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7:15

概述

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 与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有关 我国糖尿病前期人数约有1.48亿 如不干预,约5%~10%人群进展为糖尿病

疾病定义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注:OGTT是指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2001年,时任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席医学官的Richard Kahn教授,为了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有足够重视,召集了多位糖尿病专家进行讨论后,给出了“糖尿病前期“的名词,用来替代之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

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前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的一项大样本调查研究显示,按WHO(1999)标准,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为15.5%,预估有1.48亿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013年全国横截面调查研究显示,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0标准,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高达35.7%,中国约有3.881亿糖尿病前期患者。

疾病类型

糖尿病前期分为三种情况,即单纯的空腹血糖升高(IFG)、单纯的餐后血糖升高和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升高三种情况。其中糖耐量减低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而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6.1mmol/L但<7.0mmol/L。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将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及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发生,并与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风险增高相关。

糖尿病前期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前期运用恰当方法控制血糖,是有可能逆转的。其中有1/3的患者可以逆转,如果不加控制则有1/3的患者就会进展为糖尿病。

病因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遗传因素、衰老、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

基本病因

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因素与2型糖尿病相似,和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有关基因的存在;环境因素包括摄入热量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等,导致超重和肥胖等。

早期,胰岛β细胞可以通过增加分泌而代偿,糖代谢可不出现异常;后期,β细胞分泌缺陷就表现出来,先表现为糖耐量异常(IGT),餐后血糖升高,后者产生“高葡萄糖毒性作用”,加重胰岛素的分泌缺陷。

症状

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症状,不易被发现,多数患者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典型症状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无症状。

就医

因为我们的体检一般都是仅查空腹血糖,漏诊率较高。因此目前提倡两步法筛查:

第一步先采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20~74岁的普通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步对风险评分总分≥25分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相关检查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评估

首先建议先采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20~74岁的普通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评分指标分值

年龄(岁)

20~24

025~34435~39840~441145~491250~541355~591560~641665~7418

体重指数(kg/m2)

 <220 22~23.91 24~29.93 ≥305

腰围(cm)

男性<75,女性<700男性75~79.9,女性70~74.93男性80~84.9,女性75~79.95男性85~89.9,女性80~84.97男性90~94.9,女性85~89.98 男性≥95,女性≥9010

收缩压(mmHg)

<110

0 110~1191120~1293130~1396140~1497150~1598≥16010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无0有6性别-女性0男性2

年龄(岁)

体重指数(kg/m2)

腰围(cm)

收缩压(mmHg)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风险评分总分≥25分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早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小时后口服溶于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或用一分子水的葡萄糖82.5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

从服糖水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糖水前和服糖水后2小时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OGTT 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7.8~11.0mmol/L。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静脉血浆血糖≥6.1mmol/L但<7.0mmol/L,OGTT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

糖耐量减低

OGTT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但<11.1mmol/L,且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

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糖尿病相鉴别,发展至2型糖尿病时则检测结果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

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可予以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具体目标为: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使超重者体重至少下降7%;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千卡;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

使糖尿病前期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前期并掌握糖尿病前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及依从性,促进临床干预效果,达到行为上的转变,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

中国大庆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在之后的14年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

控制热量摄入、平衡营养、控制体重、限盐、戒酒。
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医学营养干预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制订饮食计划

建议合理平衡膳食,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每日所需热量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控制热量摄入、平衡营养、均匀分配每日饮食量。

体重正常者:按照饮食估算食谱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地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肥胖者:主食、副食摄入量减少10%以上,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饮食注意事项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应计入每日摄入总热量。限盐、限酒: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血压,每日限盐6g;不建议饮酒,或必须饮酒时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kcal的热量。

运动干预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的体力运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有氧训练: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摄取,而不依赖于肌肉质量或者有氧代谢能力的改变;
抗阻运动训练:可引起的肌肉质量增加有利于血糖摄取,并且不依赖于改变肌肉固有的胰岛素应答能力;
有氧和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多样的运动形式也避免了运动的单一性,有利于增强患者运动依从性。

药物治疗

建议根据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高低、个体的健康需求/经济和医疗条件进行分层管理。目前唯一获批为糖耐量异常(IGT)治疗的药物为阿卡波糖。

较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控制目标启动药物干预,包括以下情况:

超重或肥胖者BMI未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未达成至少下降7%;
空腹血糖受损(IFG)者指空腹血糖>6.1mmol/L;
糖耐量异常(IGT)者OGTT2小时血糖>7.8mmol/L;
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

较高风险或具有健康需求(例如年龄<60岁)、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若未及时干预,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适当及规律的干预可使其逆转为血糖正常人群,至少应尽力维持在糖尿病前期,阻止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

中国大庆研究30年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糖尿病发病延迟时间为3.96年,累计发病率明显降低。

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人群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水平, 但由于合并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以及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心脑大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健康人群明显增加。

日常

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识。定期测血糖及体重等。

家庭护理

鼓励糖耐量异常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运动、控制体重、限盐戒酒。并督促按时就诊检查。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平衡营养、控制体重、限盐戒酒。运动: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日常病情监测

每年至少进行1次OGTT试验;已进行药物干预者,每次随访时需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肥胖者,特别是中心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静坐生活方式者。

预防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肥胖、久坐少动、摄入能量过多等。高风险人群定期监测血糖,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参考资料

[1] 许曼音.糖尿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9-38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J].药品评价,2019, 17(7):3-12.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4-67. [4]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5] Gong Q, Zhang P, Wang J,e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30-year results of the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Outcome Study[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9,7(6):452-461.

以上内容由母义明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妊娠期糖尿病症状
餐前低血糖预示糖尿病
孕期糖尿病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管理
糖尿病餐前血糖高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
如何管理孕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

网址: 糖尿病前期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779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