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重塑肥胖认知!中国人自己全新体型指标超越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MedSci

重塑肥胖认知!中国人自己全新体型指标超越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MedSci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14:30

多年来,体重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作为简单的体型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们却都存在一定缺陷:BMI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质量,而腰围则对不同体型(梨形身材 vs 苹果型身材)的个体有偏差。值得关注的是,新研究表明即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健康的体型也会带来健康风险;同时,体脂的分布部位对健康影响也有显著差异。

现有的肥胖评估手段包括我们熟知和临床常用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颈围等,上述参数在预测肥胖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时效应似乎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各种经典和创新的指标与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也层出不穷。

1、肥胖不尽相同,有些肥胖并没有多少风险,而有些肥胖则风险很高

体重偏见(weight bias)是指与体重增加相关的负面想法,体重污名化(weight stigma)是针对个体因其体重和体型较大而产生的歧视性想法和行为,例如认为“肥胖人群缺乏意志力和自律性”“懒惰”等等[1,2]。但其实,肥胖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疾病[3],遗传因素、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等,都可以导致肥胖的发生[3,4];在近期的Obesity Week 2023会议中,有多个专题会重点探讨了体重偏见和体重污名化,强调肥胖绝不是单纯的生活方式不佳,而是一种复杂、多病因的慢性疾病,因此 对于肥胖群体我们应当去除污名化,始终给予尊重、帮助。

同时,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增加,同时导致诸多肥胖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等[5]。为了更好地帮助肥胖患者,我们亟需更客观地定义和评估肥胖,以最优的风险评估模式评估并管理体重。

2、内脏脂肪型肥胖(VFO)才是真肥胖

内脏脂肪型肥胖(VFO)是一种以脂肪蓄积于内脏及其周围为主要特征的中心型肥胖。它不同于脂肪分布在臀部、四肢皮下的外周型肥胖(普通肥胖),也异于脂肪堆积在腹部皮下的腹壁脂肪型肥胖。

从目前研究来看,内脏脂肪危险>四肢和躯干脂肪,而内脏脂肪中,白色脂肪风险>褐色(米色)脂肪。因此,仅仅看脂肪多与少,或体重多少,并不能很好地判断肥胖的危险性。

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肥胖者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1,中心型肥胖易致脂肪肝 腹部是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当腹部肥胖,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

2.,中心型肥胖导致糖尿病 腹部肥胖会影响新城代谢,影响糖分的消耗吸收,容易导致糖尿病。

3.中心型肥胖增大患癌症的风险

4.中心型肥胖增大患心脏病可能性 ,腹部肥胖会影响心脏功能,影响体内供血,其中包括大脑供血。

如何更好地评估中心型肥胖?基于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密切相关,逐渐出现的中心性肥胖相关的测量参数,尤其是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VAI,国内学者提出了更符合国人标准的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CVAI与CVD密切相关。

3、肥胖评估的升级: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开始

3.1 临床常用肥胖评估指标

现有肥胖评估,最早源自BMI,后来随着技术方法增多,出现了大量的新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2类:

①人体测量学指标:临床常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臀围(hip circumference,WH)、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和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颈围(neck circumference,NC)等,各指标的定义、测量/计算方法见表1(其中BMI、WC为国内标准);上述方法因简单经济,在临床上应用相对广泛。然而,上述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区分体内的脂肪/肌肉/骨骼、不能很好地反映脂肪分布尤其是内脏脂肪等[6];

②影像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精准显示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超声、生物电阻抗分析方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及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也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内脏脂肪[7]。然而,影像技术存在价格昂贵、存在辐射等,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值得强调的是,在众多评估指标中,BMI因其便利性,在全球多部指南[8-10]中被推荐用于肥胖的诊断评估。

表1 不同肥胖评估指标及测量方法[6,11-18]

Image

3.2不同肥胖评估指标对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

从肥胖的心血管风险角度出发,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因功能学差异导致的心血管风险不同,内脏脂肪被认为通过多种途径与代谢综合征及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因此,临床常用的肥胖指标逐渐从强调体重的BMI逐渐增加了能一定程度反映内脏脂肪的WC。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血脂水平,可能对肥胖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具有较高价值。基于此,VAI应运而生。Amato等人利用经验数学模型,将BMI、W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相结合,在国外人群中建立了VAI,并通过CT证实VAI与内脏脂肪分布高度相关,多项研究均证实了VAI与CVD风险密切相关[20]。基于此,2016年国内学者提出了更符合国人标准的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21]。

Image

Image

不同脂肪组织分型及内脏脂肪组织的心血管危害[22]

4、什么是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

基于VAI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人内脏脂肪分布及代谢情况,考虑到内脏脂肪的分布受到人种、年龄等因素影响,Xia等在VAI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了年龄因素,经CT值矫正,在中国人群中建立了CVAI并同样验证了该指数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21]。此后,关于CVAI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逐年增多。

Image

图注:VAI和CVAI公式中VAI为内脏脂肪指数,WC为腰围,BMI为体重指数,TG为甘油三脂,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VAI为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

