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6:29

  [内容摘要]

  青少年犯罪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内因是青少年的心理因素。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的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源头,尤其重要。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引导他们自我调控消极情绪,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旦发现青少年出现了心理疾病,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医治,让青少年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从“心”做起,防微杜渐,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促进社会平安。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   心理原因   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 青少年犯罪有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的负面影响、学校的教育不当及社会的不良风气等是外因,而青少年的心理因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对青少年的内心施加影响,促使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发生变化,才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的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源头,尤其重要。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2]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半。一个人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会犯罪,除过失犯罪外都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综观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其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哥儿们义气”的消极盲从

  哥们儿义气的朋友观是构成犯罪团伙的基础,是捆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一根精神锁链。这种腐朽的观念,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精神空虚、无所寄托的表现,而哥们儿义气成了他们之间的精神之柱。[3]

  去年4月,笔者作为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了未成年人陈某寻衅滋事案。法庭上陈某供述,自己是出于好强、好胜心理和内心对朋友的“哥儿们义气”而参与打架斗殴、充当朋友的打手,非常后悔自己的盲从心理使自己走上犯罪道路。

  2、狭隘、逆反心理的极端反应

  由于别人的某些方面(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超过自己,一些青少年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找机会诋毁别人。有些人心胸狭隘,稍遇不幸就想不开,对于一些小矛盾斤斤计较,这种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引起内部的心理冲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方面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娇生惯养,另一方面父母因为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心切,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年龄的差异、心理状态各异,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如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家庭内部的违法犯罪现象,如出现家长打骂子女,子女伤害甚至杀害父母、祖父母等案例。

  3、自卑、孤独心理的片面发展

  多数青少年个性好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法在学校好好表现自己,感到自卑、孤独,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聊天便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诱而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旦他们缺钱上网,就可能引发财产犯罪。有的青少年与人发生矛盾,便盲目摸仿网络游戏中的打斗手段残害他人身体,导致青少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甚至杀人案的发生。

  4、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人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正常需求。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发展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利己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他们的各种需求往往超出正常需求的范畴,与社会需求处于对立状态,在这种对立冲突中,他们就铤而走险选择了犯罪。近两年笔者参与审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有32件,其中受消费早熟心理影响的敲诈勒索案、盗窃案和抢劫案就有15件。

  5、好奇心理、性心理的扭曲与道德、守法观念的不健全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4]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在生理上得到迅速发展,身体发育快、易兴奋、较冲动,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一些,这就使得他们缺乏从心理上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常常表现为过剩的精力有时使用不当,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易进行暴力性和冲动型的违法犯罪活动。有些青少年性机能发育成熟,但是缺乏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在社会“黄毒”的影响下,就可能去追求异性刺激,从而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有一起强奸案,案犯是某农村中学初三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因为看了一些黄色书刊起了邪念,竟把小学一女生骗至家中对其实施强奸。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平安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心理偏差、医治心理疾病,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国学者陈麟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项:①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②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③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④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⑤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⑥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5]这些标准基本上反映了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想化要求,为我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平安,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学会如何自我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的自我完善,一方面是要肯定并发扬青少年自身性格中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并主动而及时地克服自己性格的缺点和弱点。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1)多读好书,增强自我完善性格的方向性。就书的内容而言,有好坏之分。我们要求青少年学生多读好书,不能看低级趣味的、封建的、反动的书刊。书中有许多人物可以作为做人的镜子,给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榜样和范例,使他们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多读好书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基础上,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完善性格的自觉性。大凡有成就的名人,都把内省和慎独作为自我修养的方法。所谓内省就是经常自我反思,对自己进行剖析、检查,不断改进缺点和不足的自我完善过程。这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慎独就是做到一个人独处时,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不会因为没有他人看见或认为事小而为所欲为。通过内省,使青少年学生发现不足、及时改进缺点;通过慎独帮助青少年培养自律能力、养成自觉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些对于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自我调控消极情感

  社会是复杂的,在任何人身上都会经常发生不顺心的事情。这时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确面对现实,长时间处于烦恼之中,必然会有损身心健康。面对消极情感,青少年学生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应该如何面对呢?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学生:(1)转移思路。苦闷和悲哀的事情临头时,可暂时回避一下,转移一下思路,例如,换一个房间、换一个聊天对象、有意去干一桩活、去串门、会一个朋友或有意上街看热闹等。这样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向人倾诉。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把心中的苦处能合盘倒给知心人,心胸立刻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即使面对不很知心的人,把心中的委屈倾诉给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阴转晴之效。(3)培养爱好。人无爱好,生活单调,集邮、打球、钓鱼、唱歌、跳舞等都能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每遇到心情不快时,完全可全身心一头扎到自己的爱好之中。

