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与健康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定向运动;体育健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2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6
定向运动项目被引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之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定向运动教学实效做了几点探究。
1.以竞技形式展示项目魅力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的运动项目被引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为了让该项目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定向运动的意义与优点,以加深学生对新运动形式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该运动的积极性。但是,口头宣传的形式显得有些虚幻,不如让学生以实际体验来感受定向运动的魅力。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定向运动的竞技特性,为学生设计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游戏,该游戏以真人CS为蓝本,并加入了定向运动的一些内容与元素。在游戏前,笔者请初中学生准备了绘图纸、铅笔、直尺、红蓝颜料及水枪,以学生熟悉的真人CS形式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每两个小组相互对抗,利用淘汰模式最终选出钻石战斗组。在具体的分组决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绘图纸上绘制地图并科学布点,然后为他们布置100米飞夺路牌、8分钟救火、30米定点取球等场景。在对决过程中,各个队队员不能被对方队员的水枪射中,并且同队队员应相互掩护,如果谁被水枪射中前胸、后背一次或者被射中腿部两次的话,须退出对决。学生虽然尚不清楚定向运动的理论,但是瞬间被CS对决模式点燃了热情,都积极地参与比赛活动,亲身体验了游戏的冒险性、竞争性、趣味性。在游戏中,笔者刻意引导学生学习了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游戏结束后,学生们都意犹未尽,我趁机向学生们介绍游戏并不是纯粹的CS对决,而是融入了一些新的定向运动项目的特色元素,而真正的定向运动比真人CS游戏更有趣、更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定向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加定向运动项目的亲身体验,使得他们在后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都能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寻宝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的重大任务,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最终提升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差异,教师可利用定向运动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制订分层教学方案,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耐久力。比如,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寻宝游戏”为载体,恰当设计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4人组,两组对决:一组绘制地图并定点藏宝;另一组根据地图提示,科学设计寻宝路线并完成寻宝任务。为了加快游戏进度,教师还可为寻宝一组规定寻宝时间,如果超过时间还没有寻到宝藏,就算输。为了充分发挥女生细腻的性格优点及男生体力上的优点,教师在分组中应注意男女搭配问题。新颖的“寻宝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性,而且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寻宝成功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信心。
3.立足校本,开展分层教学
定向运动模式,是借助指南针与地图等工具,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依照一定条件完成若干任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在周边环境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恰当安排活动内容,确保定向运动顺利、安全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活动中,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定向运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实物符号、地貌符号、地形特点、绘图技巧等内容。教学效果表明,分类、分层教学法可同时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引入定向运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意志力,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定向运动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践行新课改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彰显出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心平.定向运动引入初中体育健康课堂与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8).
第2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 阳光体育 医科院校 大学生
1.前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将要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他们进行现阶段的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必要前提。作为医学院校学生,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甚至可以说是掌握他人生命的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河北医科大、承德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2010级的1500名全日制本科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前后,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几个项目进行测试,所的测试结果按标准进行评定,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得知阳光体育运动对医大学生体质健康有哪些影响和作用,这将对今后更加合理的开展阳关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指明了方向。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河北医科大学、张家口医学院、承德医学院10级入学的全日制本科生各500名(共1500名)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进行分类整理,以完善本文的研究。
2.2.2实验法
2.2.2.1试验目的:检测通过一学年阳光体育运动的锻炼对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身体产生的效果。
2.2.2.2测试指标
握力:测主力手握力。受试者持握力计自然站立,以最大力握紧握力计手柄,一次发力不能中途停顿在握,电脑取两次数值中最大值记录。
50米、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在学校操场进行。
2.2.2.3测量工具
秒表3块(深圳市超速达实业有限公司)、皮尺4条、握力计3个(上海体育器材三厂) 、电子肺活量计1个(丹东天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身高体重计1台(丹东天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2.2.3数理统计法
对试验中测量所得数据以及从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体质检测》中调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河北医科院校阳光运动的开展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
2.2.5 访谈法
对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参加各种阳光体育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关数据信息等。
