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23:47
绪论

一、名词解释(掌握)

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 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因并制定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的综合性学科。

2、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二、简答

1、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制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掌握)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研究对象

个体与群体(健康人、无症状患者、病人)

个体

研究重点

环境与健康

生物医学

对策

预防措施

诊断与治疗措施

研究方法

微观+宏观

微观

3、两次预防医学革命(熟悉)

第一次:从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的转变

第二次:个体预防与群体预防相结合

4、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熟悉)

(1)、医学调查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卫生统计学研究方法等

(2)、医学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或社区实验。

5、医学模式的转变(了解)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三章 环境概述

一、名词解释(掌握)

1、环境(environment):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其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生存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必需条件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生物圈(biosphere):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2km的厚度和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高度。

3、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自然环境。 

4、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物质的组成和交换等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5、生态系统(ecosystem):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6、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7、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8、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作用,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9、公害(public nuisance)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 

10、二次污染物: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如甲基汞、光化学烟雾等。 

11、环境自净(environment 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最终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降低,使生态系统不至于遭到破坏,这一过程称为环境的自净。

二、简答

  1、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掌握)

(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2)、生活性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白色垃圾等

(3)、交通性污染:噪声、汽车尾气等

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

答: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掌握)

(1) 、特异性损害

1)、急性危害: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印度博帕尔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

2) 慢性危害: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

变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①、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②、化学物作为致敏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③、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2)、非特异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①、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②、人体抵抗力和劳动能力下降③、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掌握)

(1)、治理工业三废包括①、工业企业合理布局②、改革工艺,综合利用③、净化处理

(2)、预防生活性污染

(3)、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4)、预防交通污染及其他污染

(5)、加强卫生执法监督

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熟悉)

答: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对立统一关系,主要表现为:(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3)、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熟悉)

(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①、化学结构:氯取代氢越多毒性越大,不饱和化合物毒性>饱和化合物②物理特性:分散度、溶解度和挥发性 

   (2)、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剂量-效应曲线和剂量-反应曲线。

   (3)、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蓄积量主要与污染物的摄入量、作用时间及污染物本身的生物半减期有关。

(4)、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加强作用。

(5)、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健康效应谱金字塔从低层到顶层的顺序为,生理负荷增加—生理代偿性变化—生理反应异常—患病—死亡。

7、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了解)

8、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代谢和排泄(了解)

第四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掌握)

1、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空气环境,并且达到一定的浓度,破坏了空气的正常组成和状态,对健康产生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危害,或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状况。

2、光化学烟雾(photochenical smog):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入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在不良的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淡蓝色混合烟雾。主要成分为臭氧和过氧酰基硝酸酯类。

3、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底质的理化特性及水中生物的组成等发生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4、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的藻类聚集成团,漂浮在水面,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厌氧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氨、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

5、地方病(endemic disease):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一类疾病。分为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和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6、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二、简答

1、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颗粒性物质、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多环芳烃和二噁英类

2、 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危害(掌握)

(1)、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COPD

(2)、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质的联合作用:PM2.5(微粒子)

(3)、致突变和促癌作用:苯并芘

(4)、影响机体代谢:与维生素B1结合,使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 

(5)、致敏作用:支气管哮喘

(6)、其他危害:破坏蔬菜、谷物等的叶绿素;引起各种动物如牛、羊等的疾病或死亡;SO2遇湿变成硫酸后的酸雨腐蚀。

3、 颗粒性物质的危害(掌握)

(1)、作为载体增加有害物质的毒性;

(2)、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免疫毒性;

(4)、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强度;

(5)、致突变和致癌性。 

4、 氮氧化物的危害(掌握)

(1)、呼吸系统的损伤:对深呼吸道、细支气管、肺泡刺激。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亚硝酸根与Hb结合FeHb 组织缺氧。

以NO2为主:肺组织损害比较明显

以NO为主: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3)、其他毒作用:神经衰弱症候群;NO2促癌作用。

5、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掌握)

(1)、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①烟雾事件(包括比利时马斯河谷、美国多诺拉、英国伦敦煤烟型烟雾事件和美国洛杉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②事故性排放(包括博帕尔事件和中国重庆开县井喷事件)

