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康养:促进耕育田园养生与健康产业发展——人民政协网
“三生康养”是生理、心理、哲理集成的健康体系,是用中医的整体观、系统论、辩证法看待健康问题,通过耕育“农文餐旅”方式,实现“天人身心”健康。"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一.“三生康养”理念与发展前景
“三生康养”是新时代耕育三生理念与耕育康养、三生农业融合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新三生”指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大三生”是新三生、老三生以及原三生的三生万物共同组成的“耕育三生”。“三生康养”是依托耕育田园和健康农业基地,通过中医农业、耕育农业、有机质农业与耕育农法生态种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耕育文化与耕育文明理念,为婴幼儿、青少年儿童、老年群体提供康养产品及服务。
康养是外部环境与人的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康养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盖范围广阔。健康即生理、心理和精神都处于良好状态;养生是以提升生命质量为目标、对身体和心理进行养护;“康”是目的,“养”是手段。
二.“新三生”生物、生存、生命是康养的重要内容
“新三生”是在生活、生产与生态“老三生”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和要求,不断融合和提升,逐渐演变成为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新三生”。新三生不是替代,而是兼容和并举,新三生、老三生以及原三生(三生万物)共同组成了“大三生”(耕育三生)。
“大三生”(耕育三生)从定义到内涵和外延分成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以“三”为轴线延伸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出三个分主题。每个分主题都有独立概念,共同融合组成了“大三生”这个大家庭。
第一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创立发展的3个阶段:1.“原三生”,是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前,依托2500年前古文明的道德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基础上建立原生概念;2.新世纪“老三生”,倡导生活、生产与生态的“三生共赢”;3.新时代“新三生”,是现今生物、生存、生命“物命存生”。
第二个层面,是三生理念与耕育融合的3个阶段:1.耕育田园、耕育农法、耕育体验;2.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德(伦理道德);3.耕育农业、耕育美膳、耕育足迹(大足迹);
第三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扩展和延伸的3个发展阶段:1.生态食材、中医农业、有机质农业;2.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3.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
三. 生是“三生”和“养生”生生不息的体系
道生一(点),一生二(线),二生三(面),三生万物(体)。点、线、面、体无限变化。三点一线、三线一面,三生无限。天、地、人三者互动产生了自然万物。天有“三”,日、月、星;地有“三”,水、火、风;人也有“三”,精、气、神。“生”是所有事物的命脉,只有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才能生生不息,实现可持续发展。老子非常强调“生”字,天地万物本源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上看,生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
“生生不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人的生命是建立在身、气、神的大体系,身气神相当于软件、硬件和操作具全系统。包括对人的生命的认识,如生命的来源、生命的价值、生命保养的原则、生命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等等。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的各种方法,包括疾病的治疗、康复方法。涵盖繁衍生命、延续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管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等内容。“生生之学”也包括:“养生”和“治疗”的道理和方法、手段、工具等。以“养生”为本,“治疗”为辅。“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与“养病”的关系:养生是防病(保持身心健康)、养病(使之自愈),而不是治病;养生首先要端正观念,一是尽其天年,无疾而终,而不是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提高生命的质量。长寿重要,生命质量更重要:身心健康地活着,安然享受人的生命周期。
养生以“顺应耕育更时与四季天道”为根本,顺四时昼夜,达于“阴阳平衡”、“五行调和”、“中和为用”(“动态平衡”)、 “天人感应”(“整体关联”)。“养生莫若知本”、“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包括情绪与心胸(情志),古人崇尚“一生淡泊养心机”,养生要在养心,养心要在养德,养德要在明道,明道要在践行。
耕育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不绝。天地大义,生生不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三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生态家园,就要求我们要倡导耕育文化理念,了解耕育文明发展历程。新时代,大三生(耕育三生)发展原则就是要通过耕育伦理道德约束,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生命健康的社会。
四.耕育演化与康养服务对象
人类从古代农耕进化到耕读,现今已进入耕育时代。育是保育、育人。耕是躬耕、耕莘。耕莘是躬耕于有莘之野,相当于现在的耕育田园养生。据《孟子》记载,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伊尹曽躬耕莘野,后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城北之地一度被称为“伊田”。
康养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年人和亚健康群体,从孕幼到青少年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体系里找到特定位置。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覆盖的范围。扩展到了医疗、保健、旅游、体育、文创、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三生康养重点是“农文餐旅”与“天人身心”。以下按照“农、文、餐、旅”与“天人、身、心”栏目分别介绍其与康养的关系。
五.耕育“农、文、餐、旅”康养模式分析
1.农:以农为基。
依托耕育农业、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基地,适度参与农事劳作,达到身心与精神的和谐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就医、健身、养老、旅游、运动、环境等与健康相关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耕育文化。田园康养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是健康农业与养生农业的结合,目前的模式多为耕育农业+康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对田园康养的需求越来越多。三生康养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发展健康产业,健康农业正当其时。
田园康养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模式。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等。田园康养是指依托耕育田园,提供生态食材、健康农产品以及农业体验,兼备有果蔬种植、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属性。田园牧歌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基础。在乡村振兴及大健康政策背景下,乡村康养产业方兴未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2.文:以文助养。
