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营养健康服务提升行动

营养健康服务提升行动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09:55

营养是维持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基础,国民营养健康事关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技术支持、全国疾控宣传服务平台承办、拜耳中国公益支持的营养健康服务提升行动之步入“十四五”营养健康体系建设宣传推进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围绕营养健康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完善营养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打造中国特色营养标准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疫情引发了全社会对公共卫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注,使得群众对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方针政策、健康中国战略、国民营养计划、合理膳食行动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统筹推进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健全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国家级和24个省级国民营养指导委员会,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推动营养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订,将健康教育和营养监测纳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完善食品安全基础上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比如制订《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等多个营养健康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加强营养科研能力和营养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强营养科研资源统筹,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营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家营养人才制度的实施及社区营养指导员任务的落实;鼓励各地开发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展20个省份的食药物质目录试点工作,提升基层“造血”能力,促进优质农产品的营养质量升级。

另外,我们要以“最严谨的标准”为核心,打造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营养标准体系。一是正在制订《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同时优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工作专家组工作机制和流程,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好服务;进一步拓宽标准跟踪评价的渠道,截至目前,共颁布了1311项食品安全标准,其中涉及67项营养健康标准。二是优化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备案程序,目前印发了353项地方标准,清理了107项地方标准,备案了5.6万余项企业标准。三是提供营养咨询服务。四是持续担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的主持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上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

改善营养状况 助力慢性病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副处长段琳表示,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来看,目前我国居民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居民营养不足的问题得到持续改善,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下降;但同时仍面临很多挑战,最重要的是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仍然处于较高状态,比如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饮酒等。特别是在不健康饮食方面,目前我国居民油盐的摄入量仍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膳食脂肪供能比仍超过30%的上限,还有儿童青少年过多饮用含糖饮料等问题。正是这些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导致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营养与慢性病防控关系密切,慢性病防控是营养改善工作的重要目标,营养改善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础条件。为此,我们要在三个协同推进上进一步发力。

一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家庭协同推进。在宏观层面,营养推进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原则;在微观层面,营养改善策略要坚持个人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原则。营养干预要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社会和政府要为其提供支持性环境,形成全民健康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推进。在供给侧,要建立从食物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可持续的营养导向型食物系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健康选择;从需求侧来说,要持续做好公众的宣传、发动、教育等工作,赋予群众更多选择健康食物的技能。

三是营养干预与其他危险因素干预协同推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中,营养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比如超重肥胖就需要强调“吃动两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高质量的营养健康服务不仅要可及,更应该从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效果等方面下大气力,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要从单一服务向全程服务转变。过去,营养健康服务呈现条块化和碎片化的特点。比如,营养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机构开展,营养状况评估在体检机构开展,临床营养在医疗机构开展。未来,我们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构建全流程、一揽子的营养健康服务体系,从单兵作战模式向系统化和协同性方向推进。

二是要从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服务转变。既往,营养健康宣教工作呈现大水漫灌的特点,缺乏精准性。今后,我们要根据居民不断变化的营养健康需求,提高营养健康服务的精准性,提供精细化服务。

三是要从传统型服务向现代型服务转变。我们应借助更新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为营养健康服务提供更多新模式和新工具。

提高营养科研能力 提供更多疾病防控策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丁钢强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能量供应基本达到人体需要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从原来的70%下降至50%,脂肪供能比从18%上升到35%,蛋白质供能比维持在11%~12%。此外,许多常见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也得到了改善,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量基本能够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营养供给的变化,体现出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但同时,我国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与居民吃得不科学、不健康有很大关系。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对全国疾控机构从事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31个省级疾控中心有22个设立了营养相关专业科室,地市级和区县级的疾控中心基本没有专门的营养科室。从人员数量来看,疾控系统中专职的营养专业人才只占0.3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控制,更需要膳食营养方面的指导,但我国基层目前缺乏足够的营养专业人才来从事此项工作。

进入“十四五”,我们要抓住公共卫生体制和疾控体系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强化营养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营养健康专业人才,加强社区公共卫生营养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在营养健康方面的研究,以及营养在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迫切需要提高我国营养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已有先例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比如,通过营养专项干预措施已经基本控制了因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的发展。

事实上,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营养健康监测体系,掌握了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基本状况。但是,各地膳食营养状况差异明显,慢性病的疾病谱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地建立一些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和营养专项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区域性的营养健康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制订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防控技术和策略,提高营养干预和服务的精准性。