2)、慢性危害: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咽喉炎、气管炎、COPD

②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③导致心血管疾病④慢性化学中毒性损伤

3)、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

4)、致癌作用

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2)、间接危害

1) 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佝偻病增多和传染病流行

2) 导致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冰川融化

3) 破坏臭氧层:①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②致使眼、呼吸道黏膜刺激炎症病例增多

4) 形成酸雨:腐蚀树木、石雕,酸化土壤等。

6、甲醛对健康的影响(掌握)

1) 刺激作用:对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2)致变态反应性

3)影响免疫功能

4)肝脏损害

5)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6)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7)致突变性

8)致癌性

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健康的影响(掌握)

1)急性中毒:轻者:头晕、头痛、恶心、咽干、咳嗽等

重者:呼吸困难、窒息、肝损害、中枢神经抑制

2) 慢性中毒:大多表现为肝脏和中枢系统的损害

8、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掌握)

答:(1)、流行病学上安全(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长期饮用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潜在性危险)

(3)、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无肉眼可见物)

(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8、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掌握)

1) 细菌总数:要求不超过100个/ml,评价水质清洁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

2) 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3) 粪大肠菌群: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游离性余氯:用氯化消毒时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

4) 末梢水中不低于0.05mg/L,是评价氯化消毒的重要指标。

9、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掌握)

答:(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冬季不低于60分钟,夏季不低于半小时)

(2)、水的pH值(氯化消毒时不宜太高)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0、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

1) 氟斑牙

2) 氟古症

11、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

1) 地区分布广泛

2) 人群分布有年龄差异,①主要发生在正在发育中的恒牙②多发生于成年人,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3) 无明显性别差异

4) 随着在高氟地区居住年限的增长,患病率也增高,且病情也加重

12、地方性氟中毒的三级预防原则(掌握)

答: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

对于饮水型氟中毒:改用低氟水源,饮水除氟

对于煤烟型氟中毒:改良炉灶,更换燃料

对于饮茶型氟中毒:研制低氟砖茶

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13、碘缺乏症的临床表现(掌握)

1) 地方性甲状腺肿

2) 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

14、碘缺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

1) 病区分布广泛:尤以西北、东北、西南地区发病严重

2) 地区分布特点:山区>平原,内陆>沿海,农村>城市

3)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4) 青春期发病率最高

5) 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15、碘缺乏症的三级预防(掌握)

答:一级预防:(1)、碘盐法(2)、碘油法(3)、膳食含碘丰富的食物。

二级预防:定期对病区居民进行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功能检测,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出现。

 16、三大污染的防治措施(熟悉)(太多难记,一般不会出大题)。

答:(1)、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加强绿化和对居住区内环境卫生的管理3)、执行国家标准,加强卫生监督、检测工作4)、改革工艺,消除烟尘包括①改变燃料结构②控制燃烧污染③工艺改革,综合利用5)、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理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制定各种污水的排放标准,做好污水排放卫生监督和监测工作,使其达标排放3)、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4)、做好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和消毒工作,使其达标后才可容许排放5)、做好水体的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工业废渣治理 2)、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3)、污水处理4)、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17、室内污染物的来源(熟悉)

答:(1)、来自室外的污染来自室外的污染 

包括1)、来自土壤和宅基地

2)、来自生活用水

3)、人为活动带入室内

4)、邻居干扰

      (2)、来自室内的污染

        包括1)、采暖、烹调、吸烟和其他家庭劳作

            2)、建筑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

            3)、来自人体或其他生物的代谢

        4)、家用电器或特殊办公用品

 18、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

19、本章散在的其他重要点:

(1)、紫外线

1) UV-A,可防止短波紫外线进一步透入深层皮肤组织,增强机体免疫力。

2) UV-B,抗佝偻病和红斑

3) UV-C,极强的杀菌作用

(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空气标准规定,一次最高溶液浓度为0.5mg/m3

(3)、微粒子(直径≤2.5mm的颗粒物),空气中飘尘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3 

(4)、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居住区空气中NO2 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15 mg/m3   

