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呼吸丨树立群医学观念,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

呼吸丨树立群医学观念,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17:56

2021年12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辰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主题为“树立群医学观念,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的报告,现就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王辰院士

讲者简介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  

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主任,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理事、西太区副主席、中国中心主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部荣授院士。  

王辰院士在作报告  

王辰院士介绍,群医学这一词汇社会各界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如果中国的医学界,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界能够掌握群医学,将对我国卫生事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结合群医学的观念,从呼吸病学角度出发,王辰院士就树立和运用群医学观念对推动对疾病防治的价值进行了剖析。  

01 我国呼吸疾病负担重且未满足的卫生需求大  

呼吸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疾病负担巨大,但是并未得到普遍的照护,医疗及健康需求仍未满足,且需求仍较大。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为例,该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四大慢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高,但疾病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  

同样,哮喘也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负担巨大,患病率高、肺功能受限率高;同时,广大患者的疾病负担也未能得到满足,仅23.4%的患者进行过肺功能检查,仅28.8%曾就医得到明确诊断,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仅5.6%。  

对慢阻肺和哮喘的情况分析可知,公众对疾病的知晓率极低,导致就诊率低,加之检查率低,造成了疾病的规范治疗率低,最终患者对健康、疾病诊治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当我们面对诊桌对面、诊床上的每一位具体患者时,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是否有一种思维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王辰院士说。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有同样类似的问题需要解决。一般而言,面对传染病,有两种减少大面积暴发的方法,一是医疗干预,二是社会防控。目前,中国社会上采取的防控策略,是从群体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法,而这已被证明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仅针对某个个体进行医疗干预,将防控重点聚焦于个体,问题恐怕难以解决。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必须从群体角度考虑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在短时间内如此普遍、大规模地接种某个新的、病毒特性还未掌握的疫苗,这对病毒的进化、对人群所形成的免疫压力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王辰院士指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在观念上有所考虑,必须真正地注意到如何能更有效地照护患者、防控疾病。  

作为临床医生,王辰院士认为:“医生要有群体观,把目光放得宽一点,承担更大的责任,把个体的诊治扩大到个体的防诊控治康,甚至健康促进;由个体的健康扩大到群体,进而达到群体目标。这是医学界的任务,也是我们作为医学界中的一员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  

02 我国呼吸疾病照护中存在的问题  

对疾病患者的照护中,我国医学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层医疗机构力量薄弱,分级诊疗不畅、效率低等。  

1)“医疗”与“预防”两支队伍的割裂“医疗”与“预防”两支队伍的割裂是我国现阶段医学界最为严重的问题。医疗队伍仅负责疾病的诊治,预防队伍仅对疾病的防控进行管理。这一割裂导致了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6大环节被人为区分成不同管理主体。但事实上,这6大环节密切相关,无法分割。  

王辰院士指出,当“防”和“治”本身被分裂的时候,是结合不起来的。所谓的“防”或者叫做“医学”,包括了防诊控治康,“防”不只是预防和控制,也应该包括诊治康在内。所以,“医疗”与“预防”本就是一回事,应统一在一个范畴里,如果把两个并行设置,则永远无法统一和结合。  

”医疗“与”预防“队伍的割裂  

2)医疗卫生体系分割、缺乏协同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体系被割裂为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控体系”、依托妇幼机构的“妇保体系”、依托医院的“诊疗体系”。其中,诊疗体系中又被区分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王辰院士认为,这样的卫生体系存在“画地为牢”“以邻为壑”“孤芳自赏”“独木难支”的弊端,不利于各体系、各机构,乃至中国整体医学的全面发展。  

以诊疗体系为例,王辰院士表示,中国专科医院数量较多,但专科医院以病为中心,综合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专科医院的设置具有历史性,是在经济不发达时期,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某一种(类)疾病诊疗的迫切需求,而集中力量设立的。  

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温饱的解决、寿命的延长,当人类达到一定年龄后,“多病交加”的情况具有必然性,即使面对罹患单一疾病的年轻患者,也需要考虑合并症的问题。“治共病”成为未来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此时,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越发凸显。因此,王辰院士建议,专科医院应及时向综合医院进行转型,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发展方略。  

3)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约6%)与最优比重(约14%)有显著差距。在整个社会的产出中,用来照护人类自身终极利益(健康)的部分仍有待提升。  

