇、家属和护士之间距离,同时也体现了对产妇的尊重与支持,增加了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并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以缩短医务人员和产妇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的满足产妇的需求,使其掌握产前、产时和产后各阶段的健康知识,使孕妇顺利度过人生最难忘时刻,体现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篇10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目前公认的最有营养的喂养方式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作为卫生中作的重点,文件中明确指出:母乳喂养更加有利于产妇和婴儿。因此,产妇在孕期检查以及住院待产期间和分娩后加权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技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母乳喂养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护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收集2014年9月~2015年2月产前检查至住院分娩的430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2月产前检查至住院分娩的产妇430例为护理对象,其中正常顺产母亲420例,剖腹产母亲10例,年龄15~42岁,平均28岁。孕龄37~42w。新生儿体重2500~4000g,出生评分为8~10分。患者无乳腺疾病及乳腺手术史,无严重妊娠合并症。
1.2方法 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时方法相对较多,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即:语言教育、形象化教育、文字教育以及电化教育等,而我院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以语言和文字教育为主,并且将形象化和电化教育为辅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我院内的板报、手册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
1.3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时机
1.3.1从怀孕起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孕妇怀孕后医院就应该加强孕妇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建立保健卡,并正确的指导孕产妇母乳喂养相关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孕产妇发放喂养宣传相关手册;对存在疑虑的孕妇应该重点宣传教育。对于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的孕产妇还应该加强其护理,正确的指导孕产妇的清洁方法,通过毛巾和清水对进行擦洗,增强皮肤弹性,避免婴儿吸允而出现皲裂。孕产妇从孕28w开始让孕妇及其家属到“爱婴学校”观看母乳喂养的录像,并采用模型方法进行示教,并让孕妇自己演练。对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理想的孕产妇在孕32w开始复习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书面或口头答题,对于文化水平程度较低的孕妇可以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孕妇掌握率。
1.3.2孕妇在入院待产期间孕妇住院后,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9h/d,并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可进流食,如米汤、鸡汤、鱼汤等,保证在分娩后有乳汁分泌。护士针对不同的孕妇按健康教育的程序对孕妇进行估计、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观察效果及进行评价。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沟通技巧,给孕妇耐心仔细地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同时告知分娩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地心理准备。临生产前再次告诉产妇和家人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的好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30min内,在助产士的协助下让婴儿和产妇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对于剖宫产的母婴皮肤接触是在母亲皮肤缝合完毕后,产妇有应答30min内进行。同时,护师宣传入室后应该根据按需哺乳、母婴同室的原则,帮助产妇做好初乳的喂哺,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掌握喂哺的正确姿势及技巧。对于不想进行母乳喂养或先天性条件不佳而又无母乳喂养禁忌的产妇应该加强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告知母乳喂养能够增强母婴感情,同时还能够动态了解婴儿健康成长状况,增强婴儿安全感。对正在用药、暂不能喂奶的产妇协助并教会其挤奶的方法,以便日后停药继续喂奶。
2结果
430例新生儿母亲中有423例进行母乳喂养,7例因为身体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没有母乳喂养,经过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71.16%提高到98.37%。产妇通过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较过去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者98.37%。
3讨论
目前,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发出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乳喂养呈滑坡趋势,通过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所有母亲都能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方法,掌握对的护理和保健,从而促进了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使孕、产妇和家属对护士更加信任和放心,感到安全和满意,比往年患者的满意率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也到了98.37%。因此,做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相关知识
冬季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总结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总结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5篇)
《健康教育学》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讲座简报范文(精选30篇)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论文(范文6篇),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健康目标范文12篇(全文)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简报范文(通用5篇)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范文
网址: 健康行为教育范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2982.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76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50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8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8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0
- 6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54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14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70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