(5)、米糠油时间和多氯联苯有关属于急性危害类型。

(6)、耗氧量(COD)是反应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7)、饮用水的氯化消毒

消毒剂 : 漂白粉(Ca(OCl)Cl) 漂白粉精(Ca(OCl)2)

反应式 :Cl2+H2OHOCl+H++Cl-

2Ca(OCl)Cl+2H2O→Ca(OH)2+2HOCl+ CaCl2

         Ca(OCl)2 + 2H2O → Ca(OH)2 + 2HOCl

20、了解的内容:空气的理化性状与健康,水的卫生学意义、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质的净化,饮用水标准及其卫生学意义,土壤的特征及卫生学意义,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危害。(了解部分一般不出大题,自己根据情况看书,)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一 、名词解释(掌握)

1、营养(nutrition):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形成机体成分、满足机体生理功能和各种活动需要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生存和健康、促进机体生长的物质。

3、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食物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而使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4、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5、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又称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全面提供和满足用膳者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的膳食。

6、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ease):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7、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二、简答

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掌握DRIs的目的;熟悉DRIs参考值含义;定义没要求,自己酌情)

答:(1)、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数。

目的:用于制定推荐摄入量(RNI)。

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人群的 RNI= EAR+2SD

如果资料不充分,不知道标准差,则RNI=1.2×EAR

       参考值含义: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满足50%人群的营养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2)、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

目的:衡量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

参考值含义:个体的平均摄入量>RNI,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但个体摄入量低于RNI时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态。

(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目的: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目标

参考值含义:达到AI, 出现营养素缺乏的危险性很小, 长期超过AI, 则可能产生副作用.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t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目的:主要用于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

参考值含义: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另外:RNI和AI的相同点: 均满足目标人群的需要

RNI和AI的不同点: AI准确性差,可能明显的高于RNI 

2、三种氮平衡(掌握)

答: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

(1)、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及疾病康复阶段的成年人

(2)、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蛋白质长期不足、消耗性疾病患者 

(3)、零氮平衡见于健康成年人:正常成人不再生长,每日进食的蛋白质主要用来维持组织的修补和更新。

3、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指标(掌握)

(1)、蛋白质含量 : 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凯氏定氮法:含氮量×6.25=食物粗蛋白含量

(2)、蛋白质消化率 

             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

真消化率= ———————————— ×100%

          摄入氮 

               摄入氮-粪氮   

表观消化率= ——————— ×100%

      摄入氮

一般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多在90%以上,植物性食物蛋白质由于有纤维素包围,消化率多在90%以下。

(3)、蛋白质利用率: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有,

1)、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反映食物蛋白质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公式:蛋白质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

用途:谷豆互补的分析(重要)

①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各种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②粮谷类的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但蛋氨酸多;大豆中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但赖氨酸多。

③ 所以,粮谷类与豆类需同时混合使用。

2)、蛋白质的净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的指标。公式: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100%

3)、氨基酸评分:为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和参考蛋白质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一般膳食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越高,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

4、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掌握)

答:1)消瘦型:多见于婴幼儿,患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但无浮肿 

2)水肿型: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浮肿、体重降低、肝肿大、毛发改变等

3)混合型:兼有消瘦和水肿型,表现为表情淡漠、常有腹壁变薄、或伴有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缺乏。

5、脂类营养价值评价指标(掌握)

(1)、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必需脂肪酸含量越多,其营养价值越高

   一般植物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动物油中含量少

(2)、脂肪消化率   

与熔点有关,植物油的熔点低于脂肪,故油吸收率高于脂肪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肝脏、蛋黄和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A、D,

   植物油中富含维生素E,动物油中几乎不含维生素

6、 膳食纤维的作用(掌握)

答:(1)、增强肠道功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可以治便秘

   (2)、控制体重和减肥、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3)、预防结肠癌

7、蛋白质、脂肪、糖类产生的热量及热能比(掌握)

答:(1)、蛋白质、脂肪、糖类的热能系数

蛋白质:16.81KJ/g(4.0Kcal/g)

脂肪:37.56KJ/g(9.0Kcal/g)