3.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进行一学年的锻炼前后对被试进行50米跑、80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握力等等基本素质指标的测试对比,观测被试学生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等方面变化。
表1的数据显示分析,实验对象在参加阳光体育前后的数据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有仰卧起坐、立定跳和800m跑四个项目,其中耐力800米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是50m跑和握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腰腹肌力量、弹跳素质显著变化,但上肢力量和速度素质的变化不大。长时间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有氧耐力,而50米跑是速度耐力项目,握力是测试上肢力量的项目。因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实施的阳光体育对学生的50米和握力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开展,河北省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从原始成绩也可看出大学生耐力素质普遍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速度素质和上肢力量锻炼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在实施阳光体育的过程中可能较少涉及到对学生速度素质提高的体育活动。
笔者对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各个学校在一学年内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各方面情况,并分类整理做统计表。
表2数据显示,三所医学院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都很大程度上重视耐力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张家口医学院耐力类的体育活动占一学年体育活动的65%,是所有医学院校开展比例最高的。三所医学高校的体育教师都反应,学校较多的开展了耐力类的体育活动,比如出早操跑步、冬季长跑等。灵敏类和力量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三所医学高校中开展的比例很低。河北医科大学定期开展了拔河比赛等增强学生力量素质的活动,但是速度类的体育活动没有开展,在其他两个高校中速度类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有很小的比例,最低的只有3%。
以上的数据分析说明河北省医学高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失衡,由于耐力类的体育活动组织简单、参与人数多等特点,可以大范围的开展,因此造成了各大高校较高比例的开展耐力类的体育活动。力量类和灵敏类的项目需要加大开展的比例和力度,扩大学生在参与这类项目的范围,速度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是严重缺少。在访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反映,一般速度和灵敏类的体育项目开展具有参与范围较小的特点。如篮球和足球联赛等,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但是只能有少数的人参与其中,并且女生参与的可能性很小,势必造成学生素质提高不全面的情况出现。
对体育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和体育项目的丰富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一学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河北省医科院校被测大学生身体体质状况有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耐力、腰腹力量、灵敏等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说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但是,速度和上肢力量的提升不明显,说阳光体育在河北省医学高校中开展还具有失衡性。
4.2建议
河北省医学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类别应该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北省医学高校需要继续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加提高学生速度类的体育活动开展。
河北省医学高校应适当增加和不断优化为大学生课余锻炼的体育场馆设施,使更多的大学生尽快自觉地加入到身体锻炼的行列中来,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全面性、丰富性才能更好和更全面的提高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指出的还有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频率、运动量应得到保证,可以适当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指导和讲座。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锻炼效果,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开展阳光体育的同时,应科学引导大学生坚持积极的体育锻炼,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健身锻炼要持之以恒,从易到难,要掌握好运动量。
最后,在目前身体锻炼的效应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应积极开展其它项目的研究,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并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覃强 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优化探究[J].体育科技,2011,3:138-140
[2]李淼 浅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J].科技视界,2011,10:59-60
[3]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3
[4]赵郭侠 论“构建阳光体育运动 ”的长效机制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12
[5]李爱民 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8
第3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1)健康性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必须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采取训练措施,以健康为前提去发展体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综合素质。从广义上而言,体能指的就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一个人可利用的体能取决于其健康状况。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健康是发展体能的前提,只有如此方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贯彻该项原则具有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贯彻健康性原则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围绕这一目标,运动训练则必须应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其次,在思想上,健康性原则始终应处于首要地位,尽管我们提倡体育训练应不畏困难、挑战极限,但是必须控制在健康的范畴之内。再次,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始终都必须要贯彻健康性原则,在训练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都必须要时刻关注健康。最后,健康性原则不仅需要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还要体现在体育运动训练之中,比如,训练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训练设施也要具有安全性,确保训练是在卫生、健康、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2)全面性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为使受训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那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活动。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只有全面地进行训练,才能够提升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因此,发展体能应确保在训练方法以及内容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得到有效训练。