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精选5篇)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6:15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1篇

XX县XX中学XXX老师的讲座首先通过视频课件,介绍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偏极状况的一组新闻,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调查的原因:

(1)学习压力无从释放。

(2)早恋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3)家庭结构残缺带来的影响。

(4)不良的教养方式造成的结果。

(5)隔代教育产生的障碍。

(6)个性特色以及社会传媒注入了一些不良因素。

接着XXX老师介绍了XX中学十多年探寻搜索而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全面开展“1+1心联行动”健康教育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夯实心育基础。

三是规范细致的咨询辅导,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四是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关口。

XXX老师的讲座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XX县XX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中心XXX老师的交流发言,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该校是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

(1)营造温馨的心理辅导环境。

(2)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3)强化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6)开设“悄悄话信箱”。

(7)坚持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谭学美老师的交流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很好的工作范例。

XX县实验小学XX老师从四方面介绍了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2)同步实施,三方联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氛围。

(3)创造机会,抓实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专业团队。

(4)明确任务,拓展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增实效。

XX县实验小学的介绍也为我们大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XX中学关工委的交流从“确定方向”、“建章立制”、“构建平台”、“推广辐射”四方面作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在构建平台上做了五项具体工作:

一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二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三是接收学生的心理咨询,四是设立学生信箱,五是做好书面宣传。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今天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对大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全县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的“在全省各中小学90%以上建立谈心屋”的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要多样,除办好“谈心屋”外,还可以在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的走访活动中,或利用手机、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2篇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两个中部地区地级市的中小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访谈法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精神和内容,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评价等),最后还包括中小学生对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个年级11338名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1027份,回收率为97.3%。其中农村中小学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学生6574人,占59.6%,符合当地城市和农村学生比例。在所有学生中,小学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录入和分析。

2研究结果

2.1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城市中小学在设置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方面较好。但整体来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相比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设置心理辅导室整体来看,城市中小学中有88.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4.3%的学校没有设置,7.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设置心理辅导室。其中,城市各级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设置情况如表1。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开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802.8,p<0.001)。初中学校相对较少,只有80.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

2.1.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城市中小学中有89.8%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8%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4%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占90%以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中学校占83.9%。

2.1.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情况整体上,城市中小学中,有66%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12.7%的学校没有此类活动,21.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较多,占85.7%,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的中学刚过半,3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心理健康讲座。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方面有显著差异(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为: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4.8%的学生认为一般,8.2%的学生不知道。具体来看,小学生的满意度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8.4%和53.1%。经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2639.6p<0.001)。整体看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低于小学生。

2.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认知与评价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师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与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没有得到落实。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2.2.1设置心理辅导室与城市相比,农村设置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较少,尤其是高中。整体来看,66.5%的学校设置了辅导咨询室,13.7%的学校没有心理辅导室,19.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无心理辅导室。其中,小学有81%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学少(见表4)。经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932.1,p<0.001)。

2.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占70.7%,没有开设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学校是否开设的占13.4%。其中,小学开设情况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仅有27.3%(见表5)。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414.8,p<0.001)。

2.2.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中有45.3%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30.2%的学校没有相关活动,24.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活动。小学中有76%的学生回答举办过心理健康讲座,初中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经卡方检验,农村中小学之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情况有显著差异(χ2=767.7,p<0.001),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的开设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学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满意度最低。经卡方检验发现,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呈显著差异(χ2=881.6,p<0.001)。

2.3城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如上所述,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这里,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以期了解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异。

2.3.1心理辅导的态度与评价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1027名中小学生中,去学校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为3592人,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32.6%。其中,小学生1480人,占辅导总人数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体来看,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评价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辅导水平的评价存在差异。城市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占74.3%,而农村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为68.9%。整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心理辅导教师水平之间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发现这一差异显著,χ2=35.8,p<0.001。城市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水平评价更高。

(2)对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整体来说,心理辅导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学生都认为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仅有3.5%的学生认为心理辅导没有帮助。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效果评价差距不大,认为心理辅导“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别占20.8%和23.2%,表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8%和2.4%。

