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1日 01:23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是对已知患某种疾病的患者,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对于慢性病,通过加强医学监护,防止并发症,防止伤残;对于已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者,通过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能力。由于三种预防措施是连续的梯次性预防措施,故称为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实施,有赖于必要的物质条件、高超的医疗科技和十分关注患者的爱心。 [2]

在疾病的病前(易感期)、病中(发病前期)和病后(发病期和转归期)各个阶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称为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策略。 [3]

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发病前期,针对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3]

首先是宏观的根本性措施,称为根本性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这是为了避免疾病危险性的增加,而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策略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3]

其次是针对环境的措施,即根据保护环境方针,采取具体的保护大气、土壤、作物、水源、食品等的措施,以减少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

再次是针对机体的措施。机体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必须做到: [3]

①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

②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

③做好婚前卫生工作,禁止近亲结婚,以预防遗传性疾病; [3]

④做好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特别重视致癌因素在预防肿瘤发病上的重要意义,例如妇女在妊娠早期接受X射线照射易产生畸胎和生下的子女可能易患白血病等; [3]

⑤慎重使用任何医疗措施和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 [3]

第一级预防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积极的社会预防措施。 [3]

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第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促使病变逆转,缩短病程或防止转为慢性及病原携带状态,降低现患率。第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3]

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置,以防止病情恶化、促使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者则通过康复医疗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使之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措施有专科治疗、由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社区康复、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等。 [3]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对大多数疾病而言,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对于恶性肿瘤则更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等措施,进行综合预防,如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除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第一级预防外,同时还要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3]

近年来频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证明,仅有‘三级预防’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建立‘零级预防’的概念,把公共卫生的提坝前移。”这是中国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提出的新观点。他认为,公共卫生应该强调政府责任,而“零级预防”的责任主体就是各级政府。 [3]

1964年,Caplan首先倡导对预防精神障碍的重视,并提出了“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模式,对精神病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各国结合各自不同的社会体制、文化与民族特点,综合性地开展了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我国也制定了符合我国现实特点的“三级预防”体系。 [4]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即病因预防,是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4]

1.对公众开展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促进人们的自我心理保健等。 [4]

2.加强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做好围生期保健等。 [4]

3.对一些易患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质者和从事高心理压力职业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4]

4.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有关精神障碍预防的询证医学证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制订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4]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的重点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争取疾病缓解后有良好的预后,防止复发。由于许多精神障碍具有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隐匿,临床表现缺乏明确特征性等特点,往往失去及时干预的机会。因此,二级预防是精神障碍防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 [4]

1.向公众广泛宣传精神障碍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早期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同时,要改变人们对精神障碍患者所持的偏见,减少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讳疾忌医的心理,做到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4]

2.对确认或可疑的精神障碍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合理、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争取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复燃和复发。 [4]

3.在综合医院内设立精神科和心理治疗科,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更易于接受的精神障碍就诊环境和条件;做好联络-会诊和专科咨询工作,帮助非精神科医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精神障碍患者。 [4]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的要点是防止疾病复发,做好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残疾,阻断疾病衰退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力争回归社会。其主要内容包括: [4]

1.积极谋求政府部门对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协调各相关部门构建精神障碍防治康复体系。 [4]

2.对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让患者正确认识疾患,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和矛盾。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疾病复发,减少残疾,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 [4]

3.建立各种工、娱治疗站,对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咨询,使患者早日恢复家庭生活和社会功能。 [4]

4.做好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使患者能够接受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医疗指导和服务。调整出院患者的生活环境,动员家庭成员支持和参与患者的康复活动,指导家庭成员为患者制订生活计划,努力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

5.关心和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重视心理、社会环境对疾病预后、复发的影响,妥善解决患者的工作与就业问题。这对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4]

尽管一级预防“最积极、最主动”,但缺乏清晰的概念。Mrazek和Haggerty提出了比较精细的概念框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启发性,主要内容如下: [4]

预防仅用于精神障碍发生前的干预,二级与三级预防被分别替换为治疗与康复,从而使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统一起来,成为一个连续体。 [4]

预防可分为 3个不同层次: [4]

一般性预防干预

一般性预防干预(universal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务的对象是一般公众或整体人群,如向他们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水平。 [4]

选择性预防干预

选择性预防干预(sel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易患精神障碍危险因素的亚人群,如教育“三陪女”使用“安全套”以避免或减少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精神障碍。 [4]

指征性预防干预

指征性预防干预(indicat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或具有精神障碍素质因素,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个体。因此,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及可利用的资源,有的放矢地针对整体人群、亚人群、个体开展预防性干预。 [4]

自杀的预防方向是提高人群的心理素质,使社会结构尽量合理,减少消极面,加强精神卫生服务。自杀问题既是个人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对自杀行为的预防应采取综合的三级预防。 [4]

一级预防-宣传教育精神卫生相关知识

针对一般人群及潜在人群。主要内容有: [4]

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矫正不良的认知及行为,增强应对及环境适应能力; [4]

2. 提高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人格障碍及应激性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识别与防治,避免讳疾忌医,丧失早诊、早治的良机; [4]

3. 减少自杀工具的获得 如加强农药和灭鼠药等有毒物质的管理;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理,控制药店出售,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处方量,精神障碍患者的药品应由家属保管;加强枪支、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及煤气去毒化,高楼防范,对某些自杀多发的场所进行巡逻、管理等; [4]

4. 对各种媒体报道进行规范和必要的限制,避免不良诱导。 [4]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对有自杀危险的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体措施有: [4]

1. 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对自杀危险信号的识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积极预防自杀; [4]

2.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要时可建立自杀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对自杀的防范; [4]

3. 由于照料者的忽视、讳疾忌医等,常常导致有强烈自杀企图的人自杀成功。因此,提醒和教育照料者提高对自杀的防范意识、加强社会支持,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4]

4. 由于自杀者在自杀前多处于矛盾状态,思维僵化,情绪及行为具有冲动性,避免“扳机”作用、及时干预常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应建立自杀预防机构,加强对自杀及自杀预防的研究和有效措施的推广,如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和热线电话等,对处于心理危机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4]

5. 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如对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抑郁症、酒精和药物依赖或戒断状态、急性情绪危机状态下的患者,应住院治疗或留观察室观察,并加强防范;制定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观察、防范措施;加强对出院患者的随访和防范等。 [4]

三级预防-善后处理、预防复发

降低死亡率及善后处理。包括: [4]

1. 建立自杀的急诊救治系统,提高对自杀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4]

2. 发现和解决自杀未遂者导致自杀的原因,必要时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消除原因,预防再次自杀; [4]

3. 同情和理解有自杀行为者,不要歧视,并帮助自杀未遂者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新适应社会; [4]

4. 适当解决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不断受到影响而再度自杀。 [4]

相关知识

三级预防
三级健康管理师重要考点:预防医学
怎么预防食物中毒呢
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再度升级 挂号平台覆盖270家医院
《预防医学A》教学大纲
河南基本实现卒中防治“五级全覆盖”-健康报网——健康门户
女性预防痛经的三大禁忌
防范大规模疫情暴发风险,内地应如何加强新冠分级诊疗?
想要预防空调病 常喝三物药茶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细则的通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细则

网址: 三级预防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642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