贯彻该项原则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首先,全面发展是前提,强化薄弱环节是关键,要做到强弱兼顾。人们的运动喜好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身体状况互有差异。从对高校新生的体能检测来看,其体能发展并不平衡,为使其能够全面发展,那就必须要突破弱项,克服短板,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强弱兼顾可以更好确保受训者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协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提高了运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同样,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会增强运动能力。所以,二者需协调训练才可实现全面发展。再次,训练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可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原理。否则就容易造成意外伤害,这对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所以,高校体育训练也必须如此,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讲实际、讲科学、有步骤、有计划,方可实现全面发展。
(3)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
个体化训练原则。体能训练具有个体针对性,其主要目的是使个体体能得到有效发展。不同的受训者,其运动能力、健康状况以及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确立适合于受训者自身实际情况的训练模式与方法,因材施教。按建制施训这样的群体模式是大方向,只有对不同个体进行的个体化训练,才可促进群体发展。
针对性训练原则。它指的是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必须与应对复杂多变环境以及作战要求等相结合,从而使受训者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得到提升。针对性训练是体能准备的一个重要措施和必经环节。
2.体育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我国高校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训练内容和体育训练内容的相应标准还相差甚远。目前各高校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这和运动训练具有诸多共性,但其中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的,具体而言,体育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训练内容和训练过程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主要针对竞技运动而进行的,从广义上而言,竞技是大众进行身体娱乐的一种形式,从狭义上而言,它又是一种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因此,竞技具有其娱乐作用,同时人们还能从中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若人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那么就能够获得身心上的满足和愉悦。当高水平的运动员在进行竞技比赛的时候,他们能够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让人们有想参与体验的强烈愿望。尽管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是不同范畴内容,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锻炼健康的体魄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德育仅仅只是体育教学的附属,这一点和运动训练是一致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掌握人体技能的规律性和一套有效的锻炼方法,从而可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人体进行锻炼。尽管当前我国的运动训练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运动训练本身就是一项专业的训练活动,它能够有效指导高校的体育教学。
(2)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过程中实际上具有很多的教学因素,因此,在进行某项运动训练时,其采用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原则都和体育教学有共通指出,此外,通过不断地总结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运动训练还可将其专业的训练方法用来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比如,运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演示法、语言法等,这些都逐渐变成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而运动训练中的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全面性原则等,也都演变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常用原则,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同运动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也是由于运动训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质和专业性,从而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并有效地指导高校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
(3)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中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也可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帮助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而实现其育人的目的;尤其是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一些器材等等,这些为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指导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样的,这些科学方法以及器材等等都可以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来,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更好实现其教学目标。
第4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 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劳动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但是由于缺乏身体运动,各类身体疾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更需要在健康方面投入更大的时间精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每年300万左右的致死率是由于缺乏身体运动引起的。由此可知,人类未来生活水平、平均寿命、娱乐生活、医疗卫生设施、得到提高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身体运动,保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身体活动量。近年来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的运动是医药(exercise is medicine),认为在病人的治疗的过程中,必要的身体运动量结合药物用来作为治疗疾病的处方,其效果非常有效,远远的超过单纯的药物治疗疾病。
一、体育运动概念
体育运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RBM)的基础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可见,增加身体锻炼的运动量能够预防疾病,大大地减低患病风险。体育运动包括职业工作、家务、交通、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exercise),其中体育锻炼是余暇体育活动的一种组成形式。闲暇体育活动(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是指出去一切工作之外的自己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二、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是最首要目标,还包括精神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大量的科学研究显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相比那些缺乏活动的人拥有较高的水平健康体适能。发生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降低死亡率。
