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消费热点频出,很多热销商品仪式感十足:例如挂在门前的艾草花束、香包香囊等。健康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越发受到青睐。据记者查询,故宫推出的艾草养生锤在某知名购物平台销量显示为“1W+”。据此前的报道,北京市中医局介绍,2023年底北京市已建成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累计接待人次超百万。同时,中医药课程已走进全市982所中小学……
刻在DNA中的理念:健康与文化的共生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观念、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持。例如,古代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养生观念融入健康产业,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交媒体上,医院版的乌梅汤、养发饮、熬夜水,正成为足以和网红奶茶、咖啡并列的新流量。各种来自中医院的中药茶饮“破圈”爆火,手中“冰美式”换成壶中“新中式”,拥趸者还以年轻人为主。
产品创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健康产品热销
在产品开发方面,不少机构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健康产品设计中,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健康产品。例如,结合中医药文化和民族医学的特点开发的具有传统特色的中药保健品、养生茶、药膳等健康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记者发现,部分知名的中医院上架了中药产品,品类不局限于茶饮包,有些产品看似“脑洞”很大,不少都脱胎于中医古方、名家验方。例如广安门医院推出的“流金香囊”系列产品,“流金”一词出自《千金要方》“太乙流金散”,是著名的避暑辟瘟“佩”方。
具有文化特色的健康服务受欢迎
在服务方面,通过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健康服务,能够提升健康产业的附加值。据《人民日报》消息,浙江省衢州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全市各级中医医院于2024年3月底前全部开设中医时令门诊,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不同时节的因素和调补阴阳的养生规律,为居民提供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以及中医综合疗法的个性化诊疗服务。还有不少地方结合旅游文化,开发中医药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中国经济网记者韩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