  人们常说:气大伤身。常与负性心理相伴的人容易得病,有时也很容易走向极端,做出违法犯罪之事。所以,要想保持一个好身体,同时避免自己行为过激,以免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必须教育广大青少年学会远离坏情绪,营造好心境。我们要经常提醒青少年务必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吵。在当今,只要与人接触,就避免不了发生矛盾,这无疑又会影响人的情绪。这就需要注意预防。当可能与别人争吵时,最好先退一步,忍一忍,防止冲突发生。有句老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2)别对周围的人和事耿耿于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让人看不惯的事,而一时又解决不了,要教育青少年大可不必为此跟自己过不去,郁闷不乐。(3)要是因为过失挨了批评,心理上诚心接受,不再重犯,使自己更聪明起来,从此谨慎小心,变精明些,不也是一种进步吗?这么一想也就不会生气了。(4)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休闲旅游,走进宁静、清新的大自然,乐在青山绿水之中,面对美景,积在心中的任何阴影都会一扫而光。此外,参加体育活动,观看演出等等,都是营造良好心境的好方法。

  3、灵活应变,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挫折是坏事,但有时也是好事,关键看一个人如何面对。有人在挫折面前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选择了犯罪道路;有人历经挫折,越挫越勇,意志越来越坚强,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在挫折面前反应如何,往往体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时常提醒青少年,必须学会承受各种压力与挫折,善于运用各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虽然我们提倡对既定目标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决不是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盲目蛮干。期望的目标到底定得高一些好还是低一些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一位初二同学,他对英语科定的目标是140分(满分为150分)。在第一次考试,他得了100分,第二次考了110分,第三次115分。几次下来,他感到很自卑,认为通过努力总是达不到目标。对此,我们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变他对原定目标的看法,适当降低目标,终于使他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遇到反复多次的挫折,不妨变换一下努力方向,寻找更符合自己情况的新目标。

  青少年在遭受挫折后通常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反应,如悲伤、失望、自卑等。这时,有些自控能力较差、易冲动的青少年就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方法来释放消极情绪,但同时就可能会使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严重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要教给他们合理的宣泄方式,如采取升华的方法,就是把挫折由坏事转变为好事,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认识到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最终使自己走向成功,从而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

  4、善交益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认知、相互理解而建立起来的心理联系。通过人际交往,一个人才能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青少年保持愉快的心境,满足他们基本的心理需求。当青少年遇到挫折或有了苦恼时,不妨找自己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师长,以便把内心的烦恼向他们倾诉。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他们提供一种宽松、温馨的心理氛围,和青少年建立朋友式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然而,有不少青少年是因为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青少年在交友方面要非常慎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罴”。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要教育他们努力培养自己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使自己在与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和诤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本来是正常而自然的事。但是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如果受到不良的影响,就有可能引发性犯罪。所以我们要指导青少年通过上生理课、学校的性知识讲座、科学的性知识教材或读物等正当的途径来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知识。我们要引导他们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时,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爱自重;既要开放自我,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我们要教育他们如果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学会在反思中作出理智的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长大成人。

  有些失足青少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缺乏家长和老师们的关爱。这就要求父母和老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多与其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时教育青少年在与父母和老师们交往时学会讲艺术,如主动沟通、敞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等等。

  5、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医治心理疾病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6] 绝大多数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病。教师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促进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因不适应内外环境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调控自己,恢复内心的平衡,提高自己应对各种人生难题的适应能力。在省级示范初中学校——上杭三中,我们专门设立了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室,由初一的两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一方面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寻找原因、正确认识自我、及时医治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向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提供相关的信息,指导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6、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作为中学教师队伍中的人民陪审员,笔者经常把本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反映给学校,与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道共同商讨对策,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法制讲座、心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竞赛以及模拟法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及时解除心理困惑,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加强对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只有从“心”做起,防微杜渐,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平安与和谐。

[注释]

  [1]《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王元英、赵晓林,2005年8月25日,法律图书馆

  [2]《当代心理学》,陈学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3]《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与教育》,屈铁军,2002年9月19日,华夏心理网

  [4]《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李巧玲、叶文炳,2003年10月31日,法律图书馆

  [5]《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贾晓波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6]《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贾晓波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第267页

相关知识

情绪管理: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减肥的心理原因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发育的因素研究
对青少年减肥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oc
青年期心理卫生
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理变化导航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肥胖原因有哪些
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国际视点)
青少年肥胖与心理学
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网址: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690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