糖类:16.74KJ/g(4.0Kcal/g)   

(2)、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能量的比例

蛋白质:10%-15%

脂肪:20%-30%,

糖类:55%-65%,  

8、影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掌握)

答:(1)、机体方面  

1)、年龄:随年龄增加对钙的吸收而减少

2)、性别:一般男性>女性

3)、生理状况:孕妇、乳母、婴幼儿及儿童对钙的吸收要高于其他阶段。

(2)、膳食方面

1) 、膳食钙摄入量高,机体吸收量相对增加,但不成正比。

2) 、提高钙吸收利用的因素:活性维生素D,乳糖和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

3) 、降低钙吸收利用的因素:食物中植酸、草酸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及乙醇等。

9、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掌握)

(1)、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1)、动物性食物中铁是以口卜啉铁形式存在的血红素铁,可直接被吸收利用2)、植物性食品中铁主要以Fe(OH)3络合物形式存在的非血红素铁,不能被直接吸收。

(2)、促进吸收的因素:蛋白质与肉因子(含巯基氨基酸),维生素A与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

抑制吸收的因素:胃酸缺乏,膳食纤维,膳食中得植酸、草酸、磷酸和碳酸,植物性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蛋黄中的卵黄高林蛋白,大量的钙及丰富的无机锌。

       (3)、受机体状况、体内铁贮存量和需要量的影响。

10、 10、矿物质缺乏病(掌握)

答:(1)、钙缺乏病:儿童--易患佝偻病、

成年人--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

(2)、铁缺乏病:缺铁性贫血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4)、锌缺乏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停滞、性成熟延迟、伤口不易愈合和免疫功能障碍等。疾病如:肠病性肢端性皮炎。

(5)、硒缺乏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11、维生素分类(无要求)及维生素缺乏病(掌握)

答: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D、E、K 2)溶于脂肪3)肝脏蓄积

(2)、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族和VitC 2)溶于水3)体内无储存

 答:缺乏症:

(1)、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缺乏症

1) 、眼睛症状:暗适应能力下降、 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失明

2) 、粘膜、上皮改变:皮肤粗糙、干燥、角化

3)、生长发育迟缓

(2)、维生素D缺乏症

1)、儿童--佝偻病

2)、成年人--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3)、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缺乏症

   1)、易患溶血性贫血

   2)、生殖系统损害(故有生育酚之称)

   3)、心血管疾病发生如: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缺乏症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即脚气病)分为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混合型脚气病和暴发型脚气病(因多发于婴儿又称婴儿脚气病)。

   (5)、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缺乏症

    1)、口腔-生殖综合征: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炎和眼部症状。

    2)、其他症状:胎儿骨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6)、烟酸(又名尼克酸)缺乏症(又称癞皮病)

    主要见于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三“D”症状:皮炎、腹泻和神经性痴呆。

   (7)、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缺乏症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对于孕妇早起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

   (8)、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缺乏症—坏血病

     前驱症状(疲劳、怠倦)--出血—牙龈炎—骨质疏松—严重者因体内出血死亡。

12、合理营养的要求(掌握)

(1)、食物本身应对人体无害

(2)、食物应供给用膳者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3)、通过合理的加工烹调,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

(4)、食物种类多样,感官性状良好,并能满足饱腹感

(5)、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3、膳食结构三种类型(掌握)

第一种 西方三高型膳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

第二种 东方型膳食 植物性食物为主

第三种 平衡型膳食,日韩为代表

第四种 地中海膳食模式

14、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掌握)

1)合理控制总能量

2)选用合适的糖类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5)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

6)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15、食物中毒的特征(掌握)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有很多人发病,病程急剧,并很快形成高峰

(2)、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症状

(3)、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相同的中毒食物,未食用过不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常集体发病: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后突然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16、食物中毒的分类(掌握)

 按病原物分为: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在食物中毒中最常见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

17、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原则(掌握)

(1)、防止细菌污染

(2)、控制细菌繁殖及产毒

(3)、食用前彻底加热食物以杀灭病原菌

18、毒蕈中毒类型(掌握)

