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精品教案
资源简介
《生活方式与健康》精品教案
生活方式与健康是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七年级学生健康意识、知识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学习该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构建三维健康观,认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知道怎样获得健康,逐步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2.教学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什么是健康?过去人们习惯将健康认为是没有疾病,身体好。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也得到发展与丰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给与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应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学习与生活及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协调的关系。所以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健康的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如果要深刻理解健康的概念,那么就要明确什么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还要明确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h、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需要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积极地为学生搭设体育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与体验身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什么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七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和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人们认识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并且已经初步养成某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因此,无论是教师与家长都有责任引导、帮助与督促学生认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逐步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反之,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生活方式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对于中学生来说,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g卩: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
首先,获得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指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如果仅凭个人口味与爱好去选择食物,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少吃,不仅可能造成营养均衡失调,有时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要学会合理膳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要做到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能坚持锻炼。中学生应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这既是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需要。所以,合理地安排学习与身体锻炼的时间,适量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要做到规律生活。规律生活是指按时作息,包括按时进餐,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保证足够睡眠。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一般为8 9小时。规律生活是保障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也是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和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是空腹上课,还是睡眠不足,或者是无规律的学习与活动,不仅打乱同学们的生活,更会使同学们身体疲劳、精神萎靡、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初中生必须要做到规律生活。
第四,要做到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来说,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同伴,学会悦纳自己和接纳新朋友,善于与人交流,保持愉快的情绪,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当前,根据现代健康观,健康不再是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生,在日的学习与生活中,面对挫折与困难,能够正视自我,用良好的心态为同学进步喝彩,积极的与人交流,这样不仅收获的是愉快情绪,而且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最后,作为中学生获得健康,要将“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均衡做到,偏一不可。
(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例如,有些人开私家车上班,坐在电脑前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又在餐桌上推杯换盏缺乏体育活动,还有些人通宵打牌,等等。这些看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却不知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健康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头号杀手”。有专家指出,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导致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一些医学、社会工作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部分恶性肿瘤,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者间接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并且这些疾病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正在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六)选择健康生活方式,过文明幸福的生活
健康属于每一个人,拥有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谁选择了健康生活方式,谁就远离了疾病,就会拥有健康。进而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幸福快乐的学习与生活。选择是一种判断,中学生由于判断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行为表现价值的能力还不够,因此,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帮助、指导和示范引领。
获得健康知识是保持健康的前提。只有获得健康知识,才能识别不良习惯。获得健康知识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健康教育课学习和在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知识,还包括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例如,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疾病预防知识、卫生防病的知识和技能、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等,这些都是与健康有关的健康知识与技能。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等,就是和运动有关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也正是在这些健康知识的武装下,保持健康才具有了坚实的前提。
坚定信念是保持健康行为的动力。只有树立健康观念,才能坚定健康勇气。树立健康观念,既要树立三维健康观,还要落实“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既要用健康观念指导学习与生活,还要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步地坚定信念。信念是行为的勇气,是支持行为的动力。所以,坚定信念是保持健康的动力。将健康信念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保持健康,这是“行”。因此,我们要在健康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健康计划,履行有效行动。并且要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这是转变生活方式的关键。
选择也是一种痛苦,当你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时候,往往就是在改变着不健康,但惯常的生活方式。因此说,选择是一个需要意志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迎来文明幸福生活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约3分钟)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提示
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向生活方式与健康的主题方面去引导,健康歌也可以教师自己演唱,这样更能增强感染力。
(二)提问讲解(约6分钟)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教学提示
1.用健康三维挂图或幻灯片向学生形象生动地介绍健康的三维结构。
2.结合个案有说服力地讲解健康概念,加深学生对健康概念的掌握。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发展角度,科学地构建现代健康观,帮助学生明白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要尊重科学,走出对健康概念、认识的误区。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样获得健康呢?
(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约12分钟)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
教学提示
学生讨论有可能局限于自身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家人的健康行为,拓展讨论范围。同时,教师讲解时让学生明白“健康四大基石”要均衡发展,不能偏颇,任何一方面有所不同,都会影响健康。
(四)提问讲解(约12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或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明P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体育锻炼,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教学提示
1.初中学生根据学习与生活经验对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判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方式影响健康。
2.教师可列举现实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事例,或者让学生说出身边的事例。结合事例进行讲授,效果会更好。
(五)活动二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约11分钟)
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付诸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曰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提示
思考交流时要分析林军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在哪里,林军在改正不良习惯过程中,哪些方面做的不够,需要改进。同时,要结合自己在改正不良习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要及时将自己的体会讲出来与学生交流互动,提示学生改变生活方式,要做到“知”、“信”、“行”统一。
(六)教师总结(约1分钟)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你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不良习惯,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者。
五、评价建议
关于生活方式与健康这一节学习内容,评价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和概念,强化巩固哪些生活方式与行为对健康有益和有害。
六、拓展活动
(一)活动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以“生活方式与健康”为主题,合作设计一期班级板报。
(二)活动目的
1.宣传选择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理念,引起学生对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丰富学生健康知识。
2.在小组合作设计中加强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关系。
(三)活动准备及要求
1.分组。学生自愿结组,6人一组,组长牵头,收集资料,准备材料。
2.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健康,设计新颖,图文并茂,能体现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运用。
(四)活动实施
1.小组同学之间互动研讨,设计模板,精选内容。
2.合理安排时间,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反复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3.—周完成,班级评比父流展出。
七、参考资料
(一)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把追求健康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对于什么是健康,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理解。
传统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健康就是身强力壮、能吃、能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逐渐发现有的人虽然身体强健,但情绪不稳定,遇到一些小事便疑神疑鬼,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无法正常地与人相处、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有些人虽然身有残疾,但乐观向上,意志坚强,豁达开朗,与人和谐相处,能克服身体的残障,像健全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这两种人,谁更健康呢?
事实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还应该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
心理健康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稳定,有自信心,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等。
社会适应良好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发生躯体疾病时,人们的心理情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无法正常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而社会适应能力差,必定也影响到人们的心情,产生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又可能引发躯体疾病。只有三者统一,才能互相促进。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参加积极的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不合理、运动不足和吸烟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患慢性病的三大行为风险因素。目前比较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绳、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第二部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5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第三部分基本技能
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62.会测量腋下体温。
63.会测量脉搏。
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1 / 12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教你生活健康方式
健康教育教案
健康教育学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6篇)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案(精选41篇)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网址: 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精品教案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7087.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18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39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3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83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8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9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