医疗卫生投入不足  

4)医学界与社会结合不够,社会动员不足目前我国存在医疗卫生队伍"单枪匹马"、缺乏社会动员协同的状况。实际上,卫生事业从来不是卫生部门自己的事情,需要卫生相关部门、全社会的参与,以及社会动员协同。  

医学界与社会结合不够,社会动员不足  

5)医学界对环境的关注不足王辰院士指出医学界对环境关注不够,医务人员并未将"环境友好"作为自己行医职责之一。面对环境造成的健康问题,关键的解决之策就是建立群医学的观念。  

医学界对环境的关注不足  

03 解决之策:树立群医学观念  

面对上述问题,王辰院士认为群医学是重要的解决之策。  

1)从医学角度理解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发展出的知识、技术、学术体系,是通过对疾病的防诊控治康5个手段和对正常人进行健康促进的手段来维护健康的。  

目前,按照照护对象的不同,医学被划分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基础医学,但王辰院士并不认可这一划分,他认为应划分为针对个体的临床医学和以群体为主要价值观和追求对象的群医学。  

2)从卫生角度理解卫生是依据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采取的行动,包括个体卫生和公共卫生,通过防诊控治康再加健康促进的行动来维护健康。其中,公共卫生是基于群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原理,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综合社会行动。  

与医学的划分一样,卫生也可划分为针对个体的个体卫生和针对群体的公共卫生。需要注意的是,卫生从来不只是医学原理这一部分,政治、经济、法律等都与其有关。因此,王辰院士再次强调,无论是卫生还是公共卫生,都是综合行动。  

3)从健康角度理解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环境友好4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体现的是个人之身心俱泰,社会适应体现了人际互动的良好,而环境友好则展示了对环境的适应。  

医学、卫生、健康3大概念彼此联系交融、但各有其定位与主要属性。医学的属性是学术、技术,卫生的属性是行动、社会和政策,而健康的属性则为目标、结果和民生。如用社会主义的几个概念进行比喻,可将医学比喻为社会主义理论,卫生比喻为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运动,健康比喻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现代医学-卫生-健康三者的关系应是秉医学之理、行卫生之为、成健康之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对群医学进行了定义,认为群医学是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学术,动员现实可及的资源,从健康促进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等方面,统筹个体卫生行为和群体卫生行动,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来推动健康、公平,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医学学科。总之,人群健康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临床医学与群医学的关系则是兄弟关系,同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侧重个体“防诊控治康”与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化;群医学侧重的是群体的“防诊控治康”与健康促进,强调群体健康效益的最大化与健康公平。  

群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则是接续关系。首先,二者属性不同,医学为学术与原理部分,卫生则是转化与行动部分。医学更加关注专业、学术、技术,卫生则是科普、行动和政策。其次,二者门类不同,群医学属医学门类,公共卫生属于卫生门类。最后,二者的主体不同,医学的主力是医学界的专业人士,卫生方面则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承担。  

04 倡导群医学的深刻意义  

(1)促进医务人员观念和行为转变,从仅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健康。  

(2)从仅关注、诊治、预防到提供全方位连续性健康照护。健康之促进,疾病之防诊控治康。  

(3)动员社会资源,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应用效益最大化。  

(4)促进医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形成合力。  

(5)促进人类与环境友好。  

(6)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  

总之,群医学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群医学的理念有利于由以治病、控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  

05 实践群医学,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  

无论是控烟、开展以“幸福呼吸”项目为代表的慢阻肺病照护,还是建立方舱庇护医院、开展结核病照护等,无不体现着对群医学理念的践行。  

实践群医学的关键在于转化、在于协同。不仅要积极开展医学与相关学科原理(如社会政策、政治、经济行动)之间的转化,更要协同汇集多学科、社会各界,以实现万学万策务健康的伟大目标。  

采、校对丨张静宇

编排丨付雨杰

审核丨邢辰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防治呼吸道疾病 中医教你这样调理身体
全面照护肺健康丨一文讲清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核心点
冬季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防控要点~
春季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疫情下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中医呼吸调理:预防感冒,健康呼吸
最新发布丨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
“阻击”慢阻肺病 中国构筑呼吸健康新防线
这里的居民可免费筛查三大呼吸疾病!
深呼吸 深呼吸有什么好处

网址: 呼吸丨树立群医学观念,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5956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