(3)对心理辅导的态度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比较接纳。整体上看,79.1%的学生表示接受心理辅导,20.9%持不确定或比较排斥的态度。具体来看,对心理辅导表示“比较接受”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79.2%和79.0%;表示“不确定”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17.7%和19.1%;表示“比较排斥”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3.1%和1.9%。由此来看,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上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整体呈接受态度,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示对心理辅导持排斥态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有8721人,占79.1%。这里主要分析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表现出差异,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3.3%表示很有兴趣,而61.1%的农村学生表示很有兴趣,接近40%的农村学生表示对心理健康课程兴趣一般或毫无兴趣。经卡方检验,城市和农村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差异显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城市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占79.4%,这一比例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只占64.8%(见图5)。在授课内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卡方检验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评价差异显著(χ2=233.4,p<0.001)。

(3)授课教师水平的评价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更高,认为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很有水平的城市学生占79.7%,而这一比例在农村学生中只有62.5%(见图6)。近40%的农村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检验,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330.6,p<0.001)。这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上,农村和城市之间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差距不大。具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3%和73.3%,认为“一般”的分别占22.6%和24.1%,认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3.1%和2.5%。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帮助。虽然农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师资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整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χ2=4.729,p=0.094),说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与建议

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纲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重视,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效。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学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与十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跟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而是促进中小学生在认知、情绪、动机、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小学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次调研数据看,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呈接纳态度,心理辅导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得到广泛普及,极大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学生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表示很有帮助。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比《纲要》颁布初期有了明显改善。相比2005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本次中部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情况都有明显改善。2005年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率仅有38.1%,全国范围内47.3%的中小学没有心理咨询室。这说明近十年来,随着教育部《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学生的普遍需要之上的,不仅要面对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广大的正常学生。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学科教学中渗透,结合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每次讲座根据学生和教育工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例如,新生入学后,举办“如何适应新环境”的讲座,考试前举办“考试焦虑怎么办”的讲座,考试后举办“怎样合理归因”的讲座。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困扰,解开心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理性引导作用。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都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心理教育因素,把握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等。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适应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各种竞赛、集体劳动、集体出游、社会实践等,教师有意识的把这些活动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磨练意志。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为了解,其日常工作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面对个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教师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教师对个别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也可以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方式与中学生交流。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必须懂得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受过专门的心理咨询训练。中学心理咨询有其独特性,面对的是正常的、有了困扰和苦恼的学生,他们不是病人、不是成人,教师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问题,健康愉快地生活学习。心理咨询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学生在学习、自我、人际交往、适应、考试等方面遇到问题时,需要专业的帮助与指导。专业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校园环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校园环境不仅指物质环境,要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校园的精神、人际和心理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中学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觉,给中学生极大的心理幸福感、安全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促进学习;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的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中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必排名,给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氛围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的学生,还是某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转变以学习成绩衡量中学生好坏的传统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优良的校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对升学压力很多中学让学习活动成为学校的唯一活动,其他活动都属于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这种校园氛围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使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本领,发展各种能力,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各种竞赛活动、兴趣小组、广播站、合唱队、篮球队、科技小组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各项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全面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样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提升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13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第4篇

一、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以往的学校教师只重视教学,很少有人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提高教师的认识是当务之急。

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小学教师为什么要讲究心理健康”、“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育的艺术”等,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有了好的开端,我校又开办了心理健康简报,每月一期,发给各教学组,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另外,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介绍成功经验,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以评语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全校开展了学生评语改革,学校通过讲座、学生及家长读评语谈感受等系列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评语改革的重要性。

“高广浩:聪明、幽默的你经常给大家带来欢笑,尤其是你在联欢会上表演的小品,更是令人开心,你的歌声也令人赏心悦目。同学、老师都喜欢你,本学期你的字写得漂亮多了,学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凭你的聪明你应该做得更好,满足现状只能让人停滞不前。课堂上的大嗓门显示了你的豪气,可它有时破坏了纪律,今后还要注意与同学搞好团结。你很懂事,一定知道今后该怎样做,对吗?努力吧,高广浩!老师在期待着你的成功。”

这样的评语令人耳目一新,透着启发、鼓舞,透着鞭策、信任,透着关爱和希望,叫人看后难以忘怀,这是我校开展评语改革后五年级三班唐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

在评语改革中,大家一改原有的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评语中首先“沙里淘金”,肯定优点,让其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唤起自尊;然后婉转提出缺点;最后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进步,提出希望。

我校的评语改革得到了家长和上级部门的好评,在教育局德育年会上曾作过专门介绍,《阜新报》也作了报道。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中的渗透

