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痴迷症
一方面, [1]可能导致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均衡,由此引起代谢失调甚至早衰;另一方面,过于偏执地追求与痴迷,导致严重的“绿色”迷信心理,表现为神经过敏、精神不振。
有些人整天如饥似渴地搜索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资讯,而且严格地照办,有的还因不同渠道的看似都有理的不同说法而大伤脑筋,无所适从。
如每当吃饭前,总是会研究饭菜是否有所需的营养,把饮食过于“科学化”,久而久之,导致厌食,整天没精打采,殃及健康生活。
医生指出,40岁以上妇女常执著地研究和讨论“健康”与“不健康”的食品,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病”往往不被重视,还被认为是重视生命的表现。
医生警告说,健康食品痴迷症患者一旦“染疾”,可能需要6年至12年才能完全恢复健康。 [2]
饮食吃饭当成“功课”
许多妇女把饮食吃饭当成“功课”来做。如有的女士宣称:她现在只吃无谷蛋白食品,即不吃肉类、海鲜、蛋、奶和奶制品,因为它们会让她精力更充沛;有的朋友则戒掉奶制品,因为她听说它们会导致乳腺癌;有的拒绝食用谷蛋白食品、发酵食品、糖、茶和咖啡,因为她相信这些东西全都会导致健康问题;有的食品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食品,不管是“脱脂97%”、“无添加糖”、“低盐”或是“高钙质”,几乎没有哪一件食品包装上不标示着某种健康声明。
有趣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一窝蜂地追赶健康食品的风潮,但肥胖症的患病率却在继续激增,Ⅱ型糖尿病也呈上升之势,这让专家们挠头。
食品市场的误导
“有些东西被误传了,人们对什么东西对他们真的有好处并不清楚。”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发言人阿兰·巴克莱解释说,食品的市场经营策略是要让它们看起来比实际更有利于健康,这样的烟幕弹模糊了人们的观念。“健康已经成了一个大卖点,于是多数食品会宣称对健康有好处,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现今,造成这种困惑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食品的标签。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最近对1400种超级市场食品进行的调查发现,几乎半数在包装上都附有营养声明。“问题是,这些声明只道出了事实的一半,”巴克莱说,“例如有一些食品宣称脱脂97%,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其可能含有高度提炼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它们不仅会给胰腺增加负担,还会提高罹患乙型糖尿病的风险,但一般的消费者并没有能力马上做出这些判断。”
健康声明的误导
或许更令人紧张的是像“降低胆固醇”或者“帮助减低心脏病风险”之类的健康声明。根据2006年的报告,大多数声明都与心血管疾病、热量、癌症和体重控制相关,这困扰着一些消费者权益监督组织。“我们反对在食物包装上使用营养和健康声明,因为它们引导人们相信这些食物是更健康的产品,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食品政策专员克莱尔·休斯说。
消费者监督组织也将注意力转移到“无谷蛋白”、“无发酵”和“无奶制品”等日益庞大的食物队伍上。这些众所周知的食品,经常傲然占据着健康食品货架的某个位置,不管它们的盐、糖和脂肪的真实成分是多少。悉尼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过敏科的洛布莱博士认为:“人们都在争抢这类食品,把它们当作健康的选择。在20世纪60年代,"恶魔"是酵母,几年前是乳糖,现在又是谷蛋白。”
危险后果
洛布莱同时告诫那些没有正确的医疗引导限制自己饮食的行为。“比如说谷蛋白,只有对有腹腔疾病和少数患有过敏性肠道综合症的人来说才是个问题。”而且,在做适当的腹腔疾病检查之前就停止摄入谷蛋白,可能会影响将来任何一次检查的结果。“疾病会因此无法诊断,长期来看这很危险。”
“一块蛋糕始终还是一块蛋糕,哪怕它声称比旁边那块更健康。”巴克莱总结说,“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个平衡和节制的问题。”
美国作家迈克尔·波伦在其畅销书《为食物辩护》中指出,传统科学认知的转变带来了一种日益流行的饮食失调:健康食品痴迷症。他认为,人们吃饭并不是仅仅为了营养,并建议人们回归到传统的饮食方式。
营养功课 [3]
《为食物辩护》名列美国《纽约时报》1月份第3周非小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波伦在书中驳斥了“食物可以缩减为各种营养成分的集合而不会有实质性损失”的观点。他说:“我们知道如何去掉玉米粒或麦粒的外壳,获取它的部分化学物质,但完全不知道如何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 在这本深入浅出的书中,波伦对某些最基本的营养学理念提出了批判。这些理念包括:食物只是其所含各种物质的总和;各种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得到测量;吃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健康;饮食需要专家指导。
为了帮助传统食品夺回其失去的阵地,波伦在书中提出了几条简洁明确的建议:不要吃任何你的曾祖母不认得的食物。不要吃任何大肆宣扬为“健康食品”的东西。要像服用维生素药片的人那样重视维生素,但不要真的去吃它们。
他强调说:“我们是一群对健康饮食有着不健康痴迷的人。”他在书中对健康食品痴迷症的极端表现进行了无情的嘲弄。他批判了最近出现的一种关于橄榄油有益健康的“可信赖”说法——“只要用它等量替代你餐桌上的某种东西,就不会增加你每日摄取的热量总值”。
波伦认为,既然容易诱发糖尿病的西方食谱非但没有促使人们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而是导致了越来越繁荣的糖尿病产业,那么,饮食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权威机构可说毫无智慧可言。