亟须建立成熟的营养师职业体系

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营养专业人才。对于人才培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一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校教育类人才培养,第二个层次是科研人员培养,第三个层次是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中提供营养健康服务的专业技术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在院校教育中就设置了营养科学或营养师专业,并由政府或专业组织开展营养师的考核准入,建立了专业认证和就业通道。此外,国外会根据专业细分营养师的类别,比如公共营养师、临床营养师、运动营养师、糖尿病营养师等,这些都值得中国借鉴。

如何更好发展营养健康事业?一要强机制,需要政府做好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二要强基层,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注册营养师)和服务人才队伍(公共营养师),提供营养健康技术服务,增强国民健康体质,控制好慢性病。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强营养专业能力培养。中国营养学会在进行注册营养师认证和管理工作时,一共开设了10门专业课程,与国际上的注册营养师标准接轨,但目前还没有高校能够满足这10门课程的教学需求。例如,膳食营养管理、营养咨询等理论和技能课程, 在我国大学教育方面难以满足此项需求。其次,要发展和壮大营养师的五大技能。营养师与医生的区别是非药物治疗和保健。比如,营养师开展的工作涉及膳食设计、营养干预、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等。营养师要深刻掌握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功能与使用规范,这些都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干预工具。再次,政府要在政策、岗位设立以及配套措施方面加大支撑力度,建立一套成熟、规范、专业的营养师职业体系,发展医院营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托幼机构、养老院等机构的营养师岗位,为大众高质量生活和健康提供支持。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使营养师职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保持一致。

杨月欣介绍,中国营养学会是专业学术团体,将以营养科学为基础,凝聚营养专业人才,特别是营养师之力,服务于高质量社会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树立大临床营养科理念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十四五”时期,在营养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临床营养工作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临床来看,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以及出院后的患者仍存在相当多的营养问题。

一项在国内进行的5万住院患者样本量的调查显示,医院内有30%~40%各类疾病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而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营养管理,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结局,可能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并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带来住院费用的大幅增加,降低生活质量。

在此情况下,临床营养工作者有着重大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们要将临床营养从过去单纯的治疗疾病向防与治并重的方向转变;要把临床营养从单打独斗向多学科联合作战的方向转变,树立大临床营养科理念,推进MDT模式,将触角延伸到所有临床相关科室;要从以单纯营养支持治疗为主的模式向以关爱患者、提高患者营养享受度的方向转变,提高患者进食质量,充分尊重患者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此外,要充分利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让营养干预手段、监测手段以及科学宣教做到与时俱进,让临床营养医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大幅提升临床营养的整体管理水平。

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充分体现了营养的价值。营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营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于合理膳食。

于康介绍,要想合理膳食,首先要做到摄入食物的多样化。每个人每天要吃12种食物,每周至少吃25种以上的食物,同时要荤素搭配,维持适宜的能量摄入。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D、钙、铁、锌等。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果膳食不能满足需求,则可考虑营养补充剂。当个体在治疗某些疾病时,除了常规参考的营养素摄入量之外,可能需要摄入更高的剂量或调整摄入剂量,这些都需要基于个体化、精准化指导。

发挥企业创新力 提高营养服务可及性

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表示,营养健康需要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协同推进,从而确保长期提升我国国民素质。作为企业方,我们要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足文章,为消费者提供更接地气的营养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2019年,拜耳成立了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研发中心,同时与科研机构、专家合作,创新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膳食结构的健康产品,比如母婴健康产品、消化道健康产品等。对于消费者的科普教育,企业也有不可或缺的责任,应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营养知识,提升消费者的健康素养。拜耳愿与各方联合,在营养师的培养、健康宣教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近年来,拜耳一直坚持推广预防出生缺陷干预活动,今后还要将该活动进一步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走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身边。拜耳还将推广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干预项目,在宣教、产品开发等不同环节,使群众在不同生命周期都能进行精准营养补充。拜耳有一个愿景,就是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营养补充计划”,即到2030年,让营养健康服务触及全球1亿名处在弱势群体的消费者。通过全社会努力,我们将会达到让所有消费者每天营养多一点的目标,践行企业赋能健康每一天的承诺。   

相关知识

京东健康“问营养师”服务全面升级
切实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破除健康管理“纸上谈兵”,营养素养提升,重在行动
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孕期营养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精准评估筛查,智能营养方案
京东健康联合多品牌升级问营养师服务 618期间面向全网提供免费营养咨询
京东健康联合多品牌升级问营养师服务 618期间面向全网提供免费营养咨询
平安健康构建健康医疗生态闭环 提升服务
健康服务行业分析
内丘县召开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能力提升暨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培训会

网址: 营养健康服务提升行动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5060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