1.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通过经常性的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大大的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适能健康水平以及情绪效益。对比于那些缺乏活动的同龄人来说,积极活动的儿童和青少年拥有更高的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满足感,更少的身体脂肪比重,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焦虑抑郁的症状发生的可能性,使得骨骼更加强壮。更好的促进身体综合指标的发育,更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降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
2.体育运动对患病人群的影响。孕妇适当强度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女性的心肺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可以降低孩童的出生体重,降低发生早产、流产的风险。产后坚持适当科学的体育锻炼水平可以增加母乳的质量适当的运动量和合理的营养膳食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保持产前的美好身材,以及减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近十年来我国在运动处方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针对不同性别人群以及患病人群进行了运动干预, 如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病、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目前正处于慢性疾病迅速攀升的阶段,因此用运动锻炼的方式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正在处在运动处方和药物配合治疗预防慢性疾病的起步阶段,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二)体育运动不当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运动不足对健康的影响。Haskell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后发现只要通过小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因此,在不要求运动强度的前提下,相对的增加运动的时间来增加运动量也是增加运动计量的一个最重要的科学手段。由于目前体育锻炼缺少对体育运动最低临界值的合理依据,体育运动的量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相关趋势比例,造成了严重的实际体育运动不足情况,但恰恰就是这种体育运动不足大大的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反过来合理有效的体育运动水平能够更好的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促进更好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心理效益。
2.体育运动过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虽然体育运动不足能够引发许多疾病的发生,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水平能够更好的预防疾病,促进个体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身体活动水平计量越多越好,体育运动过量同样能够导致身体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不良的负面影响。过量运动或不合理的运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具体表现为: 1.一次或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可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血睾酮水平下降,表现为兴奋性差,竞争意识下降,体力恢复慢.2.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后,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这种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反过来,贫血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 3.过度运动可造成运动性血尿蛋白尿,运动性哮喘等发作。
三、结论
(一)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关系复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体育运动过量的预警机制,这有待于今后加大研究投入,建立完整的预警机制,这对于人们进行合理体育运动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疾病: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与一定量的药物最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Mc Ginnis JM ,etal.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1993;270:2207-12
[2]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Phycical activity and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M].Atlanta,GA:U.S.Depare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Centex for Distanc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Center for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ention,1996.20-144.
第5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1998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路易斯・伊格纳罗证明了规律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伊格纳罗的研究显示,一氧化氮能促使血管扩张并抑制血栓形成,使人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一氧化氮的缺乏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而补充一氧化氮可预防与逆转此类疾病状态。不健康饮食与久坐生活方式与一氧化氮缺乏密切相关,而健康饮食与运动和一氧化氮产量及作用的明显增加有关。
伊格纳罗说,规律运动能稳定且持续地产生充足的一氧化氮,使肌体能够保护自身,预防心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氧化氮的形成并发挥作用,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运动上“暴饮暴食”肯定影响其最佳效果的发挥。
要想健康长寿应该怎样去做?伊格纳罗认为:多吃鱼、蔬菜、葡萄、全麦食品,少吃罐头食品。美国密歇根医学院一项历时14年的跟踪调查,选择了9611位50~60岁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包括健康状况、喜好的运动方式、教育背景、家庭收入等,科学家每年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跟踪研究。接受调查的一群被分成三类:15.2%的人很少运动,平均每月散步不到一次,做家务当然不算运动的范畴;13%的人经常运动,并且运动的间隔和强度都很有规律;剩余的人被归为偶尔运动。14年后,他们当中有810人死亡。通过对年龄、性别、病史、健康情况、收入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科学家得出结论:保持规律运动可以使人的死亡几率降低38%。所以,美国权威的健康学家估计,美国的中老年人中有350万人很少运动,在未来的十年中大约有23万人死亡;心血管病在未来十年会夺去15万美国人的生命。由此可见,不运动或缺乏规律运动带来的危害之大。科学家凯罗琳・理查德森多次告诫人们,年过半百的人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运动并不需要大量,但是要有规律,比如散步、每周跳舞三次或做一些园艺种植活动。即使是肥胖的人,只要保持有规律的运动,同样可以延年益寿。
适度的规律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及有心脏病史的人一样有益无害。理查德森说:“我们通过长期研究、个案分析、跟踪调查,发现即使心血管病较重的患者,只要他们能够坚持规律运动,就肯定可以降低死亡几率。因为规律运动是良性循环的开始,它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和血压,并使心血管等疾病得到缓解。”
第6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1.1运动人体科学的内涵