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自觉地寻找心理培养的渗透点和心理训练的对应点,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咨询箱,挂在走廊里。制定了心理咨询制度,明确提出为咨询对象绝对保密,不泄露有关情况。对咨询对象反映的情况审慎研究,不轻易下结论。

还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讲座。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下午第八节课为心理健康讲座时间,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成长中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五、确立实验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我校承担了市心理健康科研实验课题,首批五个班参与了实验。每个实验班开学初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求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确定跟踪对象,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的帮助,并作好跟踪记录。每个实验班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六、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开展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端,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最直接的就反映在了高等教育的“扩招”上,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数量已达657万,毛入学率也创下26.5%的历史新高[1]。虽然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但是与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的其他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中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诸如拜金主义、自由散漫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的蔓延,再加上学生自身面临的各种压力,多重作用下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2]。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三种途径组成,第一种途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开展,这部分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任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情况,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比较泛泛的引导教育;第二部分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开展,这部分主要是由辅导员通过集体或者个别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比较有针对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开展的虽然有针对性,但是专业性稍差;第三种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部门,由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这部分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专业,但是人员比较少,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3]。所以,大部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只能是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等着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上门来帮助解决。虽然看上去,在目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途径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每种途径又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丰富开展途径,为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提出新的借鉴思路。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元化趋势。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心理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开大会,作报告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尤其是扩招后,平均每个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最少需要负责管理三四百人,有的地方甚至一个人要负责近千人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再加上现在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应酬也多,很多学生等到毕业了,也不见得轮的上和每次学生倾心交谈一次,更何况说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招录一些专业背景更加符合于学生管理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先进学生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也要给于及时的培训,并且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力求,让每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都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到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件当中去[4]。最后,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方式转变,避免因为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论文多少来评价其工作成绩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转而将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学生的评价作为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方式。

2、丰富心理教育开展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现在,各高校中都在热火朝天的举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一般都是以讲座、报告会、条幅宣传等形式。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种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就是上面大讲,下面小讲;上面唾沫横飞,下面鼾声阵阵;甚至上面讲着,下面玩儿手机,看小说,谈恋爱的屡见不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就完全说明这些形式不好,但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实践证明其宣传之后的效益并不是足够明显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报告会枯燥乏味,条幅宣传大家并不关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宣传不到位,因此可以说高等院校采取的措施不适当[4]。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设立心理委员,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户外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电影欣赏、心理剧演出,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心理宣泄室等,还制定了心理预约制、来访登记制、咨询记录制等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厌学、有抑郁症倾向的部分学生,每年还要开展危机干预[5]。另外,还可以通过把一些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故事用情景剧的方式编排出来,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出,最终形成舞台剧,演给大家看。因为演员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且演的故事又是身边的事,所以大家观看起来积极性都很高。这种方式远比几台大型的心理教育讲座更有意义。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提高基层自主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班委会,各种协会等都属于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而在各种管理措施中,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其实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相反倒是事半功倍。因为,学生之间沟通更多,交流也多,互相之间更加了解有哪些心理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一个班的,甚至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非常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干预和教育之中去,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学校可以把学生会之中,班委会之中,分别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将班级或者学生会之中,思想比较先进,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然后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了解,将心理有问题或者思想压力大的同学登记出来,由班内组织谈话,同学之间倾情沟通,看看这种问题到底产生在哪。待到初步疏通之后,再有学校各级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辅导。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委员,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建设的新举措,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针对性更强,远比盲目的开展各种培训效果要明显的多[6]。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教师也要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学生的自学、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自我成长分析、朋辈咨询等互助心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过学习,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中。

三、结语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发挥其心身潜能。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因此,面对新时期各种环境的日趋复杂,各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师资力量、教育所需的软件硬件等各个角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加强,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刘玉强.简析大学生群体心理存在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

[3]彭庆红.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缓解心理压力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多样化[EB/OL].

[6]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出新招——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加盟班委会[EB/OL].

相关知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演讲稿(精选5篇)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精选5篇)
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演讲稿(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总结(精选15篇)
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精选10篇)
健康教育讲座简报范文(精选30篇)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简报范文(精选17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领导讲话稿(精选21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3篇)
心理健康讲座主持词(精选7篇)

网址: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精选5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665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