依托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理道德理念,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耕育体验基地等。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将“养生”与“养心”融为一体,以“养心”为本,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文化前提。依托乡村的耕育文化底蕴,可从耕育伦理、中医药文化、药膳、长寿、武术、太极、饮食、民俗风情等方面挖掘康养文化因子,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整合,同时结合乡村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打造文化康养产业模式。耕育文化是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源远流长,并且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也是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农民自给自足、勤劳、质朴的思想感情。可以依托长寿文化,大力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等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
3.餐:以食养生。
依托耕育食德、美食地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生态餐饮、不时不食”的理念;提供的绿色、生态食材构建的养生饮食。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乡村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古语有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食。”提到养生,就一定会想到饮食。养生农产品就是五谷杂粮,在乡村农民都是吃自家种的应季节的粮食和蔬菜,这就是养生之道。游客来到乡村田园中,住农家院落,吃农家饭菜,吃五谷杂粮,吃应季节蔬菜,品当地生态饮食特色,达到养生目的。
4.旅:旅康共享。
依托耕育旅游、文旅地标战略,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中心,利用乡村的特色资源,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理念和驱动,集乡村生活、健康、旅游、养老养生、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素质教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及产业模式。
六.三生康养与“天、人、身、心”健康的关系。
目前,康养已经上升到人类高层次生活需求,在人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而衍生出来的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康养的基本目的实现从身体、心灵到精神等软硬件各个层面的健康养护。
1.天人:天人合一。
依托生态保育、生态康养、森林康养等,把天人合一生态和谐理念深入贯穿根植于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全域过程和全产业链中。“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核心,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发展的完美追求和进取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人与外物有机和谐的联系统一,天地与人高度融合的价值体现。
人类是从大自然进化过来的智能动物,天生带有自然情结和绿色生态基因,人类的心灵深处都不由自主的向往大自然。三生康养把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条件作为主要康养手段,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命学原理的自然修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把三生康养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
2.身:养身为本。
养身即是对身体的养护,在保证身体机能不断趋于最佳状态或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目前康养最基本的养护内容和目标。如保健、养生、运动、休闲、旅游等产品或服务,旨在对康养消费者的身体进行养护或锻炼,满足康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需要。康养产业在借助其他产业基础不断发展、拓展领域的同时,又创新了相关产业的业态,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共赢的效果。实现“康养+”森林、阳光、湿地、田园、避暑、新鲜空气、中医药、膳食、文化、旅游、体育、温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康养类型,成为新的发展路径。
3.心:田园养心。
人们从身体、心灵到精神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健康养护。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身体是硬件,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软件,是身体具有生命力的象征。生命依身体而存在,生存就是生命与身体软硬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身体健康倡导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餐饮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补精益气,倘用之不时,食之不节,犹或生疾,况药乃攻邪之物,无病而可服焉。人体生命的软件是精、气、神,是生生之本。
中国哲学是以探讨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中医致力于探索救治现代人类的生命之道,不仅医人还要医社会,不仅医身还要医心,让人类生活回归生命本质,推动大健康产业。“生生之学”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耕育养生”,欣赏自然之美,欣赏生命之美,热爱生命、关爱他人,“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功能。其核心理念是:天人相应、身心一体。
中医认为,由于气与神的寄存,人体才有了生命。人体形骸如果没有了气、神,就是没有了生命的躯体单独存在。所以,气与神是生命的根本。气,相当于本能信息系统;神,相当于意识信息系统。躯体与生命的关系,应该说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形是气之基,气是神之基。养心即是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养护,是心情放松、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因此,养心康养所涉及的产品或产业主要有心理咨询、文化影视、休闲度假等对人心理层面产生影响的产品或服务。养神即是对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养护,保证人类世界精神与心理和谐健康。
相关知识
“耕育体验”促进青少年研学与亲子生态教育——人民政协网
遵义市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园发展综述
让幸福安康可感可享 ——推进我市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十四五期间全面支持“田园+康养+旅游”模式发展
区域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谱写绿色大健康产业蓝图
田园+康养+文化+旅游=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国务院:十四五期间全面支持“田园+康养+旅游”发展,打造新生活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人民政协网
新田县政协“计生知识”会员讲堂开讲
网址: 三生康养:促进耕育田园养生与健康产业发展——人民政协网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6275.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413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