运动人体科学是高校专业体育的二级学科内容,其中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学、体育保健学、以及运动康复学等具体学科内容,为国家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拥有实验研究能力的竞技、康复指导类人才或者是人体运动科学教育人才,以其他机构运动人体科学专门人才。
1.2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特点
1.2.1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
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学科必须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而且以运动康复学作为基础学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和理论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在理论性方面,以系统专业的知识极具理论性;同时,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掌握人体运动的技巧实际操作性强。,因此理论性与实践性融合在一起展现运动人体科学的最大学科特点。
1.2.2专业性强
相比体育学科的其他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医学知识严谨、逻辑性强,而且专业知识涉及的范畴较广,加之课程设计复杂,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极强,需要系统的学习,因此,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过程很难自己靠阅读和学习取得突破。
1.2.3学科跨度大
由于运动人体科学是将体育运动学与医学相结合,从体育跨到医学这样的跨度较大,但他们又是联系的子一起的整体学科,因此在相互交织和摩擦碰撞中融合发展,而且还产生了一些相关边缘学科,创新性极强延展性也很明显。
2运动人体科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是全民“终身体育”思想、“健康体育”理念的体现,当代社会迅速发展,人才的身体素质应成为必须要保障的根本问题,因此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的专业人才更成为需求量大、而且供不应求的人才类型。然而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健康教育和运动训练这样的体育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我国服运动康复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需求。学生具备科学性和思想新,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健身知识、养生方法、伤害防御等甚至是健康复健技巧的人才才是体育教学急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还需要培养出既要适宜做现代体育教学的优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又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养生思想,了解养生健身方面的知识即作为专业知识学习又作为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并锻炼养成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奠定基础。
3以运动人体科学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策略
3.1转变的体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体育教学思想是以技术教学为主导,以运动训练为中心,传授学生技术、提升学生的技能的实践性教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创新性为吸纳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更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指导实践,且加以具体辅导,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人体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体育实践与人体健康作用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3.2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合运动人体科学教学
教师自身具备的文化素质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能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宽厚的文化素质,过硬的教学能力。因此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将其熔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且一定要有长远的见识通过在职培训、学历进修、自学等途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实践经验,且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有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有价值的论文。不断加强和提高使自身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讲解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
3.3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的改编,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课时相应的增加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是保证教师和学生系统地、连续地、科学地传授和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更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成为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实验教学可把人体结构、具体的保健康复措施、一些理化反应、运动技巧、运动创伤的急救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加深学生对这些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也为终身体育和健康健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平杰,冉强辉.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体育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
第7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保健 运动康复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Introduction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LIU Hongyu, XU Pengyu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Campus,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a frontier discipline combined with new sport, health and medicine. College PE health lessons t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methods as the base, mainly teaches fitness, the basic theory of health and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care programs to PE curriculum, as well as related policies and practice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sports rehabilitation; curriculum
1 高校体育保健课及现状
体育保健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应用科学。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及相关的医学知识,研究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锻炼效果;研究常见运动后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日常保健措施的一门学科。大学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结合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有利于高校学生和青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因外伤或者疾病等原因部分时间是不能参加常规的体育课的。1998年大学生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许多身体异常、病弱学生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上述两部分群体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身心健康教育和保健练习以及身体运动。一部分身体异常、病弱学生群体,由于受身体健康、心理、机能、疾病的影响,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普通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得到全面的身心锻炼,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符合目前在校学生的需求。因此,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课程内容以保健养生为主。
