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让农村健身器材更“健康”

让农村健身器材更“健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20:29

让农村健身器材更“健康”

2023年12月07日 07:04   来源:红网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越来越普及,配备健身器材的文体小广场甚至成为一些行政村的“标配”。但记者近日在农村地区采访时发现,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有的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有的健身场地杂草丛生,篮球场变成了晾衣场晒谷场,健身器材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12月5日 光明网)

  健身器材进村,改善了农民群众体育健身的条件,美化了农村环境,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不失为乡村振兴的有益举措。然后,健身器材种类单一、重建轻管,不仅造成浪费,更滋生安全隐患等现实问题,让民生项目陷入“虎头蛇尾”的尴尬境地,更让民众揪心。

  究其健身器材损坏严重的原因。一有缺乏科学健身指导,群众使用不当导致的人为损坏。二有风吹日晒,自然侵蚀导致老旧破损。三有只建不管、一建了之导致的管护缺失,让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沦为“弃材”,不仅有碍观瞻,更带来安全隐患,给群众添堵,拉响了加强健身器材管护的警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乡村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重要标尺”。如何让健身器材发挥好丰富农民业文体生活的作用,让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舞动乡风文明新风采,成为了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

  农村健身“器材”沦为“弃材”,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更应打好“组合拳”。首先,科学统筹规划建设,补齐制度短板,在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种类配置,既避免不足,也要避免浪费。其次,强化宣传引导的力度,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器材,激活群众健身的积极性。再次,建立健全健身器材管理维护的体制机制,强化设施设备管护力度,创新“互联网+”故障申报与常态化巡查管护手段,强化器材维护。而唯有调动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健身事业中来,为农民群众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让健身器材更“健康”,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擦亮乡村振兴的“健康底色”。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新合街办为村民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共享健康生活
威海市审计局 审计天地 农村、社区健身器材“亚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健身设施有的地方“不够用”,有的“用不上”
为农村老人打造更多暖心家园
体育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南昌县广福镇:健身器材不断完善 村民乐享健康生活
「配件健身器材」配件健身器材公司黄页
老年体育健身器材展示量身打造健身器材
国家卫健委:为农村引进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

网址: 让农村健身器材更“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6266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