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节食可能引起厌食 或可致"饥不择食"
古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今有“瘦即正义”之审美,畸形观念之泛滥,催生出大批饮食失调人群。《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范围内饮食失调患者总人数已达5550万左右。
不吃、贪吃、猛吃都可能是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学名“进食障碍”,是以不正常饮食习惯或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美国约3000万人被饮食失调困扰,每62分钟至少有一人直接死于该症。我国目前尚未有针对饮食失调的大型调查,但2013年一项针对武汉女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国饮食失调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柳叶刀·精神病学》所刊研究显示,相比男性,女性患者的占比明显更高。正因如此,饮食失调的临床科研多以女性为主,对男性患病情况缺乏了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曾发表数据估计,约有10%的饮食失调患者为男性,且大部分缺乏诊疗,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节食、暴食等现在生活中很常见,媒体也常报道有明星为控制体重连续3天只喝水不吃饭,还有人几十年没碰过米。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说,若普通人只是偶尔节食,还算不上疾病。临床诊断通常有3个维度:一是频度,异常饮食行为是否持续3个月以上,或每周至少一次;二是进食习惯表现,比如,是否过度限制饮食等;三是影响,是否对生活、工作、学业等造成不良影响。如果3项全部为“是”,且排除垂体肿瘤等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即可认定为饮食失调。
神经性厌食症:主动拒食。神经性厌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达到5%~15%。这类患者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低于17.5,且存在主动拒食、过度节食、服用食欲抑制药物的情况,伴随阵发性暴食、催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医师吴大兴表示,因过度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早期可造成脱发、贫血及内分泌失调,久之则会伤及心脏、大脑,并造成肾脏、甲状腺等多器官衰竭,有生命危险。上世纪70年代,曾因一曲《昨日重现》风靡全球的美国歌手凯伦·卡彭特,为了改变本就不胖的身材,不计一切节食,发展为厌食症,暴瘦35公斤,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最终于1983年因心脏衰竭去世。
神经性贪食症:忍不住吃。贪食症患者的体重通常处于正常范围或轻度肥胖,但有无法抗拒的进食欲望,进食时间长。他们同时又有“肥胖恐惧”,常在进食后做出不恰当的补偿行为,比如催吐、过度运动、禁食、使用泻药等,可与厌食症交替出现。由于频繁催吐,患者常有腮腺肿大、龋齿、慢性咽喉炎等问题,或出现严重脱水。2007年以香港小姐亚军身份出道的王君馨因事业发展不顺,压力倍增。当她发现疯狂吃东西会让自己舒服一点时,便开始靠暴饮暴食发泄情绪。因为暴食后的罪恶感,她试过把饼干扔进垃圾桶,但最后仍控制不住一面哭一面去垃圾桶把饼干捡回来……患上抑郁症后,她花了3年时间才慢慢走出来。
暴食症:进食像风卷残云。暴食症患者也无法控制食欲,食量是普通同龄人的3~5倍,但进食时间短。他们不过分关注体型,很少做出补偿行为。长期超量摄食引发的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短时间内大量饮食还会增加胃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猝死。2001年的香港电影《瘦身男女》中,女主角就是失恋后得了暴食症,致体重猛增到260斤。
畸形审美观带来身材焦虑
饮食失调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多由心理原因而起,在造成身体损伤的同时,还会引发更多心理问题,比如自尊心低,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产生自杀倾向等,可谓恶性循环。具体而言,饮食失调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及性格。如果有饮食失调家族史,其患病可能性会高于正常人群;如果个人性格过于追求完美或过度追求自我控制,易在青春期出现节食或暴食等问题。
媒体引导造成的身材焦虑。近年来,营销广告、娱乐节目等竭力打造“瘦即美”的观念,甚至在某些明星的示范和媒体推动下,大肆宣扬瘦到夸张的病态体型。比如,腰应瘦到能反手摸肚脐,锁骨要凹陷到能放硬币,成年女性要能将自己塞进童装。跟风而上的还有各种平台推广的减肥教程和用具。其大多在变相鼓励节食,也有商家推出“催吐管”,宣扬既满足口欲又不长肉的错误理念。吴大兴说,过度节食可能引起厌食,也可能造成“饥不择食”,暴食后的“深感悔恨”可能导致其陷入“节食-暴食-补偿-再节食”的恶性循环。
缓解现实压力的需要。季建林说,婴儿哭闹时,母亲通常会哺乳安抚,孩子由此渐渐形成“用吃抚慰内心”的心理。长大后,在成绩、升学等巨大压力下,青少年很可能通过暴饮暴食发泄情绪或逃避压力。
内心渴望得到关注。吴大兴表示,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得到足够关注,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表现出较大的情绪波动,且自我管理能力差,更易陷入节食或暴食“陷阱”。他们有时还会选择用节食等极端手段获取存在感。
从临床看,因身材焦虑导致的饮食失调患者越来越多。季建林说,一方面,外卖市场迅猛发展,助长了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肥胖问题愈发严重;另一方面,社会畸形审美使人们对体重更为敏感。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50.83%的女生认为自己太重或相对太重,23.1%的正常体重或低于正常体重女生仍认为自己较重或太重。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比起痛苦运动,节食、催吐显然更加容易。
摆正观念,接纳自己
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意见,明确了15个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侧面上将“饮食失调”防治提上日程。吴大兴说:“以临床和我的经验看,我国饮食失调患者多见于高中生、大学生等,因此,防范饮食失调应从年轻人入手。”
季建林表示,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50%的青少年饮食失调者都有良好预后。吴大兴强调,家长在青少年的饮食失调治疗中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监督、督促孩子正常饮食和运动;家庭治疗无法进行时,患者还需在家长支持下入院治疗。然而,由于对饮食失调认识不足,很多家长固执地认为“饮食失调不是病”,造成治疗中断。提高公众对饮食失调的认识极为重要。
从健康出发,接纳自我。厌食症、贪食症患者在自我评价上多有偏差,比如,瘦而不自知,即使瘦到皮包骨头,仍坚持节食减肥。《饮食与体重失调》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饮食失调者认为自己外表有缺陷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2倍。预防饮食失调,关键是切断根源,即从健康角度看个人身材,而不是被社会裹挟选择极端行为。已诊断患病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逐步改变想法,修正行为,最终接纳自我。比如,了解饮食失调对身心的伤害;依自己选择的食物类型,每天制订正常饮食计划等。
规律作息,先睡好觉。《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发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导致体重增加。季建林也表示,熬夜、不规律作息常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对饮食、体重造成影响。因此,在不过度追求瘦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避免肥胖,睡好觉就是好方法之一。
控制独处时间,多社交。饮食失调是“吃下去的孤独”。非饮食失调患者有时也会通过“吃”排解寂寞,有饮食障碍的人,更可能在孤独感增加时暴食,建议有此倾向的人多出门、和朋友交流,减少一个人待着的时间。(记者 王冰洁)
相关知识
过度节食可能“厌食”或“饥不择食”!饮食失调伤身伤心
过度节食,实不可取
鲁豫过度减肥可能导致厌食症
过度节食患上厌食症 后果很严重!
过度节食也会导致脂肪肝
过度节食减肥的危害,不可取的成功案例
日本公主或因厌食症暴瘦 厌食症的症状
20岁女大学生过度减肥,竟导致神经性厌食
过度节食、偏食,祸害全身
过度节食减肥的危害有哪些
网址: 过度节食可能引起厌食 或可致"饥不择食"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55066.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18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39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3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83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8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9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