2 运动康复与健康
运动康复在国内尚属新兴的领域,是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为了弥补我国健身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首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是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适应现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损害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运动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带来身体的强壮与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然而,运动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在受到运动损伤以后有的需要休养,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很多会影响未来的锻炼。手术后伴随而来的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力量、神经肌肉控制、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是影响运动损伤者术后获得正常功能的最大障碍。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进行术后康复,很多都是无法自愈的,即不能获得完全恢复,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运动损伤手术后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康复,不仅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愈合,防止毗邻未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使受伤者及早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 运动康复课程的设置
3.1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任务的制定必须反映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人生体育的整体结构和教育模式,有大部分时间的体育锻炼是靠自己来实现的,学校体育只是个中间的一个过程。运动的本意是给他们带来身体健康的,运动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生活的,然而很多人的一生中会有身体外伤和疾病的经历,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会有更多的身体运动损伤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运动康复知识、技能,对自身科学锻炼,减少运动损伤,受伤后坚持以锻炼的方法积极康复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十分必要的。如今,运动康复的理念已经被很多运动医学科和骨科的专家认可。基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一些运动康复的理念和知识以及普通的技能,因此,开设运动康复课程相当必要。
3.2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可行性
要达到使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知识,并结合体育课的运动项目自发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获得的直接健身经验和医务监督能力,会激发学生自觉参加科学锻炼的热情,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为基础,讲授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身体健康,喜欢运动的普通学生,因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需求,参加体育保健课的热情也不高。如果体育保健引入运动康复内容,学习人体运动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的康复,给予相应伤病合适的体育运动处方、学习系统检查、评估、诊断,以及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包括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和理疗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和功能,重建身体机能,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机能重要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使更多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健身、保健中来,使学生掌握终身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强健体魄的复合型人才。
3.3 实施运动康复课程的策略
与体育保健相比运动康复的教学目标则更加深入、具体、细化,侧重方法。高校引入运动康复课程,首先可以选送具有体育保健课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深造,培养具有运动康复课程教学的教师。由授课教师负责,以教学研究立项的形式探索、完善课程设置的各项内容,选取适当教材,由课题成员和授课老师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逐步扩展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完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大力宣传,向学生介绍运动康复课程及相关课程,吸引学生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养生保健意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进行外伤和疾病等的康复。教学中通过“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安排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学习内容,并注意根据学生身体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方法和方式,对学生生理、心理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康复方法和实践能力,不仅能自我康复,而且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康复训练,最终达到保健和终身锻炼的目的。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ZX/10B101-13)
参考文献
第8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女子“后腰” ;柔韧素质;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1.007
对于一个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后腰”柔韧素质的好坏,对她的运动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后腰”柔韧素质,一般要求“后桥”指尖离脚后跟距离要达到20公分以内可视为规范动作。因此在女子体操训练中,对“后腰”柔韧素质训练要求很高,主要手段就是要在长期的、在适度的助力下,进行搬、拉、压,逐步地提高“后腰”韧带组织的弹性能力。在这环节的训练过程中,对每一位教练员的训练手法,训练经验和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天生”具备的柔韧素质条件,应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使之安全快捷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完成训练的任务。在行使“后腰”柔韧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人体“后腰”组织结构比较脆弱,每一位教练员首先要树立安全、健康的训练意识,合理地把握好练习的尺度、时间进度和训练的强度。决不可操之过急,给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伤害。轻者一般的肌肉韧带拉伤,重者腰肌劳损,腰椎关节扭伤等等,体育运动不单只是为了出成绩、得奖杯,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体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如果置健康于不顾,造成身体的严重伤害,那体育运动的意义又何在呢?所以我们每个教练员都要明确这一点。