4.1 CVAI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它们常常相互联系形成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增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CVAI与传统肥胖评估指标相比,显著增加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风险。目前有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一点。

糖尿病方面:Han[23]等在一项包含12237名中国人的队列研究中比较了CVAI、VAI及传统肥胖指标对2型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提示CVAI在所有肥胖指标中拥有最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其AUROC为0.7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694~0.710,P<0.001],显著优于其他肥胖评估指标VAI、WC、BMI和WhtR (P均<0.001)。

高血压方面:Han[24]等人对10304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比较了CVAI、VAI、WC和BMI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矫正多因素后CVAI每增加1.0-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男性高血压风险增加9%(95% CI 1.02~1.16,P<0.05),女性风险增加14%(95% CI 1.06~1.22,P<0.05),且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无论性别,CVAI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均显著优于VAI、WC和BMI(P均< 0.05)。此外,Li[25]等在逾3万名受试者的横断面研究中同样发现经多因素矫正后,CVAI的最高四分位数组相对最低四分位数组高血压前期风险增加1.747倍(95% CI 2.460~3.068,P<0.001),高血压风险增加2.475倍(95% CI 3.158~3.824,P<0.001),在对年龄、血糖及肌酐等因素分层分析后,结果提示CVAI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发生仍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仍强于VAI、BMI、WC、WHtR和WHR。

代谢综合征方面:Duan[26]等在1452名中国受试者中,探究了CVAI对MetS的诊断能力,经ROC分析结果显示,CVAI和VAI在诊断MetS的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在女性中CVAI (AUROC为0.870,95% CI 0.842~0.898),优于VAI(AUROC为0.815, 95% CI 0.776~0.854);而男性中VAI(AUROC为0.896,95% CI 0.870~0.923)却优于CVAI (AUROC为0.835,95% CI 0.803~0.866),总体上上述两个指标对诊断MetS准确度均较高。

4.2 CVAI与动脉粥样硬化

CV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27],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目前认为,c-IMT对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28]。一项纳入了4075名中国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探讨了CVAI与超声下c-IMT的相关性[29],结果提示经多因素矫正后,CVAI与c-IMT呈非线性关系(P<0.05),CVAI高于106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CVAI可作为c-IMT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OR 1.937 ,95% CI 1.824~2.134,P<0.001)。

CVAI与冠心病:Xie[30]等对42165名无冠心病的中国受试者进行了中位3.36年随访,比较了CVAI与VAI、WC、BMI、WhtR和脂质蓄积产物(LAP)与冠心病的关系,ROC分析显示,CVAI对冠心病的预测能力最强(AUROC为0.687,95% CI 0.654~0.720,P< 0.001),且在性别分层分析中,CVAI与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在男性中更为密切。

CVAI与卒中:Zhang[31]等对7242例中国中-老年人群进行为期84个月的中位随访,结果提示在调整多个传统风险因素后,CVAI每增加1.0-SD,卒中风险增加17%[风险比(hazard ratio,HR)1.17,95% CI 1.07-1.28];根据四分位数分类,与 CVAI最低组比较,CVAI高、中、低组发生卒中风险分别增加70%、62%、47%,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CVAI与卒中风险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综上所述,研究显示CVAI对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筛查中具有一定价值,未来在大规模研究中,计算CVAI同时考虑炎症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等综合评分,或许将更有助于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人群并尽早干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型指标。

5、其它5个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

5.1、体型指数(ABSI)

2012年,Krakauer等依据异速生长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人体测量指标——体型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该指标用BMI和身高将WC标准化,其数值越高表明在一定身高和体重条件下WC越大,越符合内脏型肥胖体型,并且ABSI与内脏脂肪正相关,对过早死亡风险的预测优于WC和BMI。但是这一指标指针对美国人体型创建,由于种族异质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对此,2020年我国学者汪宏莉等[2]依据中国人体质构建了中国成人ABSI,计算公式:男性ABSI(kg-0.7m1.945)=腰围/BMI×身高0.455,女性ABSI(kg-0.734m2.06)=腰围/BMI0.734×身高0.408。目前有关中国人ABSI的研究较少,仍需深入研究其在中国人群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5.2、身体圆度指数(BRI)

2013年,Thomas等将人体形状建模为椭圆形,运用偏心率理论推导出身体形状几何模型,构建了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BRI)。该指数根据身高和WC估算得出,可评估内脏脂肪含量,其数值越高,说明内脏脂肪堆积越明显,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可能越高[32]。

5.3、脂质蓄积指数(LAP)

2005年,Kahn等提出了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概念,它结合了反映体脂过度蓄积的解剖学指标WC和生理学指标甘油三酯(TG),再按性别转化成连续变量,并发现LAP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识别明显优于体重指数(BMI),更能反映内脏脂质蓄积[32]。

5.4、心脏代谢指数(CMI)

2015年,Wakabayashi等对LAP公式改良,用TG/HDL-C和WHtR分别替代TG和WC,构建了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32]。

5.5、锥度指数(CI)

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人机体呈现呈双锥形,而中央区域脂肪堆积较少的人呈现圆柱形。锥度指数正是基于此判断机体的肥胖程度,该指标涉及体重、身高、腰围等变量。锥度指数被确定为身体脂肪分布的指标,它的值随着身体腹部区域脂肪的堆积而增加。

6、如何科学地减肥?