波伦呼吁人们关注食品科学的负面效应,认识到研究报告的不可靠性,退回到以前的饮食方式。他提倡回归到以本地食物和基础食物为主,建议美国人在饮食上投入更多:不仅投入更多金钱,还有更多时间。奉行“少吃”原则,也许你就能在经济上感受到宽裕;用亲自下厨取代买快餐,也许你就能恢复对传统的“吃饭”概念的尊重。 [2]
渴望健康方法要得当
对渴望健康的老百姓来说,治病还是要遵循“五驾马车”模式,即合理用药、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勤于监测、心理健康。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一些西医勉为其难的病症,在中医的理论和治疗下迎刃而解,越来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有识之士和专业医药机构的认可。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如中医学界公认的那样,祖国医学的核心是“辨证施治”,没有一个药方是对所有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每个人的基因、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不同,同样的病,医生可能开出不同的药方。同样的道理,再灵验的养生方法也不可能适用所有人,保证个个灵验。况且,养生仅有辅助治疗的功能,走“捷径”治病的想法根本不科学。
正确的养生态度
人们日常的食物多含有某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或矿物质,对人体生长有益。例如豆腐含植物蛋白和钙质。但是如果患了软骨病等严重缺钙的疾病,不服用钙制剂而靠“食补”,难以达到治疗所需要的量,而且豆制品所含嘌呤较多,短时间进食大量蛋白质,会造成肾脏负担加重、尿酸增高,产生“痛风”的危险。从科学的角度讲,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还要忌食豆类;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也在忌食之列,否则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仅达不到治病目的,反而会生新病。因此如果每天以“斤”论进食绿豆,绝对是药物量了,更得当心。
膳食宝塔再研究
说到均衡饮食,还是有必要再介绍一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它是2007年由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该宝塔共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应吃的重要食物种类。其中谷类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250-400克;第二层蔬菜和水果,应吃300-500克和200-400克;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应吃125-225克;奶类和豆类合居第四层,应吃相当于300克鲜奶的奶类及其制品和相当于30-50克干豆的大豆及其制品。第五层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摄入不超过30克,食盐不超过6克。宝塔中的各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而是一类食物的总量,因此在选择具体食物时,可以在同类食物中互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口味,避免久食生厌。
据调查中的子女反映,对食品过分苛求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家庭主妇。而这种过度痴迷于所谓的健康食品,为了吃得健康而严格控制饮食和种类直到偏执的程度,从而使身体处于危险状况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症状定义为健康食品痴迷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28%的人口患上了这新的饮食失调症。
而患上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均衡,由此引起代谢失调甚至早衰;另一方面,过于偏执地追求与痴迷,导致严重的“绿色”迷信心理,表现为神经过敏、精神不振。
因此,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均衡饮食是家庭主妇更应关注的,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酸性或者酸味的食品,只要适量,大可放心食用。子女也应抽空多陪父母聊天,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
相关知识
痴迷减肥是心病
5个穴位可预防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怎么康复
老年痴呆类药物副作用
老年痴呆症状晚期暴瘦?
老人痴呆症的中医食疗秘方
关于痴呆症有哪些认识误区
中医怎么防治老年痴呆症方法
老年痴呆症有哪些养护方法
老年痴呆症状晚期暴瘦
网址: 健康食品痴迷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71778.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20
- 2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368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18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77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7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48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1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16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1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53