如何健康、安全、快捷地提高“后腰”柔韧素质,我们每位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认真严格遵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全面了解运动员后腰柔韧素质的起点状况
学生“后腰”柔韧素质起点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可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来判别。
1、后腰起点素质条件较好的状况是:向后下腰成“后桥”姿势、手指尖距离脚后跟的距离在30公分以内者。
2、后腰起点素质条件中等状况是:向后下腰成“后桥”姿势、手指尖距离脚后跟离在50公分左右。
3、后腰起点素质条件较差者的状况是:向后下腰成“后桥”姿势、手指尖距离脚后跟距离在70公分以上者。
由以上三个等级来划分出运动员的起点柔韧素质状况。只有真正了解起点素质状况,教练员才能制定出符合运动训练者个人不相同的、较为合理的一整套训练计划,才能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化,才能尽量地避免在训练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事故,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在训练中健康发展。
二、要严格遵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原则
科学合理的训练原则是防止创伤,保证受训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后腰”素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身体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个人训练计划。由易到难、由轻到重、循序渐进、逐步适当地加大搬、拉、压的幅度和强度,使之做到健康、安全快捷地提高“后腰”柔韧素质水平,完成运动训练的要求。
三、教练员要具备有较高的运动医学和生理卫生知识,对人体组织解剖结构要有明确的了解
在运动训练期间,对运动员要加强医务护理、预防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医治、保障创伤的痊愈,确保训练者的身体健康发展。
四、教练员要有较深的训练功底和经验
在“后腰”柔韧素质训练过程中,受训者的起点素质是各不相同的,教练员要因人而异。好、中、差各不相同的受训者,都要有不同,使用好相应的方法。做到多样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做到安全快捷的提高腰部柔韧素质,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在训练中健康地成长。
五、要教会学生自我安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要树立健康意识,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科学的训练理念。在运动训练中,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最易出现急躁情绪,为了尽快出成绩而盲目蛮练,最后造成腰部的自我伤害,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反过来又影响到运动技能的正常提高,这些都必须加以防范,尤其是带伤续练,决不可取。
第9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终身体育、健康第一
2007年4月29日上午10时许,李长春在北京主会场朝阳公园宣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转身。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1、“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并上好体育课,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地本单位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阳光体育”是社会开始补偿对孩子们欠下的由来已久的“运动债”。青少年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身体条件提高了,而体质情况却越来越差了。这是因为长期缺乏体育运动导致的“缺钙”现象,“阳光体育”是帮助青少年补钙的第一步,不过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万事开头难”,而是如何制定完整的配套政策,确保已经来到的“阳光”能够更加长久地照耀在青少年身上!但我们更需要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阳光体育”并不是让每名青少年机械地投入一小时的活动,而是让阳光的理念在社会上深入人心,让肩负使命的年轻一代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一辈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壮美人生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青春体育运动的阳光洒遍校园,把“运动丰富人生”的理念植根于每一位中小学生心中。
3、“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校内外竞赛等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今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机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并达到体质健康的基本标准。
3.1、广泛推开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学校要规范学生作息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普及眼保健操、广播操和课外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提高他们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体育健身的技能。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大力营造青春健身运动的火热氛围,要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转化为每位学生的身体力行,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群体性体育运动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学校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4、“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它对于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选择片面、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等等。为达到使学生学习、掌握并科学合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锻炼的目的,应实行课内体育理论教学与课外体育健康网络课堂互为延伸和补充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课之中,使学生在参与锻炼的切身感受中自然地了解这些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体育健康网络课堂,实行学生自主学习所需内容、自由选择上网学习时间、自由选择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可拓展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教学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对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自身锻炼大有裨益。
相关知识
运动与健康广播稿(精选11篇)
运动与健康作文(精选20篇)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精选16篇)
健康运动计划(精选5篇)
健康与运动作文3篇
健康管理运动干预方案(精选5篇)
环境与健康论文(精选5篇)
运动计划(精选4篇)
运动康复职业规划书(精选10篇)
儿童健康教育知识精选(九篇)
网址: 运动与健康科学精选(九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48335.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18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39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3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83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8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9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