6.1. 限制糖的摄入。研究表明,越多摄入糖的人群,会更倾向于增加内脏脂肪囤积。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等热量的淀粉类食物,替换受试者饮食中的果糖,试验10天后,内脏脂肪从123cm³下降到110cm³,脂肪肝下降了3.4%。专家建议,可利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来替换糖类食物。如果您在超市货架面前犯难,不知如何挑选含糖量低的食物,不妨看看包装背面的配料表,选择糖尽量顺序靠后的。

2. 注意适量增加蛋白质

相关研究表明,蛋白质对于减少腹部脂肪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蛋白质的饱腹感比较强,另一方面也和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有关。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鸡蛋、鱼、虾、奶制品和豆制品等等。但是要注意,并不鼓励大家盲目采用生酮饮食法等极端饮食,因为没有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采取这些方式是有风险的。

3. 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摄入

精细化合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米精面,升糖指数比较高,应该尽量选择生糖指数比较低的食物,比如在选择主食的时候多选择豆类和全谷物、杂粮等,另外意大利面也是一种升糖指数非常低的主食。

4. 适当运动,尤其是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研究显示,和常规训练方式相比,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后,内脏脂肪水平下降的更多。如果你是在健身房:那么常见的健身房有氧项目,都可以用来做高强度间歇HIIT。比如跑步机上快慢交替跑,或者动感单车。大体重的宝宝们,为了保护膝盖,可以选择快慢交替进行的游泳、椭圆机、登山机、划船机等等。

科学的运动,有效的消耗热量,才能减轻体重,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的发生。

5. 健康生活方式

在调整生活方式,如地中海饮食、早睡早起,不久坐或久卧,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于控制肥胖本身。

7、小结

肥胖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肥胖的发生不仅与生活方式相关,也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物学因素相关。目前临床常用肥胖评估指标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心血管风险,其中评估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尤其是CVAI可能比传统筛查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预测心血管风险方面存在优势。

随着技术进步,提供便捷的在线计算方法,能够使这些指标更为方便地被大众使用。

相关评估公式: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

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

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

脂质蓄积指数(LAP)、心脏代谢指数(CMI)、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ABSI、WHTR、TyG-BMI、TyG-WHtR

内脏肥胖指数(VAI)、TG/HDL比、脂肪分布模型

中国人身体体型指数(ABSI)

锥度指数 (CI)和体型指数(ABSI)

腰围身高比(WHtR)

腰臀比(WHR)

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 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

体质指数(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

参考文献:

[1].Endocrine Practice. 2023;29:417-427. [2].Nature Medicine. 2020;26:485-497. [3].Front Psychol. 2014 Sep 1;5:925.  [4].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9;15:288-298. [5].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111:437-443. [6].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23:321-339. [7].Nutrition. 2019;62:25-31. [8].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4;63:2985-3023. [9].Diabetes Care. 2023 Jan 1;46:S111-S127. [10].Endocrine Practice. 2023;29:305-340. [11].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95-101. [12].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19:70-74 [13].BMC Med. 2014 Nov 7;12207. [14].Obesity. 2013;21:1571-1577. [15].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39:397-406. [16].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2020;14:151-157. [17].Medicine (Baltimore). 2020 Jul 24;99(30):e20176. [18].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30:1054-1060. [19].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9;7:715-725. [20].Diabetes Care. 2010;33:920-922. [21].Scientific Reports. 2016;6:38214. [22].Int J Mol Sci. 2022 Jan 12;23(2):786. [23].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1;37:e3370. [24].Br J Nutr. 2021;126:612-620. [25].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13:921997. [26].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13:1016581. [27].Eur J Prev Cardiol. 2016;23:Np1-np96. [28].Echocardiography. 2022;39:1054-1063. [29].Nutrients. 2023 Feb 18;15(4):1023. [30].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2;32:550-559. [31].Transl Med. 2023;21:518. [32].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41(3):5.DOI:10.3760/cma.j.cn121383-20200922-09044.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相关知识

重塑肥胖认知!中国人自己全新体型指标超越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
不可不知身体健康指数:体脂肪率、内脏脂肪、BMI、基础代谢率
胖与胖不同,不同肥胖的危险,这里有金标准!@MedSci
bmi是什么 bmi体重指数标准
一个人胖不胖,看“圆度指数”,比BMI更靠谱
中国北方成年人皮下和内脏脂肪分布特点分析!
BMI超重?肥胖?健康体重你达标了吗?
超50%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最新共识带来19条健康减重建议@MedSci
一个人胖不胖,看“圆度指数”,比 BMI 更靠谱
【健康科普】一个人胖不胖,看“圆度指数”,比 BMI 更靠谱

网址: 重塑肥胖认知!中国人自己全新体型指标超越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MedSci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5552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