1) 胃肠炎型 2)神经精神型 3)溶血型 4)脏器损害型

19、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掌握)

(1)、防止霉变及产毒

 (2)、去毒:常用方法有挑出霉粒、碾压加工、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和加碱破坏毒素

(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20、N-亚硝胺化合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掌握)

(1)、严格食品卫生管理

(2)、防止食物霉变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3)、减少食品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 

(4)、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21、其他较为重要的散在知识点

(1)、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无季节性、地区性,胃肠道症状轻,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

(2)、黄曲霉毒素(AF),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AFB1最常见,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检验中以AFB1为检测指标。在强碱中可破坏,可用于碱脱毒。

(3)、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

22、能量的消耗(熟悉)

答:消耗于(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生长发育

23、各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与推荐摄入量(熟悉)

(1)、蛋白质:来源,动物性食品、豆类--20-30%;植物性食品(主要为粮谷类)--60-70%。我国推荐摄入量1.12g/ (kg·d)。

(2)、脂肪: 来源,动物脂肪和植物种子(植物油)。推荐摄入量按其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算(20%-30%),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1:1:1为宜。    

  (3)、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推荐摄入量自己查课本积累(此处不做整理,太多了占地方。)

  24、维生素的特点(熟悉)

答:(1)、大部分以本体或可被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必须从膳食中供给,仅有少量或少数可由机体合成

  (3)、在体内以辅酶和辅酶前体的形式参与代谢

  (4)、不构成机体组织,在体内不供能,少量即可满足需要。

25、营养素的特点;蛋白质、脂肪、糖类、能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了解,此部分一般不出大题,不做整理,自己据情况看书)

第六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一、 名词解释(掌握)

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凡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或生产性有害因素。

2、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已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3、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为生产性毒物,或称职业性毒物。

4、职业中毒是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5、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是指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最常见的有:Cl2、NH3、NOx、COCl2、HF、SO2等)。

6、窒息性气体:是指吸入后直接引起血液的氧分压降低、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一类有害气体。按其毒作用机制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7、尘肺(pneumoconiosis)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为主的疾病。

尘肺的分类(掌握):按接触粉尘的性质将尘肺分为

(1)、矽肺: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2)、硅酸盐肺: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3)、炭尘肺:煤、炭黑、石墨(4)、混合性尘肺: 游离二氧化硅和其它粉尘的混合性粉尘、煤矽肺(5)、金属尘肺:铝尘肺。我国现行职业病名单中,共列入了13种尘肺。

二、 简答

1、职业病的特点和诊断原则(掌握)

特点:(1)、病因明确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的,具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

(4)、大多数职业病在早期是可逆的,如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但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患者个体对于控制人群发病率毫无意义。

 诊断原则:1)病人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前提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3)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

2、职业性损害的防治措施(掌握)

(1)、法律措施1)职业卫生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2)职业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2)、组织措施1)单位领导重视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3)职工的健康教育4)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

(3)、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2)生产过程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4)厂房建设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5)其他技术措施如改进生产技术。

(4)、卫生保健措施1)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2)合理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合理供应保健食品和饮料

3、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

主要为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2)中枢性周围神经病3)铅中毒性脑病和腕下垂(目前以极为少见)

(2)、消化系统1)铅线2)消化不良3)腹绞痛

(3)、血液系统 低色素正细胞型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铁剂治疗无效。外周血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

(4)、其他方面 肾脏损害,主要损伤肾小管功能,中毒晚期出现难以恢复的肾性高血压;生殖生育毒性(即不孕不育)。

4、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

(1)、急性中毒1)全身症状2)呼吸系统3)消化系统4)泌尿系统5)皮肤斑丘疹、皮炎6)口服汞盐中毒,以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急性汞毒性肾炎和急性口腔炎为主要表现。

(2)、慢性中毒1)脑衰弱综合症2)汞毒性震颤3)口腔-牙龈炎4)肾脏及其他损害

5、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

(1)、急性中毒: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①类神经症②植物神经紊乱症状③个别患者后期有四肢末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现象

2)血液系统①血象异常②出血倾向③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④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⑤继发性白血病

