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5:29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饮食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今后,我国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违法者将受到重罚。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17年前,一场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专家最终认定果子狸为病毒宿主。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专家高度怀疑与野生动物有关。既然滥食野生动物教训沉痛,为何还有人陋习不改?有人把吃野生动物视为“有面子”,不仅自己吃,还将其当作珍稀礼物送人。有人对于各种野味充满好奇,即便明知有风险,也要拼死“尝尝鲜”。

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大都和动物有关。统计发现,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动,使得流行病暴发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面对大自然,心中有一种敬畏感。在中国人的眼里,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和谐共生的。《淮南子》云:“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这就是告诉人们,捕鱼狩猎,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毫无节制、无度索取。千百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驯养了很多家禽家畜如鸡鸭牛羊等,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饮食需求。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生物链的一环,环环相扣。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绝不是人类的食物,而是人类的伙伴。如果人类跨越界限,肆无忌惮地捕食野生动物,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必然导致巨大的灾难。只有敬畏和尊重自然,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食物来源于大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与滋养。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饮食混乱问题非常突出,“吃出来的病”日益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呈井喷趋势。因此,亟须将饮食纳入法治轨道,倡导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自2005年7月起,日本实施《食育基本法》。所谓食育,就是关于饮食的教育。该法提出,食育乃生存之本,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日本以家庭、学校等为单位,将食育作为一项国民运动普及推广,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育计划的推行。另外,日本还设立了“食育月”和“食育日”,以此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在日本的学校里,午餐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是与饮食观念、营养知识、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食育”内容联系在一起。学校通过“吃”这个每天必做的事情,让孩子们把每一顿饭吃得有滋有味,从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增加对本国饮食文化的认同感。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饮食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一是树立正确的食物观,倡导敬畏食物、珍惜食物、感恩食物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参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餐饮消费等体验活动,认识到食物既是大自然的赐予、又是人类辛勤劳动的结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不吃野生动物”等理念,控制慢性病和传染病等危险因素,解决好“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地域特色饮食和乡土料理,促进特色农作物的种植与保护,维系居民与故乡的情感纽带,让“家乡的味道”成为“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的饮食。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人人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餐桌文化,更好地享受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28日 19 版)

相关知识

科学饮食指南:营养均衡,健康食谱,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科学膳食习惯
怎么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
中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本文共计517个字
宝宝的健康饮食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育儿知识分享:培养习惯,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健康的饮食习惯范例6篇

网址: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585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