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肿、腹胀=碳水化合物敏感必吃凤梨酵素抗发炎

水肿、腹胀=碳水化合物敏感必吃凤梨酵素抗发炎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17:21

你是否觉得很容易水肿,尤其肿胀感都在腹部?你的手指和脚容易感觉胀胀的吗?即使连续3天都完全不吃米面类,发现肿胀情况已经有改善,如果有以上的“症头”,小心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正确,而出现“碳水化合物敏感”反应了。“碳水化合物敏感”的情形,是导致身体发炎,造成肥胖、血糖混乱的关键。

你是否觉得很容易水肿,尤其肿胀感都在腹部?你的手指和脚容易感觉胀胀的吗?即使连续3天都完全不吃米面类,发现肿胀情况已经有改善,如果有以上的“症头”,小心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正确,而出现“碳水化合物敏感”反应了。“碳水化合物敏感”的情形,是导致身体发炎,造成肥胖、血糖混乱的关键。

不少人以为成功减肥就是要少吃或不吃淀粉类,甚至有的人采取吃肉不吃主食的“断糖饮食”。事实上,过犹不及,不但不能成功减重,还容易适得其反,影响身体健康。

恐引起“碳水化合物敏感” 注意加工食品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需要的营养,不能完全都不吃,要注意的反而是摄取量,以及摄取的种类是否符合身体需要。台大医院家庭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林晓凌在其《抗炎体质这样吃!台大医师教你唤醒身体的自愈力》新书中表示,饮食中包括蔗糖、谷物(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水果(甘蔗、西瓜、葡萄、香蕉、甜瓜等)、坚果、蔬菜(多种叶菜类、胡萝卜、番薯等),都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但是,也需要注意食用的方法,才不至于热量摄取过多,反而不利减重。

到底哪一些食物容易引起“碳水化合物敏感”?主要包括经过加工后去除纤维的白米、加工精致的面包、蛋糕、甜甜圈等,使食物中的小分子或糖份的物质容易快速被吸收到血液中,让胰岛素快速上升又下降,反而更容易很快感到饥饿。这一类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就容易引起“碳水化合物敏感”,并发生胰岛素阻抗,甚至导致身体发炎。

自我检测“碳水化合物敏感反应”

若你的身体有以下这些“肿”和“胀”的感觉,就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敏感反应:

.觉得很容易水肿,尤其肿胀感都囤积在腹部的中围?

.手指和脚总是容易感觉胀胀?

.肚子经常有吃完东西后一直鼓鼓的胀气感,或老觉得胃不舒服?

.吃完一顿大餐或好吃的甜点后,老是感觉昏昏沉沉疲劳想睡?

想要进一步确认,先量好腰围,然后连续3天只吃瘦肉、蛋白和蔬菜类,完全不吃米面类。期间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3天后再量一次腰围。腰围如果小了一圈,且肿胀的感觉有改善,就表示你的身体无法好好地处理碳水化合物,表示“有碳水化合物敏感”反应,并且要小心会导致身体发炎。

避免身体发炎 先保护肠道黏膜系统

发炎反应就是红、肿、热、痛这4种阶段进行的过程,当身体组织受到外伤或感染等刺激时,就会启动发炎反应。如何避免身体发炎?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均衡的饮食习惯,建构出健全的肠道黏膜系统,强化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保障防护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地反应并加以制伏。

因为皮肤及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古代的城墙,如果城墙非常稳固,就能抵御外来入侵者。对人体来说,皮肤及肠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犹如这座城墙,是人体第一道非常基础也十分重要的防御。

吃对食物 是抗发炎的有利武器!

此外,食物也是抗发炎的有利武器!林晓凌医师建议,适当补充Omega3、凤梨酵素及姜黄这几种抗发炎的好食物,当饮食过度和身体过劳,导致免疫功能失衡时,这些天然的营养素能发挥补强作用,促进免疫机制抵御外敌。

对抗身体发炎 3种好食物非吃不可

Omega-3

Omega-3多存在于深海鱼类与藻类中,能协助预防血管堆积物的产生,包括降低身体不正常发炎的情况、血液过度发炎的预防、胰岛素反应的改善、促进细胞膜的健康,以及调节前列腺的分泌等,整体来说具有抗发炎的效果,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凤梨酵素

凤梨酵素对于肠胃道的保健有效果,具有抗发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三大功效。更明确地说,凤梨酵素可帮助身体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及过度的发炎反应,避免继续过度的发炎对身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能够协助肝脏解毒,并具有抗发炎功能的有效成分。天然姜黄素的抗氧化能力强,比维生素C、生物类黄酮、维生素E等都还要高。还具有抗菌作用能预防血液凝固,对于降低血脂、抗发炎、抑制肿瘤、抗癌及预防粥状动脉硬化,都有不错的效能。

相关知识

减肥必备25种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清单
35种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清单
控制食欲的 36 种复合碳水化合物食物
7种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哪些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
说吃碳水化合物
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真的有益吗?
什么是零碳水化合物饮食,您可以吃什么食物?
这10种优质碳水化合物吃不胖
适合孕妇水肿吃的食谱

网址: 水肿、腹胀=碳水化合物敏感必吃凤梨酵素抗发炎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5883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