6、职业中毒的防制(掌握)

(1)、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毒物

(2)、用化学的方法清除污染源

(3)、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4)、做好生产环境检测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7、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毒蕈碱样症状 ①平滑肌痉挛表现 ②腺体分泌亢进表现③瞳孔缩小、视物模糊④心血管抑制表现2)、烟碱样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慢性中毒:多见于长期接触低水平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工人,中毒性类神经症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视觉、神经-肌电图等改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处理原则:

(1)、清除毒物

脱去污染的衣物

清洗皮肤表面,包括指甲、头发等

洗胃:第一次洗胃可加5mg去甲肾上腺素

(2)、解毒治疗

1)、乙酰胆碱拮抗剂:阿托品,早给、反复给、足量

2)、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碘解磷定

3)、对症治疗:与内科治疗相似,尤其注意呼吸麻痹:机械通气

8、矽肺主要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掌握)

一般将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包括矿山、开挖隧道、建筑材料行业、钢铁材冶金、机械制造业、耐酸耐火材料厂、陶瓷行业和石粉加工业等。

影响因素 1)粉尘中SiO2的含量 2)致纤维化能力与粉尘中SiO2的类型         

3)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接触时间、防护措施

9、矽肺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掌握)

肉眼观察:

早期肺体积↑,晚期↓,呈花岗岩样;

含气量减少,呈灰白或灰黑色;

表面有散在、孤立的砂粒样结节,肺弹性消失,融合团块处质硬像橡皮;

有胸膜增厚、粘连;

肺门和支气管分叉处淋巴结肿大,灰黑色,背景夹杂玉白色条纹或斑点。

   基本病理改变: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矽肺的病理形态:(1)、结节型纤维化(2)、弥漫性间质纤维化(3)、矽性蛋白沉积(4)、团块型纤维化

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 气短、咳嗽、胸痛,进行性加重

 2)X线胸片表现 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小阴影、大阴影

3)肺功能改变

4)并发症:肺结核(为最常见、危害最大)、肺心病、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

10、尘肺的预防(掌握)

答: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1)、组织法律措施

(2)、技术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11、职业病范围(熟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10

《职业病目录》, 2002.3

10大类115种,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1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熟悉)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农药等)和生产性粉尘(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类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包括异常气候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3)生物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和真菌等)及其毒性产物、寄生虫和某些动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3、职业性损害(熟悉)

答:职业性损害包括(1)、职业病(2)、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性外伤

14、有机磷农药的诊断(熟悉)

(1)、诊断原则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2)、诊断分级 1)接触反应 2)急性轻度中毒 3)急性中度中毒4)急性重度中毒 5)中间期肌无力综合症6)迟发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5、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中毒的主要特点(熟悉)

1)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恢复较快

2)一般不反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只呈轻度下降

3)通常不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16、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熟悉)

急性中毒 1)刺激症状 2)全身症状 3)变态反应

17、农药中毒的预防(熟悉)

(1)、组织和技术措施(2)、遵循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3)、健康监护措施

18、石棉肺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熟悉)

石棉肺病变特点是:(1)、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2)、胸膜增厚

(3)、胸膜斑形成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杵状指

2)肺功能改变 肺活量、肺总量、弥散量均降低

3)X线胸片表现“蓬发状心”(诊断三期 石棉肺的主要指标)

4)并发症:肺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癌症。

14、熟悉:汞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 ;有机磷农药的理化特性、毒理、诊断。(对着课本背,在课本上都罗列的很清楚)

熟悉:生产性粉尘的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影响;矽肺的发病机制;尘肺的诊断分级。(内容太多了,大家从课本上对着背吧)

15、了解:(酌情)

工作有关疾病;铅、汞等常见生产性毒物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及毒理。

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及毒理;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与救治;农药分类。 

相关知识

三级健康管理师重要考点: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第三章
医学预防医学概论.ppt
《预防医学A》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特点有哪些
预防医学.doc
什么是“预防医学”
全科医师预防医学概论
健康管理师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pptx.pdf 免费在线阅读
预防医学专业介绍及点评

网址: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6665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