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然 (山西大学)
5月28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时间、资金、服务、文化等方面建构生育支持体系,破解少子化难题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是,对于青年群体“小三观”的引导还不够,特别是对家庭育儿过程中的幸福感挖掘较少,对生育于女性身体健康的好处宣传也少。育儿有苦有乐,应加强传播幸福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生不生二胎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主要焦点包括生育意愿、经济压力、职场发展、教育资源等问题。然而,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抚养成本的上升,这一话题愈发受到重视,引发社会热议,部分人认为,两个娃经济压力确实很大但也确实很幸福,现在的人不要太追求眼前短期享受,应遵从国家政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势而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如果生二胎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条件和资源,只是在传递痛苦,还容易造成一胎二胎不平衡问题。
关于幸福的定义从来不是固定的,幸福感也并非单靠宣传出来的,政策支持和家庭规划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政策方面,解决房贷、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减轻生活压力,提升人们感受生活热爱家庭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刺激母婴、医疗、教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在家庭规划方面,二胎手足之间天然的竞争关系,争宠和干架是常态化问题,应适当脱离,把问题的解决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培养他们的“队友”意识,成为利益共同体,同赏共罚,采用公平并合适的管教方式,在二胎冲突的缝隙中感受幸福的光。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自然繁衍的生物学意义正在逐渐趋弱,“养儿防老”已然成为过去式。科技虽然能够带来诸多便利,但无法替代亲情和生命的温度孩子带来的快乐、责任与成长,是科技无法复制的,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创新思维的源泉、文化传承的桥梁,生孩子或二胎已然不只是个人和家庭的选择,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投资和贡献。
生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转念,当你把养孩子看成一种美好的体验,一种双向的奔赴,你就会发现,带孩子的过程,豁然开朗。但这并不是劝大家生二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做适合的决定,不要盲目听从“二胎幸福观”“二胎苦痛观”抑或是“不婚不育观”,幸福是感受出来的,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生活缝隙里的每一束光。
来源:红网
作者:孙靖然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9/63/1395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